朋友、父母在一些时候是能够帮助自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打拼。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兄弟同时入门学习,为什么有的成就大,有的成就小呢?原因在于自强自立的程度与取得的成就的大小程度直接挂钩,能做到自强的人必定是那些成就大的人。
自强不息,才能进步不止。
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不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才能显示出处世的钢与健。这就是《乾卦》九三中说到的:“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乾卦》分述了从“潜龙”“见龙”到“飞龙”转变过程,意欲以龙为喻阐述人生成长的过程,强调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变成“飞龙”。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古往今来无数英杰的座右铭。
任何人一开始都是平凡的,但是只要能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弱小的始终会变得强大起来。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有弱到强的过程,要想孩子成才,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历经坎坷,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充满着鲜花、掌声和微笑,在其中可能充满了艰辛、陷阱和荆棘。孩子只有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够绕过陷阱,砍掉荆棘,不畏艰险,最终得以走向成功。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有一首诗写得好:“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人生最可依赖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智慧、是汗水。人常说:“靠人种地满地草,靠人盛饭一碗汤。”父母都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何况他人?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孩子自己。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客观世界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不断地前进,因此有志者必须不断地自强、不断地更新自己。
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沅弟左右:
初七日接初二夜一缄,并抄寄润帅一缄,具悉一切。
此间徽州、休宁之贼,日内纷纷应调,从下游渡江救援安庆、桐城,祁门以北少可偷安。惟东有伪忠王一股,南有朱衣点、彭大顺一股鞭长莫及,兹可虑耳。
日相先生之事,听润帅自为主持,余不怂恿,亦不挽回。自古君子好与小人为缘,共终无不受其累者。如日相暨胡某、彭某,虽欲不谓之邪不可得,借鬼打鬼,或恐引鬼入室,用毒攻毒,或恐引毒入心,不可不慎也。弟于周之翰疾之已甚,而于日相反多宽假之词,亦未公允。
季弟信亦阅悉。明正节后,怀、桐又有大战,宜预为筹之。家信二件寄阅。
十二月初七日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见之所以如此被看重,就在于此。曾国藩在信的最后仍不忘提醒其弟,要为大战提前准备,确保胜利。棋道如此,战争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生活中,我们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为一些即将发生的事,多做准备,积极培养一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和做法。
未雨绸缪的远见,能帮助我们避开将临的危险。远见基于对事物的准确判断:一个有远见的人必然是一个少走弯路的人;一个少走弯路的人必然是能够快速成功的人。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想得远才能做得远。
那些有远见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情局积极的一面,故而他们从不沮丧、信心十足。而那些没有远见的人,就如同黑暗中的人看不到前方的路一样,惴惴不安的缓慢前行,大都会半途而废。
曾国藩时时提醒自己:若想凭借刻苦用功达到跨越自我的目的,遇事就要戒慎小心,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稍有得意、放纵之心。其实,曾国藩告诉家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对于孔子的这句肺腑之言,人的一生都要发生很多事情,没有人知道自己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自己不为自己想一下将来的事情,没有人会提醒你。因此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才能防患于未然。
古代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经典值得现代人慢慢去品茗。晚唐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泾溪》:“泾溪石险入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语言通俗浅显,但揭示的道理却朴素而深刻。不是吗?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错,谨慎防范,所以都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人们思想麻痹了,以为可以稳坐“钓鱼船”了,结果却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这首诗的真谛,也是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项梁从吴中起义,然后率领八千人渡江向西,加入消灭暴秦的行列。这时候,他听说有个叫陈婴的人已经占领了东阳县,就派人前去联络,想要和他一起联兵西进。
陈婴本是东阳县的一个小官吏,由于他忠信恭谨,所以一直深受县民爱戴。后遇天下大乱,东阳县里的一些年轻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杀死了县令。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首领,便请陈婴来领导。陈婴推辞不过,只好勉为其难。后来,他们又想推举陈婴为王。
陈婴的母亲是位有学问的妇女,对人生社会祸福有不少经验,她听说要选陈婴为王,十分反对。她对陈婴说:“我们陈家虽是县里的望族,但从无做高官的人,现在一下子做什么王,名声太大了,容易招来祸害。况且,现在时局动乱,形势未明,出来称王,祸害比平时更大。不如另选人来做王,你当助手。成功了,你能得到封赏;不成功,人家也不会把你当头儿抓。”
听了母亲的分析后,陈婴思量再三,觉得还是不为王的好。于是他就对众人说:“我原本是个小官,威望不足以服众人。现在项梁在江东起事,引兵西渡,并派人来要和我们联合抗秦。项梁的祖世就为楚将,名声显赫,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依靠像项梁这样的人。”
于是,陈婴带领两万多起义军投奔了项梁。
陈婴也是一名猛将,因得益于母亲的那番话,使他后来并未死于政治阴谋。可能是知子莫若母,她知道陈婴的性格不适合与各路枭雄争逐天下。如果不适合还要硬当王,丢掉性命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不如依附在强者的势力之下,进可享受爵位,退可隐姓埋名,保有性命。从这个角度看来,陈婴的母亲是相当务实的。而陈婴也能听从母亲的警告,居安而思危,实乃大幸。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