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国藩家书
3470100000009

第9章 勤俭戒奢——简简单单是你的立身之本(1)

曾国藩“廪实”的理财之道,自然是从俭字入手。他深知“每粒米来之不易”的古训,常对下属和家人讲“一文钱摔倒英雄汉,半碗粥扶起乞丐王”的道理,因此,为官时在理财问题上曾国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大手大脚最是要不得的,既不利于人的德性修养,又不利于财物的积累。

一切以勤俭为主

字谕纪泽儿:

廿四日申正之禀,二十六申刻接到。余于二十五日巳刻抵金陵陆营,文案各船亦于二十六日申刻赶到。沅叔湿毒未愈,而精神甚好。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杀之。

由安庆咨行各处之折,在皖时未办咨札稿,兹寄去一稿。若已先发,即与此稿不符,亦无碍也。刻折稿寄家可一二十份,或百份亦可。沅叔要二百份,宜先尽沅叔处,此外各处不宜多散。此次令王洪升坐轮船于二十七日回皖,以后送包封者仍坐舢板归去。包封每日止送一次,不可再多。

尔一切以勤俭二字为主。至嘱。

涤生手示

六月二十六日酉刻

顷见安庆付来之咨行稿甚妥,此间稿不用矣。

信中曾国藩再三叮嘱曾纪泽——“尔一切以勤俭二字为主。至嘱。”看来,他在教子过程中很注重对孩子节俭方面的培养,在做官时也讲究节俭。

他说:“从来一国或一家的财政问题不出大乱子,都是由既勤劳又节俭所致。我平生也很重视以”勤“字来激励自己,其实却没有做到勤,所以读书时没有手抄的札前在军营排场很大,沿袭下来没有改变,近来因为多,费用更是漫无限制。从节俭变到奢侈,跟下水一样容易;由奢侈返回到节俭,则难如登天。我在任两江总督职时,还存下朝廷给予我的两万银子。我当初没有料到竟有这么多,但像今天这样放手用去,转眼就会马上用光。你们以后持家,要学陆梭山的办法,将每月要用多少两银子限定一个固定的数目,另外封好称出来。本月用完,只准有节余,不准有亏欠。衙门奢侈之风气,不能不彻底痛改。我带兵之初,就立下志向,不取军营钱财来肥私囊,今天所幸这件事被我基本上做到了。但我也不愿意子孙过于穷困,低三下四去求别人的施舍,只要靠你们大力推崇节俭的美德,善于操持以后的生活。”

在署衙中,曾国藩也以“廪实”的“俭”字诀教诲幕僚。他讲了很多徽商的经营理财之道。明、清两朝间徽州出大商大贾,全国出名,而他们致富的原因,曾国藩认为离不开个“俭”字诀。

他说:徽州以勤俭甲于天下,所以其富庶也甲于天下。青衣童子在家赋闲,或长途跋涉而进京应试,都是身穿仅到小腿的短衣,光脚穿草鞋,随身只带一把伞,为节省轿子、车马的费用而徒步出行。而其实都是拥有千万金的富室子弟。徽州人无论士、工、商,都很俭朴,所以他们起家致富,称雄天下,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家业就不能称为富户。

曾国藩的弟弟们有的任官,有的持家,他多次去信告诫说无论为官为家,都应节俭。在《书赠仲弟六则》中说:“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字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做某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不轻出门,不轻举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举动多则私费大矣。其次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其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否则今日不俭,异日必欠债。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

针对地方官吏的挥霍浪费现象,曾国藩提出了“节用”的主张。他力主裁减冗员,减少应酬以节省开支,并将这一问题与减轻民力联系起来。

在晚清士大夫中,曾国藩以居家治身尚俭朴为众人所称道。他女儿曾纪芬说,其“手谕嫁女奁资,不得逾二百金”。曾氏的幕僚与朋友欧阳兆熊说,曾氏任两江总督期间,其夫人欧阳氏与长媳刘氏每夜两人纺棉纱不止,不达四两不休息。以至使曾氏父子夜闻嗡嗡声,曾国藩打诨讲笑话,以调剂家人。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能做到“节俭再节俭”,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中如果你能经常节俭,直到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会在仕途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

字谕纪泽:

八月廿日胡必达、谢荣凤到,接尔母子及澄叔三信,并叔二信。具悉一切。

蔡迎五竟死于京口江中,可异可悯!兹将其口粮三两补去外,以银二十两赈恤其家。朱运四先生之母仙逝,兹寄去奠仪银八两。蕙姑娘之女一贞,于今冬发嫁,兹付去奁仪十两。家中可分别妥送。

大女儿择于十月初三日发嫁,袁家已送期来否?余向定妆奁之资二百金,兹先寄百金回家,制备衣物,余百金俟下次再寄。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滚,过于绚烂。尔教导诸妹,敬听父训,自有可久之理。

牧云舅氏书院一席,余已函托寄云中丞,沅叔告假回长沙,当面再一提及,当无不成。余身体平安。二十一日成服哭临,现在三日已毕。疮尚未好,每夜搔痒不止,幸不甚为害。沅叔近患疟疾,二十二日全愈矣。此次未写澄叔信,尔将此呈阅。

八月二十四日

信中这句“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很有现实意义。勤俭持家是文明健康家庭的重要标志。勤俭即勤劳节俭。勤劳是指不要懒惰,要努力劳作,不怕辛苦,尽力多做事。只有凭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通过辛勤劳动,才会获得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节俭是对消费要加以合理节制,不要浪费,不要奢侈。勤俭持家、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兴旺的保证。

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一句话:“生活的累,一小半源于生存的压力,一大半因为攀比。”

“比”的思想无论大人小孩,人人都有,但比什么,怎样比却需要把握。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树立比赛的思想,因为这是比本事,比奋发向上。孩子也要自己努力,多比学习、比文明礼貌,这样才有利孩子的健康。

富贵人家不提,常见一些贫困人家的子弟自从到外读书之后,便出于一种“爱面子”的虚荣,极力攀比奢华,往往自己尚不能创造财富,就大把大把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对于这种情况,曾国藩这样说:读书是贫寒之士的本职工作,千万不要有官宦人家的习气。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出身寒微,但受其父范墉的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影响很深。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这里仅以两件事来表现他不为贫贱富贵动摇其志,一生俭约的风尚。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淹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依然注重节俭。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清简地成了亲。

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这种创造的成果积累得越多,社会就越发展、越进步、越文明,我们才能受益更多。懂得节俭的人才能成大事,成了大事的人要知节俭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成功。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如果你没有钱,而且尚未养成节俭的习惯,那么,你永远无法使自己获得任何赚钱的机会。这看来可能是个悲哀而残酷的事实,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

俭朴之风为成功之道

字谕纪鸿儿:

前闻尔县试幸列首选,为之欣慰。所寄各场文章,亦皆清润大方。昨接易芝生先生十三日信,知尔已到省。城市繁华之地,尔宜在寓中静坐,不可出外游戏征逐。

兹余函商郭意城先生,在于东征局兑银四百两,交尔在省为进学之用。如郭不在省,尔将此信至易芝生先生处借银亦可。印卷之费,向例两学及学书共三分,尔每分宜送钱百千。邓寅师处谢礼百两,邓十世兄处送银十两,助渠买书之资。余银数十两,为尔零用及略添衣物之需。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其照例应用之钱,不宜过啬(谢廪保二十千,赏号亦略丰)。谒圣后,拜客数家,即行归里。今年不必乡试,一则尔工夫尚早,二则恐体弱难耐劳也。此谕。

涤生手示

再,尔县考诗有错平仄者。头场(末句移),二场(三句禁,仄声用者禁止禁戒也,平声用者犹云受不住也,谚云禁不起),三场(四句节俭仁惠崇系倒写否?十句逸仄声),五场(九、十句失粘)。过院考时,务将平仄一一检点,如有记不真者,则另换一字。抬头处亦宜细心。

再谕

五月二十七日

曾国藩在信中对其弟和儿子说“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就是在告诫他们,只有生活节俭才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方法。

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勤俭为惜福之道。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法国有一句谚语说:“节俭,是穷人的财富,是有钱人的智慧。”——穷困的人靠勤俭可以致富,赋予的人可以靠勤俭带来幸福。及早养成节俭的习惯,可以让你既有“财富”又有“智慧”,爱情与幸福,都将停靠在你身边……

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把自己的资金用来投资,是成功致富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从创业成功的人身上,都能见到节俭和投资创业的共同本质。然而,也的确有不少的低财商者,对这种精打细算的节俭作风不以为然,还认为太迂腐,太吝啬,太苛刻自己。他们不仅花费巨资换取物质生活的舒适,更有甚者,还企图用钱买回自我优越感,于是炫富摆阔,奢糜无度,他们并不把钱用来进行投资,以期如“鸡生蛋、蛋孵鸡”般地创造财富,可以断定,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家有万金,也会“坐吃山空”。

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除非他养成节俭的习惯,否则他将永远不能积聚财富。在开始的时候,即使只节约几分钱也要胜过不做任何的储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会发现拿出一部分作为积蓄变得越来越容易了。银行积蓄的快速增长会令你吃惊,那些能够这样做并且持之以恒的人将会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有的人总是悲叹他没有变得富裕起来,因为他花掉了所有的收入。一个人应该学会的一件事情就是存钱,这样他会变得节俭,这是最宝贵的习惯,节俭是财富的创造者。节俭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界线,节俭不仅创造财富,而且还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培育一个人的品格。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节俭并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苛求,更不是什么吝啬,可以说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最合理配置的方法和艺术,它不仅能使我们的财富更多一些,而且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更富于挑战性。

世家子弟当力戒奢傲

字谕纪鸿儿:

接尔安禀,字画略长进,近日看《汉书》。余生平好读《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书,尔能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尔于小学、古文两者皆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能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须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二书。王怀祖(名念孙,高邮州人)先生有《读书杂志》,中于《汉书》之训诂极为精博,为魏晋以来释《汉书》者所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