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根据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不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一般分为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普通实施许可。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是合同双方在约定专利技术使用期间、地域以及使用方式的同时,约定禁止专利权人将同一专利技术许可他人使用。普通实施许可合同中,合同双方只对专利技术使用期间、地域以及使用方式等做了一般规定,而对专利权人是否可以将专利技术再转让给他人没有约定。
【典型案例】
2010年,王某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一项制作环保型塑料袋的专利技术。2012年4月,甲塑料加工厂找到王某,要求王某将该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他厂使用。经过三思后,王某与甲厂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将该项专利技术转让给甲厂,使用期限为3年,3年后如果该厂继续使用该技术,双方再另行协商。同时双方还对使用价款、支付方式等做了约定,但是对双方是否有权再转让该技术没有作出约定。
合同签订后,甲厂一次性支付给王某酬金18000元,王某则将专利技术交付给其使用。由于运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塑料袋环保、耐用,甲厂运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塑料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乙包装袋制品厂看到了这一商机后,在得知甲塑料加工厂使用王某的专利技术后,遂找到王某,以每年8000元的使用费要求王某转让该专利技术。考虑到王某省的超市较多,仅凭甲塑料加工厂的生产能力绝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使该环保型塑料袋能广泛的使用到社会中去,王某即与乙包装袋制品厂签订了专利使用合同。
甲厂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来阻止这件事情,并认为王某在没有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将该专利技术转让给他人,侵害了他们厂的利益,要求王某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王某认为自己与乙包装袋制品厂签订的专利使用合同没有问题,便拒绝了他们的赔偿请求,于是甲厂在没有王某允许的情况下将该专利技术信息透露给丙厂,并造成丙厂也在使用王某的专利技术。2012年9月甲厂将王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承担他们的经济损失。
【专家评析】
本案中,王某分别与甲厂和乙厂之间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合法有效。根据《合同法》第342条第l款的规定,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等。王某与甲塑料加工厂就王某所申请的专利签订合同,约定甲塑料加工厂在3年中使用王某的专利技术生产环保型的塑料袋,该合同则属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甲塑料加工厂无权干涉王某将该项技术许可给他人使用。王某与甲塑料加工厂在签订的合同中,只对使用期间、地域、使用方式以及报酬做了相关规定,并未对王某是否可以将专利技术再转让给他人作出约定,应推断双方签订的合同为普通实施许可合同,因此王某可以将该项专利技术许可给乙包装袋制品厂使用,甲厂无权干涉。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12条的规定,王某与甲塑料加工厂在签订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后,甲塑料加工厂是不能许可约定以外的第三人使用同一专利技术的。但是,在王某咨询的这件事情中,甲塑料加工厂却将该项专利技术信息透露给他人使用。因此,王某可以根据《合同法》第351条的规定要求甲厂停止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针对甲塑料加工厂提起的诉讼,王某有权提起反诉。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甲厂无权干涉王某将该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乙包装袋制品厂使用不说,甲厂还因泄露该项专利技术信息向王某承担违约责任。因此,王某完全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2条的规定,在甲塑料加工厂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王某收到民事起诉状后,提起反诉。
【法条指引】
《合同法》
第342条第1款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专利法》
第12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
5.专利权是否可以转让?
【宣讲要点】
专利是一种无形财产,与其他财产一样,专利权人对专利的所有权中也包括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根据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专利权可以转让。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权的,必须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
转让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专利权转让合同的让与人应当保证自己是所提供的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并保证所提供的技术完整、无误、有效,能够达到约定的目标:而受让人则应当按照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对让与人提供的技术中尚未公开的秘密部分,承担保密义务。
在该专利权转让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发生,应当阻止该侵权行为,并且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典型案例】
倪某是甲防盗门厂的技术人员。2011年,倪某买了一套商品房使用了甲厂的防盗门。2012年5月的一天,小偷轻易地打开该门后偷走了倪某家价值5万元的东西。事后,倪某向甲厂负责人建议改进对该种防盗门的生产技术,但是甲厂负责人不听倪某的建议,继续生产该种防盗门。倪某见甲厂负责人如此态度,便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了"螺旋防盗锁装置",并将该项发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该项发明创造在2013年年底被授予专利权。2014月3月,甲厂因生产该种质量的防盗门被国家质量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不久,甲厂负责人找到倪某,要求将"螺旋防盗锁装置"这项专利转让给甲厂使用,倪某考虑再三决定将"螺旋防盗锁装置"的专利权转让给甲厂,但是倪某知道专利技术使用权可以转让,不知道专利权是否可以转让。
【专家评析】
本案中,倪某可以将专利权转让给甲厂。倪某利用业余时间发明创造了"螺旋防盗锁装置",该项发明创造经倪某申请专利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倪某自授予专利之日起,即对该项专利享有所有权。倪某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71条的规定,将该项专利许可给他人使用,并取得收益,也可以根据《专利法》第10条的规定,将专利权转让给甲厂所有。
倪某将该项专利权通过法定手续转让后,甲公司即取得该专利权,以后,甲公司可以对抗未经登记的任何第三人关于先于登记受让该专利权的主张;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可以将该项专利权许可给他人实施;可以再次将该专利权转让等。
倪某应当依据法定形式转让该专利权。首先,倪某要与甲厂签订书面合同。订立书面合同是为了权利转让的安全、稳妥,防止权利转让纠纷的发生,因此倪某应当根据《专利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在该专利权转让给甲厂时,与甲厂签订专利权转让合同。
其次,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和公告之日起生效。倪某与甲厂在签订专利权转让合同后,应当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在登记该专利权转让合同后,予以公告。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最后,如果甲厂在外国,倪某在向其转让专利权时,还应先经过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批,如果不能批准,倪某将不能把该项专利权转让给甲厂使用。
【法条指引】
《民法通则》
第7l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专利法》
第10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6.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公开阶段是否可以转让该项技术?
【宣讲要点】
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被授予前,专利申请人并不享有完整的、充分的、真正的专利权,而仅仅是一种被称为临时保护的"准专利权"。
在这种情形下,法律首先承认公众和社会享受科技进步成果、实施发明技术方案的权利,同时也充分考虑申请人可能最终获得专利权的实际利益,保障公众在享受发明专利申请人所提供的技术成果的同时,给予申请人适当的经济补偿。在专利权被正式授予之前,申请人对其享有的这种费用请求权的实现,只能依赖对方的自动履行,尚不能请求人民法院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借助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但是,一旦专利权被实际授予,则专利申请人即转变为专利权人、临时保护期也转变为专利权有效期。届时,专利权人则有充分的权利,将这种临时保护下的费用请求权转变为强制性的权利,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其费用要求权。
【典型案例】
李某退休在家已经6年。前年,李某发明了一种脚踏式的半自动办公用垃圾桶,并申请了专利。这项专利从上个月10日起进入审查批准程序中的公开阶段。很快,这项专利就吸引一些生产厂家的注意,并向李某提出许可他们使用这项专利的要求。其中有一家企业提出与李某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让李某把这项专利转让给他们,还开出了不低的转让费。对此李某非常高兴,但也有些犹豫,因为李某还没有正式取得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专家评析】
本案中,李某在专利申请公开阶段,有权与这家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协议。
在实践中,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批准程序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审查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公开阶段,在这个阶段,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发明的单位或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第三阶段是实质审查阶段;第四阶段是授予专利权阶段。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局应当授予发明专利权,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就李某的情况而言,虽然李某还没有取得专利权,但是在专利申请进入公开阶段后,李某就取得了专利法规定的临时保护权,因而李某有权与实施该发明的单位和个人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并根据《专利法》第13条的规定,收取合理的费用。
【法条指引】
《专利法》
第10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13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
7.已被转让的专利被宣告无效后应当如何处理转让费?
【宣讲要点】
人们通常认为,专利一旦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了专利权就可以在有效期内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如果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发现(包括他人的投诉)该专利不符合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情况,依然可以宣告该专利无效。
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后,并不可以随意被宣告无效,要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来说,请求宣告无效的理由是指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3条或《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7条、第41条规定,或者属于《专利法》第5条、第25条的规定,或者依照《专利法》第9条规定的不能取得专利权的情况。
具体地说,可以宣告专利无效的理由主要包括:
发明创造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或同已有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或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能实现;
说明书修改超出原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范围,或超出原始图片、照片超出原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范围,或超出原始图片、照片表示的范围;
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不清楚;
独立权利要求缺少必要技术特征;
违反国家法律或者不属于专利保护范围等。
专利被宣告无效后,根据我国《专利法》第47条规定,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调解书,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因此,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