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生平系年多所舛误。此表博采魏晋以前孔子传说及事迹,吸纳清儒集解及近人考证成果,摭微发隐,殆欲使孔子一生事迹明白昭显也。
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周灵王二十年,周历十月,夏历八月廿七日,[1]颛顼历十一月之庚子日,孔子诞生。[2]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3]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鲁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孔丘生。”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襄公)二十二,孔子生。”
《穀梁传·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
《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孔子家语·本姓解》:
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
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
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于殷,后作《微子之命》,由之与国于宋,徙殷之子孙,唯微子先往。
仕周,故封之贤,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洩,嗣微之后,故号微仲。
生宋公稽,胄子,虽迁爵易位,而班级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而犹以微之号自终,至于稽乃称公焉。宋公生丁公申,申公生缗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厉公方祀,方祀以下,世为宋卿。
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方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
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勇,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世本·秦本·宋孔氏》:“叔梁纥生仲尼。仲尼圬顶反首张面,四十有九表,堤眉谷窍,参臂骈胁,腰大十围,长九尺六寸,时为长人。后数世皆一子。”
何按:关于孔子生年,历来有疑问。钱大昕云:“《左传》于哀公十六年书‘孔子卒’而不书孔子生年。《公羊传》云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生。《穀梁》云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生。《史记》则云二十二年孔子生,而无月日。考贾逵注《左传》于襄二十一年云‘此年仲尼生。’又昭二十四年,服虔注引贾说云仲尼时年三十五。是汉儒皆以孔子生在襄廿一年也。是年续书十月庚辰朔,则十一月无庚子日。”
钱氏又云:“予以三统术推襄公廿一年十月己卯朔,其月廿二日庚子是为宣尼生之日,年从《公羊》,月从《穀梁》,与贾、服注《左传》亦合。自襄廿一年至哀十六年实七十四算,而贾逵云七十三者,古人以周岁始增年也。《史记》谓生于襄廿二年,年七十三,则以相距三岁计之。”(《十驾斋养新录》)
俞樾云:
“《续博物志》:‘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年,公、穀两传所纪有一月之差,与《史记》有一年之差。[4]愚谓纪年之法,古今不同。今人纪年之法,如生于甲年,即以甲年为一岁,生于乙年,即以乙年为一岁。古人纪年不然。如甲年某日,始为一岁。故绛县老人已历七十四年,而止谓之七十三年,以未满四十日故也。公、穀用今法,则襄公二十一年孔子一岁。《史记》用古法,则襄公二十二年孔子一岁。异同之说,职此之由。孔子之年可以定矣。”(《九九消夏录》)
关于孔子生年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的鲁襄公二十二年说(见《史记·孔子世家》、《鲁世家》、《十二诸侯年表》),二是《穀梁传》、《公羊传》的鲁襄公二十一年说。两说相差一年。[5]
何按:关于孔子生年,《公羊传》用颛顼历,《世家》用夏正。春秋时,鲁历及鲁《春秋》采用正月建子之周正。晋、齐用正月建寅之夏正。[6]楚、秦及西汉至汉武太初元年前,用夏正十月为岁首之颛顼古历。由此造成孔子生年推算舛误,遂有一年之误差。
关于孔子的生日,《公羊传》记是“十有一月庚子”,而《穀梁传》则记为“冬十月庚子,”两者相差一月,对此以往学者多有考证。崔述说:“《春秋》是年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则庚子乃十月之二十一日,既无闰月则十一月中不得复见庚子,故今从《穀梁》。周正之冬十月,则今夏正之秋八月也。”(崔述《洙泗考信录》卷一)孔广森《公羊通义》说:“陆德明《释文》谓‘庚子孔子生,传文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今以十月庚辰朔校之,知旧作十一月者误,故定从《释文》本。”
据此,孔子当生于“十月庚子”,“十月庚子”是以周正计算,因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推算当为夏正八月二十七日。此生日为后世多数学者接受。
关于孔子家世,《诗·商颂·那》序疏引《世本》:“宋湣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为宋司马(何按:孔,孔嘉所受封邑也)。(宋)华督杀之,而绝其世。
其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孔)祁父,祁父生(孔)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邑)大夫,故曰(孔)防叔。
防叔生(孔)伯夏,伯夏生(孔)叔梁纥,叔梁纥生(孔)仲尼。”
《潜夫论·志氏姓》:“闵公子弗父何生宋父。宋父生世子,世子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生子木金父,木金父降为士,故曰灭于宋。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华氏所逼,出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为鄹(邹)大夫,故曰鄹叔纥,生孔子。”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邹(陬)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
孔子父名“孔叔梁纥”。
《史记》以叔梁为其字,纥为其名。
何按:叔,据伯仲叔季的排行,即排行为小(孔子名仲尼,排二也)。“梁”为其字,“纥”为其名。
《仪礼》贾疏:“孔子有兄曰伯,居第二则曰仲。”
钱穆:孔子三岁而父孔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逾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鲁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孔子云:“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
《史记·孔子世家》:[7]“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未婚而合故称“野合”。或曰“交之于田野,桑间濮下也”。
何按:“野合”,乃上古先民之礼俗。传说伏羲始创婚姻分姓制度。则伏羲以前之俗,皆为野合。此俗流传民间,至秦汉犹未衰。盖贵族君子严婚姻继承之制,民间则仍存乡社(公社)制。《周礼》:“仲春二月会合男女之无夫家者”。此所谓“会合”,实即“野合”。
“孔母颜氏徵在,居曲阜阙里。”
“祷于尼丘得孔子。”
晋干宝《搜神记》云:“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洞),在鲁南山之空窦(洞)中。……今俗名女陵山。”
《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
何按:祷,导也。引产曰“导”,产子亦曰“导”。鲁之“尼丘”,即陈之“宛丘”,楚之“云梦”,宋之“桑林”,齐之“社稷”(稷门),皆乃大社野合之所也。尼丘、宛丘,皆四高中凹,像地乳及女阴。
孔子不仅是野合而育,而且降生于田野。则其母应在田野劳作中不意而生下孔丘。
孔子父邑在陬。其幼从母居,故云生长于阙里。陬即邹,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之陬城。《庄子·天下》称孔子为“邹鲁之士”,本此。又昌平乡在曲阜东南五十里,尼山之西。《汉书》颜注称:“阙里,孔子旧里也。”
颜氏,邾(邹)人之后,世居于邹(即陬)。邾子乃鲁公之附庸。孔子父孔叔梁纥尝为陬邑宰。孔门七十二贤人中,颜氏子弟八人。颜无由(颜回之父)之父颜友(颜回之祖父),亦尝为陬邑宰。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8]
《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俞樾曰:异说或曰孔子名“兵”、名“长”。
《颜氏家训》:
“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列子》:
“孔子之劲,能托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论衡·实知》:“孔子生不知其父,其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春秋演孔图》:“孔子曰:丘援律知命。”
何按:所谓“吹律自知”,则不无自托之嫌也。
《史记索隐》:“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矣。”
何按:由于“野合”之不合后世婚姻“礼制”,所以后世儒者多在“野合”语义上巧言曲解。张守节《正义》昧于“野合”本义,谬说云:“婚姻过四十九即云野合。”而王肃则绘声绘影地编造了一个荒谬的老年孔纥娶少妇故事:
“曰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
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徵在既非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勇,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汉以后神化孔子,儒者编造诸多孔子降生神话:
《礼记·檀弓》疏引《论语撰考谶》:
“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古今注》:“孔子生之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有五老列于庭,有麟吐玉出于阙里,云:水精之子,继商周而圣王出。”
《新论》:颜徵感黑帝而生孔子。
《拾遗记》:周鬻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徵在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钓天》之乐,列于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镛之者,异于俗世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攀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老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紧麟角,信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汤,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鲁定公二十四年,鲁人锄商田于大泽,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绂,尚犹在焉。夫子知命之将终,乃袍麟解绂,涕泗滂沲。且麟出之时,及解绂之岁,垂百年矣。
《春秋演孔图》:孔子母颜氏徵在游大泽之陂,梦黑帝使请己,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首类尼丘山,故以为名,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
《孝经钩命诀》:仲尼牛辰吐教,陈机受度。仲尼虎掌,是谓咸射。仲尼海口,言若苍泽。仲尼舌理七重。
《孝经授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白虎通》:孔子反宇,是谓尼丘,德泽所兴,元通流。
《论衡》:孔子反羽。
《荀子》:仲尼之状,面如蒙祺。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综述汉以后关于孔子诞生之神话云: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羊传》:‘孔子以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生,即周灵王二十一年。’生而首上圩顶,如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身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
古称孔子仪表非凡,“孔子反宇,是谓尼丘。”
传说:孔子之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运。”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羊,就之如昴,望之如斗。
孔子海口,言若含泽。
仲尼斗唇,舌理七重,吐教陈机受度。
仲尼虎掌,是谓威射。胸应矩,是谓仪古。龟脊,辅喉,骈齿,面如蒙祺。
其颡似尧,其项似皋陶,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是岁,范宣子杀晋大夫十人,皆栾氏之徒党,栾盈奔楚。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一周岁。
冬,鲁、晋、齐、郑、卫四君会盟于鲁。
晋栾盈自楚奔齐。
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孔子二岁。
是岁,谷、洛水斗,危周王城。
栾盈归晋,晋杀之,灭其族党。
齐伐晋,取朝歌,鲁师救晋。
齐庄公将封臧纥田。纥故意以言语激怒齐侯,使其不封(后来,孔子就此事对臧纥有所评论)。
鲁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孔子三岁。
孔子父孔叔梁纥卒。
《孔子家语》:“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9]
《世家》:“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10]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鞔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何新按:孔子母所居里,乃鞔父所居之里。孔子少,亦多参与执丧之礼。故少好俎豆,常设祭祀礼容。又儒家特重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