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听说:上古人以弓箭为利器。《论语》说要强兵,《尚书》论古代八种大政其一是军事。《易经》说:“军队出征,大人吉祥。”《诗经》说:“大王震怒,于是率旅出征。”
黄帝、汤、武都曾用武器而拯救世乱。《司马法》说:“有人故意杀人,那么就该杀掉他。专重武力者毁灭,专重文采者亡国”,所指即是夫差、徐偃王一类人吧。
圣人如果调动军队,必须选择时机而后动,只能是出于不得已才用兵。
我平生观读兵书战策很多,只有孙武所著最为深刻。
[孙子,齐国人,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曾以妇人作女兵试阵,于是任其为将军。西向击破强大楚国,攻入郢都,向北威震齐国、晋国。其后一百余年,又有一个孙膑,是孙武的后人。]
此书审观与计智并举,策划明哲谋略深远,不可使之沉埋。可惜世间之人不能深刻理解讲读,注解烦芜,传于世者多已失去要旨,所以我也撰写了略解。
[原文]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
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故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余岁,有孙膑,是武之后也。”][1]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注文烦芜,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注释]
[1]括弧内文,乃孙星衍据《太平御览》引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