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上古传说
3480800000018

第18章 仙人传说(4)

和合二仙

很久很久以前,在华山的云台峰上,住着一位修道者,他带领两个徒弟专心致志地修道炼丹。为了找回药材,老师傅每天一早,就背上背筐扛着药锄,走出庙门,找遍各个山岭、峰坡去寻找药材,真到日落西山时才回来。

一天,他正在山间挖药,忽然来了两个头梳发髻,身穿红色肚兜的胖娃娃。这两个娃娃天真可爱,蹦蹦跳跳走过来,就要帮他寻找药苗。到太阳西下,他要回家了,那两个可爱的娃娃也就一跳一蹦地消失在密林里。这样一连四五天,天天如此,那两个娃娃每天都是他来则来,他回则回。日子长了,他不由得得疑惑起来,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呢?这么懂事又勤快。他很想弄个一清二楚。

这天,两个娃娃又来帮他挖药,他就说道:“你们是谁家的娃娃呀,家住在哪里?”

“我们是山里的娃娃,就住在这个山里。”两个娃娃说罢,就又跑来跑去地寻找药苗。

“就住在这山里?”这位道者不由得纳闷起来……

日落暮临的时候,当他刚背起装满药草的背筐时,两个娃娃把手一扬,说道:“来日再见吧!”说完,就一路笑着跑下山去了。这次,他紧跟了几步,躲在一块大石后面,双眼一直盯着他们看。但是,两个娃娃一眨眼就消失在霭霭的烟雾之中了,让他什么也没有看清楚。

回到庙里之后,老道士坐在油灯下,和两个徒弟一边拣采来的药材,一边议论着:说他们是妖精嘛,又从来没有见他们害过人;说他俩是神仙嘛,又没见过他们使过什么法术。老道士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不由得脱口而出地说:“就这样办!就这样办!我一定能将事情弄清楚的。”两个徒弟一听,笑着问道:“师傅,您有什么办法呢?说给我们听听吧。”见徒弟们问他,他却连忙掩饰说:“没什么,没什么,现在还不能说。”

到了夜半时分,老道士悄悄取出一个针线包,从中抽出一根白线,用针穿好。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背上背筐,出了门。一如既往,两个娃娃还是高高兴兴地来帮他寻找药苗。可是老道士却两眼紧紧地盯着娃娃,想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把弄好的针线,别在他们俩的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正当两个娃娃抱着一大堆草药,弯腰装筐的时候,他很快就瞅准机会,很轻巧地就把早已捏在手中的针线,别在了一个娃娃的背上。不一会儿,他就和这两个娃娃分手了,各自回家去。

合和二仙

又是一天的早晨,老道士仍然背上背筐,扛着药锄出了门。但他没有去挖药,却朝着平时两个娃娃的去向,一路走来,慢慢地寻觅着精心做的记号。他找啊,找啊,就在一条深沟里的一块小茅坪上,隐隐看见浓绿的草丛之中,一条白线在风中微微地飘动着。他兴冲冲地向前走了几步,低头一看,果然是看书的针线附在了一棵小而茁壮的草上。可是他再仔细一看,心里又失望了。原来,除了几根异样的草苗,任何其他的东西也没有。他想,反正记号在这里,就要弄个究竟。于是,他就操扬起药锄,围着小苗四周挖了起来。果然,在很深的土层中,他挖出了一根很粗的根茎。他顺手一拔,是一根白光细嫩的大黄芩!他喜滋滋地刚要把黄芩放进筐内,忽然黄芩指着旁边另一根小草说:“不光是我,还有他呢!”他一听,又在那根小草周围挖了起来,挖出来一看,竟是一根四肢齐全的大人参。他把人参和黄芩放在筐里,就往回走。路上,他一边走着一边想:人参、黄芩都是很名贵的药材,这可真是天赐之物,我何不精心炮制,救济世人呢。

回到庙里之后,他就立即另行安置了锅灶,刷了所有的器皿,添上特意从“玉井”里取来的清洁的玉液,然后把洗净的人参放在锅里煮了起来。

第二天,他又要出去挖药,就用石块把锅盖一压,对着两个徒弟说:“这药要烧七天七夜才能炼成,只有过了七天七夜,你们才能揭锅。我走后,你们只要用文火烧炖就行了。”两个徒弟按照师傅的嘱咐,就用文火烧炖起来。

炖到五天的时候,两人边炖边议论道:“师傅平日制药,总是边做边教,惟恐咱俩记不牢,可是这次偏不叫我们揭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越想越觉得蹊跷,越谈越怀疑,越想就有揭开锅看看的冲动。于是,两人揭开锅盖,不看则已,一看,真是又惊又喜。这炖了几天的人参,显得格外白胖,浮游在锅里,肥嫩肥嫩的,浓香扑鼻。两人不由得各拿了一块吃了,叫道:“世上竟有这样好吃的东西,怪不得师傅千叮万嘱地不让我们动。”

就这样,他们吃着炖着,就把人参和黄芩全都给吃得干干净净了。但是他俩还是烧着空锅骗着师傅。

到了第七天,老道士只挖了半天药,就匆匆一进庙门,就对两个徒弟说:“药炖好了,这下就能炮制出一大堆健心益神、延年益寿的好药来了。”说着搬掉了石头。可是等他揭开来一看,人参和黄芩一点也没有了,锅底只剩下一点点的汤。老道士感到很奇怪,抬头看着两个徒弟,两人垂下了头,一声不响。这下,老道士全明白了,厉声说:“啊,原来他们两个孽障把它们吃了!”说着,就拿起捅火棍,劈头打了去。两个徒弟一见师傅真的动了气,撒腿就跑出了庙门。急得师傅在庙里大声喊:“你们快给我回来!”

可是这两个徒弟哪里还敢回去。就这样,师傅在后面撵,他们在前面跑,一直向南边跑去。忽然一声巨响,两个徒弟的身子就贴在了西峰北面的大石壁上了。老道士“啊呀”一声,就坐在了地上。

从此,在华山“水帘洞”旁的山石上,就有了两个携手而站的人影,后来,人们把它们叫作“和合二仙”。你现在若游到华山,站到聚仙台上,往南一望,还能看到“和合二仙”的样子。

王质烂柯

相传,在洛阳铁门镇南边的崤山脚下,住着一个叫王质的砍柴人。这人勤劳善良,为人忠厚。他虽然穷,却还经常帮助村里比他更穷的人。

有一天,王质告别妻子和才三岁的儿子,到山上去打柴。不一会儿,他就打了两大捆,正当他担柴下山的时候,忽然闻到一阵异香。他放下柴和斧子,顺着香味找去,只见前边不远的山坳里有一棵大桃树,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香气就是这些花发出来的。在桃树下还有两个童子在下棋。王质虽说家里穷,但他却喜欢下棋,于是他就站在旁边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忽然几瓣落花飘到他身上。他抬起来头一看,原来是桃花已经谢了,花瓣落了一地。不一会儿,树上结满了红艳艳的鲜桃。王质忍不住摘了一个桃子吃了起来,只觉得满嘴香甜,让人感到心明眼亮,浑身都很舒服。又过了一会儿,桃子没了,树上的绿叶也变黄了,纷纷落在地上。再一会儿,桃花又红了,树叶又绿了……可是这两个童子的那盘棋还没下完。可是花却开落了好几次。王质心里很奇怪,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按原路回去了。

可是王质回到刚才放下柴担的地方,两捆柴和斧子都不见了。他到处寻找,可是他仔仔细细地找了好久,只找到了那把斧头,但是已经生满了锈,斧把也完全腐烂了,那两捆柴也都成了一堆尘土。王质心里更觉得奇怪,就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地往村赶去。

一进村,王质看到村上的人,老老少少,他一个人也不认识。这下,他越发慌张起来,就赶紧往自己的家跑。谁知推开门一看,家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是陌生人一般。家里的人都冷冰冰地问他:“你找谁呀?”

“这是我自己的家呀,我就是王质!”王质连忙说。

家里的人都很奇怪,说:“你怎么胡说呢?王质是我的祖先,两百年前进山打柴就再没有回来。他若还活着,就有两百多岁了。你这么年轻,怎么会是我们的祖先呢?”

王质听了这番话,简直惊呆了。他知道多说也无用,就扭转身子出了家门。他前前后后想了好久,这才恍然大悟:刚才在桃树下一定是遇上神仙了。怪不得桃花只一会儿功夫就又开又落了好几回,桃子还那样香甜,这肯定是仙桃吧。既然家人不肯认我了,我干脆到山上去修炼成仙算了。

想到这里。王质又匆匆赶回到桃树下。这时,两个童子还在下棋。王质再没心思看棋,“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说:“二位神仙,请收下我吧!”

利市仙官來

其中一个童子说:“你弄错了,我们不是仙人,你快回去吧!”说着,这两个童子就收起了棋盘,站起来朝山上走去。

王质哪里肯放,他紧紧地跟在他们的后边。走了好长一段路,他们来到一个山洞前面,两个童子就走进洞里去了。王质也想走进去看个究竟,哪知左脚刚刚跨进去,只见洞里突然冒出火来。那火窜出洞口,直向王质身上扑来。王质吓了跳,连忙收住了脚步。这下,让王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进吧,烈火当道;退吧,又无家可归。同时,他也有些担心那两个小童子的安全,他还怕他们被伤了没有。于是他伸着脖子朝里面望了望,只见那两个童子不紧不慢向山洞的深处走去。王质这才放心了些。最后,他也鼓足了勇气,穿过那道火焰,追了上去。

走了好一会儿,王质追上那两个童子,就拜他们为师。后来,王质经过修炼,成了真人,但是还不能成为仙人。因为,他在洞口犹豫了一小会儿。原来,那两位童子就是两位仙人。他们见王质勤劳、善良,就有心收他为徒弟,超度他修炼成仙。但在收他之前,必须进行一番考验,看他意志坚定不坚定。当初那洞口升起的烈火就是仙人对王质的考验。王质那时犹豫了一下,这就说明他的意志还不是太坚定,所以后来王质就只修炼成一个真人。

后来,大家把王质打柴、烂掉斧头把的那座山,叫做烂柯山。“柯”就是“把”的意思。人们又把那两个仙人下棋的那座山,叫做“棋盘山”。据说,当初仙人下棋的那块石头上,现在还留着棋盘印呢?

真武修仙

在天的西头、大海的彼岸,有一个美丽的净乐国。这个国家的国王十分清廉,皇后善胜又很善良,他们两个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

这一天,善胜皇后正在御花园里观景,忽然天空闪开一个门,几位仙人捧出一个红红的东西往下一扔,只见一道金光飞到皇后的面前,就变成了一个红果子。这果子“哧溜”就钻进了皇后的嘴里,一下就滑进肚里去了。

不久,善胜皇后就怀孕了,整整怀了二十个月,等到第三年的三月初二的中午,善胜皇后忽然感到肚子疼痛起来,同时天地猛地一亮,皇后的左肋便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从里边跳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这娃娃一落地就很懂人事,一开口就能叫爹妈。不一会儿,就引来了龙飞凤舞,百花盛开。全国上下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的书,而且过目不忘。他长得魁梧,还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国王。然而,他却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到处去求师学道,想要学成升仙。国王和皇后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

一天,真武太子在后花园中玩,忽然从花丛中走出来一位紫衣道人。道人对太子说:“如果你想得道成仙,就要先摒弃酒色财气的干扰,避开这个红尘世界。你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只有到那里,你才能修成正果。”说罢,道人就隐没在花丛中。其实,这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是特地来点化他的。

那时,真武太子才十五岁。他就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殷实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过大海来到了武当山。

据说,当时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真武太子在前面走,她就在后边追。不管风吹雨打,也不分白天黑夜。她追啊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自己的面前,她就大声喊:“儿呀,快些回来!”这样连喊了十八声,往后退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向上爬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现在,这些方就成了武当山的“太子坡”和“十八盘”。

善胜皇后见喊不回儿子,心里很着急,于是就赶紧追。追到最后,她总算抓住了真武太子的一个衣角,就怎么也不肯放开,非要他跟她回去不可。真武太子也很爱母亲,不愿让母亲伤心落泪,然而他又不肯改变自己的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划,就把衣角割断了。皇后落了空,就松开了手。那衣角便腾空飞了起来,飘呀飘,然后落到了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现在的“大袍山”。

可是善胜皇后还是不死心,她继续追,而且越跑越快,眼看又要追上了。这时候,真武太子挥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力一劈,高山就被劈成了两边,中间出现了一条河,就这样把母子俩分开了。这条河就是如今的“剑河”。

最后,真武太子终于登上了武当山山顶,他就在山上潜心修道。可是他苦苦修炼了五年,还是没能得道成仙。这时,他有些丧气了,心想:深山修炼,远远比不上在家享受荣华富贵的好,我看来是不能成仙了。想到这里,真武太子就往山下走去。

一路上只见天空阴气沉沉,耳边的怪叫声不断。他心里乱糟糟的,很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这荒山野岭,几十里不见人烟,到哪里去找人说话呢?

可是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前边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她低着头,双手抱着个大铁杵,正在进边的石头上,不紧不慢地磨着呢。真武觉得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太太,您这是干什么呢?”

哪知老太太头也不抬,边磨边说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呀!”

真武觉得很好笑,说道:“这铁杵这么大,恐怕您磨上一辈子也磨不成针呀?您就别白费功夫了。”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那铁杵,接着又说道:“磨一下,它就小一点,只要功夫下得够,到时自然就能磨成绣花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