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寓言
3481000000019

第19章

宋王不听便罢,一听七窍生烟,怒吼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这等无用,还有脸来见我!”说完,命人将报信的士兵拖出去杀了。宋王身边的近臣,忙上前讨好安慰宋王说:“大王息怒,这些将士平时养尊处优,一有点儿敌情便惊慌失措。其实,哪里会有如此危急的事情,宋国的强盛远近皆知,料定齐国那样的小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大王尽放宽心。”

宋王这才消了火气。过了几天,他终归有点儿放心不下边疆的局势,便又派人前往了解战况。

派去的人回来后,也报之边城危急。宋王不信,将派去的人又杀了,再次派人。如此三番,连杀三位使臣。这时,齐国兵已攻破城门,打进城内。

最后一位使臣还未出城,见齐国的部队已开进城里,急忙跑回家中,惊恐不已地对父亲说:

“齐兵已进城,我该如何向宋王报告,实说会被杀头,如何是好?”

父亲想了想,说:

“你可谎说无事,然后寻机逃走,事到如今,只好这样保命了。”

使臣面见宋王,谎说边城平安,宋王大喜,重赏使臣。领赏后,使臣退下,回到家中,将情形告诉父亲,父亲叹息道:“好一个昏庸的国君呀!”

使臣带着赏金,连夜逃走他乡。当天傍晚时分,齐兵攻占皇宫,宋王这才手脚慌乱,最后只得穿了粗布衣衫逃出宫去,亡命他乡。

弄虚作假的漆商

——古代民间寓言

有一个叫虞学的人向一位很有经验的人学到了种植漆树的方法,想以此来做漆生意。

虞学勤勤恳恳地种漆树,经过三年的辛勤培育,漆树终于长大了。虞学把漆树皮割开,漆汁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总共有数百斛。

这天,虞学准备把漆汁运到吴国去卖。他的妻兄来帮他装车,看了他的漆汁,却连连摇头。虞学不解地问。

“你为什么摇头,难道我的漆不好吗?”他的妻兄说:

“我是觉得你太实在了。我以前常常到吴国去做生意,了解吴国人的生活习俗,他们非常喜欢把房子装饰得漂漂亮亮的,装饰房子是离不开漆的,所以漆在吴国有很好的市场。我亲眼看到一些漆商把漆树的叶子熬成膏,然后掺和在漆里,获得双倍的利润,使用这种办法的人太多了,但还没有谁被识破呢。”

虞学听了妻兄的话,高兴极了,于是,决定也依法炮制。当天就把漆树叶摘了下来,熬成数百桶,真的像漆一样。

一切准备停当,虞学带着他的真假漆桶出发了。当时,吴越两国正在打仗,以往吴国使用的漆多半是从越国运去的,现在两国不睦,越国的漆商不到吴国来做生意,吴国的漆生意缺少了货源。虞学恰好此时来到吴国,因此,大受欢迎。

吴国专做漆生意的人热情地接待了虞学,好菜好饭款待他,并安排他在自己家中安歇。

虞学将自己带来的漆请吴国的漆商验看,吴国的漆商看后连点头,称赞漆的质量好,并约定了交货日期。

交货的日期到了,吴国的漆商带着钱来到约定地点,发现漆桶上的封条很新,心生疑惑,决定过二十天后再来提货。二十天过后,发现漆已经都腐坏了,原来是虞学把漆树叶熬的膏全都掺和了进去。

没人再买虞学的漆,他连盘缠也没有了,最终饿死他乡。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古代民间寓言

景睢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刚正严明,深得人们敬重。一次,景睢到民间走访,发现楚国的很多百姓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心里很是难过。回来的时候,景睢总惴惴不安,显得心事重重。手下有人看出景睢心绪不好,便问道:“何事使您如此烦忧?”景睢把所见所闻详细地描述了一遍,无比忧虑地说:

“作为国家的栋梁,不能为国解忧,为民消愁,实在是心中惭愧呀!”

手下人听罢,对景睢说:“在下知道云梦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倘若分给那些穷苦百姓去种,岂不可以使他们衣食有靠了?”景睢听得此言,心中大喜,速派人前往勘察,果然如此。景睢决定立刻请求楚王将云梦的土地赐予穷苦百姓,但转念一想,还是请楚王最信任的宠臣江乙去向楚王建议也许更有把握些。

景睢找到江乙,把自己的想法与江乙谈过之后,恳请江乙代向楚王请求,并一再向江乙表示感谢。

江乙受景睢之托,果然去向楚王提出建议,希望楚王能感念百姓之苦,将云梦的荒芜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楚王沉吟片刻,觉得这主意不错,还连连夸奖了江乙一番:“你能如此关心百姓的疾苦,实在难得,我实在为有你这样的良臣感到欣慰呀!”江乙连连作揖:

“大王关心子民的安乐才真是功德无量,我不过是尽自己的一点义务罢了。”

几天后,江乙到景睢府上,一见面便伸手讨赏,景睢甚为不解,江乙道:

“云梦那片土地,你得了多少好处,我就不管了,我为你办成了这件大事,你总不会连一点儿零头都舍不得吧?”

景睢听得江乙此言,心中黯然:“大王如此宠信江乙这等小人,楚国的命运就危险了!”

老来懊悔

——古代民间寓言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倔的人,总是很固执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听不进劝告,人们背地里都叫他“倔人”。倔人种地有他自己的主意,他把高粱、玉米种在低洼的地里,而把水稻种在山坡上的高地里。当初这样种时,就有人劝他:“这样种是不行的。水稻喜水,应该种在低洼处,高粱和玉米倒是可以种到山坡上的。你正好弄颠倒了,这样怎么能有好收成呢?”

倔人听了,不以为然,仍是一意孤行。当然,这样种法根本没有什么收成。倔人却不认真反省自己,硬是一年一年这样种下去,整整十年,连一点余粮也没有了,他才想到应该去看看别人的地是怎么种的。这一看,果然与自己不同,心里才有些后悔。

倔人再没有信心种地了,决定还是改行做生意吧。可是,倔人的生意做得也不顺利,货物常常压在手里卖不出去,也自然赚不了很多钱。

有人告诉他:“做生意需要头脑灵活,不能看别人进什么货,自己也进什么货,那样,当然卖不掉多少了。应该多进些别人没有的货,别人手里没有的货,你手里有,大家自然就都来买你的货了,这样生意不就好做了吗?”

倔人不为所动,还是照老样子进货、卖货。又过了十年,倔人不仅两手空空,还欠了人家的债,心里很恼火,这才想到别人说的也许有道理,可是已经晚了。

倔人的一个朋友带他出海做生意,船开到一处水势凶险的地方,朋友让他调转方向,他硬是不听,径直冲了过去。结果船逢逆浪无法返回。倔人觉得对不起朋友,可是为时已晚。

几年之后,他们从别的航线,搭乘一艘大船才得以返回,这时,倔人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倔人想到自己屡次不听劝告,因此一生处处碰壁,心中悔恨交加,无限感慨道:

“这样的教训后人该牢牢记住呀!”

著文戒虎

——古代民间寓言

从前,有一位叫杨叔贤的先生,恃才放旷,目空一切,谁也瞧不起。

有一年,他去荆州做官。到了荆州,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做呢,就见天天来人报告老虎伤人的事,他很气恼。

这天,又有人来报:“山上有一虎穴,内有雌雄两只老虎,常常出来伤人,人们吓得已经不敢进山砍柴了。请求官府派人去捉,否则后患无穷。”杨叔贤听说此事,拍案喝道:

“地方上出了一些动物也要老爷亲自过问,真是些没用的东西!”

杨叔贤说着,拿出纸笔,奋笔疾书,写下一篇《虎戒文》。写完之后,交给差人,差人不解,杨便骂道:

“真是些废物!且看我写下一篇文章就可以把老虎轰走。”文章对老虎出没乡里、不守规矩、且屡屡伤人的行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且斥责老虎:从此以后,不准这样肆意妄为,要爱护百姓,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这是一篇声讨老虎的檄文,他命手下的人将文章张贴于老虎出没的山上。

过了几天,果然没有再听说谁受到老虎的伤害,杨老爷得意地对周围的人说:

“怎么样?还是我的文章有神效吧,如此犀利的文章,量它老虎也不敢不思量。”

其实,偏巧那些日子老虎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后来,杨老爷又被调任到郁林地区做官,这里倒是没有老虎,但这里的百姓可不像荆州那儿的百姓那么老实,他们常常给杨老爷出难题,弄得杨老爷整日烦躁不乐。忽有一天,杨老爷想起当年在荆州一篇文章就镇住了老虎的英雄业绩,可是,终日的烦躁使他才思闭塞,一时又写不出有分量的告民众书。忽然想到,何不把那篇《虎戒文》抄来镇一镇这里的百姓,便派人去荆州抄《虎戒文》。

几日之后,派去的人仍没有回来,又派另外一人去打听,回来报告:抄文之人不幸落入虎口。

智斗劫匪

——古代民间寓言

在郴州有个叫欧寄的孩子,既聪明又懂事,在只有十一岁时便每天帮父母干活。

有一天,欧寄到山里去放牛,他一边照看牛,一边砍柴。正在这时,两个强盗从这里经过,看到周围没有大人,只有欧寄这么一个小孩子,就起了坏心。

两个强盗把欧寄的双手反绑住,又用东西把他的嘴堵上,强拉着欧寄走,他们想把他卖给人家做仆人。

走了大约四五十里路,他们来到了一个镇子上,强盗们想在这里吃点饭,然后再去找买主。欧寄一路走,一路哭哭啼啼,装成一个很胆小、很懦弱的小孩子,强盗们渐渐对他失去了戒心。

两个强盗一边喝酒,一边吃饭,把欧寄绑在了桌子腿上。欧寄故意哭着哭着装着睡着了的样子。饭后一个强盗去到镇里找买主了,另外一个强盗喝得醉醺醺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桌子上放着一把刀,欧寄看到心里有了主意。他悄悄把身子转到了背朝着刀的地方,刀刃刚好对准手臂上的绳子,他一下一下地把绳子对着刀刃拉起来,只一会儿的工夫,绳子断了。

欧寄举起刀,对准熟睡的强盗砍了下去,把强盗砍死了。随后撒腿就跑。不想,刚刚跑出去没有多远,那个找买主的强盗回来了,他们正撞了个满怀。欧寄想:糟了!但马上又镇定下来,对强盗说:“你走以后,他说要我跟他走,我不肯,他就骂我,还用刀威胁我,没想到却误伤了自己。现在他没有了,我跟你一个人岂不更好?”

强盗一想:“对呀,这话有理。原来卖了他,还要两个人平分,现在卖他的钱可以归我一人所有了。”后来,小欧寄又把这个强盗设计杀死,人们都称赞欧寄是个智勇双全的孩子。

苦乐均衡

——古代民间寓言

周国有一个姓尹的富商,非常精打细算。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家业也越来越丰厚。但他的仆人却整天有干不完的活,从没有片刻的停歇,从早到晚忙碌着,弄得疲惫不堪。

有一位仆人年纪大了,由于工作太忙太累,加上身体虚弱,到了晚上,便累得浑身酸痛,倒头便睡。

老仆人白天辛苦劳作,身心交瘁,晚上睡梦中却常常梦见自己不再给人家做仆人,自己不但有许多财产,而且有许多仆人侍候着,甚至还做过当国王的美梦。

一次,老人又梦见自己当了国王,全国上上下下,皆听他调遣,他身着华贵的服饰,吃着从没吃过的山珍海味,享受着荣华富贵,快乐得如同神仙一般。

老仆人每次都是被人从美梦中唤醒,又被催促着去劳作。每当老人累得打不起精神时,别人就来安慰他,开解他,他自己却说:

“放心,我想得开,虽然白天劳累些,但幸好每天都有夜晚,白天劳作,夜里能有好梦做,也算是休息、享受了。”

主人却正好与老仆人的感受相反。他每天白天虽然享受着富足的生活,但他整天工于算计,总有想不完的事,心情始终很烦躁,晚上虽然能够入睡,但是,却整晚做噩梦。

每天夜里,他都梦见自己破产了,万贯家产顷刻间化为乌有,他不得不去给别人家做仆人。而且,他给人做仆人总是什么也做不好,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常常痛苦不堪,常常从梦中惊醒。

长此以往,他不堪忍受,不得不去求助于朋友,他的朋友告诉他:

“人生在世就是这样,穷富各有各自的苦恼和快乐,苦乐掺半。”

朋友的话点悟了他,他不再为家产的事焦虑算计,对仆人们也放松了,自己从此也轻松了许多。

门前有狗

——古代民间寓言

有一天,楚王召见陈珍,陈珍到来之后,发现楚王郁郁寡欢,问道:“大王为何事忧烦?”

楚王满怀忧虑地说:“国家兴旺要靠人才,我深知此理,也非常敬重那些有智慧、有学识的贤达人士,可是,却总不能如愿以偿。”

陈珍道:“此话怎讲?”楚王说:“我一贯表示要重用读书人,希望他们能投奔到我这里来发挥他们的才能,可至今却不见有人前来,不知何故?”陈珍说:“大王可愿意听我讲一个故事?或许能从中悟出道理来。”

楚王应允道:“快快讲来。”陈珍说:“我从前在燕国的时候,住在一个镇子附近。镇子里有两家店铺,两家店铺相隔并不很远,东边那家店铺货物齐全,买卖也大,可是,上门买东西的人却寥寥无几。但西边的那家店铺,虽然货不全,门面也很小,却常常是顾客盈门。”楚王不解地问:“那是什么缘故呢?”陈珍道:“只因东边那家养有一只很凶的狗,这只狗一天到晚在门前转,吐着长长的舌头,看到有人往店铺来,就龇牙瞪眼,摆出一副要咬人的样子,这样,谁还有胆量去买东西?连走路都恨不能绕着走。”

楚王听完陈珍的讲述,摇摇头,说:“竟有这样的店主,如此纵容看门狗,怎么能做好生意?真是个愚蠢的家伙。”

陈珍却说:“大王有所不知,大凡狗在主人面前都是驯服、温顺的,所以主人并不知道自己不在场时,狗会是什么样的。”

楚王又问:“那么,这件事与我说的事有什么联系呢?”陈珍说道:“想投靠大王的人不通过大王的近臣难道能得以见到大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