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的犹太人(下)
3481300000008

第8章 政治家(7)

那个夜晚,戴维兴奋得一夜未眠,在四周走来走去。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这个从未干过农活的年轻人便开始工作了。工作是艰苦的,在给父亲的信中,戴维描绘了工作的艰辛:“这可不是件容易的活儿,顶着炎炎烈日翻耕红色的泥土,汗如雨下,双手磨起了糨子,肋骨就像是散了架。”

在此戴维饱受劳累、饥饿和疾病折磨,但当他父亲寄来10个卢布时,他立即将汇票寄回:“钱对我绝对没有用”。

1906年,锡安山工人党在巴勒斯坦召开第一次大会,在此次会上,他入选中央委员会,但当时党内对建立一个犹太国并不热心,将希伯来语引进党内及用于出版的努力也失败,他感到非常孤独。

事业的挫折与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是戴维自暴自弃,他仍然一心读书。有一次,他跟在牛后面,一边走一边埋头读书,当他读完抬起头时,发现自己在田里,而牛却无踪影了。

1910年,戴维被锡安工人党调到耶路撒冷,担任新创办的党刊《团结》杂志的编辑。杂志出版第二期的时候,他才鼓起勇气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新起的希伯来语名字——本·古里安。从此,本·古里安就成了他的名字。也是从此时起,24岁的本·古里安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第二年11月,本·古里安与本·兹维代表锡安山工人党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三次世界锡安山工人党联盟大会。在此次大会上,“二本”关于犹太复国主义只能通过在巴勒斯坦的工人去实现,而不能靠流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观点,引起与会代表极大愤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指控他们在巴勒斯坦搞“分裂主义”。

本·古里安那时就发誓,总的一天,他一定要接管对流散犹太复国主义的控制,并让它服从于自己的目标。

这时本·古里安已经明确,犹太人要建国只有一个方法:不是空谈,而是实干。他坚信只有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才能决定自己的道路。

当时,本·古里安一度希望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在帝国内部争取犹太人的权益。为此他学习了土耳其语,并到帝国的首都学习法律。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奥斯曼帝国公民,本·古里安还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圆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胡子。

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担心,本·古里安于1915年被驱逐出境。

于是“二本”流亡美国,并出版了《纪念》和《以色列地》二书。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第二年,本·古里安加入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

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就已经溃败。本·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

当时,巴勒斯坦犹太工人与海外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隔阂越来越大,就决定独自承担复国理想,成立犹太工人总工会。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

2年后,也就是在1923年,本·古里安代表巴勒斯坦工人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在苏联逗留了三个月,他对苏联的暴力革命不感兴趣。但对列宁,本·古里安非常崇拜,称赞列宁“非常伟大”,“有着敏锐和远见的目光”,是“俄国革命的先知”。

靠着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的工作,本·古里安的阵营日益壮大了起来。1929年,他将巴勒斯坦的两个劳工政党——劳工联盟和青年工人党成功进行了统一,成立了迄今为止以色列党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巴勒斯坦工人党。

在这一时期,本·古里安一方面显得热情友好,另一方面又尖刻激烈、好战和爱走极端,在许多问题上与本·兹维、卡茨内尔森等朋友同事对立,使自己处于少数派地位。

特别是当工人党举步维艰和大量移民涌入巴勒斯坦时,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大胆计划: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个想法遭到大部分同事的反对,但他仍是坚定不移的一意孤行。

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他既不与朋友结交,也不理会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歇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本—古里安所倡导的劳工运动并不是主流,但他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定,开始用自己的主张改变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第18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前夕,本·古里安向复国运动的“官僚”发动了总攻,他不厌其烦地说服和争取各派别的支持。

1933年3月,本·古里安动身飞往东欧,进行了他一生中最长、精力消耗最大的一次战斗,选举游说进行了四个月,他被人称为“疯子”。

7月的选举中,本·古里安的劳工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亚博廷斯基的修正派,从此他成为犹太复国主义劳工派无可争议的领袖。

艰难复国

1935年8月召开的第19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本·古里安被选为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魏兹曼再次当选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

但他与魏兹曼的关系时而十分融洽,时而又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他们的关系支配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发展的进程,并导致数百万犹太复国主义者分裂为二大阵营。

当时,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已经被本·古里安安摒弃。

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本·古里安态度务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

因此,认识到此后,本·古里安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犹太人成为多数。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此时,本·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于是,本·古里安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他还明确指出:“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走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而是在一根头发丝上。”

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否定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建议,并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坚决反对这一政策,并号召通过游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与之顽强抗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古里安创造性地制订了新政策:“我们必须帮助反希特勒战争中的英国,仿佛不曾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必须抵制白皮书,就仿佛没有战争一样。”并把犹太代办处领导下的地下军事组织“哈加纳”的指挥官们召集起来:“我们要缔造一个犹太国家,并建立一支军队。”此后,他分出许多精力进行组建一支犹太军队的活动。

1940年夏天,本·古里安在伦敦度过。当时,英国人在**德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给他以强烈的震撼。

同时,本·古里安也清醒地认识到,二战将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战争结束时,西方世界的领导权将从英国转到美国,而犹太人也需要把美国变成自己新的庇护人于是,1941年11月12日,本·古里安来到了纽约,他的主张得到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

1942年5月,在本·古里安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魏兹曼等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在美国纽约比尔莫特饭店制订了复国运动的新政治纲领。

这个纲领规定,犹太复国运动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国。这个纲领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神圣禁忌,终于宣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

但围绕这个纲领,他与魏兹曼再次产生深刻分岐,魏兹曼认为:“纲领中有很多吹嘘的成分,本·古里安过于小题大作了。”但本·古里安针锋相对:“我相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会议后一个月,二人的冲突达到白热化,甚至断绝了一切通讯联系,复国主义领导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非正式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接受魏兹曼的观点,拒绝本·古里安的指责,他在这次斗争中遭到惨败,沮丧地返回巴勒斯坦。

本·古里安带着比尔特莫尔纲领回到巴勒斯坦后,便为该方案奔走呼号。他拟定的移居200万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解决对犹太人大屠杀后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提出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所有犹太人带来了希望,展现出使犹太人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前景。经他的努力,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指南。

1945年5月8日,本·古里安在伦敦街头注视着兴奋不已的人们庆祝德国**垮台,他在日记中写道:“胜利之日:非常悲哀。”他为600万遭屠杀的犹太人悲哀。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而这必将激起阿拉伯国家的入侵,产生血腥的对抗,必须对未来的战争有所准备。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把巴勒斯坦分成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的分治方案。当夜,兴奋的犹太人到街上跳舞,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他们面临着战争。

在一次“哈加纳”领导会议上,军官们谈论着司登冲锋枪与步枪时,本·古里安突然问:“那么大炮呢?飞机呢?”房内一片沉默,军官们面面相觑,有的差点笑出声来。

本·古里安严肃地告诫他们:“一场战争将要来临。阿拉伯国家将会联合起来……这不再是一场连排规模或者小型部队的战争,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有必要考虑一下现代化军队的需求。”

随后,本·古里安竭尽全力大规模购买武器及扩大军队,缺少钱,就到美国犹太人社团去筹集,另一位犹太复国运动杰出领导人果达尔·梅厄夫人承担了这个任务,她带着10美元到了美国,二个月后带回5000万美元。

果然如本·古里安所料,联合国投票决定巴勒斯坦分治后,独立战争便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一些非冲突地区开始。本·古里安担任犹太代办处执委会国防部主任,亲自指挥尚没有成立的国家的自卫战争。

英国人在结束委托统治之前,不时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向犹太人挑畔,而美国也向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取消分治方案,建立一种“临时托管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犹太人内部一些温和派则认为犹太国应暂缓建立。本·古里安却象以往一样,对建国策略坚定不移,他首先建立一个由13名成员组成的名义为人民政府的临时性政府,随后,采取了一个代号为“纳赫尚”的强硬军事行动,打通了通往耶路撒冷的交通道路,向驻守在那里的部队输送武器和粮食。

这次行动的军事结果是有限的,不久之后这条道路又被封锁了。但从政治角度看,却具有巨大意义,以至被称为“一场革命”、“一个转折点”,象征着“哈加纳”力量新的战略和军事方针的开始。也代表着本·古里安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军事领袖登上舞台。

随着英国委任统治结束时间的临近,本·古里安也经历了二次严重的内部危机,差点毁掉期待已久即将建立的国家。

第一次即所谓的“将军兵变”,起因是本·古里安决定取消哈加纳全国总部司令官一职,这一决定引起轩然大波。这个职务的担任者加加利是反对党统一工人党成员,哈加纳许多高级指挥官都是该党忠实支持者,他们听到决定后怒火中烧,立即威胁要集体辞职,并给本·古里安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这件事(让加加利恢复原职)在未来几小时内不能做到的话,我们将不再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但本·古里安十分强硬,坚决拒绝恢复加加利职务,只作了让加加利在总参谋部任职的让步;最后,以加加利接受本·古里安的让步平息了此事。

但这时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对宣布独立越来越感到没把握,犹太人能抵挡即将入侵的阿拉伯国家军队吗?能承受美国制止宣布独立的压力吗?不论从外交还是从军事形势看,都是十分严峻的,未来充满了阴影。

面对大家的质疑,本·古里安作出各种努力,使大家恢复信心,坚决主张在英国托管结束后立即宣布国家独立。后来亚丁评论道:“有关宣布独立的决定主要归功于本·古里安,就其意义及影响来看,那个决定比得上成千上万次的军事行动!”

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

但本·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