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348900000036

第36章 跟医家圣典学“强正御邪”之道

本草扶正气,蕴含“不生病的智慧”

如果正气不能抵御外来的邪气入侵,人就会生病。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有一些人群特别喜欢(容易)生病,比如孩子、老人,以及其他体质较弱的人。这些人群之所以容易生病,就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弱。

以儿童为例,尤其是初来人世的小宝贝们,他们的五脏六腑都处于有形无质的初始状态,“正气”刚刚发生,对周围复杂的环境还不能从容应付。所以对待小孩子,要格外注意扶正气。其他体弱人群也一样。

而帮扶正气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食物中寻找正气。本草中自然就含有扶正固本的精华。《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具有此种功效的食物,比如红枣、链子、山药、龙眼肉、核桃、莲藕、党参等,它们都具有滋养身体、补益肺脾的药性,体弱人群经常食用,可以配置更充实的“正气”。下面介绍几款家庭中方便准备的“正气餐”。

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205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胡椒3克、食盐6克、米酒10克。

制法:加水武火煮开、文火将羊肉炖熟,喝汤吃肉。

功效:去除虚寒,壮胃健脾,补中益气。

《本草纲目》解读:羊肉,大热、无毒,可治虚弱、也有壮胃健脾之功;山药,甘、温,可以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用法:用羊肉一斤、山药一斤,各煮烂,研如泥,下米煮粥吃。

姜糖茶

材料: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大茶杯内,冲入开水、盖上杯盖,泡10分钟以上,再加入红糖。温热一次服完,服后卧床盖被取微汗。

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发热怕冷,头痛、不想喝水的症状。

《本草纲目》解读:生姜,辛、微温、无毒,可治疟疾寒热、寒热痰嗽;红糖,性温,可润心肺,和中助脾,补血,破瘀。

《本草纲目》用法: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杏仁粥

材料:杏仁20克,白米50克

制法:将米煮至半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成粥既可。当早餐、服用时加一些白糖活蜂蜜调味。

功效:适用于感冒后咳嗽不愈、气喘气急、大便干燥。

《本草纲目》解读:杏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本草纲目》用法: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可治咳嗽寒热。

李时珍:打坐可激发人体健康潜能

提起打坐,人们往往会想到放松或内心的平静。其实,打坐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还能发掘出我们固有的源源不断的潜能,促进身体健康。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每晚都坚持打坐,他认为打坐能促进大脑活动、增强直觉力,还可以集中精力、减少人体的各种痛苦,等等。既然打坐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该怎样打坐呢?我们先要调身,然后调息,最后调心。

首先是调身,就是先有正确的坐姿,可以散盘、单盘、双盘。左右脚不拘,两掌相叠,拇指衔接,左右食指上下相叠,左右手食指的第2节相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椭圆形,这等于一种“太极”手印。然后肩膀放松,颈部伸直放松。用头顶的正上方,也就是两耳顶端连线的正中间,来做调整姿势的基准点。可以想象那一点有一条线往上拉,用那一条线来调整身体的正中线,然后用头的正上方那一点,也就是两耳上方连线的中点,吊一根线往上拉。这需要注意的是: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与肩膀来支撑头。头部中空,颈部中空,颈部放松,肩膀放松,要用骨架打坐,不用肌肉打坐。所谓不用肌肉打坐,就是我们尽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尽量让身体重心形成一个三角点。

接着是调息。坐好后,轻轻松松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再放松,念头跟着呼吸,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整个呼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呼;整个吸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吸。

最后是调心。这个阶段,呼吸以外的念头我们称之为杂念,我们对杂念没有抗拒,没有不要,任何对杂念的抗拒和不要,我们称之为大杂念。杂念来了,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到出入息。不管是什么样的杂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些,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只是很单纯地回到出入息,这就叫做调心。

古人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请君不妨一试,说不定正是你所需要的保健之道。

《伤寒杂病论》特别贡献:固本御邪的桂枝汤

《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赞誉,原因就在桂枝汤在强固根本,抵御病邪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适用于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等症状。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桂枝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对病得很重、委靡不振的人,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鹿每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时候。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才能把邪气往外赶。

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辨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讲到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再喝一碗热粥,助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如果出汗太过,就喝一碗凉粥,主收敛,也不伤脾胃。

张仲景还指出:吃桂枝汤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病邪就会往下走,侵入身体内部,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即使饿两顿都没什么关系。

张仲景的四季饮食养生法

张仲景非常重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说,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不同,饮食要随之而变,与气候节气相应,这样人体才有更强的抵抗力来抵挡外界病邪的入侵。

春季——多吃辛甘食品

春天,天气逐渐变暖,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起来,这时候要多用辛甘食品,以助阳气,利于代谢。具体来说,在主食的选择上要以味甘性凉的小麦加工成各种面食为主,再配用一些米粥,这样可防阳气太过。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荽(香菜)、韭菜、胡萝卜、花生、圆白菜、鸡肉、猪肉等。

夏季——多吃清热祛暑的食物

夏天热,阳气都生发到了体表,体内没有多余的气血来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这时要少吃,而且在食物的选择上要选用性味寒凉、甘酸、清润之品,这可清热祛暑,甘酸又可化阴而保护阴气,切忌辛辣之品,免伤阳气;主食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用面食、稀粥常加些绿豆;副食主选甘酸清润之品,如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之类,以及鸡蛋、鸭肉、牛肉等。夏天的时候常吃大蒜、生姜,可防伤脾胃之阳。

秋季——多吃生津润燥之物

主食、副食均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配以面食、白薯等,稀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各种蔬菜外,要多吃各种水果,肉类食品用些猪肉、兔肉、河鱼等。秋季气候凉燥,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燥。忌辛辣(生葱、辣椒之类),少用苦瓜、黄瓜、荽等苦寒、甘寒与发散之品。烹调味道以清淡为主。

冬季——多吃甘温助阳之品

主食用甘温性味之品,如玉米、高粱米面食,搭配些米面,稀粥中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应具有滋阳或潜阳、理气功效的蔬菜(大白菜、青萝卜、白萝卜、豆芽菜、木耳等),肉类品选用甘温助阳之品(羊肉、狗肉、鸡肉等),可以温补阳气,又避免化火而阴阳失调。烹制的食品,味道应五味相配,略浓些,禁忌偏食或多食。

孙思邈的养生经:十二少与十二多

孙思邈不仅是一位医药的旷世学奇才,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寿星。有人说他活了104岁,也有人说是131岁,还有的说是141岁,具体活了多少岁我们不必去追问,但他的长寿是确实无疑的。在条件艰苦、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孙思邈有怎样的长寿秘诀呢?读读他的养生经,也许你会有所顿悟。

孙思邈倡导“十二少与十二多”的养生方法。“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同时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他把这“十二多”视为“丧生之本”。按他的养生理论,他所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的境界。通俗来说,“十二少”与“十二多”的精华就是“心气平和”,从心理上、思想上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利的意念。

心气平和,就是保持体内平衡,心顺气畅。这样,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结就没有“市场”。这样,就不致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哀伤肺、过乐伤肾。人体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难上身,自然利于身体健康。要做到“心气平和”,还要戒浮躁之心,遇事要善于克制,自我排遣,淡化小恩小怨,处理好人际关系。

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中论述说:“要维护良好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对身体的活动、言语及思想有所节制。正如一个人不要到有险情的水中游泳,不要坐有危险的船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这句话阐明了“心气平和”,一切要从每一细微处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处世,心中要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气常存我心,自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名老中医刘完素,粗茶淡饭营养生

刘完素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不仅对中医学贡献颇多,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养生心得。他最提倡淡食论,老先生甚至认为,人不要吃的太好,粗茶淡饭最适宜。

刘完素则坚持“粗茶淡饭”是健康饮食的不二法门。我们首先要明白粗茶淡饭到底指的是什么。通常人们理解的粗茶淡饭就是吃素,就是每天馒头咸菜,这样的饮食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自然是不利于养生。其实,“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和新茶相对。粗茶中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对身体很有益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作用。它还能阻断香肠、火腿中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茶丹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茶多糖能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有降低血脂、血压等作用。所以,从健康角度看,粗茶的营养价值比新鲜茶叶更高。“淡饭”则是指富含充足蛋白质的天然食物,是相对于精致加工的食物而言的。

问起每个老中医,他们都会告诉大家清淡饮食是最佳的养生饮食方。因为饮食清淡方可灭火祛湿,否则会升火耗伤阴精。五味过甚,就需要我们用中气来调和,这就是火气。“火”起来了自然要“水”来灭,也就是用人体内的津液来去火,津液少了阴必亏,疾病便上门了。这就是所谓的“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在丰盛的食品诱惑下,受到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的威胁。为了健康,大多数人听从了医生的忠告:饮食要清淡。可到底什么是“清淡”?有些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缺油少盐的饮食;还有些人认为,所谓清淡,就是最好别吃肉,只吃蔬菜和水果。

矫枉不能过正,这样的清淡不仅不能达到滋阴养精的目的,反会把身体拖垮。那么到底怎么样才算“饮食清淡”呢?以猪蹄为例,如果放些大枣、黄豆之类的做成炖猪蹄,那么这样的食物不属于“厚味”。而如果我们用辣椒、花椒之类的做成麻辣猪蹄,那么它就属于“厚味”,饮食清淡就要将其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