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3492800000006

第6章

教给孩子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好和坏、福和祸,它们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贪图享乐,不问国事,楚国曰见衰落,大臣庄辛见了十分担心。

庄辛多次告诫襄王,这样下去楚国要灭亡。可楚襄王却认为庄辛危言耸听,根本听不进去。

庄辛十分失望,辞官后躲到赵国去了。不到半年,秦国发兵攻打楚国。楚都沦陷,楚襄王被迫流亡,他派人去请庄辛。

庄辛对楚襄王说:如果丢了羊,赶快修好羊圈还来得及。

他劝楚襄王,如果改过自新,用心治理国家,楚国还有希望。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话,精心治理国家,楚国又渐渐强大起来。

教给孩子

人要经常自我反省,有了错误要立即改正。

歧路亡羊

战国时,卫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杨子。有一次,他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全家出动,还请了好多人,连杨子家的仆人也被请去帮助找丰。到了晚上,大家都空手而回,谁也没有找到那只羊。

杨子问邻居:“你们这么多人去找,怎么还没找到呢?”邻居叹一口气说:“唉,岔道太多了!大道两旁分出许多岔道,每条岔道又分出许多小岔道。我们也不知道那只羊跑到哪条岔道上去了,人再多,也比不上岔道多。没有办法,只好空着手回来了。”杨子听后,深思良久。后来,他的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心都子。心都子解释说: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意思是大道上岔道多,羊就很容易跑丢,如果做学问的人心不专一,没有确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获。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目标应该专一,才容易达到目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一事无成。

棘刺母猴

燕王征求有特殊技巧的人,有个卫国人自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燕王听了很高兴,便用优厚的待遇供养他。

一天,燕王说:“我想看看你所雕刻的棘刺母猴。”这个卫国客人说:“国君要是想看它,一定得半年不进后宫,不喝酒,不吃肉,在雨停日出、似明似暗的一刹那才能瞧见它。”

于是燕王只好继续供养他,却看不到他的棘刺母猴。郑国有个在官府服役的铁匠来对燕王说:“我是打刀的,我知道一切微小的东西都要用小刀刻削,所刻削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尖儿小得容纳不下刀刃,那就不能在上面雕刻了。请国王去瞧瞧那客人的刻刀,究竟能不能刻就会知道了。”燕王说:“好主意!”

于是把那个卫国人叫来问道:“你在棘刺尖上雕母猴,是用什么东西雕的?”

客人说:“用刻刀。”

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刻刀。”

客人说:“请让我回到住处去取吧。”于是便趁机溜走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轻信美词,而且一切虚假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在事实面前必定要原形毕露的。

猴子捞月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一天晚上,这群猴子出来游玩,来到一棵大树下。大树下有一口很深的古井,井水很清澈,映出天上明亮的月亮。

猴子来到古井边,朝井里一看,看到了一个圆圆的月亮!它站在井边,大声喊道:“不好了,月亮掉进古井里啦!我们一定要把月亮捞起来。”

古井很深,猴子们个个抓耳挠腮:井这么深,我们怎么才能捞出月亮呢?

猴王想了个办法,他自己爬上大树,抓紧树枝,然后倒垂下来抓住另一只猴子的两条腿,这样一只接一只,终于接近井底。可是,他们捞了半天,也没有把井里的月亮捞起来。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做徒劳无功的事。

乌鸦和鸡

有人养了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鸡。母鸡护着小鸡,一刻也不离开。

一天,有只凶猛的大乌想捉小鸡。母鸡急忙用翅膀护住小鸡。大鸟抓不到小鸡,只好飞走了。不久,一只乌鸦飞来了。乌鸦慢慢走近小鸡,和小鸡一起啄食,一起玩。母鸡放心了,把乌鸦当成了朋友。这时,乌鸦突然叼起一只小鸡,飞走了。

母鸡望着飞走的乌鸦,后悔极了。

教给孩子

这篇寓言形象地说明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

饥饿的狗

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几只饥饿的狗来到河边找食吃,发现了河中央水面上漂着的一张兽皮。

它们急忙跑过去跳下水,可是,河水很深,它们谁也没办法浮水过去抓住兽皮,还都差点被淹死,好不容易才爬上岸来。

正当它们眼巴巴地望着那张兽皮发愁时,一只狗建议说:“我有主意了,咱们先把河水喝干,然后不就可以捡到兽皮了吗?”其余的狗们心血来潮为之叫好。

于是,这几只狗一齐趴在河边大口地喝起水来,个个眼睛盯着嘴巴前的河水往肚里灌,心里想着那张兽皮。

抬起头来瞧瞧,那河水却丝毫也没见减少,兽皮仍在河中央的水面上漂着。最后,河水胀破了它们的肚皮,几只狗倒在河边死了。

教给孩子

这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去做那些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狼捉小羊

一只离群的小山羊被一只大灰狼给盯上了,小羊东躲西藏,最后跑进神庙里,躲藏在一尊佛像背后的小屋子里。

狼肆无忌惮地闯进庙宇,叫喊道:“小羊,不用你跟我躲躲藏藏的,我决饶不了你!”

小羊也神气十足地说:“放肆的野兽,见了神还不赶快给我跪下,当心把你处死!”

狼一时无法捉到小羊,就又规劝小羊说:“小羊弟弟,我看你还是不要在神像那儿乱跑乱跳的,若是让庙神和祭司看见了,会把你杀了祭神的!”

小羊讥讽狼说:“这一点你就不如我了,我就是死了,还能用来祭神,可是你要死了,连狗都不要。”狼听了,气急败坏地在地上搓脚顿足,可就是不敢嚎叫。

小羊愤怒地说:“大灰狼,我告诉你,我就是宁可牺牲去祭神,也不愿被你咬死去充饥。”

教给孩子

这故事告诉人们,就是死,也要死得其所。

狮子、狐狸和鹿

狮子生了病,躺在山洞里,他对狐狸说:“你如果跟我是好朋友,愿意我健康地活着,就请你用花言巧语把森林中最大的鹿,骗到我这儿来,让我吃了他的心脏,喝了他的血。”

狐狸走到森林里,看见了大鹿,亲切地向他问好,并说:“你知道吗?国王狮子是我的邻居,现在他病得很厉害,快要死了。他正在考虑,森林里谁能继承他的王位。他说野猪太蠢了,熊太无能,豹子太凶狠,老虎又太骄傲,只有你大鹿最合适。大鹿身材魁梧,年轻力壮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这消息是我第一个告诉你的,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劝你快去为他送终吧!”

狐狸这么花言巧语的一说,鹿真的去了。他刚走进狮子的山洞,狮子猛然朝他扑过来,用爪子撕下了他的耳朵。鹿疼得大叫着,飞快地向树林里逃去。

狮子可不甘心,请求狐狸再想想办法,狐狸两手一拍,说:“你吩咐我的事太难办了,但是,为了你,我一定尽力。”狐狸像猎狗一样到处闻,寻找鹿的足迹。

他见了牧人们便问,是否见到一只带血的鹿。牧人们告诉他,鹿在树林里。

这时,鹿正在树林里休息,狐狸一点都不难为情,来到他的面前。鹿一见狐狸,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竖起了毛,说:“坏东西,你还有脸见我,你别想再骗我了!你如果再靠近我,我就不让你活了。你去欺骗那些没经验的人,叫他们做国王吧!”

狐狸摊开两只手,不停地摇着头说:“你怎么这么胆小怕事,你难道还怀疑我吗?我可是你的朋友,狮子抓住你的耳朵,只是死前他想告诉你一点关于王位的忠告和指示。你却连那衰弱无力的对手抓一抓都受不了,现在狮子对你非常生气,他要把王位传给狼了。狼可不是好东西,不能让他当国王,咱们还是快去见狮子一面吧!”狐狸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我向你发誓,狮子决不会伤害你,将来你当了国王,我还要去伺候你呢!”狐狸再一次欺骗了可怜的鹿。

鹿又跟着狐狸走了,他刚一进狮子的山洞,就被狮子抓住饱餐了一顿,并把所有的骨头、脑髓、肚肠都吃光了。狐狸站在一旁偷偷地吃掉了鹿的心脏。狮子边吃边抹着嘴问狐狸:“鹿的心,我还没吃到呢!你快帮我找!”狐狸远远儿地站着,眨着眼睛狡猾地说:“鹿根本就没有心,你别再找了。鹿两次把自己送到你的家门口让你吃,他还会有心吗?”

教给孩子

这个故事是说,有些人贪图虚荣,不辨真伪,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断了尾巴的狐狸

有一只狐狸遭到了不幸,它被捕兽器夹断了尾巴。这只受了伤的狐狸觉得受了侮辱,日子很不好过。

它思来想去,决定劝说别的狐狸都去剪掉尾巴。如果大家都一样了,那么自己的缺点也就掩饰过去了。

一天,它把所有的狐狸召集在一起,说:“请你们都割掉尾巴吧!这东西既不好看,又很累赘。”狐狸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奇怪,长得好好儿的尾巴,为什么要割掉呢?

其中有一只老狐狸,歪着脑袋想了想,挤到前边,对着断了尾巴的狐狸,大声喊道:“朋友,如果这事不是对你有好处的话,你就不会劝我们割掉尾巴了。”

教给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一种人,他们劝告别人做某件事,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因此,对这种人,必须加以提防。

鹿、猎人和狮子

在一个野生的丛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一天,一个猎人捉住了一只梅花鹿,就想把它当羊一样地驯养。可是,梅花鹿觉得猎人每天都把它困在一个地方,感到很不自由,就趁猎人睡觉时偷偷地挣脱绳索跑了。它躲在深山的一个洞里,却被一只几天没找到食物吃的狮子发现了,狮子看见诱人的梅花鹿,馋得口水都滴下来了。

于是,它飞快地冲进山洞中,把鹿逮住了。鹿还在做着垂死地挣扎,但是丝毫逃脱不了狮子的束缚,就感叹道:“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刚从猎人那里逃脱,却又落在了狮子手中,在猎人手中我失去的只是自由,而在狮子手中我失去的却是生命呀!真是不值!”

教给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有时认为自由不一定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人们还是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的。

盘古开天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盘古,这位巨大无比的人类老祖宗,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他在大鸡蛋里孕育着,成长着,成天地睡着大觉,一睡就睡了一万八千年。

然而,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盘古觉得这种状况非常令人烦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狠狠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鸡蛋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就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就成了地。最初,天和地当中还有些地方粘连不断,盘古又去找了一把凿子,左手执凿,右手拿斧,或用板斧砍,或拿凿子凿。盘古就这么威风凛凛地在那里一斧一凿辛勤地工作着,不久就把天和地完全划分开来。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以后还要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当时,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然而,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推算,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巨大无比的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天做着这种辛苦的工作。不知道又经过了多少年代,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相当巩固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了,他实在也太累了,确实需要休息休息了。有一天,他终于倒了下来。

盘古临死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自己开辟天地的工作。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鼾声变成了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和甘霖。

我们的老祖宗盘古,为了世界丰富而美丽,彻底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教给孩子

人类的祖先盘古用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为后代开辟出天地,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女娲造人的故事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草木丛生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女娲走呀走,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体。女娲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一气。

女娲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来呢?

想到这里,女娲顺手从池塘边抓起一把黄泥土,掺了些水,按照自己的模样捏出一个小泥娃娃来。

说也奇怪,这小泥娃娃一放到地面上就活了起来,并且可以四处走动。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便称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