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3492800000008

第8章

教给孩子

文字的产生正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人从生活里,劳动中,大自然间得到启发,不断的改进,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至今!

羲和浴日

传说,古代,太阳的母亲是太阳女神,名叫羲和。羲和女神生有十个儿子,也就是十个太阳。他们住在世界东方呖谷地方一棵名叫“扶桑”的大树上。一棵树上能住下十个太阳,成为十个太阳进进出出的家,可见这棵树的确是很大很大的啦!据说,树高千万丈,树大千万里。羲和女神规定:十个儿子每天轮流到天空去值班,去送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十个太阳儿子都很听话,都非常乐意,争先恐后去值班,老大去了老二去,老二去了老三去。那时,十个太阳兄弟都还小,不论哪个去值班,每天早上都由妈妈羲和女神驾车护送。车子自然也是很大很大的,叫龙车,由九条龙拉着。从起点旸谷到终点蒙谷,共有十六个车站,正好是一天的路程。车到第十四个车站即悲泉车站时,当班的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去值班,好让妈妈羲和女神驾着空车赶回旸谷,为护送下一次值班的太阳儿子做准备。

太阳兄弟们每天清晨离开“扶桑”树登上龙车去值班之前,必须先到成池里洗个澡,把身上的黑点点之类的脏东西洗掉。这样,太阳才会光亮。于是,太阳的妈妈羲和女神便经常拉着太阳儿子们,到东方南海边的甘渊去洗澡,这就叫做“浴日”。甘渊水深无底,水阔无边,水质清澈纯净,水味十分甘美,非常适合太阳洗澡。太阳的妈妈羲和女神把太阳儿子一个个洗得干干净净、明明亮亮。因此,太阳儿子每天轮流到天空值班时,总是把大地照耀得特别光亮和温暖。

教给孩子

人们长期以来流传“羲和浴日”的神话故事,和“女娲补天”一样,是颂扬太阳妈妈羲和女神对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功绩。

羿射九日

可能是曾遭夸父追逐受了惊吓,也可能是少年天性爱凑热闹,总之有一天,十个太阳一齐飞离扶桑,谁也不愿再孤零零地去乘坐妈妈驾驶的车子,而是携手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中蹦啊跳的,任意嬉戏,直至倦了乏了,才回旸谷休息。

帝喾与羲和虽也想管教孩子,让他们守规矩,但孩子们顽劣成性,全然不睬父母的忠告,第二天依然我行我素。做父母的难免溺爱儿女,即使天帚也不例外,帝喾对这十个不听话的小太阳实在没有办法。

十日并出,可害苦了黎民百姓:灼热的阳光晒枯了稼禾,烤焦了土石,甚至连金银铜铁都熔化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早已流尽,田间颗粒无收,存粮快要告罄,胃里平添的一把饥火,更烧得人精神崩溃。怪兽食人,灾祸还不限于此,窒窳、凿齿、九婴、大风、修蛇、封稀等凶禽恶兽也由于环境恶化、食物短缺,纷纷从燃烧的森林、沸腾的湖泊里逃出,逞着它们贪婪暴疟的本性,到处吞食人民。

人间帝王尧日日夜夜跪在祭坛上向天上的父亲祷告,紧急的呼救声上达天庭,声声震动着帝喾的耳膜。作为天帝的帝喾再也不能充耳不闻,放任不管了。他命令麾下最勇敢最年轻的武将神射手羿,到下界去剿灭横行的禽兽,捎带把十个太阳也吓回扶桑。

羿生得面若冠玉,眼若朗星,虎背猿臂,豹腹狼腰。他用帝喾所赐的彤弓、素箭武装起来,和妻子嫦娥一起降临凡界。

在一座闷热的茅屋里,羿拜会了愁苦的尧,从尧那儿他了解到罪魁祸首是那十个太阳,老百姓都在诅咒:“毒日头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毁灭呢?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神射手羿挟弓策马,驰骋原野。明晃晃的日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千里焦土、遍地枯骨又令他怒火中烧。十个太阳却有恃无恐,根本不理会羿,依旧在天上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羿心头那把无名怒火高三千丈,冲破青天:“你们既然怙恶不悛,我就替天行道了。”他使的是平生绝技连环箭法,左手如托泰山,右手似抱婴儿,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嗖嗖嗖”一连九箭破空裂风而去。

隔了片刻,只见天空中一个个太阳接连爆裂,漫天的流火四散飞溅,恰似节日夜空的礼花。又过了半晌,“啪啪啪”一阵乱响,整整九只极大的三足金乌鸦坠地,那是太阳精魂的化身。

太阳的碎壳流浆都落在了东洋大海,凝结成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的大炭团沃焦,海水流经沃焦,一下子就被蒸发为云气,升腾上天,化作霖雨,复洒入江河。所以,大江小河的水日夜不息汇聚海洋,永远流不尽,大海也永远不会涨溢。

羿无箭连发,九日并落,剩下的那个太阳早吓得脸色昏黄,天气明显转凉了。

凉风拂面,站在祭坛上观看的尧顿时清醒。他见羿轻舒猿臂,从箭囊中抽出一枝羽箭,急忙制止:“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没了太阳,天下的百姓要遭受永夜的痛苦了!”

这样才将唯一的太阳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教给孩子

正是因为有后羿神奇的箭法,和尧清醒的头脑,才有我们今天一个太阳带来的温暖。

夸父追日

上古的时候,北方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巨人,名叫夸父。夸父常想:如果把太阳搬到地上来,人间就没有黑夜了,该多好啊!于是他决定去追赶太阳。

那天,太阳刚升上天空,夸父便迈开大步追了上去。太阳在天空不停地移动,夸父在大地上飞快地奔跑,一眨眼工夫,他就跑了一千多里的路。中午的时候,夸父跑得又累又饿,就停下来支起一口锅做饭。等吃完饭,他见太阳向西边偏去了,便又急忙追了上去。

太阳快下山了,夸父离太阳越来越近。跨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条条大河,夸父拄着手杖急匆匆地追呀,跑呀,直到口干舌燥,心里发慌。可是直到太阳下山,他还是没有追到。

这时他觉得干渴难忍,就只得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喝干了黄河水,他又跑到渭河,一口气把渭河水也喝干了。可夸父还觉得口渴,便想到北方的大泽去喝水。可是他实在太渴,半路就倒在了大地上。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大山,手杖落地长成了一棵桃树。不久,夸父倒下去的地方长出了一大片茂盛的桃林。也许夸父是想让追求光明的人路过这里口渴时,可以摘桃解渴,不会像他那样被渴死吧。

教给孩子

我们的祖先从来就拥有着无私和勇敢,“夸父追日”只为众人生活幸福,没有黑暗,是对光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燧人氏钻木取火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之后,人类越来越多地在大地上劳动繁衍,主宰万物生灵,不断地丰富、发展这个美好的大千世界。

可是,非常遗憾,当时还没有发明火,人们只能靠吃生冷食物维生,不仅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往往吃进一些不洁净的东西,感染疾病。冬天到了,太阳回家去了,漫长的冬夜又黑又冷,因为没有火,人们只能采些树叶和茅草裹身,或钻进山洞里避寒。这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们在思索:要是有一种东西能和太阳一样,发出光和热,能把食物烤熟,能温暖大地就好了。

正在这时,遂国有位年轻人,大家称他为燧人氏。有一天,他正在地里劳动,忽然看到天上的雷神、雨仙发怒,打起架来,顿时电闪雷鸣,发出一道道光亮,把遂国里的一大片遂木林烧着了,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些来不及逃走的飞禽走兽被这大火烧死烤熟了。大火过后,燧人氏走近一看,香气扑鼻,捡起来一尝:“啊!好吃多了呀!”他吃着吃着,突然一阵大雨倾泻下来,火被全部淋熄了。

怎么办呢?燧人氏为了人类幸福,决心探个究竟,一定要把火种找到。他立即奔赴遂国遂木林深处,看看这些遂木是怎么起火烧起来的。他走了好久好久,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岭又一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棵正在发着火星的遂木树。这棵树粗大无比,不断发出星星点点火花,一闪一闪的,把一大片被树林遮盖的土地照得明明亮亮。燧人氏仔仔细细地考察发现:原来是这棵遂木树上有一种鸟,长爪、黑背、白肚、尖嘴,像是啄木鸟,好多好多,爬满了整棵遂木树。它们用坚硬的尖嘴,不停地在遂木树上啄,像在啄树上的虫子一样,每啄一下,便有一点火花从遂木树上迸发出来。于是,燧人氏便折下一根树枝条,用小树枝条去钻磨遂木,果然也有火花飞进出来。燧人氏欣喜欲狂,立即返回家乡,告诉人们钻木取火的方法。

从此,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随时都可以有火,火便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不仅用火照明、取暖、做饭菜,还用火来抗击强敌、猎取野兽以及冶炼矿石、制造用具等等,使人类世界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

世世代代流传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话故事,人们赞颂燧人氏这位年轻人为人类幸福所作出的贡献和开拓精神。

教给孩子

燧人氏从自然现象受到启发,找到火种,推广钻木取火,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拓精神。

神农尝百草

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了人之后,大地上的人类逐渐多起来了。但那时的人类只能靠狩猎捕捉野兽为生,有时也找些野菜野果充饥。这样,人就常常生病。得了病又没有药,不能医治,只好等死。特别是瘟疫流行时,就尸横遍野,万户萧条。怎么办呢?神农炎帝忧心如焚,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于是,他决心到人间来,帮助人类解决生存的困难。

神农炎帝来到人间后,首先教会人类开垦荒地,播种五谷杂粮,打井取水灌溉。他看到大地上没有一粒种籽,便招来一群大红鸟,嘴里衔着一株株九穗禾苗,飞过天空,谷粒就像雨点一样,洒落在大地上。教人类把谷粒拾起来,种到田地里。很快,田地里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黄的谷穗儿。人类收获了,有饭吃了,真是高兴极了。接着,神农炎帝又脚踩祥云,来到成阳山,为医治人类的疾病采草药。成阳山生长着数不清的奇花异草,有些是有毒的。当时还没有鉴别药性的科学方法。神农炎帝只好仔细辨认,再亲口品尝其药性。他用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体魄,不停地品尝着各种草药。有一天,尝到一种开着小黄花的野葛,毒性剧烈,竟把他的肠子烂掉了。

幸好,他为人类采药治病尝毒草的行动感动天帝,天帝便派使臣送来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和识别药性的“赭鞭”。他吃了不死药就没事了。但他发现,赭鞭辨药性也不准确。于是又到山西的金岗山上,采来许多金刚石,铸造了一口大鼎和许多小鼎罐,把采来的草药首先放到大鼎里煮沸,化成药水,然后再亲口品尝其药性。根据药性、颜色等分别灌入小鼎罐里。他还从民间选招一些青年男女做徒弟,亲自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识别和采集草药,如何煮药和服药。他把亲自尝过的草药药性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传授给徒弟们。他尝草药常常中毒,有时一天就中毒十次之多。每当中毒时,徒弟们都心痛得不行,劝他不要再尝了,可他却笑着对徒弟们说:“不尝怎么行呢?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呀!不要紧的,只要能为人类治好病,我个人中点毒是值得的。”坚持继续试验,从不停止。

神农炎帝和他的徒弟们到处给人治病,走遍了人间的山山水水,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从此,人类的疾病大大地减少了。人们健康成长,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发展。

千秋万代,流传神农发明种植五谷杂粮和神农尝毒草的神话故事,是人们感激他为人类作出的无私奉献。

教给孩子

故事描写了神农炎帝为了解决人类生存的困难,而教人类开垦荒地,种植五谷杂粮,用草药治病的故事,展现了神农炎帝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品质。

炎帝的传说

女娲造人之后,人类便在天地间繁衍起来,自然界越来越热闹。人类为了寻找新的食物常常吃到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而中毒病倒。

女娲知道了这件事,便找了一个人来带领人类渡过难关,这个人就是炎帝。从此,女娲便常常降临,向他传授神道,不久炎帝便成为了人类的首领。

炎帚首先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可以不再吃生肉了。后来他又亲尝百草,发现了麻、稷、黍、麦、这五谷。为了让人们更快地学会播种,他还发明了许多农业工具。炎帝对人类做出如此贡献,让人们甚为感激,称他为“神农”。可是有一次,炎帝尝了一种叫“断肠草”的剧毒植物,就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炎帝为医治人类疾病,毫不畏惧地尝了上千种草药,编成了一本叫《本草》的医书,他便是今天医药学的始祖。

教给孩子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了解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更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了解和发扬。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个聪明、坚强的女儿,叫女娃,她爱驾着小船到东海上玩耍。

大海有时很平静,女娃驾着小船在上面漂啊漂啊,心里别提多舒服啦!可大海有时却很暴虐,狂风呼啸,波涛汹涌,像一群奔腾的野马。一天,女娃正轻轻地哼着歌,躺在小船里,没想到海面上突然风起云涌,滔天的巨浪打沉了女娃的小船,女娃也跟着沉到了海底。

炎帝虽然很爱自己的女儿,却也没有起死回生之术,女娃永远离开了人间,可是她的灵魂却化成了一种叫精卫的小鸟。她恨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便每天不断地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丢进大海里,她发誓要填平大海。

日复一日,精卫鸟从不放弃,她坚信即使大海再辽阔,也总会有把它填平的一天!

教给孩子

一则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却寓意深刻,从精卫小鸟的身上我们可发现民族的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

洛水女神

羿整日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有一天,他来到洛水之滨,遇见了美丽动人的洛水女神宓妃。

宓妃原是东方天帝伏羲的女儿,当年渡洛水时,被湍急的河水淹死。天帝哀怜她如此年轻,命她做了洛水女神。宓妃可以算是一个绝世美人,可她却很孤独,常常独自以泪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