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3492900000006

第6章

杜甫的诗歌就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唐朝中晚期的社会风貌,因此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著伟词,书豪放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当时,文坛上流行的词大多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他不仅描写花前月下的爱情,而且更把军情国事这样的重大题材写入词中,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这些词一改以前词人缠绵的词风,体现出一种宏大的境界、恢弘的气势,并且不拘格律、崇尚直率,从而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1082年,苏轼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洋溢着报国杀敌的豪情,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作。

除了在词上取得的成就,苏轼的散文也写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能用最佳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他因此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他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相当高的水平。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却始终保持着旷达乐观的心境,用大度而又洒脱的气势写下了无数杰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天才文豪。

开创元杂剧

关汉卿曾经在元朝朝廷里做过高官,但是很不得志。他最终辞官,生活也因此窘迫起来。这给了他熟悉平民生活的机会,他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往来,交友十分广泛。约1260年,关汉卿开始到各地游览。他积极结交当地著名人士,了解风土人情,还拜访当地的杂剧作家。他深入生活,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参加演出使关汉卿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广泛的交友也使他获得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开始对民间曲文、话本进行创作加工,并最终创作出一种曲目繁杂、结构严谨的综合艺术新形式——元代杂剧。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七十种杂剧,每一种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有《绯衣梦》《蝴蝶梦》《窦娥冤》等,为繁荣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呕心沥血著《红楼梦》

曹雪芹的家势曾经显赫无比,但却中道衰落。他从此受尽了歧视,也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曹雪芹的生活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甚至要靠借债和友人接济度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雪芹开始了小说《红楼梦》的创作。因为写书没有钱买纸,他就把旧皇历拆开,把书页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字就写在皇历的背面。在他写《红楼梦》的过程中,妻子去世了,爱子夭折了,过度的悲伤让他病倒了。他贫病交加,却无力求医,但他还是坚持写作。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耗尽心血,终于写成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

《红楼梦》描写了贾家这一个大家族从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塑造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用这样一部天才巨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一部杰出的精品。

刻苦研习成巨匠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却喜欢绘画。15岁时,他拜一位木匠为师,学习雕花手艺。

有一次,齐白石在一个乡民家里做活时,无意间看见了一部残缺不全的《芥子园画谱》。他立刻把书借来作为自己学画的教材。他把画谱全部复制了一遍,还在雕花之余经常反复地临摹这套画谱,并加以融会贯通,这使他初次比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传统程式技法。后来,齐白石拜了好多民间画师为师,专心学绘画和篆刻,逐渐成为一名很有修养的绘画大师。

1920年到1929年间,齐白石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闭门谢客,潜心研究,摸索绘画创作的道路。这段时间,齐白石作画万余幅,刻印3000多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将画、印、诗、书融合在一起,使中国传统艺术上升到新的高度,在艺术上走出了一条继承、革新和创造的光辉大道。

弃医从文,为唤民众

鲁迅曾在日本学习医学,立志救死扶伤。可是后来遇到的一件事,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1905年的秋天,学校放映一部时事短片,里面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捆绑着跪在地上,就要被砍头,一群围观的中国人的表情却显得很麻木,而他们的身体看上去倒是很强壮。看短片的外国同学发出一阵阵欢呼。顿时,一种愤怒、悲痛、屈辱的情感紧紧地抓住了鲁迅的心。他想,一个人即使身体再强壮,如果精神是麻木的,也只能做些毫无意义的事,而再高明的医生也只能医治人的身体,无法医治灵魂。于是他决定放弃医学,用文学来唤醒沉睡的同胞们。

鲁迅毅然退学,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既解剖了历史,又批判了现实,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民。鲁迅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刻苦练功,独创“梅派”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他8岁开始学习戏曲,练功非常刻苦。

一天,先生在板凳上放了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高的高跷站在砖头上,教他练跷功。梅兰芳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十分害怕,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一炷香的工夫过去了,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他的跷功进步很快,但他仍不满足。冬天,他在院子里泼上水,等水结成冰后在上面踩高跷。冰很滑,他身上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每次跌倒后他都爬起来继续练。就这样,他终于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11岁就登台演出了,到20岁时已经成为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逐渐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在唱、念、做、打等各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此外,他在服装、音乐舞台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都对京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本人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孜孜求学成巨擘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曾经到欧洲留学,学习绘画。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经常受到歧视。

有一次,在一个留学生聚会上,一个外国洋学生十分恶毒地污蔑中国人和中国留学生,说中国人又蠢又笨,无论怎么深造也成不了材。徐悲鸿听了十分愤怒,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宣布要跟他比一比,到毕业时看谁是蠢才,谁是人才。从此,徐悲鸿更加勤奋地学习。他经常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闭馆时才出来。徐悲鸿从中汲取了很多艺术营养,绘画技法突飞猛进。法国著名写实主义大师达仰被徐悲鸿的精神感动,主动要求辅导他画画。后来,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并且在几次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在巴黎举行画展,顿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最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甘拜下风。

留学归来后,徐悲鸿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把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到中国的传统画法中,为中国画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被国际美术评论界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骏马精神抖擞,豪气冲天,已成为中国绘画的象征。徐悲鸿还为发展美术教育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画家,被人们称赞为“画坛伯乐”。

伟大的西行之旅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匈奴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总来侵犯西汉以及西汉北部的西域地区。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去联络西域的大月氏,想和他们一起抵抗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不料,他们在途中被匈奴俘虏,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张骞,给他娶妻生子,并且一扣就是10年。但这些并没有让张骞动摇,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一天夜里,张骞一行人趁看守不备,逃离匈奴,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是,大月氏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张骞只好暂时留下来。他在当地考察了一年多,掌握了西域的基本情况后返回了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