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意旨要新。意旨新,才能吸引人,给人以启示。
而文章的意旨是通过内容表现出来的,读者总是先看到文章的内容(材料),才感受、理解到文章的意旨,因此,材料新对文章极为重要。
陈旧的材料使人生厌
使用他人未用过的材料,给人以新鲜感,表现出文章内容的独创性,这是文章质量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章使用的材料陈旧,读者看而生厌,就会弃之不读或难以卒读。
材料陈旧往往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时间上的陈旧
文章使用的材料从时间上看,离读者太远,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读者阅读文章时,有一种求近心理。越是近的,读者越感兴趣。因此,新闻上有“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过时的新闻是石子”之说。写文章要求用新鲜的材料,就是要求用新近发生的事件做材料。
2.内容上的陈旧
这是从读者对材料所包含的内容的知晓程度来说的。如果一个材料,其内容已为读者所知,读者就不会再感兴趣。因为读者有求新心理,只对未知的新的信息感兴趣。比如有的中小学生写“新风赞”这样的题目,不是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材料,就是用拾金不昧的材料。
也许对作者来说这些材料是他们亲身经历而收集到的,并且是新近发生的事,从时间上看并不陈旧,但这样的内容,对广大读者来说,已知道得太久远,感到实在是太陈旧了。
写文章用陈旧材料的作者,大多数是知道写文章要用新鲜材料的,但之所以仍用陈旧的材料来写文章,则是或由于观察能力的不够,看不到新鲜的材料;或由于认识水平不高,鉴别不出、捕捉不到新鲜材料;或由于未深入生活,手上没有新鲜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有待于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去发现、观察、搜集、摄取,需要我们去注意那些别人没有注意过的东西,包括那些已经过去了但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又包含着深刻社会意义的东西。
创造,就是“发现”的才能。写作,其实也该强调这种“发现”。最好的文章应该是立意新、材料新、构思新的东西。
我们要求的“新”,一是指刚出现的新事物,二是指过去已经出现、许多人未曾发现、现在作者新发现的事物,三是指虽属众所周知、但未从新的角度来认识的事物。
使用新鲜的例证与引言
选用论据要有新意,不要提笔就用那些陈旧的、人人皆知的事理和事例。论据新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人感到生动、活泼,从而增强说理的力度。
首先要注意选用新近发生的新鲜事例,或是一般人不常用的事例、事理论据,切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如冯象在2001年8月号《读书》杂志上的一篇杂文《从卡拉OK 与人体写真想到的》,论述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引用的例证有:哈佛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年会;《财富》杂志去年10月号的一篇报道;《法制日报》
2001年1月10日的一篇报道;2001年初的一条新闻,等等。
其次,还要善于从常见材料中开掘出新意,也就是从新的角度运用旧材料,用新眼光审视旧材料,发表新见解,翻出新意。例如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引用这句诗一般都强调要有一种牛的精神,即吃苦耐劳的韧性。但有篇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章,却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诗。提出对知识分子、对人才不能真把他们当牛一样使,而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就用了新意。又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人们熟悉的一句俗语,本是指那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人的一种处世态度,可有人反其意而用之,认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忠于职守、工作踏实认真的表现,就该提倡,既然做一天和尚,就应该撞一天钟。这种“旧瓶装新酒”
的方式也是一种“出新”。
此外,选用论据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从论点的需要出发,交叉灵活地运用事例论据和事理论据。
第二,选用论据时,要有主有次,主次结合。在一篇不很长的议论文中,论据不能用得太多,要突出主要的、典型的,次要的论据材料可一笔带过,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