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物质循环
3502700000005

第5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

创新产生价值——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和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它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因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回首漫溯——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背景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社会的发展历程。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几乎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起诉。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发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2002年世界环发大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并制订行动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它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是按照生态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的循环网络型工业,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又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与和谐的生态功能。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标志。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经济、人文、自然诸要素的整体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经济增长达到两位数字,能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突出。有资料表明,2003年中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量的27%,水泥总量的40%,煤炭总量的3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世界的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一些地方已经远远超过了极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目前和今后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也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追求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知识小百科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绿色模式发展的理性选择,因为:

(1)它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2。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2)它是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造成很多疾病和自然灾害。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和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3)它符合我国建立现代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

在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已成为趋势和潮流,有的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环境不但是当今的时尚,而且是企业长期牢固地占有市场,并成为国际市场拓展的有力措施和发展战略目标。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我国城市生态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生态化的平衡发展与良性循环是城市生态实现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经济生态化是前提。循环经济正是经济生态化的转向,它突破了传统经济对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最大堡垒。

(5)它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长期以来,西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原料地和重化工基地,资源被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恢复环境治理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