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
3504400000065

第65章 榕城福州马尾港

古时候,由于福建省山岭耸峙,陆上交通不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人说:“闽道更比蜀道难。”因此,福州地区的海上交通发展很早,福州很早就已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马尾港位于闽江河口,距离福州约20多千米。因其附近江中有一岩礁,形状颇似石马,随潮涨潮落而隐现,马尾港就在这礁石的北面,正对着“马尾”,因而得名为“马尾港”,而附近这一段江流也称为“马江”。

马尾港的地形十分险要。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闽江驻兵重点放在马尾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迫中国把广州、上海、宁波、厦门和福州划为5大通商港,其中福州就是指马尾港。这里还发生过近代史上著名的“马尾之役”。这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

为了纪念海战阵亡的烈士,1886年在马尾港的马阴山麓,修筑了马江昭忠祠。祠前一方石碑记载了这次战役的经过,祠西边为墓园。

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从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建都算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人们常以“三山鼎峙、两塔耸立”来形容它。这里的三山,指的是旧城内的越王山、九仙山和乌石山。越王山即现今的屏山,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即乌山,又称道山。两塔即白塔和乌塔。

它们各自以自己不同的景色和古迹使古城大为增色。

位于市中心的于山,相传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也有人说汉代曾有何氏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称九仙山。山的形状如同巨鏊,最高点为鏊顶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素以揽鏊亭、依鏊轩、应鏊石、步鏊坡、接鏊门和耸鏊峰等“六鏊胜迹”以及于山“二十四景”著称。

位于于山西麓的白塔建于公元904年,与杭州的六和塔属同一时期的建筑物,其规模和式样也与六和塔相似。据说建塔开墓时曾发现过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因此称为定光塔。至于现在人们看到的白塔,已是16世纪的建筑,原先的建筑被雷击毁,人们在原址上用砖瓦结构重建一塔,外敷白灰,改名为白塔。

在白塔寺东,还有一座戚公祠。它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建的。戚公祠建在一座小石岗上,祠内正中陈列着戚继光的胸像。壁上挂着四大幅历史画,这些画生动地描绘了戚继光在闽抗击倭寇侵略的功绩。

走进这里,人们似乎听到了民族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呐喊,还会听到福州人围绕于山上的戚公祠曾经发生的故事。1916年,美国所办的教会美部会曾唆使当地的流氓伪造了一纸戚公祠的卖契,企图霸占戚公祠。这事被当地居民知道后,在福州市内街道,他们到处张贴“白字诗”,揭发古祠内幕,顿时群情激奋,奋起斗争,迫使美部会不得不归还卖契,取得了关键的胜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建了一座双层木结构的八角亭,取名为“复亭”。

在于山西面的乌山,怪石嶙峋,洞壑清幽。乌山脚下的乌塔,全名为崇妙保对坚牢塔,系五代闽国主王延曦所建。因外表略带黑色,故俗称乌塔。现在塔内保存的浮雕、佛像和各种题刻,是反映五代闽国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除“三山二塔”外,福州的鼓山和西湖等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西湖最初由晋代郡守为灌溉家田,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集于此,遂成一湖,以后经不断修葺,至宋代,这里已是湖畔树木苍翠,湖中小岛飞翔的景色秀丽的风景区了。大诗人辛弃疾曾用词赞此:“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因此又获“小西湖”之称。

今天的西湖又多了不少景致,极有情调的湖心亭、荷亭、紫薇亭等,增添了西湖的妩媚。

鼓山因山顶有一巨石,平展如鼓而得名。山上洞、岩、泉、阁共有160多处景,漫步其中十分惬意。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涌泉寺,寺前有一股清泉涌出地面,清澈透明。

登上山顶,在海拔近千米高处眺望大海,蓝天碧波,帆影点点,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