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3512800000005

第5章

湖南毛泽东故居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声婴啼,似长空闪电,洞穿一个多世纪至今如雷贯耳,一位伟人诞生于此韶山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上屋场正是伟人成长的摇篮,她孕育了伟人的智慧和风采,这里蕴藏着多少神秘的过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如潮涌海流般到此瞻仰主席故居,寻找伟人足迹,流连于这人杰地灵的“圣地”。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土地冲上屋场,是举世瞩目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堂屋共用,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清光绪四年(1878年)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买下此地,经几辈人的努力,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将草房改成瓦房,增大为十三间半。毛泽东在上屋场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飘香,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南岸绿浪层层,整个山冲稻田依依重叠,春夏绿浪滔滔,一派田园景象。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毛祖人)于1878年购置上屋场东边5间半茅草房(堂屋与邻居共用,1917—1918年由毛顺生扩建为13间半瓦房),先由毛泽东的伯祖父毛德臣居住,1888年,祖父毛翼臣(毛恩普)、父毛顺生、母文七妹从东茅塘迁于此。189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1920年),年轻时因家贫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种田兼做生意,努力发家,至1905年一家五口(即夫妻俩和儿子泽东、泽民、泽覃),有水田22亩。母亲文七妹(1867—1919年),为人宽厚慈祥,信佛,乐善好施。

毛泽东在故居度过了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1年春节,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住了半年;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故居,9日离开。此后一别三十二年,至1959年6月25日才再度回乡,26日到故居。

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1937年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子毛楚雄等居住。

1949年8月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于1951年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50—60年代,故居作了多次维修。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改由邓小平题词。从厨房往东,便是横屋(为现代餐厅),屋内摆有方桌、板凳,再往里走进入毛泽东父母卧室,室内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和印花床单、棉被等物依依在目,这一切仿佛带您回到以往的岁月。东墙上的毛泽东父母遗像流露出先人的慈祥与坚韧的性格,相邻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住房,房内陈设与父母亲卧室无异,简单朴素,床边的一盏桐油灯,曾伴随少年毛泽东渡过无数不眠之夜、寻求革命真理,东墙上有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室内木楼上有一开口,1925年毛泽东就是在这木楼上秘密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

从卧室来到天井,东边是摆放劳动工具的杂物房,均是湖南农村常见的一些农具、水车、蓑衣、风车、谷筛等,还有谷仓、牛栏、猪栏。据毛泽东回忆,当年父亲便教导少年毛泽东:毛家是靠劳动致富的。南边和西边是毛泽东的兄弟毛泽覃、毛泽民卧室,里面陈列了旧时的一些家具。走出故居,便是满眼的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让人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人虽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仿佛就像故居旁的青山绿水,仍然郁郁葱葱,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世代相传。

陕西华山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旅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旅游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旅游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等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世纪之交,华山正以它独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态,安全保护措施的加强、奇险无比的华山,正在变为中外游人的坦途!

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附录:五岳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

吐鲁番高昌故城,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遗址,这里曾经是西域最大的国际商会、宗教中心、以及亚洲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故城历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于公元十三世纪未毁于战火。虽然经过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1961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40公里处火焰山以南,艾丁湖北岸,海拔—50米。又叫“亦都护城”。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全城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城门,东、西、北、面各有两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

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故城在当时确是水源充足,城墙坚固,四通八达的一个西域三国首府。今天仍可以从其高耸的城墙看出它旧日的雄风。由于古城地处盆地平原中央,城高壕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军事重镇。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办当时西汉王朝在此进行屯田的部队所建。《魏书》中记载因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故名“高昌”。此后,它在内外形势的影响下,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发展、繁荣。两汉王朝经营建设西域,一直把这里作为重要的根据地。屯田部队的最高指挥机关一戊已校尉府先是在交河,以后就迁在高昌。此后历经魏晋均派有戊已校尉驻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已校尉城”。327年,前原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继之又先后为前泰、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442年,北凉沮渠无讳在此建立了政权。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邀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460年,柔然人杀北凉王沮渠安周,立阔伯周为高昌王;高昌至此开始称王。此后,在高昌称王的姓氏有张氏、马氏和狗氏,其中以掬民统治高昌时间最长,大约140年之久。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正朝的册封。翰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觐见并娶隋华容公主为妻。640年唐统一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五县,人口37000人。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骼汗国衰亡,西迁的一支在此建立了回骼高昌国,疆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日吐鲁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鹃臣服蒙古。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回鹘高昌国,1275年一次出兵12万国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战争持续达40年之久,高昌终于在战乱中被毁。自此便逐渐被废弃,现在只能见到残垣断壁,任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