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生活宜忌
3514200000007

第7章 应该忌吃的食物(5)

12.吃变质银耳易中毒

人吃了含有黄杆菌毒素的变质银耳后,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烦躁等中毒症状。

重者则出现昏迷、牙关紧闭。时间长的,会出现黄疸及皮肤黏膜广泛出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13.食新摘木耳易中毒

木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尤其含铁量较高,对防止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功效,且有抑癌的作用。

又因含胶质较多,可清除消化道滞留的纤维等。

但是,新采摘下来的木耳不能立即食用。因为新鲜的木耳含有一种叫做卟啉的物质,此物质进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当人在太阳下时,身体裸露部分易患日光性皮炎,可表现为面部肿胀。颈部、面部出现红色丘疹、紫斑,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14.野生仙人掌有毒

不要随便吃野生仙人掌,因为它含有一定量的毒素和麻醉剂,不但没有食疗功效,反而会导致神经麻痹。

15.木瓜有毒谨慎食用

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微小的毒性,每次食用不可过量,体质过敏者更应该小心。

16.食霉变甘蔗会中毒

甘蔗霉变的原因是由于真菌污染造成,人吃后2~3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昏等症状。

中毒轻者可很快自愈,中毒严重者,会进一步引起阵发性抽搐、昏迷不醒。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冬末春初时节,这是由于秋天甘蔗收割后,储存时间过长,尤其是受冻、过潮的不良储运条件,很容易造成甘蔗阜孢霉、串珠镰刀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产生大量毒素,变质发霉。

17.桃仁有毒不宜食用

桃仁即桃子的核仁桃子的核仁是禁止食用的,它与杏仁不同,杏仁中的甜杏仁可以食用。桃子的核仁是苦的,内含大量氰甙,对人体有剧毒。

人食用氰甙后,会在体内生成剧毒物质——氢氰酸,并且出现头昏、心慌、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氢氰酸与铁结合会使人体因缺氧而进入窒息状态,氢氰酸还可损害脑的中枢神经和生命运动中枢,导致死亡。

因此,切不可误食桃仁。

18.烂枣中毒危及性命

腐烂的大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烂枣会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要食用。

19.食霉变柿饼易中毒

据卫生检验发现,柿饼上可沾染有黄曲霉、黑曲霉、木霉、串珠镰刀菌、青霉菌、红酵母菌以及细菌等,它们能够产生霉素使人中毒,因此不可食用霉变的柿饼。

即使不霉变的柿饼,在食用前也需用开水浸泡半分钟,以利杀菌防病。

20.吃臭败肉会中毒

鲜肉在气温较高环境中放置,即使组织中并无细菌存在,但由于组织中酶的活动,亦开始“自溶”,自溶使蛋白质分解出硫化氢和硫醇,产生恶臭。

在自溶基础上,若再受空气中杂菌污染,迅速遭到细菌分解,臭败肉最后形成一些蛋白质或脂肪的分解产物,如吲哚、硫化氢、硫醇、粪臭素、尸胺、醛类和酮类等,不仅奇臭而且有毒。

这时,肉的颜色也有变化,由于硫化物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硫化血红蛋白,肉的表面呈现暗绿色,脂肪层也有黑色污点,肉的组织也松弛。此种肉绝对不能食用。

21.食黄膘肉易中毒

鲜肉呈现黄色有几种情况:

一是饲料,有些黄绿饲料中的黄色素溶解于动物体脂中,呈现深浅不同的黄染,并且一般会在鲜肉冷却12小时后自然退色,这种肉食之无妨。

二是肝胆疾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有排出障碍,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其脂肪、脏器可呈深黄或黄绿色。

三是溶血性黄疸,如寄生虫病、磷、砷中毒等,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溶廊性黄疸,可使肉的皮下脂肪呈橘黄色。

四是肝淤血,营养不良导致肝实质黄疸,从而使鲜肉呈棕黄色。

总之,凡黄膘肉最好不要食用。

22.吃红膘肉易中毒

红膘是指鲜肉、脂肪呈红色。红膘肉有两种情况:

一是肌肉组织淤血,由于屠宰时放血不当,液态血淤积于肌肉毛细血管中,呈现全身性淤血,特别是凝血机制不全形成的红膘肉,这种肉不能食用。

二是病原体感染,如急性败血型猪丹毒,肉瞟呈桃红色,这种肉也不能吃,因为稍一不慎可引起接触传染。

23.鲜肉变黑不宜食

鲜肉变黑的原因并非由微生物引起,而是由于鲜肉组织中酶活性引起肌肉组织的自然分解所致。蛋白质被分解后,释放出硫化氧和其他不良气味。同时使肉的颜色变黑,鲜肉的皮下脂肪呈乌绿色,这种肉称为自溶肉,不能食用。

24.牲畜三腺不可食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人若误食后,则可能出现头昏头痛、兴奋狂躁、脉快心悸、抽搐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发热多汗等中毒症状。

牲畜甲状腺位于胸腔入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腹侧面相连,是成对器官。甲状腺所含成分主要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一般烹调不易被破坏,食后易引起中毒肾上腺俗称副肾或小腰子,同甲状腺一样,当人误食后,会发生肾上腺素过剩,从而扰乱正常代谢,出现恶心呕吐,重者出现瞳孔散大等中毒症状。

牲畜的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防御器官,亦是微生物和有毒异物的聚积处。因此,食用前,这三样都是必须去除的。

25.家畜肉枣不可食

猪等家畜的脖子和奶脯部位有些灰色或暗红色的肉球,这就是淋巴结,因其形似小枣,故名“肉枣”。肉枣有时也会遍布于畜体的全身,主要分布在头部、颈部、躯体及内脏等部位。

这些淋巴结在协助血液循环、输送营养和代谢产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身也积存了很多细菌和病毒。

尤其是脖子部位。如果不把这些“肉枣”去掉,一同绞在肉馅里包饺子、蒸包子,人食用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因为淋巴结里的细菌、病毒在短时间内是不易被杀灭的,所以买肉时如果发现有“肉枣”,千万要剔除,不要食用。

26.病死牛有毒忌食

病死牛体内的病菌和毒素,随血液循环周流全身,其内脏和肉都有。人吃了这种病死的牛肉,可感染和发生与牛相同的传染病,还可引起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等细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泻下酱色腥臭便或水样便,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病死的牛肉是不宜食用的。

27.食羊悬筋易中毒

羊悬筋又名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病毒组织。人若误食,则会感染病毒生病。因此,食用前必须摘除。

28.不宜食用兔臭腺

兔体有3对腺体,即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以及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味极腥臭,烹饪前若不剔除,与肉同煮时,就会发生异味,无法入口。

29.吃老鸡头易中毒

鸡在啄食过程中,不断将有害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储存于脑组织里,鸡龄越大,这类物质储存的越多,毒性就越强。

因此,鸡头不宜多吃,更不宜经常吃。即使要吃时,也要尽量挑选鸡龄小些的,一般以1~2年的鸡为好。

另外,实在爱吃鸡头,也应尽量不单独吃,以与其他菜搭配做菜、搭配着吃为好。

30.病鸡食后会中毒

很多人喜欢到市场上选购活鸡,然后再由出售者现场加工制成白条鸡,为的是吃得放心。需要注意的是,在选购活鸡时切忌选购病鸡。

病鸡的身体某处一定存在着病变,此病变处密集病毒和细菌。此外,生了病的鸡,自身抵抗力降低了,很容易受细菌、微生物的侵染,并且随着病体存在时间的加长,病毒侵染肌肉的程度则会加深。

在宰杀、烹调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若残留未杀死的病菌,人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甚至高烧等。

31.鸡死不伸足勿食

凡宰杀之鸡,放血后,由于缺血缺氧,猛力挣扎,其腿多伸,体温散尽后变为强直。疫鸡由于病毒侵袭,高烧中神经中毒肌肉挛缩,所以足不伸。其肉中多含毒物,人们若食用往往中毒。

32.勿食有肿物禽肉

鸡、鸭等家禽若长有瘤状肿物,平时并不影响其性状,如能吃能喝,营养状况良好,行动敏捷,似乎很难看同它有病,所以人们在购买时并不在意。其实长有肿瘤的鸡、鸭肉应禁止食用。

因为肿物是鸡、鸭的某些组织发生病变后形成的,实际上,该肿块内存有的大部分毒素是马立克氏病、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较轻的是局部有瘤,如内脏或身体某一部位长瘤,严重者肿物扩散,造成肿瘤大,存在肿物的部位广。

患马立克氏病的鸡,常见肝、脾或卵巢肿大,可比正常器官增大数倍,患白血病的鸡,肝脾和腔上囊可见到大小不一的肿块,肝脏变化格外显著,不仅质地变硬,而且增大到充满整个体腔。鸡肉瘦而柴,品质下降,有的有黄疸,这样的鸡、鸭肉是不能吃的。

33.吃臭鸡蛋会中毒

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而蛋内的混合物呈灰绿色或暗黄色,并带有恶臭味,则此蛋不能食用,否则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34.散黄鸡蛋不宜食

因运输等激烈震荡,蛋黄膜破裂,造成机械性散黄;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内,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且混浊。

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经煎煮等高温处理后仍可食用;但如细菌在蛋体内繁殖,蛋白质已变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35.吃孵鸡蛋易中毒

孵鸡蛋是死胎蛋,很容易被病菌污染。死胎蛋里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有的还有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

人们吃了这种腐败带菌而又加热不透的孵鸡蛋时。

就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等疾病。所以,孵过的鸡蛋不宜吃。

36.吃发霉蛋会中毒

有的鸡蛋遭到雨淋或受潮,会把蛋壳表面的保护膜破坏,使细菌侵入蛋内而变质,致使蛋壳上有黑斑点并发霉。这种蛋也不宜食用。

37.药死的野禽不宜食

被药死的禽类不能食用,有人认为将禽嗉囊取出就可以食用了。其实,除掉的仅仅是未消化完的药料,既然已将野禽用药致死了,必将有一部分药料被其消化吸收,即其血液、内脏、肌肉中,均已含有该类药物的毒素了,因此,不宜食被药死的野禽。

38.发光食品不宜食

在黑暗的环境中,偶尔会发现肉、鱼等食品发出微弱的荧光。这样的食物不能吃。

其实,食品受到不同细菌的污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细菌在食品上繁殖,在外观上毫无改变。有的细菌可使食品变质,有的细菌可使食品产生异常变化,如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发出荧光等。

而且,后一类细菌通常并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使食品发出荧光的,是一类被称为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虽然不是由发光细菌致使食品变质的,但已显示该食品已受到污染。因此发光的食品需经加工后才可以食用。

39.吃死鳝鱼易中毒

死鳝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会很快产生组胺。组胺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人食用组胺14毫克左右即可引起中毒。已产生大量组胺的鳝鱼,即使在120℃的温度下烧煮,组胺也不易被破坏。

所以烹制鳝鱼只能以鲜活的为原料,最好是活杀即烹。

鳝鱼经低温冷冻,某些细菌能逐渐被杀死,但大多数细菌都能长期保持休眠状态,同时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常常不会被消灭。

所以,为了食用安全,在-6℃-12℃之间冷冻储存鳝鱼,不宜超过10天;在-120C以下冷冻储存,不宜超过20天。

40.死蟹死甲鱼有毒

螃蟹和甲鱼都喜欢吃动物尸体等腐烂食物。其胃肠里常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并且螃蟹和甲鱼死后,这些病菌会大量繁殖。

另外,螃蟹和甲鱼体内还含有大量的组氨酸,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极易分解成组胺和类组胺物质,尤其是螃蟹、甲鱼死后,组氨酸分解更为迅速。

螃蟹、甲鱼死的时间越长,其体内积累的组胺就越多。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当在人体内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食物中毒。故不宜吃死蟹和死甲鱼。

41.不新鲜的鱼有毒

不新鲜的鱼是指死鱼或宰杀后放置时间过长的鱼。

不新鲜鱼的具体特征为:鱼鳃呈红色和苍红色,鳃盖松弛,鱼眼色泽灰暗,稍有塌陷,发红,鱼皮表面有黏液,鱼嘴口张开,鱼肉组织松软等,此类鱼不可再食用。尤其是一些海产鱼类,如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如不新鲜的话更是不能吃。

因为鱼体中所含蛋白质较高,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所构成的,尤其鱼肉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组氨酸可转化生成组胺,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不辨鱼是否新鲜而盲目食用。很易引起组胺中毒。尤其上述海产鱼类,在不新鲜状态时,组胺含量甚高。

42.青皮红肉鱼有毒

青皮红肉鱼是指鱼皮为青色,皮下组织和肌肉中血管丰富,血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的一类鱼。这类鱼含组氨酸量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环境条件适宜时,组氨酸会被大量分解而产生组胺,人食后就会发生过敏性中毒。

青皮红肉鱼常因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较多组胺,吃后会使人中毒。鱼体组胺是否会使摄食者过敏中毒。除决定于鱼体组胺含量和摄入量多少外。还与有否同时摄入协同作用的物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