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早已按捺不住,便奋马挺槊,带着他的三万兵马潮水般涌过去。马兵和步军混合作战,燕军在局部地域形成了优势,他们终于撕开了敌阵一个缺口。而缺口一旦撕开,又会迅速扩大。官军收缩战线,企图修补缺口。
这时候双方主要兵力都投入了战斗。八十万张喉咙都在呐喊,几十万件兵器都在闪光。但天地间反而静寂了,也昏暗了……只有这样的大战,才能使这块古战场陶醉而晕厥过去。
时已中午,燕王仍站在土阜上俯视整个战场。此时他发现东北方向尘土飞扬,料定那是一股敌军企图从他的背后偷袭。他想派兵阻击,但可惜身边已没有多少预备兵力。他的兵马已全部投入战斗,连狗儿也带领一支骑兵攻进敌阵去了。如今在他身边的,只有三百来名护卫亲兵了。
如果真要抵挡住从背后偷袭的敌军,他只能摇动令旗,从前边撤回一些兵马。但那必会牵动整个战场的形势,必会影响到他的将士们的斗志,动摇其必胜的信心。
他知道胜和败常决定于呼吸之间,决定于瞬间里一个“微小”的决定,这“微小”的决定也许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呢。于是,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他决定亲自率领着这三百来名亲兵,冲下土阜,杀向从背后袭来的敌军。但这少得可怜的兵马是不能挡住敌人攻势的。他只能且战且退,吸引这股敌军,以避免使自己的主力部队腹背受敌。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利用河汉,利用丛林,利用沟坎,调动着这股敌军转来转去。因为他们全都骑马——而亲兵们的马无疑都是良马,所以敌军要想追上他们也是极难的。
敌军追不上,便发射箭矢。一时箭如飞蝗。燕王身边的亲兵不断有人中箭。而他的坐骑也连连受伤。好在他现在不仅仅有一匹“乌龙”了,还有另外的三匹好马(那都是朵颜三卫的头领们奉献他的。它们是不会说话的亲兵,时刻跟随在他的身后),如坐骑中箭,他可以在奔驰之中飞身落到另外的一匹马上。
他一面奔驰,一面往后射箭。他备有三服箭,每服三十支。等九十支箭全都射尽,他只好拔剑击挡涌来的官军。但剑锋又被砍钝了。他只能用钝剑挡一挡敌人刺来的矛。
他且战且退,且退且战。最危急的时刻终于到了——当他身疲力尽之时,偏偏身后又是河堤。他已经能感觉出,他的马在往河堤上冲时已有些吃力了。
那陡峭的河堤上的灌木,差点儿绊倒了马蹄。刚刚站稳,背后却又射来一箭,正中马的臀部。那马摔倒了,把他扔在了河堤上。恰这工夫儿,敌将瞿能瞪着血红的眼,挥刀向他冲了过来。他只好撤掉战马,急步登堤。登堤之后他又急中生智——假作挥鞭,好像是在召唤堤后的伏兵。翟能果然中计,便不敢上堤追赶,而只在堤下逡巡……战场上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发生。许多奇迹并非人的精心设计。若干年后,当永乐皇帝再回忆起白沟河之战时,他体会到,一个人,只要还没有停止呼吸,他就不应放弃任何努力。你瞧,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奇迹果然发生了——他的二子朱高煦带着一彪兵马来到了!
朱高煦大喊一声:“父王,我来也!”跃马冲上了河堤。瞿能看见河堤上果然有燕军伏兵出现,便停止追赶,又退了回去。
燕王见到高煦,既惊且喜,颇感意外。他原以为高煦是被敌军击溃之后败退至此的呢,但是一问,将士们仍在那边战斗,朱高煦是奉了张玉的令特意来救援他的。他又颇感宽慰。这才发觉自己已疲惫不堪。当高煦让出那匹“火龙”请他骑时,他的脚竟然都伸不进马蹬里去了。
下午,战场上的形势仍未有明显变化。两军相持不下。官军依仗人马众多,再度向燕军发动猛攻。平安和瞿能父子各率自己的精兵,有节奏地喊着“灭燕、灭燕”的口号,左冲右突。越隽侯俞通渊、陆凉卫指挥滕聚也分别引兵相随。燕军勉力坚持,但明显已处于劣势。在这关键时刻,又有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在这阵狂风中,李景隆的大将军雉尾缨络五方旗被咔嚓一声折断了。这是伴随主将做指挥用的旗帜,长一丈六尺,坚竹制作,白天诸将视旗而进止,夜间则根据旗杆顶上的灯笼而行动。主将旗一断,全军顿时失去了指挥,各将不知所从,攻势随之减弱下来。
这真是天赐的良机啊!燕王当然要抓住这机会。他急令千余劲骑绕至敌阵背后出击,并乘风纵火,点燃了李景隆的大营。浓烟滚滚而起,遮天蔽日,朝战场上蔓延过来。于是这一阵风,一把火,使几十万官军陷入了混乱。同是这一阵风,一把火,都把燕军的信心燃烧起来了。“苍天助燕!我军必胜!”将士们高呼着口号,顿感力大无穷。即便受伤者也捂着伤口又从地上爬起重新投入战斗。
李景隆的军队彻底垮了!后世的人们都认为他是垮在了不懂兵、不爱将、刚愎自用、骄横跋扈、贪而无厌、滥施赏罚……这或许都对。然则,主将大旗被风折断,这与以上的指责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景隆自然会觉得冤枉。他会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飓风的身上。他出征之前举行“杩祭”的时候,不是也祭过风神的吗?可为何风神偏偏在关键时刻将他的中军大旗给折断了呢?
想不通。没有人能解释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当然,除非是暗中有人破坏。没准儿在中军大旗上暗暗做了手脚。然而,这种推测可是没有依据的。它只能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人的一种臆想罢了。
在白沟河之战中,陷入燕军阵中的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力战身死。
平安率所部与燕将朱能接战,见官军大乱,只得败退。燕军乘势如潮水般冲来。形成摧枯拉朽之势,李景隆军全部崩溃。兵败如山倒。燕军一直追抵雄县城郊的月漾桥才肯罢休。
这场恶战,官军共折损十余万兵马。魏国公徐辉祖率军数万殿后,尚未参战,得到李景隆溃败的消息,便中途而返。郭英统领的另一支部队则向西逃去。
白沟河之战燕军侥幸取胜,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但燕王还是决心继续南进。五月七日,李景隆在德州闻听燕军正浩浩荡荡而来,赶忙弃城南逃,率十余万残兵败将走奔济南。
德州是李景隆北伐军的大本营。粮草、被服、兵器堆积如山。单只粮食就有百余万石。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辎重库。它很轻易地为燕军所得。燕王大喜过望。
他心里暗暗感谢李景隆这慷慨的馈赠。心里话:“若李九江这小子临逃之前放一把火儿,那我还能得到点什么呢?啊!这多好啊!往南进军的粮饷无须回北平筹集了!”……燕军在官军过去的大本营里经过休整之后,继续向南进发。一路势如破竹,凯歌高奏。十六日即抵达济南城下。李景隆带领他的十余万兵马出城迎战。可他惊魂未定,毫无斗志。仓猝列阵,被燕军一击即溃。李景隆只好回京向朝廷复命,交还他的大将军节钺和“尚方宝剑”去了。
燕军开始在济南城周围筑垒。一场大战即将在这座著名的“泉城”展开。那七十二口名泉里,会不会涌出殷红的血浆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