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3521200000042

第42章 为财富积累知识

学习,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只有学习了才能拥有,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知识更加深刻,对事物的了解才能更加全面、准确。

“知识就是力量”,“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人才”,没有足够的知识,干什么都是盲目的,即使是在大家觉得简单的理财上面,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是不会实现的。

知识让我们提高自己对股票,对基金,对贫富的认识,让我们从根本上减少贫富的差距,用科学的态度去理财。

今天,“学习”已经成为一件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大事情。从大的方面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从小的方面说,每一个组织都希望将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我在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指正规的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为个人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工具。离开学校后的学习是指个人运用在学校中学到的基本知识来获得帮助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新知识。这两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不相同。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书本上面的知识。

如果你足够聪明,并且愿意在书本知识学习上花一些工夫,那么你可以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离开学校后的学习仅仅靠你的聪明是不够的,它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能力。例如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学校教育从来不愿意在这上面多花一点时间,但是在我看来,学习如何赚钱乃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十分重要的事情。当然,你还需要学习与自己所从事职业有关的书本知识,因为可能你在学校期间并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或者知识已经更新,需要你学习更新后的知识。

虽然说发现这种理财良机需要凭常识,但是,如果没有一点理财知识,你连这些常识都没有,又怎能发现这种机会?比如,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封闭式基金,不知道什么是折价率,怎么可能抓住2006年封闭式基金的难得机遇?而且,这种机会即使再来100次,也依然会一再错过。所以,光有理财意识还远远不够,学习理财知识是进入市场的必须前提。

股神沃伦·巴菲特就他自身的经历总结: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巴菲特学习了那么多投资理财的知识,才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者,那么,不学习理财知识,能够比巴菲特做得更好吗?

就像今年30岁的陈先生,毕业于名牌大学,目前是一家大公司的电脑部经理,新婚一年多的太太正在上海读研究生。陈先生为了“三十而立”,天天忙事业,懒得学习理财知识和打理家财,对各种理财产品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家庭现有的20万元积蓄全部存在银行里,所以单从理财角度讲,他的“成熟度”和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而学习理财的热情却和四十多岁的人差不多。

所以,陈先生的当务之急不是“三十而立”,而应当是三十而“理”。

理财建议三十而“理”从充电开始陈先生首先要进行理财知识的充电。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出,人们关注理财,学习理财的热情日渐高涨。过去是“君子羞于谈财”,现在人们见面聊的话题却多和钱有关,可以说是“三句不离理财”。在这种理财环境下,陈先生平时应该多看些理财书籍,参加银行组织的理财讲座或理财沙龙,提高自己的“财商”,三十而“理”从充电开始。

在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上,有钱人和穷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钱人认为自己知道的还很不够,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穷人则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很多了,足以应付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看看下面这个调查,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穷人多的原因了:

你知道吗,美国人每周用在看电视的时间平均达到28小时,人们在电视机前浪费的时间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并且大多数人看电视并不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是为了消遣娱乐。

算一下,如果每晚看4个小时的电视,那么每月将花掉100多个小时。每年累计起来,按一个工作周40个小时计算,几乎8个月的时间被浪费掉了。如果他们将这些时间用来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一门外语,那将是一件多么富有意义的事情。

穷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做的事情,而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而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工作上面,而不是放在学习上。

这个原因表明了穷人的短视和对学习的误解。首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足以使我们应付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凭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医生、律师、教师等等。但是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知识更新很快的社会,如果你不学习新的知识,只想吃老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根本站不住脚。我们知道,土地曾经十分重要的财富,接下来谁拥有了工业,谁就拥有了财富,但是今天,快速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财富。新的财富形式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显著。如果不学习,要想获得财富,谈何容易?

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些东西是我们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一位美国学者就曾经抱怨:现在的学校没有向学生提供有关“金钱”方面的教育。学校只关心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却忽视教授学生一些财务知识。由于学生们没有获得财务知识就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后,虽然很多人获得了职业上的成功,成为出色的医生、律师、法官等等,但是很多人却为自己的财务问题所困扰,无法获得经济上的完全独立。他们努力工作,却并没有如愿成为有钱人。他们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告诉他们应当如何赚钱,又该怎样花钱。

在很多职业介绍机构的名册里,登记着无数身强力壮、受过教育的失业者的名字。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因而驻足不前,被别人超越,最后丢失了原有的饭碗。

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后来又没有下决心去积累经验、学习才能,遇到工作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试问,有谁愿意与这种人合作呢?他能做好哪一件事呢?

我曾经聘用过一位年轻人,他有很多优点,比如为人忠厚、充满热忱,也能恪守工作时间,从不偷懒,但他反应太迟钝,也从来不注意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经验、新的主意、新的思想。他就像一头拉磨的驴一样,只知工作不知学习,所以只能做原先的工作,始终未能获得升迁。相反,我也聘用过其他的年轻人,有几个人时时注意身旁的事务,随时随地专心学习,处处在意积累经验,他们能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机构当作一所不断学习的学校。由于他们总肯努力钻研、刻苦磨炼,因此进步神速,成绩斐然。

有些人常用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或得到的文凭、证书、学位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一个文凭或学位也许帮助你找到一份工作,但它不保证你在工作上的进步。商业最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对某些人来说,教育意味着一个人的脑子里储藏有多少信息和知识。但死记硬背事实、数据的教育方法不会使你达到目的。我们越来越依靠书本、档案和机器来储存信息,如果我们只能做一些一台机器所能做的事情,我们就真的会陷入困境了。

况且,这种只注意数量的教育不一定能造就出一个成功者。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拉尔夫·考迪那这样表达了商业管理人员对教育的态度:“我们最杰出的总裁中,威尔逊先生和科芬先生两个人,他们从未进过大学。虽然我们目前有的领导人有博士学位,但41位里面有12位没有大学学位。我们感兴趣的是能力,不是文凭。”

而能力是需要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锻炼方能一步步得到提高的。

知识就是力量。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于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我知道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却很刻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乘着空闲的时候,如晚上和周末时间,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了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穷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当然做不到。要想成为有钱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发展、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达到成功。穷人不愿意多学习、多思考,从报纸、杂志、书本当中尽量汲取各种宝贵的知识,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实在是一件最可惜、最痛心的事。他们不明白,知识是无价之宝,能使人们获得无限的财富。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的回答很明确: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小时候是非常喜欢念书的人,成功后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坚持看英语电视,温习英语。

李嘉诚从小就喜欢学习,到了香港后,他坚持半工半读。

父亲死后,他做推销员时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年轻时代在兴趣的驱使下,如饥似渴的寻求新知识,事实证明当初学习的冲劲,对日后事业发展有极大帮助。李嘉诚自创办塑胶企业,到投资房地产、投资股市、入主英资公司,也许有人说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幸运、在于机遇。但机遇偏爱有头脑的人,正是由于李嘉诚永不停步的学习,才使得他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香港超级富豪。

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之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集聚更多的财富,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赚钱方式。当然,人的精力有限,你不能指望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学尽所有的知识。

学习那些与你的事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研究生要写毕业论文,在确定了题目后,就需要阅读与论文题目相关的书籍。如果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里,不加挑选就开始阅读,很难期望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