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等的公交车终于来了,我想等她上车之后我再上,但她没有上车,我有点儿奇怪。这班车她不坐,那她还坐哪一班?最后一班公交车缓缓地发动了,我没有坐,我想看看她到底想坐什么车,天有点儿黑了,中年妇女仍在不停地走来走去,神情还是那么专注,像是在走自己的人生路。
10分钟过去了,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少妇。少妇像我一样骂了骂鬼天气,然后问中年妇女:“妈,你来多长时间了?”
中年妇女慈祥地笑着说:“刚到。”看来,这是母女俩。中年妇女,不,母亲丝毫没有责备女儿的意思。
“路上碰见一个朋友,聊了一会儿。”少妇冷冷地说,“我以为你到了一会儿了,没想到你也刚到。”少妇没有怀疑母亲的话,她没有看到母亲头上厚厚的积雪,也没有看到站牌下被母亲走得滑溜溜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少妇没有丝毫的愧疚。
我想提醒少妇,母亲在这样寒冷的雪天里,已经等了她半个多小时,可该怎么说呢?正在我思考之间,少妇又冷冰冰地说:“也没有公交车了……”
“没事,咱们骑车回去。”母亲仍旧是一脸的慈祥。
“你看,路这么滑,也没法带着你……”少妇的话像冷冰冰的风吹得我打了几个寒噤。
“没事,我在后面跟着……”母女俩走了,女儿在前面骑着车,母亲一路小跑地在后面跟着……我被震撼了,我震撼于母亲的宽容,在寒冷的雪天里等女儿三十多分钟却等于一分钟也没有等,在母亲看来,等女儿再长时间也是天大的应该。我震撼于少妇的冷漠,公交车是没有了,你不可以打个出租车,让母亲享受一下出租车里空调的温暖?即使你没有带钱、路滑、交通规则不允许而不能带着母亲,你不可以让母亲坐上自行车,你推着她走?退一万步说,你不可以推着自行车和母亲一块儿走?
钢筋水泥改变了城市,城市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淡漠了儿女和母亲的感情,但母亲对儿女的感情确是亘古不变的,即使钢筋水泥的城市变成完全钢筋的城市,即使城市里的感情再淡漠,也不应该冲淡母亲和儿女之间的联系。宽容的母爱唤不醒女儿麻木的心灵,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母爱仍旧是宽容的。
母爱的姿势
◆文/佚名
阔别故乡整整5年,我终于又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令我无时无刻不在魂牵梦萦的边陲小城。几年不见,母亲已明显衰老。挺拔的腰肢已经微驼,满头乌黑的头发似被霜打,唯有那双眼神却没有变——略显浑浊的眸子依旧闪着善良慈爱的光芒……人夜,母亲执意让长大成人的我像儿时那样,和她同睡在一张板床上。我知道,这是她对母爱一种最直接、最近距离的表达方式。半夜,我忽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吵醒:只见母亲把双手垫在胸前俯卧在板床上,似睡非睡地一声接一声地咳嗽着……此情此景,令我心头一阵发烫,母亲这种特定的睡眠姿势,我太熟悉太熟悉了,它陪伴我度过了从小学到初中,整整九年的漫长时光。
小时候我贪玩,不到月上中天是断然不肯爬上板床的,所以,早晨总是睡过头,上学迟到。就那时窘迫的家境而言,报时的闹钟是买不起的。每当由于上学迟到,班主任赶到家中“兴师问罪”时,母亲总会那样真诚地作着检讨:“小孩儿上学迟到,是我这当妈的提醒不周,以后一准不了,一准不了!”此后,每当我后半夜从梦酣中一觉醒来,总会看见母亲躺在被窝里,两眼注视着窗外的星空久久不敢入眠。我知道,她不敢入眠,是生怕儿子上学迟到啊!直到突然有一天早晨,母亲由于长期失眠昏倒后被送进医院,才被父亲知道了内情——父亲怒不可遏地向母亲下了“禁令”。
母亲出院后,已不再半夜无眠地熬到天明了,可我却从来没有迟到过。每天早晨母亲都会准时地把我喊醒。我曾不止一次地问母亲,为什么会这么准时?她总是笑而不言,直到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睡眠已经换了个姿势:把双手压在胸前俯卧入睡。准时奥妙是不是出在这里?母亲的这种睡姿一直陪伴了我从小学到初中整整九年。后来,考入高中,升上大学之后,我在学校住宿,可每每回家小住,发现母亲依旧保持着这种深睡状态。长此以往,在这种睡姿的帮助下,母亲竟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所以报时十分准确。当时,我只觉得母亲很智慧。
此次故乡小住,再一次看到母亲的这种睡姿。已经懂得知识、见过世面的我,不禁泪眼婆娑。母亲的独特睡姿已经无法改变。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生活习惯。然而,这种经年累月的睡姿,已经对母亲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害,右肺已经不张,彻夜咳嗽不止。
母爱,是世界上最博大无私、最深厚沉重的一种爱。人世间,有什么姿势能比母爱的姿势更情意绵绵,足以使她们的子女享用一生呢?!
为了使孩子准时起床,不致上学迟到,母亲牺牲了自己的睡眠,继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母爱的姿势代表了奉献和母亲无尽以的关怀。
母亲永远是对的
◆文/佚名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教授,一向平易近人,和我们一帮年轻人都玩得很开心,有时还十分顽皮,被大家尊为幽默大师。不久前,他百岁的母亲去世。奔丧回来后,老教授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听他身边一位学生说,自从其母归天后,他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儿了。过去,他总觉得上头还有母亲,自己不是一家之主,现在母亲走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天都要由他支撑,他自然变得稳重起来。
其实,老教授德高望重,早就是独当一面的事业有成之人。但不管自己有多杰出,永远是母亲膝下可以撒娇“胡来”的儿子,做人儿子是那么舒心的一件事。这种放心的幸福,只有母亲可以给予。
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在我们心中。母亲永远是最柔软最温柔的部分。抱着妈妈,和妈妈说几句撒娇或是无理的话,吃着妈妈亲手做的菜,永远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我那读3年级的女儿在作文里“无情”地批评她母亲多么胆小无能,害怕雷电,害怕街头小乞丐抱膝强行索讨……但最后一段,小女是这么收尾的:“我很奇怪,晚上睡觉时,仍然喜欢抱着妈妈,她比抱枕温暖……”
邻居王大嫂自从她母亲去世后,就很少回娘家了。她说,没有母亲的家,就不算是娘家了,过去回娘家是跟妈妈说一些悄悄话。母亲不在了,很多话只好咽到心里去。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心痛。
这就是母亲,如天大,但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抱抱的温暖。
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边看电视边吃饼干时,不小心噎着,一头栽到地上,昏迷了好几秒钟。事后他指着脸上磕伤的地方幽默地说:“母亲早就教导我吃饼干时要细嚼慢咽,她是对的。”是的,母亲永远是对的,因为她永远爱着我们。
交电话费的老人
◆文/佚名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了。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地骚动起来。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母亲总是这样,心里永远只记得儿女们的事,记不得自己的事,正如母亲无限的爱,全部无条件地给了子女,从不想为自己留下些什么。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扣子
◆文/佚名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待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儿钱买件新棉衣。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
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下头看自己,才知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
儿子想不明白。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
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了针线和纽扣。串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交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
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有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也显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的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
喇叭再次响起的时候,儿子对司机说:你走吧,今天我不走了。
无论儿子长得多大,在母亲眼中,他还是那个顽皮的、会丢扣子的小孩儿。即便眼花了、手颤了,还是要亲手为儿子钉扣子,这就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