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木惨败,英宗朱祁镇皇帝被俘,军心摇动,兵无斗志。廊王召集大臣商量战守之策。翰林侍讲徐理提出南迁避难,遭到尚书胡荧等人的驳斥。于谦更是厉声斥责:“敢言南迁者应当立即斩首!京城是国家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大家难道不知道宋朝南渡的结局吗?请速发诏书召各地勤王之兵,誓死守卫京城。”郕王以太后之命,提升于谦为兵部尚书,总督京城各营兵马,负责保卫京城的军事部署。于谦奉命调集河南、山东、南京以及京城诸府的兵马入卫,亲自部署京城九门守备和城外防务事宜,严阵以待,使京城人心得以安定。
廊王朱祁钰在朝臣请求下,在是年9月即皇帝位(史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次年为景泰元年。景帝倚重于谦,于谦忠君报国,以天下安危为己任。10月初瓦剌兵临城下,于谦披甲出德胜门亲自督军抗击。也先拥挟英宗到城下,本想逼明朝议和,多捞金银财物。
但于谦率领京城军民,奋勇抗击,五日内重创瓦剌军,也先之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中炮身死。也先恐明朝各路勤王之军断其后路,只得挟持英宗北撤,退出紫荆关。
随后,也先遣使求和,愿意送还英宗。景泰元年(1450)8月,英宗获释回到京城。景帝将其安置于南宫,命靖远伯王骥守护,实际上是软禁。丧师辱国的英宗朱祁镇,不知何为痛苦后悔,回到京城对失去皇位不甘心,暗中等待时机以求复辟他的皇位。
景帝朱祁钰,是个营私保位的人,京城解除戒严后,他大封有功将士和大臣,以固自己的皇位,搞得名爵大滥。同时,他又重用王振的党羽曹吉祥等人。对保卫京城的首位功臣于谦虽加以封赏,但并不完全信任。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危。太监曹吉祥和石亨、徐有贞等人,于16日深夜撞开软禁英宗朱祁镇的南宫门墙,将英宗拥至奉天殿升座。徐有贞对百官大呼:“上皇复辟了!”百官不明底细,只好对英宗朱祁镇列班朝贺。宫廷政变成功,英宗朱祁镇复位。
英宗朱祁镇皇帝复辟后,废景帝仍为廊王,改元天顺。病中的廊王几天后便死了。策划英宗朱祁镇复辟的徐有贞,就是当初主张迁都南京而遭到于谦等人斥责的徐理。他和石亨、曹吉祥一伙忌恨于谦功著位高又忠直无私,便捏造罪名诬告于谦等人谋逆。昏庸不改的英宗朱祁镇听信谗言,竟下令将于谦处死。于谦被害,家人被发配边地充军。他的家被抄时,无有余资,只有满房的书籍。于谦被徐有贞一伙奸贼以“意欲”的罪名杀害。
于谦被害,路人扼腕嗟叹,天下无不称冤,可见英宗皇帝昏庸到何等地步!
大明英宗朱祁镇对帮助他复辟的“功臣”——封赏。
徐有贞入阁,晋升兵部尚书。曹吉祥提升为司礼监太监,总督京城三大营,步了主子王振的后尘。石亨封为忠国公。其余因夺门之功而受封升迁的多达数千人之上。
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竟怀念起他的“王先生”。有人议论王振与瓦剌勾通一事,英宗知道后竞勃然动怒,将议论的官员贬逐。王振死时脑袋开花,葬身荒野。英宗朱祁镇下令恢复王振生前官职,又采纳太监刘恒的建议,让工匠用檀香木刻了王振像,招魂安葬。还在智化寺中供上了王振的牌位,享受香火祭祀。对王振家族被诛灭一事,英宗叹惋不已,就专门为王振修了精忠祠,让学士钱溥为王振撰写墓志铭,颂扬其所谓的“忠烈”
事迹。有位官员罗绮,被人告发传言皇上仍宠用太监,为王振刻木像表示怀念。英宗下令将罗绮处死,抄没其家,妇女入浣衣局服苦役,男子戍边充军。
英宗朱祁镇宠奸斥良,是非不辨,以致兵败被俘,仍不知国耻身辱为何物,实在是昏庸至极!由此可见得王振这个奸佞狡黠之徒,打英宗幼时起,煞费了多少“苦心”!天顺五年(1461)7月间,英宗宠信的太监曹吉祥阴谋反叛。被其走卒告发。怀宁伯孙镗带军士尽诛曹吉祥亲属党羽,英宗下令将曹吉祥凌迟处死。王振与曹吉祥,相继受宠,都给英宗带来了祸乱。
天顺八年(1464)正月,享年只有38岁,英宗朱祁镇驾崩。
第10章“擅权自用、操纵朝纲、迫害百姓、擅权乱政、立地皇帝”明朝武宗时期的大宦官 刘瑾
刘瑾(1451—1510年),陕西兴平人。祖籍姓谈。
他原本是个市井小儿,因打群架伤了人,为了逃脱罪责,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才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初入宫时,拜一个姓刘的老太监门下学徒。后来认刘太监做干爹,把姓谈改成姓刘,名叫刘瑾,连他的亲爹也跟着改名换姓叫刘荣。刘荣在其阉子刘瑾当权炙手可热的正德三年被封为后军府督都同知。刘老太监出身破落书香门第,入宫前曾读过诗书,他见刘瑾听话,脑子活,便在家里教他读书识字,时间长了,刘瑾也能连字成篇,写个应景小诗或简单行文之类的东西,虽远远比不上翰林学士们的高深学问,但在不识字的太监当中,算是个佼佼者。
明太祖朱元璋早在洪武年间,鉴于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对宦官做了种种限制,从小入宫净身的太监,不得识字。还特意在宫中立了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为此,宫中绝大部分宦官不识字,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训。而进宫前识字者仅是少数。
像刘老太监识字之人。
刘瑾本来就不是安分守己之徒,识了几个字,便想入非非,经常凑着司礼监不在的机会偷看奏章,窥视朝政。结果让弘治皇帝知道了,险些丢了性命。幸亏几位老太监求情作保,孝宗皇帝也念他年幼无知,便把他赶回兴平原籍,去看管茂陵香火。
刘瑾是个多面手,吹拉弹唱,敲打扮像样样在行,又曾在宪宗成化(1465—1487年)年间掌领教坊(也就是宫中的戏班子),因此,不久便被召回东宫伺候太子。
他为了取悦主子,经常扮演成丑角逗太子玩乐。几年不到,便爬上了东宫管事的职位,成了太子面前说一不二的大红人。太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浪荡皇帝明武宗,民间都叫他正德皇帝。从小生性好动,喜爱玩乐,不读圣贤经典,不学习治国的本领,只求一味享受。但他是孝宗弘治皇帝唯一的嫡亲爱子。知子莫过父。弘治皇帝临终时都不放心他能执掌大明江山,因此把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召至榻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担任顾命大臣;并把太子朱厚照叫到当面教谕,要求他以君父之礼厚待三位顾命大臣。弘治皇帝一闭眼,太子朱厚照的旧病就复发了。这位16岁的新皇帝在其父皇灵前也不能安宁,他在刘瑾等太监的教唆下,前晌斗蟋蟀,后晌玩鹦鹉,甚至在灵前玩起觚角摔跤游戏。正德皇帝朱厚照最烦的就是上朝、议事、看奏折,更嫌顾命大臣啰哩啰嗦管事太多,朱厚照索性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刘瑾去办理。
原是东宫太监头目的刘瑾,太子朱厚照当了皇帝,他自然就成了太监总管,与从前侍候过太子的马永成、高风、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人结成新的太监集团。朱厚照当皇帝,实际上大权都操在。从前的市井无赖,如今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宦官刘瑾手中。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王朝开国初年,就对宦官做了种种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宦官不得穿戴外臣衣帽,官阶不得超过四品,宦官不得与朝内有公文往来,等等。但是,就中国历史长河而言,宦官就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这块温床上的产物,任何一位君主,只要他坚持高度集权,就离不开宦官。这就形成了一条封建社会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对明太祖朱元璋本人而言,限制宦官干政的是他,放手宦官参政的也是他。不是以朱元璋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由历史规律决定。在他皇帝宝座坐稳以后,特别是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以后,就开始对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宿将、甚至子侄、外甥产生猜忌,必欲一网打尽,斩尽杀绝。此时,与他朝夕相处的宦官就自然成为心腹,原来对宦官的种种防范措施也就自然松懈了。
尤其是朱元璋后期,宦官又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各种干预国政的角色。太祖派宦官参预税务,参预边关马茶贸易,甚至派宦官为特使参预国内、国外的重大政治活动。明朝一代的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逐渐兴起。
明成祖朱棣起兵,就是利用建文皇帝身边的宦官为耳目,窃取机密情报,发动“靖难之役”的,个别宦官还在战场上为他出生入死,立过大功。因此,明成祖朱棣在对待宦官的态度上,比其老子朱元璋皇帝更加暧昧。
首先表现为宦官名称的更换。洪武年间称监正、监副、监丞,永乐年间统统改称太监,使宦官从“中”字辈一跃而为“太”字辈,从此宦官就抖了起来。明成祖还派宦官插手经济领域,监督地方织造局,掌握市舶大权,把持各地采办事宜。
在刘瑾入宫,太监们朝夕谈论都是王振之事,王振如何讨好太后,如何巴结辅臣,王振权势如何显赫,百官如何顺从等等,这一切都在刘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刘瑾自入宫后识字开始,就把王振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梦想有朝一日成为王振那样有显赫权势和地位的大宦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刘瑾千方百计奔忙着。
入宫数十年的刘瑾,初为景泰(1450-1456)皇帝乾清宫“答应”,是一个极普通的厮役太监。弘治朝(1488-1505)因犯朝规,差一点被砍了脑袋,侥倖得以活命。后来,由权宦李广引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
本来是个聪明之人的刘瑾,二次入宫以后,吸取过去的教训,处处小心从事,察颜观色,百般讨好主子。
他初掌钟鼓司,负责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内宫杂戏。还时常向皇帝进献飞鹰、猎犬、歌舞、摔跤等游戏,让少年天子纵情玩乐,不理朝政。并偷偷地带着皇帝微服外出游玩,进酒肆,逛妓院,寻求刺激,把个平时就不安分的皇帝侍奉得心花怒放,神不守舍。刘瑾很快也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负责营造宫室、陵墓、冰窖、制造铜锡器妆奁等事宜。同时,他还总督团营——就是守卫京师的警卫部队总监,手握兵权。从此时开始,刘瑾已掌握明王朝的实际大权,成为宫中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太监王岳的二号人物。
在宫中职权一再升迁的刘瑾,就是利用正德皇帝朱厚照年轻无知,忠奸不辨以及贪玩的毛病,挖空心思地取悦天子。刘瑾还经常精心安排一些游戏,待朱厚照皇帝玩兴正浓时就拿来重要奏章请示裁决,朱厚照皇帝正玩得上瘾,自然不耐烦骂道:“这些事还用得上烦朕吗?养着你们这些奴才干什么?”刘瑾就乘机自做主张,不再奏报,事无大小,任意剖断,完全把持了朝政大事。
从小侍奉朱厚照八位太监自朱厚照当上皇帝后,也很快得了势。当时人们惯称这八位太监为“八虎”。刘瑾最具胆识,最富口才,人称“利嘴刘”,是“八虎”
的魁首。另外七位太监是马永成、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高凤、罗祥等。“八虎”勾结,沆瀣一气,祸乱朝政。刘瑾先掌钟鼓监,再执内官监,后入司礼监,总监团营,是正德初年最盛的太监。马永成是掌管东厂的太监。何谓“东厂”?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以后,为进一步加强皇权,鉴于宦官在“靖难之役”
中的汗马功劳,于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掌管,直接受皇帝指挥,专门刺探臣民隐事。
普天之下,除皇帝一人之外,任何人都在它的侦察之中。
东厂为宦官的特务活动开了方便之门。明宪宗成化年间又设西厂,武宗朝再设内厂。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历史上统称厂卫。明初锦衣卫的主要任务是侦察百官。朱元璋对他的臣下心怀疑忌,凭借锦衣卫对他们进行私访和密探。有一次大臣宋廉在家里写了一首对早朝发些牢骚的诗。其诗内容是:“四鼓咚咚就起身,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太祖朱元璋就知道了。早朝时,太祖朱元璋问宋廉:昨天的诗做得不错,不过“午门朝见尚嫌迟”中的“嫌”字不妥,应该用“忧”字,因为我没有嫌你来的迟,是你担忧自己来迟了。至于你什么时候要享田园之乐,我马上就可以批准你。可见锦衣卫已深入到百官的家中,吓得宋廉连连讨饶。。
宦官头子汪直执掌西厂,派了大批特务出行侦探,事无巨细,连“民间斗骂、纵犬争鸡”之类芝麻小事也都列入侦破范围。如果谁犯了罪过,就要被封门闭户,或夜间搜捕,连妻室儿女都要被剥光衣服,遭到严刑拷打。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武宗朝内在刘瑾主使下又设内行厂,简称内厂。“凡所逮捕,一家有犯,邻里皆坐。”人人自危。马永成执掌东厂,正是“八虎”为伥横行无忌的原因之一。
东厂太监丘聚,正德元年掌东厂。御史王时中出按宣府大同,结果遭到他的诬奏,逮捕贪污武官100余人。
司礼监太监魏彬,正德元年还掌管三千营,手中握着一定的兵权。
御马监太监谷大用,因奉武宗命令,在甘肃守臣访求藏族骟马、骒马,后被提升为提督西厂太监,分遣官校远近侦事,致使天下惶惧。
御用监太监张永,正德元年督十二团营兼总管神机营,后与边将江彬同掌四卫勇士。是“八虎”中地位仅次于刘瑾的二号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