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700000054

第54章 唐(8)

这时李亨在儿子建宁王李及宦官李辅国为首等人的建议下,决定留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北上灵武。公元756年七月甲子日,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提心吊胆过了18年之后,终于脱离唐玄宗自立,翻身跃龙门了。

新皇帝一即位,各地抗击安史叛军的唐朝势力望有所归,战有所为,并给了他们一线光复唐朝的希望。诸道得知复国有望,尽努力坚守长安,百姓也日夜盼望太子收复长安,京郊附近的绿林豪杰也群起不断地偷袭安史官兵,安史叛军虽攻克长安,由于人民的反抗,势力所及仅长安附近很小的地区。

公元756年,叛军四万在大将令狐潮的率领下,包围雍丘,守将张巡率雍丘城内三千余守军死守,屡败叛军,使其不得上前一步。令狐潮无奈之下,只得率兵撤退,结果又被张巡一阵穷追猛打,又有2000余人做了张巡的俘虏。张巡名声大震。

睢阳太守许远请张巡指挥守城。公元757年。叛军又由尹子奇率领13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但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里的兵越打越少。到后来,睢阳城里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断了粮食,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巡没法,只好派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重包围,到临淮去借兵。

驻守临淮的大将贺兰进明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他见南霁云是个勇将,想把南霁云留下来作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单行一次酒宴,请众将领作陪。南霁云心里急得像火烧,哪里喝得下酒。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睢阳的军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在这里怎能忍心吃饭;就是吃了,又怎么能咽得下呀?将军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阳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难道是忠臣义士所该做的吗?”说着,他把自己的一个于指咬了下来,咬得满口鲜血淋漓,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使命,只好留下这个手指作证,回去也好有个交代。”南霁云起身就走,从别处借了三千士兵回到睢阳。到了睢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马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南霁云和一批士兵接应进城,结果借来的士兵这时只剩下1000人。

就这样,在粮绝缺援的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领士兵坚守睢阳半年有余,到了最后,全城只剩下枷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墙上的守军饿得连拉弓射箭的力气都没有了,睢阳城就这样被攻陷了。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名将领全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张巡冷笑一声,把叛将痛骂一顿。

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叛将知道他们都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打退尹子奇叛军,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复洛阳。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睢阳陷落时,安史集团已丢失长安,无力南进了。

与此同时,安史叛将武令、田承嗣相继率军攻南阳,守将苦守一年。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

李亨即位后,开始调集各路兵马,进讨安史。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相继发兵至灵武,郭子仪亦率军五万自河北而至。为了声张军势,又派人去回纥、西域请兵,并与回纥约定,收复长安之日,子女玉帛皆归回纥,这就为回纥后来烧杀抢掠提供了口实。

但不管怎么讲,现在肃宗的军队开始强盛起来。

然而,肃宗既没有经略天下的本事,又无知人善任之能。在收复长安之前,谋士李泌建议,派李光弼自太原出井径,郭子仪自冯如出河东,肃宗率兵据扶风,牵制各路叛军,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派建宁王率军由长城与李光弼南北夹击,先捣毁安史集团的巢穴,再调集大军四合而攻之,可以彻底平定安史叛军。对这样一条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力案,李亨没有接纳,反而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听信宰相房唁的妄言,让他统帅军队,收复长安。结果唐军一败涂地。后来,由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拥有重兵的史思明驻范阳,不听调遣,安史集团出现分裂。郭子仪这才率军终于攻克居两京之间的河东郡,掌握了主动权。李亨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在回纥派来的大军支持下,郭子仪等人终于收复洛阳和长安。

此后,安史叛军内部进一步分化,史思明与安庆绪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再举,史思明归降唐朝。李亨大喜过望,竟不夺史思明的兵权,致使公元758年,郭子仪等人讨伐安庆绪的时候,史思明重又反唐,郭子仪等人率领的60万大军措手不及,再加上李亨不设元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节制诸军这样一个致命错误,在安阳被史思明打得溃不成军,甲仗、战马遗弃殆尽。公元761年,史思明在邙山大败李光弼,乘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死。

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叛军内部更加分裂,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唐朝发动进攻了。

这时李亨总算是长出一口气,享享做皇帝的滋味了。

可是不久,宫廷内的争斗又起,李亨也在这场争斗中惊惧而死。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宫廷斗争的主角一个是拥戴李亨上台的宦官李辅国;一个是患难夫妻皇后张氏。

李辅国在拥戴李亨称帝后,逐渐专权用事,甚至在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归住兴庆宫,李辅国竟敢矫诏把这个太上皇赶出兴庆官。后来李辅国任兵部尚书,又与李亨的张皇后互相勾结,共同擅权。张皇后在李亨开始抗击安史叛军时还是良娣,她一直跟随在身边,表现出与李亨同生死的热情,因而受到李亨的宠爱。这一宠爱,使得她的权力欲慢慢膨胀。并与李泌、建宁王渐渐有了矛盾;宦官李辅国和张皇后两人都得宠,都怀恨李泌与建宁王,因而两人就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他们干的第一件恶事,就是进谗害死建宁王,除掉了专权的一大障碍。

后来,张良娣升为淑妃,又由淑妃立为皇后。便想害死广平王。可是,天不遂人愿,她的长子不巧死了,另一个儿子李侗年幼,广平王又有大功,其阴谋才没有得逞。

就这样,张皇后与李辅国互为表里,狼狈为奸,专权用事达数年之久,而懦弱的肃宗只得听之任之。但到了公元762早,由于李亨病重,张皇后与李辅国为能继续专权反目成仇。张皇后想除掉李辅国,结果偷鸡不成反蚀米,被李辅国抢了先,带兵逮捕张皇后党羽百余人。

张皇后闻变,逃入李亨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李亨受此惊吓,当天就病死了。

代宗李豫

(公元727年~公元779年)

在位时间:公元762年~公元779年

曾用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谥号:不详

庙号:代宗

安葬地:元陵

公元727年,唐肃的长子李豫出生。

公元757年,李豫与郭子仪等大将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

公元758年,李豫被立为太子。

公元762,唐肃宗惊惧而死,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人拥立为帝,是为唐代宗。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公元763年~公元778年间,唐中央政府与吐蕃连年征战,双方耗费巨大。

公元779年,随着唐代宗李豫的病死,刘晏所进行的改革也走到了尽头。

唐代宗李豫在当皇帝之前,曾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在与安禄山等叛军的战斗中,李豫组织敢死队阻挡叛军,多次把叛军挫败。以后,李豫又与率兵援助唐军的回纥叶护王子结拜为兄弟,合兵进击叛军。公元757年,李豫、郭子仪率15万大军进攻长安,后来进入长安后,他令行禁止,秋毫无犯,因此甚得民心。攻克长安后,李豫又率军进攻洛阳,叛军首领安庆绪弃城逃往河北。

公元762年,唐肃宗患病,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率领军队囚禁了张皇后。唐肃宗知道后惊恐而死,李辅国、程元振等乘机杀死张皇后,拥立李豫即位,是为代宗。

唐代宗即位后,安史叛军已经无力与唐朝中央军队抗衡。叛将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占据洛阳。唐代宗长子李适会同回纥军进攻洛阳,与史朝义在洛阳北郊大战,一举将其击溃,大多数叛将纷纷投降,史朝义逃往河北,最后自杀,安史之乱平息。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代宗大喜过望,对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亲族一律不追究责任,各级官吏也都封爵加官,并规定自此以后,刺史三年、县令五年就可升职,普通百姓也相应的减免赋税。自此以后,安史旧将成为唐朝的节度使,形成了新的藩镇。他们在各自的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尤其是成德、魏博、幽州三镇成为唐朝中后期最大的割据势力,称为河朔三镇。由于唐代宗对藩镇的姑息和唐中央政府的腐败,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小。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吐蕃又来进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调集各地军队进行讨伐,防守西北边境的士兵也被调集参加,边镇上的防守因此空虚。强大起来的吐蕃于公元756年乘机进攻,取得陇右、河西两镇。唐代宗即位后,吐蕃对唐的侵犯有增无减。公元763年,吐蕃大举进犯,沿途击溃防守唐兵,逼近长安。唐代宗急忙出逃,随后吐蕃攻入长安城,大肆劫掠,使得繁华的长安城变得满目疮痍。同年,吐蕃又攻入剑南道的松州、维州、云山城、笼城等地,唐政府受到吐蕃的严重威胁。

这时,唐朝内部也出现内奸,与回纥、吐蕃相勾结,使得唐朝政府更是应接不暇。这个内奸是郭于仪手下的大将仆固怀恩,安史之乱时跟随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曾与回纥兵一起击败史朝义。他自恃功高,不满意朝廷对他的待遇,加之朝廷封武臣猜忌,总想收回兵权,这就更使他对朝廷不满。于是他派人和回纥及吐蕃联系,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带着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途中仆固怀恩暴病而亡。回纥和吐蕃大军继续进攻,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受到威胁。长安城内,唐朝廷上下闻讯吓得不知所措,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郭子仪身上。

此时,在泾阳驻守的郭子仪并没有多少兵力,但前来进攻的回纥军中,有不少将领曾跟着郭子仪打过安史叛军,很敬佩郭子仪。郭子仪就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把回纥将领拉拢过来。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说明郭子仪并没有死。药葛罗不相信郭子仪还活着,要请郭子仪亲自来见面。

李光瓒回去后,把情况向郭子仪作了汇报,郭子仪就决定亲自去劝说回纥退兵。将领们提出,派五百个精锐的骑兵跟郭子仪一起去,万一回纥人动起手来,也有人保护。但郭子仪拒绝了。

郭子仪带着几个随从,来到回纥阵前,他们摘下头盔,卸掉铁甲,把枪扔在地上,拉紧马缰,缓缓向回纥营靠近。药葛罗和将领们目不转睛望着来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啊,真是郭令公他老人家!”说着,大伙一起翻身下马,围住郭子仪下拜行礼郭子仪下马走上前去,和气地对药葛罗说:“你们曾经给大唐立过大功,大唐待你们也不薄,但为什么要帮助仆固怀恩闹叛乱呢。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劝你们悬崖勒马。”

药葛罗很抱歉地说:“我们听信了仆固怀恩的谎言,认为皇帝和您都已经死去,所以才来侵犯。现在知道您还在,我等怎么会同您打仗呢?”郭子仪又说:“吐蕃和唐朝是亲戚关系,现在也来侵犯我们,实在大不应该,我们决心要讨伐他们。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退吐蕃,对你们也有好处。”药葛罗立即抱拳说:“我们为您效劳,将功补过。”不久,郭子仪与回纥军一起在灵台县之西击败吐蕃,逼迫吐蕃退兵。

郭子仪说服回纥联军攻打吐蕃,方才迫使吐蕃退兵,但宰相元载却说非人力而为,而是菩萨保佑的缘故。唐代宗听信谗言,下令广造佛寺,以得到菩萨更多的保佑。

后来吐蕃、回纥再次入侵,唐代宗便让僧人讲《仁王护国经》,敌人抢掠一番后归国,唐代宗认为是众僧讲经有效,退敌有功,对众僧厚加赏赐。而对郭子仪等将领却不闻不问。

此后,吐蕃又多次入侵,唐组织了多次抵御,互有胜负,使得双方都耗费很大。此后,吐蕃走向衰亡,唐王朝也日趋软弱。

唐代宗是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拥立为帝的,自然对李辅国、程元振十分宠信,二人也自恃有功,专横跋扈,对代宗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因此与代宗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