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700000070

第70章 南宋(2)

遭到金的拒绝后,孝宗终于下定决心,派张浚开始北伐战争。战争之初,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分别攻下灵壁和虹县,并会师共同进攻宿州,宋军奋勇巷战,杀敌数千人,擒敌8000余人,收复宿州城。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孝宗大喜,下诏任命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其副。但在李显忠帮助下方才攻下虹县的邵宏渊心胸狭窄,因位在李显忠之下,由此与李不和。

后来金兵反攻宿州,并不断增兵包围李显忠,面对强敌和李显忠的援助请求,邵宏渊按兵不动,使得有些军官见主帅不和,竟然临阵逃脱,使得宿州被金兵攻占,并将宋军一举击溃,尽得宋军资器械。张浚组织的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北伐失败,妥协派官员乘机大肆诋毁,孝宗见北伐不能取胜,于是动摇起来,他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同金议和。汤思退纠集同党,排斥以张浚为首的主战将领和大臣,宋孝宗求和的大局已定。

公元1164年,宋金订立“隆兴和议”,议定南宋不再对全称臣,改称侄皇帝;每年向金朝交纳的“岁贡”

改称“岁币”,并减十万之数;南宋把宋军收复的州郡割还金朝。和议签订后,南宋的地位略为改善,但仍是个屈辱的和约。

宋金议和后,孝宗心存幻想,仍想收复失地,改变宋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时虞允文就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才。公元1170年,孝宗在虞允文的支持下派人出使,要求全归还河南的祖宗陵寝,并要求改订金使携书至宋时,宋帝须降座受书,屈尽陪臣之礼的受书礼。

但次出使又遭到拒绝,于是孝宗决心诉诸武力,收复中原,下令虞允文准备北伐。但不久随着虞允文的抱恨九泉,再加上高宗的干预,孝宗的北伐再次宣告流产。

从此,孝宗彻底失去北伐的壮志,加上大上皇去世,遂萌生了像太上皇高宗一样退位的想法。公元1187年,81岁的太上皇高宗去世。悲痛之中,孝宗决定为高宗服丧三年,服丧期间,孝宗只吃素餐,弄得形容逐渐憔悴,宫中有位姓吴的夫人担心他因此得病,于是偷偷让内侍在孝宗的素菜中掺上了一点鸡汤,孝宗发觉后勃然大怒,当即将吴夫人逐出宫门。

公元1189年,金世宗完颜雍病死,21岁的孙子完颜即位。按规定,南宋皇帝对金皇帝要自称侄儿。已经年过花甲的宋孝宗不愿向比自己小40多岁的金章宗称侄,立即禅位给太子赵,自己当了太上皇。

孝宗退位后,被儿媳皇后李氏千方百计离间孝宗父子,结果使得父子之间越来越疏远。儿子赵甚至一年不来见他,孝宗因此忧郁成病,随后于公元1194年病死。

光宗赵惇

(公元1147年~公元1200年)

在位时间:公元1189年~公元1194年

曾用年号:绍熙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安葬地:崇陵

宋光宗在位期间只是为做皇帝而做皇帝,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来,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惧怕“河东狮吼”

而又听信皇后的谗言,以至于与年老的父亲太上皇宋孝宗老死不相往来,最后被自己的皇后联合大臣们以不孝之过逼其禅位,于是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统治生涯。

公元1187年,81岁的太上皇赵高宗赵构死去,宋孝宗以孝出名,因而十分悲痛,从此不理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禅位。两年之后,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在紫宸殿举行了受禅之礼,由太子赵即位。宋光宗即位的时候,北方的金世宗已去世,即位的新帝金章宗又昏庸无能,加上宋金边境多年相安无事,于是宋光宗很想趁此机会励精图治,重振大宋雄风。这时的朝中大臣,都在光宗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准备开创一番基业,中兴大宋。

可朝廷没乱,偏偏后宫给他添乱。这光宗的老婆李皇后是喜欢弄权的,为了她弄权,竟掀起一场场宫廷风波,把光宗搅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光宗想将一批为非作歹、干预朝政的宦官诛杀,整肃朝纲,结果被李后从中作梗,弄得自己郁郁寡欢,渐渐成了心病。这当父亲的太上皇孝宗听说儿子有病,急忙让御医细心调治,自己还亲自翻检医书,采购良药,以治光宗的病。没想到受宦官们挑拨的李后又来挑拨光宗,极力阻止他去见自己的父亲。光宗竟然听李后的话,坚决不肯去见太上皇。

等光宗病好后,爱子心切的孝宗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相见,以叙父子之情。可李后没有告诉光宗,而是自己一个人偷偷来见孝宗。孝宗问她:“皇上不是病好了吗?怎么没有来?”李后装着忧虑的样子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陛下本来已经好了,可今天又偶染风寒,我只好一人前来见您。”孝宗担心地说:“他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该怎么办呢?”李后便趁热打铁:“我也正为此不安,依我之见,皇上既然多病,就不如册立赵扩为太子,也好辅佐皇上,为国分忧,不知父皇您的意下如何?”孝宗反驳说:“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这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再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议论国事?”李后听了此言,又气又恼。回到宫中,立即找到光宗哭着说:“寿皇(孝宗)将要废掉我,另立中宫,我们母子就要见不到陛下了!”光宗不解,便问怎么一回事,李后便添油加醋地叙说了一遍,说到最后还嚎啕大哭起来,光宗心软,自然对李后的谎话深信不疑,于是向李后保证从此不见父亲。他说到还真做到,硬是一直没有去见父亲。

这孝宗想儿子想得两眼欲穿,就是不见光宗前来,心里非常难过,渐渐忧郁成疾。公元1194年,68岁的孝宗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群臣急忙请光宗前去问候,可却与皇后出游去了。

孝宗终于与世长辞,得知噩耗后,光宗依然拒绝群臣的请求,坚决不出宫,后来也不肯主持孝宗的丧礼。

这使得大臣们群情汹汹,于是与皇太后合谋,准备逼光宗禅位。

第二天,百官齐集,举行仪式。大臣赵汝愚率百官来到孝宗灵柩前,向垂帘而坐的吴太后上奏,请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又替吴太后拟定一篇懿旨,请吴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皇帝因为有病,不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边看边点头应允:“就照此办理吧。”大臣们急忙让内侍扶赵扩入内,吴太后勉励了他几句,然后替太子披上皇袍。大臣们一再劝进,太子百般推让,最后还是接受百官朝贺,当了新皇帝。

此时光宗还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帝参拜他,方才知道。只好对着随侍新君的大臣们大发脾气:“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事先不报告我,就作这样决定。不过现在既是我的儿子受禅,也就罢了。”于是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这时,光宗方才感到后悔,也体会了当时父亲的处境,于是借酒浇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到了公元1200年,做了6年太上皇的光宗终于在寂寞中病死。

宁宗赵扩

(公元1168年~公元1224年)

在位时间:公元1194年~公元1224年

曾用年号: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1168年,宋光宗光宗的第二子赵扩出生。

公元1178年,赵扩被封为英国公,又于公元1185年进封为平阳郡王。随后在公元1189年父亲光宗当上皇帝后被封为嘉王。

公元1194年,因祖父宋孝宗驾崩,而父亲光宗不主持丧礼,大臣们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逼光宗禅位,赵扩于是即位,是为宋宁宗。

公元1198年,擅权的韩宵将朱熹等罢黜,史称“庆元党禁”。

公元1198年,韩氏胄进行北伐,结果以失败告终。

公元1208年,宋金“嘉定和议”,又一次增加南宋向金所纳“岁币”的总数。

公元1217年,赵扩派兵北伐即将灭亡的金,迫使金裒宗求和,宋金递进入休战状态。

公元1224年,宋宁宗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身处南宋后期的宋宁宗赵扩,其朝政已逐渐腐败,赵扩也先后被两个权臣韩健胄和史弥远所控制,庸碌无为。不过,在他统治时期,南宋还是多次派兵伐金,但此时北伐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光复失地,而只是两代权臣为增加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所进行北伐,劳民伤财,最后还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后来金被蒙古铁骑冲得差不多快完蛋的时候,南宋的北伐才稍微取得些胜利,总算也找回些中原正朔的面子。

赵扩的上台,得益于父亲光宗行事荒唐,竞听信皇后李氏的谎言,发誓不见自己的父亲太上皇孝宗,就连最后孝宗病死后举行丧礼,光宗都不愿来主持丧礼。这在深受封建礼仪熏陶的大臣们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于是由太皇太后主持,举行禅位大典,逼迫光宗退位,赵扩就这样即位称帝。

赵扩能当上皇帝和提早当上皇帝,赵汝愚和韩惦宵的功劳最大。韩氏是外戚,又是新任皇后韩氏的叔祖,因而很快将掌权的赵汝愚挤出朝廷,贬为宁远节度使副使,放逐永州,随后在路上将其害死。

赵汝愚死后,朝中已无人能够与韩氏争雄,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对政治上的反对派极尽打击迫害之能事。公元1198年,韩氏将朱熹、杨宏中等共59人罢黜的罢黜,没当官的不录用,将正直之士统统排挤出朝廷,制造了宁宗时期有名的“庆元党禁”。

趁此机会,韩氏将亲朋故友和爪牙塞进朝廷,使得政府、枢密、台谏、侍从等重要官员,都出自韩氏之门。

而宁宗赵扩如同傀儡,一切任免官吏,唯韩氏之言是听。

韩的亲故得势后,无一不奸,无一不贪。陈自强公开纳赂卖官,各地官员寄给他的书信,信封上都必须注明某物若干“并”献,凡无“并”字的书信连看也不看。苏师旦自三衙以至沿江诸帅,明码标价,多者至数10万贯,少者也不下10万。

韩氏专横跋扈、忘乎所以,常常出入宫廷,甚至连皇帝的家事都要插手。皇后韩氏去世后,杨贵妃(此杨贵妃非唐玄宗时的彼杨贵妃)和曹美人都因受宠爱有立为皇后的希望:杨贵妃懂得权术,曹美人却性格柔顺。

韩氏劝赵扩册立曹美人,而杨贵妃则趁着侍寝之机大吹枕头风,使得赵扩答应立她为为后。杨贵妃又伯韩氏抗旨,于是请赵扩将诏书写成两份,一份按常例发出,一份送交她的义兄杨次山,让他在百官上朝时即行宣布。

第二天,韩氏上朝,却发现立后的诏书已经宣读。木已成舟,韩氏只好作罢,但从此却与杨皇后结下了怨仇。

韩氏想长保功名富贵,于是一些党羽便劝他伐金,以便巩固自己的地位。韩氏立即着手准备北伐,解除了党禁,起用其中的抗战派,著名词人辛弃疾也是在这时再起的。

韩氏的北伐,由于他的独断专行,加上内部矛盾重重,极不稳定,而且他还托大,东西两线同时出兵,结果遭到失败,收复中原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后来准备第二次北伐,并起用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指挥军事,但辛弃疾还没动身,就病死在家中。而且由于前线连连失败,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

以前反对开战的大臣们又活跃起来,厌战情绪随着前线的败绩,逐步升级。

韩氏的希望破灭了,同时在后方,一场反对他的行动也在酝酿中。与韩氏素来不合的杨皇后,借首先跳出来发难的礼部侍郎吏弥远上书反对韩氏继续用兵,请求将其斩首的机会,赶紧吩咐赵俨弹劾韩氏。

赵俨接受杨后的命令后,伺机进言。有一天退朝,他对赵扩说:“韩氏再启兵端,会对国家不利,应该将其正法以谢天下!”赵扩气得将其大骂一顿。杨皇后见赵日严碰壁,只好亲自出马,她对赵扩说:“韩氏专横误国,天下谁人不知,大臣们只是惧怕他的权势,才不敢弹劾:”然后又一再劝说,赵扩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同意皇后所请,派杨次山调查韩氏的情况。

杨皇后见劝说成功,赶紧叫杨次山联合史弥远、钱象祖、李壁等人,密谋杀掉韩氏,随后,史弥远趁韩氏上朝的时候,在途中将他拘捕,押到玉津园杀死。史弥远等人先斩后奏,诛灭权臣,赵扩只得顺水推舟,下诏列举韩氏的罪行,将其抄家。随后,又将韩氏的亲信陈自强、郭倪、邓友龙等人赶出朝廷,韩氏擅权的局面到此结束。但随后史弥远又因诛杀韩氏有功,被越级提拔,以后便逐步掌握了朝政。

韩氏被杀后,宋金决定议和。当时的金已经大不如前,但就是这么根日薄西山的井绳还是将懦弱的南宋给吓倒了:金的条件是要求南宋用韩氏、苏师旦的首级赎回被金军占领的淮南之地,并且每年增加岁币总数达30万,战争赔款为白银300万两,金军则从侵占的土地上撤走。南宋统统都答应了,这就是所谓的“嘉定和议”。

与金之间的战争结束后,南宋王朝的国政大权又落到史弥远手中。史弥远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专权达17年之久,就连给他母亲守丧也不例外。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史弥远采取了一些笼络人心的措施。他为已故宰相赵汝愚平反昭雪,修改了韩氏干预下编成的国史,为已死的遭到韩氏迫害的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吕祖俭等人平反,并录用他们的后人,朱熹的著作又重新立于学官。还任用了真德秀、魏了翁等一些名士也不次进用。然而史弥远真正重用是他的党羽,凡是要害部门,掌管在史弥远的亲信手里,当时政局的混乱、黑暗决不亚于韩氏专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