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800000011

第11章 汉·西汉(9)

献帝刘协和伏寿一行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离开长安,逃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太尉杨彪奏请献帝连夜渡过黄河,向东投靠关东各州郡守。南帝准奏。献帝刘协向中滩走去,伏寿手里还挟着一些绢帛在父亲伏完的扶持下前行,护驾的安集将军董承见财起意,暗嘱符工孙徽上前抢夺。孙徽一刀砍死伏皇后左右的小黄门,鲜血飞溅到伏皇后的衣袖上,献帝见状慌忙呵斥,孙徽才未能夺手。献帝、伏皇后登上船后,大臣们纷纷登船,因船只能容数十人,所以大批武士也争着上船,无法上船的或扳住船桨,或扯住缆绳,不让船只离崖。董承和兴义将军杨奉急忙用刀乱砍,渡船才缓缓驶向河心。伏寿吓得魂飞魄散。李催催马赶到,遥望远行的船只大怒,谋杀没得成。献帝刘协一行仓皇逃命,快到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时,河内太守张扬、河东太守王邑前来迎驾,尽管吃住都很寒酸,但献帝刘协和伏皇后十分满足。

建安元年(196),张扬护送献帝一行回到洛阳。皇宫已被董卓攻成一片灰烬,献帝刘协和伏寿皇后只得住进原中常付赵忠的府中。曹操抢选率军进驻洛阳,把献帝迎到许昌,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他独揽大权,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伏寿皇后的父亲伏完被封为辅园将军,董承因女儿被献帝册为贵人,也封为卫将军。献帝只是个傀儡皇帝。皇宫的侍卫、仆从,都是曹操的党羽亲信。

献帝刘协难以忍受各种任人摆布的生活。他写女子密诏,让车骑将军董承带出,命宗室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王等密谋除去曹操。建安五年春(200)春,董承等人的密谋泄漏,曹操进宫中,对献帝说:“董承欲谋反,请皇上治罪!”献帝惧怕曹操,连忙让董承做了替罪羊,结果,曹操不依不饶,欲将董之女董贵人一同处死,献帝刘协此时全无帝王之尊,竟含泪哀求道:“董贵人已有身孕,请将军等她分娩后,再治罪不迟。”曹操置之不理,众武士便将董贵人活活勒死。紧接着又将董承等人斩首示众,夷灭宗族。

伏寿皇后害怕董氏的结局也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写密信给父亲伏完,设法除掉曹操。伏完因惧怕曹操的势力,始终不敢有所举动。伏完死后的第6年,此中竟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他胁迫南帝废掉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女子废后诏书,派御史在夫郗虑拿着诏书,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搜捕,伏寿皇后藏在宫中的夹墙中,被华歆发现,伏寿披头散发赤着脚走出来,向献帝哭求道:“陛下你为何不能为我活命?”献帝刘协无奈,哀叹说:“我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之后,伏寿贵为皇后,在位20年,一直与献帝刘协在全权臣悍将的挟持下过着傀儡式的朝不保夕的生活,陪伴献帝刘协同甘共苦,然而,丑弱的献帝竟然无能力保全他的性命,伏寿被关在密室中,幽囚而死。伏寿宗族百余多人被诛连而死,所生的两个儿子被毒死。

汉——匈奴

王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父名王穰,约在公元前1世纪初。出生在江南农村。

王昭君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善良勤勉,深得父母的宠爱。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专门在自己家门前为她修了一座望月楼,让她在楼上读书作画,弹琴歌舞,刺绣梳妆。王昭君长得亭亭玉立,仪表艳丽。许多慕名登门求婚者都被他委婉地谢绝了。汉元帝继位以后,广泛搜罗天下美女,充实后宫。17的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选入宫。元帝因妃嫔众多,不能逐一召见。于是命令著名的画家杜陵人毛延寿摹绘宫女肖像。然后进里皇上御览,元帝按图索骥,择优召幸。

王昭君被召去让毛延寿画像。昭君天生美貌,但她生性清高,她断然拒绝行贿。毛延寿索贿不成,便恼羞成怒,借机宣泄私愤。画笔之下故意把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一般,昭君被易妍为丑的形貌自然无法取悦于元帝,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就这样被冷落在后宫中。

入宫多年的王昭君因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而未能见御,想起自己可能在汉宫中无聊地虚度一生,内心就感到战颤栗。又渴望能够脱离深宫,回到与世无争,充满欢愉与生机的生活。元帝竟在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元帝概允诺。掖庭令到后宫查问,后宫那些美貌女子宁愿百无聊赖地度日,也不愿前往不为人知的匈奴,而王昭君却毫不犹豫地表示自愿前往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汉匈之间的关系一直时弛时张。武帝即位(前140)以前,国力较弱,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是和亲,为的是换取北部边境的暂时安宁。王昭君虽然身唐宫中,对于汉匈两族关系,也有所耳闻。竟宁元年(前33)春,元帝呼韩邪单于为庆贺郅支伏诛和呼韩邪入朝而改元“竟宁”。昭君对汉匈两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当呼韩邪单于求亲时,她便慷慨应召,自愿扮演一个“和平使者”的角色。

呼韩邪单于面乞和亲。觉得前代已有取宫室子女充作公主嫁与单于的先例,不妨从后宫中随便选择一个未曾召幸的女子嫁与已投降的呼韩邪。于是,他诏令:“谁愿意去匈奴,朕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在汉代的女子看来,出塞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所以多数宫女犹豫不决。此时满腹愁怨的王昭君主动请行。元帝闻讯后十分欣慰,当即允诺,并吩咐准备嫁妆,选择吉日,为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送行。

王昭君装束停当,向元帝辞行。元帝惊呆了!没想到昭君竟是一个芳容绝代的女子。只见她云鬓低翠,容貌丰美,粉颊绯红,服靓丽,体态身材无不合度,那两道黛眉,浅颦微蹙,似乎含有嗔怨的模样。左右臣僚也为之倾倒,元帝后悔莫及,但事已法挽回。呼韩邪单于欢欢喜喜地谢过元帝厚恩,便携带昭君出塞。

王昭君随同呼韩邪一起,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栖身数载的汉宫,前往漠北。王昭君出塞时,头戴红背兜,身穿红斗篷,骑着白马,怀抱琵琶,前往漠北。王昭君一行经过了汉朝的左冯翊(今陕西西安)、北地(今甘肃庆阳)、上郡(今陕西榆林)、西河(今内蒙古东胜)、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五原(今内蒙古包头)等地。王昭君坐在毡车上,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望着愈来愈近的单于廷,一种难以说清的思绪涌上了她的心头。

到达匈奴中部的单于廷后,呼韩邪单于加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匈奴称妻为阏氏),即匈奴皇后。

王昭君过上了住穹庐。披毡裘,食畜肉,饮乳酪的游牧生活。王昭君慢慢适应了匈奴族的生活方式,善良勤勉的王昭君,把汉朝的文化介绍给他们,匈奴人民都很喜爱她,尊敬她。

呼韩邪单于开辟了北部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接受汉朝中央领导的先例,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开创了汉匈在两族的团结合作。汉匈关系和平友好,关市畅通,两族人民的互市和接触可以不受或少受限制,匈奴人可从汉人手中获得生产和生活用品,汉族文化可以传入匈奴,从而使匈奴人的社会生产力和日常生活都迅速地提高;同时匈奴文化也传播到中原,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支持下,结束了匈奴20余年来的分裂状态。统一安定了匈奴政治的混乱局面,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婚后的第三年,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单于病死。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成婚后一年多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知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大瘀氏所生的雕陶莫继位,号复株累单于。此时王昭君上书汉成帝要求归汉,汉成帝敕令王昭君“从胡俗”。因为匈奴有“父死妻其后母(不是生母)”的习俗。在匈奴人的观念中,嫁入本氏族的女子,属于夫家的氏族。夫死之后,必须约束在本氏族之中不得外嫁。因此,除生母外,都由儿子或兄弟继承她们的婚姻关系,使她们不能脱离夫家的氏族共同体。接到成帝的敕令后,王昭君体会到汉朝的用意,打消了当汉的念头,忍受了“子蒸其母”(虽然不是亲子)的委屈。再嫁给了复株累单于雕陶莫。

王昭君又与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云,后嫁给右骨都侯须卜当,称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嫁簿给当于氏,故称当于居次。归君的儿子伊屠知牙师做了匈奴的右日逐王。随着岁月和流逝,王昭君病死在匈奴。王昭君以一个良家女被选入东汉后宫,她刚直地性格,致使冷落,开始了漫长而愁苦的后宫生活。为摆脱孤寂无聊的后宫生活,她决定充当“和亲使者”,远嫁匈奴,肩负起发展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的特殊使命。若似女中豪杰。

王昭君在汉匈两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流传至今达七百七十多首诗词之作;歌咏赞唱,称王昭君“巾帼英雄”。王昭君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芒被世代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