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800000083

第83章 明(4)

景泰三年正月,先进都御史杨善、王文太子太保,以官爵贿之。四月又赐给文渊阁大学士陈循、高谷各100两银子,赐侍郎江渊、王一宁、萧镪、学士商辂各50两。众大臣无功受禄。诚惶诚恐。这时代宗才正式提出废太子朱见深。朝廷大臣皆唯唯听命。只有汪氏仍极力争执,坚持己见。甚至劝代宗还政于英宗。皇后胆敢违忤圣上本意,并让自己交出皇位,这真使代宗火冒三丈,盛怒之下下诏废皇后汪氏,改立朱见济的生母皇妃杭氏为皇后;废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不料,新皇太子朱见济福分太薄,只一年多就因病夭折。景泰五年(1454),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一事被重新提起,御史钟同与礼部郎中章纶相约疏请复储。五月十二日上朝,钟同呈上奏疏,提出皇太子毙逝,英宗太上皇帝之子犹如代宗之子。应重新立为皇储,以保国祚绵长。两天后。章纶又奏上一本,更请复汪废后于中宫,还沂王之储位。然而奏疏正触及代宗痛处,代宗大怒,将钟同及章纶两人逮捕,百般拷打。

一年后,代宗又下令于狱中将二人各杖100。终于章纶死里逃生,也是伤痕累累,钟同一命归天。

朱祁钰景泰八年(1457)正月,因痛失皇子而身染沉疴,一病不起。皇上的诸多后妃也未生龙儿。国本无着落,大臣们自然又暗地里议论皇位继承人问题。正月十六日,被幽禁南宫整整7年的太上皇帝英宗,在众臣拥立下复辟,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废代宗仍为昪王,迁往西内。时年30岁的朱祁钰十九日病逝。

汪氏曾被立为皇后,况且她还有幼女,无依无靠。皇太子朱见深知道汪氏是为力阻废自己的太子地位而遭贬,早有敬佩汪皇后直言之意、保自己当太子之情。对她的废后深表同情。当时无法改变汪皇后的处境,如今,自己地位变了,可以说话了,于是也向皇上求情。列举了汪氏许多长处。汪氏方得免不死。皇太子进而请求父皇让汪氏出宫安居旧邸,以度晚年,得英宗允许。

汪氏出居王府后。生活安逸。朱见深对她十分尊敬,加上汪氏与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脾气相投,朱见深经常陪伴母亲周氏前去看望,并邀请汪氏进宫叙谈家常,感情一如当初。当年力谏阻止易储得到了报偿。

有一天,英宗皇帝在宫中闲居无事,忽然想起曾经使用过的宫中一件珍品——玉玲珑系腰,便问管事的太监刘桓:“玉玲珑系腰现在何处?”刘桓想了想答道:

“此物曾被景泰帝使用过,在汪妃处。”英宗马上派人找汪妃索要。汪氏得知后,竟把玉玲珑系腰悄悄投入井中。答复使者说:“此物我这里没有。”使者走后,汪氏还气愤地对人说:“景泰帝不管怎样也当了7年的天子,功劳不论,还有苦劳,难道连这么几片玉也不能消用吗?”使者吃了闭门羹,便把这冷言冷语翻给英宗皇帝。英宗被关7年,心胸越来越小。为一块小小的玉片,还敢替代宗说话。正好有人反映汪氏出宫时携走财物甚多,便派官差前去检取,果然收得银两20万,以及大量的物品。汪氏这次被搜刮得一干二净。汪氏在生活上又陷于困境。幸有太子朱见深和周妃不忘当年恩德,接济援助,才得以活下去。待到英宗去世朱见深即帝位后,汪氏的生活才又有所改观。

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1475)下诏为被父皇冤杀的于谦昭雪,喻祭其墓,宣布叔父朱祁钰“勘乱保邦,奠定宗社”有功。改谥号“昪戾王”。

汪氏于明武宗元年(1506)十二月去世。与景帝合葬金山。谥号是:“贞惠安和景皇后”。

吴氏——宪宗朱见深皇后

吴氏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是顺天(今北京一带)人。父亲昊俊是远近有名的儒生。母亲是位能鼓琴,喜爱咏诗的才女。琴很小就识很多字,嗜好看书。琴棋书画多才多艺。

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从南宫复辟,将长子朱见深复立为太子。明英宗朱祁镇下诏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妃。

吴氏经过严格的筛选,被送入宫中。英宗天顺八年(1464)元月初二,突然身体欠安,他预感到情况不妙。让皇太子朱见深登文华殿摄事。临终,他又传来贴身太监牛玉,让他协助钱皇后,负责选皇后的具体事宜。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七日死于乾清宫。同日,16岁的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

英宗死后,皇太后钱氏对宪宗皇后的人选尚未确定。为完成英宗生前的嘱托,她几次找宪宗生母周贵妃商量此事,却被周氏借故避开。

贴身太监牛玉按照两宫太后的旨意,先后皇后侯选人进行了德、才、身体等全面细致考察和比较,最后经过权衡,认为吴氏端庄雍容,知书知礼,贤惠明达,是个能辅佐宪宗管理天下的最佳人选。牛玉便把这些情况如实向两宫太后作了启奏。恭请定夺。钱太后本来也觉得吴氏更好一些。经牛玉的进一步观察,钱太后决定定吴氏。钱太后征询周太后的意见。周太后也认为吴氏是佼佼者,属意吴氏。两宫太后决定后,命令便传了下来,择吉为明宪宗举行大婚。

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七日,是明宪宗朱见深举行大婚的日子。当吴氏随着迎亲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宫中时,只见紫禁城里到处张灯结彩,金碧辉煌,夺目耀人,热闹非凡。一时间丹陛大乐齐奏,把隆重的气氛烘托了起来。文武百官、宫廷侍女们,身穿节日的朝服已迎候于坤宁宫正门外。只见吴氏头戴凤冠,身着霞帔,面如满月,仪态高雅,款款而行。就在这时,吴氏发现在庆贺的人群中,有一个约30岁左右,并不漂亮的女子站而不跪非常显眼。并用一种挑衅的目光逼视着她。吴氏听身旁的侍女介绍说,她就是宪宗宠爱的万氏。吴氏联系起宪宗对自己的冷漠,顿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她的心头。但因初次与万氏见面,对宫里的情况还不了解,随之又一闪而过。

大婚举行后,人们发现宪宗脸上并无喜色。吴氏刚与宪宗举行完大婚,就受到了宪宗的冷落。她不明白像万氏这样一个出身低贱、举止粗俗,年龄大宪宗19岁的宫女,怎么能使宪宗如此迷恋?而自己才貌双全,知书识礼、竟遭如此冷遇。这使她百般不得其解。但她身为六官之首的皇后,这种屈辱、苦恼又对谁去说?泪水只能往肚里咽。她恨万氏的骄宠。恨万氏的阴险,却又不能流露于言表。吴氏哪里知道,宪宗由于过早地同万氏一起生活,他对万氏的爱恋、依附和敬畏的情感难以自拔,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万氏影响,使他一开始就对吴皇后存有偏见,在心理上难以容纳吴皇后。他觉得吴皇后虽然年轻漂亮,却是一个含而不露的冷美人,使他无法得到像万氏那样的热情,温柔,体贴、娇媚以及温馨之感,乃至对吴氏产生了厌倦。加之所受教育不同,相比之下两人的言行举止有着很大的差异。吴皇后从小接受的是儒教,“笑不露齿”、“窥必藏形”,更何况她是大家闺秀,感情内敛而矜持,当上皇后,更要把自己的温柔蕴含在她那庄重雍容华贵的风范之下,这是年仅16岁的宪宗所不能理解的。

万氏与吴氏并无怨仇。万氏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当皇后,吴氏却打碎了她的皇后梦,夺走了她认为应当属于她的东西。

万氏更加充分地利用宪宗专宠她的有利条件,在宪宗面前千方百计地诋毁诬陷吴皇后。吴氏开始时只觉得万氏比自己大得多,在宫中呆的时间也长,而自己的地位却比她高,万氏却变本加厉。从一开始指桑骂槐,发展到对吴皇后公然不恭乃至肆无忌惮地辱骂。吴氏实在忍不住了,她想堂堂的六宫之主竟遭到一个宫女的污辱。长期下去岂不威信扫地。吴皇后愤怒地斥责了万氏的粗俗无礼。万氏见吴皇后终于被她激怒,正中她的奸计,趁此机会破口大骂吴皇后。吴氏气得浑身发抖,愤怒至极,便命令身边的侍女,把万氏按倒在地,杖打了一顿。

万氏虽然受了皮肉之苦,却暗笑吴氏毕竟年轻,不是自己的对手。她借着刚刚被打的狼狈相,跑到明宪宗那里,席地而坐。大哭喊冤,说她十分尊重吴皇后,而吴皇后却因为她出身低贱而污辱她,说她都是因皇上宠惯坏的,她仅辩白了几句,说明皇帝小时候和自己的感情之好,吴皇后就越发气愤,命人杖打,这纯粹是吴皇后嫉妒宪宗对她的宠爱等等。宪宗以前听到万氏诋毁吴皇后的话,觉得不过是女人间的嫉妒罢了。今天听着万氏的哭诉,他深信不疑,觉得吴皇后也太猖狂了,盛气凌人,竟欺负到他宠爱的万氏身上了。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便命把吴皇后传来,不问青红皂白。就让人用杖打万氏的方式杖打吴氏,想着替万氏出口气也就罢了。谁知,万氏并不甘心。一心想致吴皇后于死地,更是在宪宗面前哭得死去活来,说吴皇后今后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她,还不如早死了痛快,说着就要寻死。宪宗一见此景可被吓坏了,他看到吴皇后把他心爱的万氏欺凌得如此悲怜,就向万氏发誓,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废掉吴皇后。立万氏为皇后。万氏一听,宪宗答应要立自己为皇后,目的已达到,这才破涕为笑。

宪宗经万氏那么一激,脱口说出要废掉吴皇后、立万氏为皇后。话虽然说出口,但废后中竟是一件大事,要有充足的理由才行。而吴皇后是经过两宫太后长时间的观察选定的,刚刚册封,就被废黜,不仅两宫太后不会同意,就连廷臣们也难以通过。万氏很快为宪宗想出了一个计谋。宪宗让人传来了当时负责选后具体事务的太监牛玉,想从牛玉那里了解明英宗当初对是皇后的看法,牛玉据实说来。宪宗并未找到任何不利于吴皇后的证据。宪宗命人逮捕了牛玉,打入了锦衣卫大牢,对牛玉刑讯逼供,牛玉架不住酷刑的折磨,被迫在诱供下顺着主子的意图制造了一个假证据:明英宗在世为朱见深选妃时,对3个候选人中的王氏印象最好,并已确定王氏为太子妃,但在之后的选后过程中,因吴氏的父亲吴俊通过太监吴熹对牛玉进行了大量的贿赂。故此牛玉在对两宫太后启奏选后情况时,将先帝英宗选定的王氏改为吴氏,从而在册立皇后时错将吴氏取代了王氏。从牛玉那里逼取到假供后,宪宗立即禀报两宫太后,并提出废掉吴皇后,请求两宫太后批准。钱太后听后心里便犯了嘀咕,只是此事的经办人牛玉的供词摆在这里,又不能不信。吴氏在被册立为皇后的这一个月里庄重得体,人品端正,没听说有什么过失。据她所知,吴氏杖责万氏纯是万氏激怒了吴皇后造成的,也不过理解为争宠之举罢了。皇后刚刚册立一个月。就要废后,很不成体统。钱太后明确表示不同意废后。周太后倒也觉得吴皇后是个贤后,但对钱太后与她不尊不能容忍。她不想让钱太后主宰决断这些人事。便违背良心地接口说:“照理说吴皇后倒也不错,只是先帝临终的遗命,谁又敢不遵守呢?”宪宗听到母亲为他帮腔便趁机威胁两宫太后,如果不同意废后他就要削发为僧。钱太后看到宪宗态度坚决,周太后也同意,只得勉强同意。当两宫太后同意废掉吴皇后的消息传出后,万氏,她笑逐颜开和宪宗兴奋地彻夜未眠。万氏终究做贼心虚,但心夜长梦多,急忙催促宪宗发布废后诏书,把生米做成熟饭。

吴氏接到自己被废的诏书后,顿时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此时的她如雷轰顶,欲哭无泪,诏书已下。一切都无法辩解,不能挽回,只有交还皇后册宝,迁居西宫,像一般的宫人一样,冷冷清清地打发自己的后半生。

随着皇氏的被废,为废掉吴皇后而制造的假证据里所涉及的一批人及其亲属,也遭受了不白之冤。一个月前,吴皇后的父亲吴俊因其女贵而贵,被封为都督同知。因其女被废而被革职下狱,又被贬谪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服役。太监牛玉则被贬谪到孝陵(今江苏江宁东北)种菜。

天顺八年(1464)八月二十八日,吴氏被废、贬居西宫之后。过着十分冷清的生活,终日靠吟诗,摹画、抚琴来打发凄凉的日子。

万氏想这一次皇后应该由她来当了。尽管宪宗极力想让她当皇后,却只因假造的废后证据中先帝是想让王氏当皇后让王氏捡了个皇后。吴氏从宫中的侍女那里经常听到有关万氏的消息。万氏为宪宗生了皇长子后被封为贵妃,但皇长子不久夭折,万氏从此不再复娠。万贵妃为保住自己在六宫中的专宠地位,不让宪宗去召幸王皇后和其他嫔妃,对怀孕者使之堕胎,并毒杀了皇太子。不久,她又听说瑶族出的纪女史遇幸怀胎,逃避了万贵妃的毒手,在距西宫不远的安乐堂偷偷生下一皇子。吴氏正愁没有机会对付万贵妃,她恨透了万贵妃的心狠手毒,虽身居西宫,却为宪宗至今尚未有子嗣担忧,为大明没有国本担忧。为帮助纪氏,便让人找来太监张敏,把小皇子藏在安乐堂旁边的一间密室,并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些粉饵饴蜜之类的食品让张敏拿去哺养小皇子。她也每天都亲自往来照料哺养儿,这些都是在暗地里秘密进行的。竟躲过了万贵妃所派人员的严密监视。

皇明孝宗朱祜樘即位后。不忘吴氏曾给予他的保护。特别是孝宗幼时遭际了种种的苦难坎坷,更使他格外感激吴皇后对他的关怀。他命人把吴皇后迁出西宫。安居到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仁寿宫。同时。他命令要完全按皇太后的礼遇安排吴氏的衣食住行。仅当了31天皇后,吴氏于正德四年(1509)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