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佐吴破楚著作兵法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庐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再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吴王准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伍子胥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吴王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孙武和伍子胥还根据楚与唐、蔡交恶的情况,献联合唐、蔡以袭楚之计。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这就为吴军避开楚军正面,从其侧背作深远战略迂回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王阖间九年(前506),孙武与伍子胥佐吴王大举攻楚,指挥吴军乘船沿淮河西进,过州来(今安徽凤台)之后便在淮油(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沿淮河以南继续前进,利用蔡、唐军队作先导,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直扑汉水。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吴楚两军列阵于柏举,吴王的弟弟夫概看出楚军无斗志,便以所率5000人冲击楚军,吴王阖庐乘机以全力投入战斗,取得栖举决战的胜利。吴军又实施战略追击,五次作战,攻到了郢都(楚国都城),几乎把楚国灭掉。
在吴王北上与齐晋争霸的斗争中,孙武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史记》说:吴国“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兵书,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
范蠡
范蠡(生卒不详),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时将军。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范蠡是春秋末期卓越的军事家,他殚精竭虑地辅助越王勾践,成就了其霸业。在功成名就之时,他急流勇退,安度余生。
一、辅佐越王灭吴称霸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举兵讨伐越国,被越王勾践一举打败,阖闾在战斗中被射伤,不久病逝,太子夫差即位为吴王。夫差整军备武,要为父王报仇。
越王勾践见此,便想先发制人。范蠡力谏勾践不可贸然发兵与吴交战,只宜待机而动。但是勾践已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越军大败于夫椒,越王勾践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会稽山上,吴军立刻将此山围得水泄不通。
越王勾践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但事已至此,他只好征求范蠡的意见。范蠡劝勾践以厚礼进献吴王夫差。于是,勾践便派大臣文种携带厚礼贿赂吴国大臣伯嚭,通过他向吴王夫差求和,说勾践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当奴仆。最终,吴王夫差赦免了越王,与越国讲和。
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志在雪耻。他想让范蠡执掌国政,范蠡回答说:“在行军打仗方面,文种不如我;但在治理国家方面,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便让文种主管国家的政事,而派范蠡和越国大夫柘稽到吴国做人质,以向吴国求和。两年后,范蠡才回到越国。
吴国因连年对外用兵而衰弱,越国则因休养生息而逐渐强盛起来。七年之后,勾践打算复仇,文种认为不到时候。又过了三年,勾践问范蠡说:“吴国已经杀掉了伍子胥,朝中都是阿谀逢迎的臣子,现在可以进攻吴国了吧?”范蠡回答说:“不行,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次年,吴王率领精锐部队北上去参加诸侯大会,只剩下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在都城姑苏。范蠡说:“这次可以了。”于是,勾践派遣越国的精锐部队突袭吴国,结果吴军大败,吴太子被杀。吴王因为正在与各国诸侯会谈,便下令封锁消息,私下里派人去向越国求和。勾践估量自己还不能一下子灭掉吴国,就答应了吴国的请求。
四年后,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军连年征战,疲惫不堪,越军很轻易就把他们打败了。越王的军队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请求越王像当年吴王饶了他一样饶了自己。范蠡对勾践说:“越国战败的时候,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接受这桩好事;现在,吴国战败了,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再说,君王您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上天赐予你的,你不接受,是会受到惩罚的。”勾践却犹豫不决。看到勾践优柔寡断的样子,范蠡毅然击鼓进军,并对勾践说:“您已把国家的政务委托于我了。”吴王求和无望,便自杀了。这样,勾践在范蠡的辅佐下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
二、功成隐退料事如神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勾践因为范蠡功劳卓著,拜他为上将军。但是范蠡觉得自己名声鹊起、地位显赫,恐怕长久不了,况且与勾践谋事二十多年,深知勾践的品行: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于是他便写信向勾践辞别。勾践要同他平分越国,以此来作挽留,但范蠡婉言谢绝了。最后范蠡乘船飘洋过海,到了齐国。
范蠡虽然来到了齐国,可是他还惦记着大夫文种,于是给文种写信,告诉他说:“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脖长嘴尖,这样的人心胸狭窄,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何不早点离开他呢?”文种看了信,从此托病不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给文种宝剑,说:“你教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的三样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没有使用,你为我到先王那里去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就这样自杀了。
范蠡在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他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很快就积蓄了很多财富。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让他做宰相,可他把钱财散发给邻里好友,悄悄地离开了。后来在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住了下来。在陶时,他经营生意,耕种畜牧,发财致富,驰名天下,被人称作“陶朱公”。范蠡一直住在陶地,最后寿终正寝。
吴起
吴起(?~前381),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革新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兵法》。
一、杀妻求将为卒吮疽
吴起平素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他曾经在孔子弟子曾参的门下求教,后以兵法事鲁国国君。当时正逢齐国侵犯鲁国,鲁国国君素闻吴起善于用兵,欲用吴起为将,却因吴起娶齐女为妻而犹疑不决。吴起闻知此事,认为是成就大事的好机会,便毅然杀掉妻子以打消鲁君的顾虑。鲁君启用吴起为将抗拒齐军,结果大胜而还。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说吴起连杀三十多名耻笑他的人是残忍,母亲亡故而不回家奔丧是不孝,重用他会引起邻国的敌视。这些说法动摇了鲁君的信任,终于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后,准备投效魏文侯。魏文侯为此征求魏相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贪名而好色,虽然这是他的缺点,但是若论起他的用兵之法,即使是司马穰苴也无法胜过他。”一向求才若渴的魏文侯便任用吴起为将,命他统兵攻打秦国,取得了连下五城的辉煌战绩。
作为将军,吴起素来身先士卒,同士卒中最低等的同衣同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军粮,与士卒分担劳苦。士卒中有个生疽疮的,吴起毫不犹豫地为他吮吸排脓。
吴起治军还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他曾严格考选步兵,创建了有战斗力的常备军“武卒”。魏文侯由于吴起善于用兵,作风廉直公平,深得士卒的拥护,所以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守,负责抗拒秦国、韩国的侵入。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沿西河而下,突发慨叹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在德不在险。夏桀、殷纣都国土广大、山河险固,却分别被商汤、周武王灭掉了。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主要在于国君行不行德政,而并不在于山河的险峻。倘若国君不修德,即使同一条船上的人,都可能背叛。”魏武侯听了深受启发。
二、惧谗离魏被害殒身
吴起做西河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置国相,很多人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是田文(魏贵戚重臣)担任。这引起了吴起的不满。他与田文论功,但最终被田文所折服,不再争相位。
田文死后,公叔接任相国。他娶了魏武侯之女为妻,对吴起非常畏忌,起了谋害之心。仆人给他出了一个赶走吴起的主意:请武侯把魏的公主许配给他,并提前同魏公主约好,让她在吴起面前故意对公叔作出种种骄横举动和侮慢的态度,这样吴起定会拒绝这门亲事。不出所料,吴起辞绝了魏武侯的招亲,中了公叔的离间之计。
从此武侯对吴起有了疑心,开始不信任他了。吴起有所察觉,担心惹祸上身,离开了魏国。
吴起离开魏国后来到楚国。楚悼王素来听说吴起的贤能,立即任他为国相。吴起在楚国大力革新政治:彰明法制,审定律令,裁减冗员和无能官吏,废除公族疏远者的爵禄用来抚养战斗之士,以增强战斗力。同时还斥逐高谈阔论的游说者,用以统一国家的舆论和集中大众的思想。在吴起的锐意改革下,楚国渐渐强盛起来,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退三晋之兵,西伐强秦,势如破竹,威慑周边的诸侯国。
吴起的改革损害和威胁了楚国贵戚的既得利益,他们都想杀害吴起。等到楚悼王一死,楚国的宗室大臣便联合作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楚悼王灵前,伏在悼王尸上,意在使作乱者有所顾忌,因为如果有乱箭着射在悼王身上就意味着反叛。但追杀的楚国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头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吴起死后,太子楚肃王立,因射吴起并中悼王尸而得罪致死者达七十余家。
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并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
田忌
田忌(生卒不详),战国初期齐国名将。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做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齐威王四年(前353),魏惠王围攻赵国的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认为魏在邯郸城下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已筋疲力竭,出兵时机成熟,便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田忌原拟直接进攻魏主力,后采纳孙膑“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作战方针,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直捣魏国都城大粱,迫使攻赵的魏军“释赵而自救”,待魏军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结果,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败魏军。
齐威王十五年(前342),魏将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集大臣谋议“早救还是晚救”,邹忌认为“不如不救”,田忌认为“应该早救”,孙膑则认为应等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这样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义可有战胜魏兵的把握。齐王采纳孙膑的意见,暗中答应救韩,韩国因为仗恃有齐国的救援,坚决抗魏。五战不胜,又向齐求救,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十万兵力救韩。齐军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这次是救韩)战法,直奔魏都大梁。魏将庞涓闻齐进军国都,遂撤消对韩的包围而回师,欲击破齐军于大粱;魏惠王也大肆兴兵遣将,以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军十万迎击齐师,企图与齐军进行决战。田忌采纳孙膑减灶诱敌之策,大败魏军。魏国遭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则逐渐强盛起来。
田忌因与齐相邹忌不和,于马陵战后的第二年逃奔楚国,封于江南。齐宣王即位后,又受召回国复职。
孙膑
孙膑(生卒不详),战国时期齐国军师,著名军事策略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北一带)。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一、赛马助胜围魏救赵
相传孙膑曾经与庞涓一道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魏王的信任。庞涓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便阴谋派人把孙膑骗来。孙膑到了之后,庞涓越发害怕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更加嫉恨他,于是蓄意用计陷害孙膑,假借法令割去他的膝盖骨,并在额头刺字。但孙膑并未因自己被刑而灰心,而是待机奋起。不久,有位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之相见,说动齐使。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用车把他载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奉为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