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900000042

第42章 隋(3)

江南士人高智慧聚众反隋时,来护儿跟随杨素进剿于浙江。当时叛军依岸筑营,方园百余里,船只战舰布满江边。官军鼓噪而进。杨素命令来护儿率数百轻便小船猛冲敌岸,直接打进中营,一举荡平了叛军的根据地,侥幸逃出者亦无所归依。高智慧想出海占据岛屿,来护儿追至泉州,派兵封锁了海路。高智慧看到出海无望,只好向南方的闽越之山寻求生路。地方定安之后,来护儿晋位大将军,任命为泉州刺史。当时又有盛道延兴兵作乱,扰乱地方治安。来护儿鞍马依旧,连续作战,打败了盛道延。而后又奉命移兵西南,与蒲山公李宽一起,在黟、歙地区战胜了汪文进的反叛,从而彻底吞并了陈国。来护儿因功晋上柱国,被任命为右御卫将军。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封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数年之后升为右翊卫大将军。大业十三年(617)转为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后同隋炀帝在江都一起被叛军所杀。

杨义臣

杨义臣(生卒不详),隋代将领。北方代郡人。本姓尉迟,后被隋文帝赐姓杨氏。父迟崇,隋朝大将军、豫州刺史。在出击突厥时,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纪还小,养于宫中。义臣渐长,性格严谨敦厚,能骑马射箭,具有将帅才干,因此杨坚格外看重他,任为陕州刺史。

开皇十九年(599)四月,突厥达头可汗拥兵人塞。杨义臣以行军总管率领步兵骑兵共三万人出兵征讨。前锋报告突厥大军退守阴山之中。杨义臣召集众将,分左、中、右三路进军。于是全军尽出白道(今呼和浩特北山),迅速接近敌营。第二天交战时,杨义臣率先出阵,众将紧随其后,义臣直取达头,将迎面而来的护卫偏将连连打落马下。达头一看非同小可,立即拨转马头便走,部下随之奔逃。义臣挥军掩杀,大获全胜。但因地形不熟,疑其有诈或另有伏兵,因而未予追击。

第二年,突厥又来犯境,多次袭扰雁门、马邑(今山西大同朔县东)。朝廷又派杨义臣率兵。突厥方面听到又是去年的那位将领,就不再接战,一路出塞而归。杨义臣轻装疾进,追至大斤山(今呼和浩特北山),与敌军相遇,当时太平公史万岁的部队也从别路抵达这里,于是两军联合参战,大破突厥兵。一年后,朝廷改任杨义臣为朔州总管,赐以御甲。

大业元年(605),杨广登基后,他的小弟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造反。当时代州总管李景受到汉王的将领乔钟葵的围攻。炀帝命杨义臣前往救助。义臣率马步兵两万立即行动,连夜出发。乔钟葵将围城之兵全部调过来迎战义臣。敌副将王拔勇猛异常,挥军掩杀,义臣之军首先败退十余里。杨义臣冷静地分析战况,决定采用出奇制胜的计策。他下令集中军中所有的牛和毛驴,共有数千头,让数百名士卒每人手持一鼓,拉着那些牛驴潜藏在山谷里。第二天午后,义臣按预定地点主动出击乔钟葵,两军相合交战之初,下令伏兵驱赶牛驴并击鼓进军,一时尘埃蔽日,鼓声震天。钟葵军不明真相,以为大队援军赶来,回头便逃,溃兵如决堤之水。义臣纵兵追杀,大破叛军。之后因功晋位大将军。

三年后,杨义臣升任太仆卿,随军征讨吐谷浑。后贼寇向海公聚众流窜于扶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一带,义臣奉诏前往,一举扫平。然后杨义臣跟隋炀帝远征辽东,晋位左光禄大夫。不久,杨义臣又大破叛军,平定了河北一带。杨义臣将节节胜利的消息上奏朝廷后,炀帝担心假如杨义臣日后也发动叛乱,那么谁也难以讨平他,于是立即下诏,速调杨义臣入朝。后来,义臣以功晋位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死于任上。

于仲文

于仲文(546~613),隋代将领。字次武。父于在寔,北周大左辅、燕国公。仲文幼年好学,阅书不倦。及长,胸有大志,英气勃发。开始为赵王属下,后升为安固太守。

大象二年(580),杨坚为大丞相。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他派人劝诱仲文归附。仲文拒之,尉迟迥大怒,派宇文威攻之。于仲文迎击,大破威军,斩首五百余级。于仲文以功授开府。尉迟迥又遣将分两路夹攻于仲文。叛军势盛,众人大骇。仲文自度不能支持,只得抛妻别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突围而出。仲文最终抵达京师。丞相杨坚赐彩500段,黄金200两,晋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又驰令洛阳发兵,讨伐尉迟迥属下叛将檀让。

于仲文率军至汴州之东倪坞,与叛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进击破之。军至蓼陧,距梁郡七里,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疲弱之师挑战。檀让以全军来战,于仲文假装败北。然后于仲文遣精兵分左右翼击之,大败叛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级七百。继而进攻梁郡,叛军守将刘子宽弃城逃走,于仲文追击,擒斩数千人,刘子宽仅以身免。

檀让以残兵屯城武(今属山东省),于仲文诈为书信,传各州县日:“大将军至,可多积粟。”檀让以为于仲文未能近日抵达,正杀牛犒劳将士。仲文知其懈怠,选精骑奔袭,一日即到,遂拔城武。之后,于仲文又歼灭尉迟迥属叛将、拥众人才的席毗罗。此战生擒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藏于荥阳人家中,被抓斩首。仲文入朝京师,丞相杨坚引入卧室设宴招待。赐杂彩千段,拜柱国、河南道大行台。不久,于仲文又率兵驻守白狼塞(山西应县)。第二年,拜仲文为行军元帅。

杨坚称帝后需审阅各部文书,发觉尚书文簿繁杂,官吏多有奸计混入其中。于是下令于仲文为勘录省中事,专管上奏文书事宜。于仲文把上报的奏书,去伪存真,删繁就简,而后交皇帝审阅。文帝嘉奖于仲文之严明与果断,多予劳赏。

后来讨伐陈国之时,于仲文又被拜行军总管,他领兵乘船渡江,南陈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对于于仲文早有所闻,今见其人忽如神兵近在眼前,纷纷请求投降。

晋王杨广认为于仲文有领将之才,便请督率晋王军府事宜。其时突厥入侵边塞,朝廷命晋王为元帅出军征讨,晋王派于仲文率领前军出击,于仲文临阵奋勇,大破敌军而还。仁寿初年(601),拜为太子右卫率。杨广称帝后,迁右翊卫大将军,掌管文武选事。

隋炀帝出兵辽东,于仲文率军进发,终败而归。炀帝一怒之下欲将所有将领按军法处置。诸将一齐将罪过推到于仲文身上。炀帝大怒,释放众将官,唯独囚禁了于仲文。于仲文在狱中气愤致病,病危时才送回家中。不久死去,时年68岁。

李密

李密(582~618),隋末瓦岗军首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父李宽,自北周至隋均为将领。他素有谋略,起而辅助杨玄感反隋,征战数载,无奈时投靠唐朝李渊,继而又叛唐,终致兵败被杀于战场。

一、用计脱身参加起义

李密出身将门,文武双全,善于运筹,志向远大。隋开皇十年(590),袭父爵位为蒲山公。隋大业初年(605),授衔亲卫大都督,他对此官位不感兴趣,托病回家。

李密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打算造反时,派遣家僮到京师邀请李密到黎阳。李密赶到黎阳,为杨玄感出主意、献计策,但杨玄感多次不用其计,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败北身亡。李密也被官军抓捕,囚禁在京兆狱中。

当时隋炀帝远在高阳(今河北高阳),接到捕获李密等重犯的报告后,便令京兆官派使者将李密及其同党押送到高阳。上路之后,走到邯郸时,夜宿村中,李密等七人挖穿墙壁,趁夜逃走。李密逃至淮阳(今河南淮阳),住在村中,改姓名为刘智慧,当起了私塾先生。住了几个月,李密郁郁不得志,便作了一首五言诗,哀叹自己的凄凉处境,有人便报告了太守。太守命县令来抓,李密已先行逃跑。

当时,隋王朝国内群雄并起,大小股的农民起义也遍地树旗。大业十二年(616),东郡(今山东兖州)翟让发动农民起义。李密投奔翟让军中。李密建议翟让先攻取荥阳,再谋取天下。翟让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率兵打开金堤关,掠取荥阳周围县境及城堡。荥阳太守郇王杨庆及通守张须陀出兵讨伐翟让的军队。李密为翟让出谋划策,列阵迎敌。李密带千余人于林木间埋伏下来。交战初,翟让不利,阵线向后移动起来。这时,李密率伏兵从敌阵之后发起突然袭击,张须陀兵众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李密与翟让合军奋击,将张须陀斩于阵上,官军大败。战后,翟让令李密独立设帐,统领一部兵马。

李密又向翟让献策:亲率大军,直取兴洛仓,发粟赈济穷人,这样,百万之众,一朝可集。于是李密领精兵7000人,于大业十三年(617)春出阳城,过方山,由罗口进军袭取兴洛仓。得手后,打开所有的仓房,让民众任意搬取。于是老弱妇幼一齐出动,背负肩扛,热泪盈眶,奔走相告,道路上取粮之民日夜不断。

越王杨侗派武贲郎将刘长恭,率步骑兵25000人讨伐李密。李密一战而大破官军,刘长恭逃脱。李密扩展洛口的城围方圆40里,作为长期居留的根据地。翟让终于看出李密的雄才大略,请他做军主,并倡议打出魏公的旗号。李密推辞不受,在众将领一再请求下,李密才同意称公。于是设坛场举行仪式,即位后称元年,随即委任官属。

二、智斗世充威破化及

李密亲率将士常与官军连续作战,一些官军、山民等相继归附李密,李密势力渐渐强盛。这时,隋炀帝派王世充统领江、淮劲旅五万人讨伐李密,李密迎战失利。王世充驻军洛西,与李密对峙、交战一百多天。

李密听说翟让部将力劝翟让夺回李密手中大权,便产生了图谋翟让的想法。正遇王世充率军前来布阵,翟让出兵抵挡,结果被王世充打退。这时李密与单雄信等精锐将士突然出现在阵地上,一阵拼杀之后,王世充败走。第二天,翟让与数百人到李密帐中庆贺胜利。李密置备了酒肉招待他们,席间乘机杀死翟让。

不久,王世充夜袭全城,李密急起反抗,斩武贲郎将费青奴。王世充又转移到洛北,在洛水上造浮桥,渡过大军,一齐攻打李密。李密与千数骑将抵抗,不利而退。王世充兵临城下。李密选强兵锐卒数百人分为三队,相继出击,致使官军退却。官军死伤众多。王世充领残兵逃脱后不敢回东都,奔向河阳。当夜大雪盈尺,随从军士死亡殆尽。此后李密修筑金墉故城,屯兵三十余万,然后攻打上春门。官军韦津留守出战,李密于阵上生擒韦津,大败其军。众将领觉屡战屡胜,局面颇大,劝李密称帝登基,李密不同意。

其时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率众十余万,自江都(今江苏扬州)北上黎阳。李密带兵两万迎战。越王杨侗称帝后,派使者授予李密官爵一一太尉、尚书令、行军元帅、魏国公,并令他先消灭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李密遇到宇文化及军后,得知其军中缺粮,急于决战,于是故意不与交锋,同时派兵截断其后路,派徐世劫守护仓城,以防劫粮。宇文化及果然来攻仓城,但毫无进展。李密与宇文化及隔河对话,痛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继续进攻仓城,无奈李密紧闭城门,军士守在高高的城墙上不与交锋。宇文化及制作云梯等攻城器具,逼近黎阳仓城。李密率500名轻骑兵奔袭,仓城兵也出来夹攻,打跑了宇文化及的兵卒,点燃其全部攻城器具,大火连日不熄。

李密探知宇文化及的军粮仅够三天,于是派人假装讲和,并答应给他些粮食。宇文化及信以为真,十分高兴,让部下放量饱食。这时李密的属下有人犯法,投奔到宇文化及军中,说出了李密的计策。宇文化及大怒,但军中粮断,不得不移兵别处就食。渡过永济渠后与李密战于童山之下,自辰达酉,鏖兵六个时辰。李密中箭息兵于汲县。宇文化及劫掠汲县而后到了魏县,其部将陈智略、张童仁等率部归降李密。李密率军西进,派记室参军李俭到东都去朝见皇帝,并将杀害炀帝的于弘达献给越王杨侗。杨侗当即任李俭为司农少卿,让他返回军中召李密入朝。李密行至温县,听说王世充已杀元文都和卢楚等将,便改道去了金墉(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三、败于叛将叛唐毙命

王世充独掌军权,重赏将士,大修军器,于是部伍雄壮,但是军中缺粮。而李密方面一直占据国家粮仓,军中有粮而缺衣。于是交战双方协议互通有无。李密起初不同意,右长史邴元真等为图各自的私利,几次三番劝说李密,李密终于同意他们去做交易。当初东都缺粮时,每天都有好几百人偷跑出来投降李密,交易之后,城中得食,投降的人就很少了。李密猛然悔悟,立即制止了交易。李密虽然据有粮仓,但无府库,将士长期得不到奖赏,即使偶有赏赐,也只给最先参加起义的老兵,因此士心浮动,渐生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