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听忠言
商君当了十年秦国的丞相,因为变法触及贵族与部分当权者的利益,所以得罪了很多人。秦国宗室与贵戚中有很多怨恨他的人。商君去见赵良。商君说:“我因为孟兰皋的介绍,能够和您见面,我知道您是位贤人,现在我想和您结交为朋友,可以吗?”赵良说:“小人不敢有此奢望。孔子曾经说过:‘推荐贤能,善治爱民,人们就会来投奔他了;如果收聚庸才那么讲求王道的人自然离去。’小人无能,所以不敢听从您的吩附,小人听人说:‘不称职而据位的人称之为贪位,名不符实而图名的人称为贪名。’小人接受您的厚谊,恐怕会受贪位贪名之累,所以我不敢从命。”商君说:“您对我治理秦国的成就不高兴吗?”赵良说:“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的叫‘聪’,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的叫‘明’,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的叫‘强’。虞舜曾说过:‘谦虚而自处卑下的人反前更受到尊重。’您根本不按照虞舜所说的话做,所以无须问我了,”商君说:“秦国过去的风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别立户,同住一间屋子。如今我移风易俗,让他们父子分户,男女有别,又建造了高大的城阙,把秦国经营得像中原的鲁国、卫国一样了。您看我治理秦国的成就与五羊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能呢?”赵良说:“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之裘,众人随声附和不如一人直言相辩。周武王由于听从群臣的直言,使得周朝昌盛起来;殷纣暴政拒谏而君臣缄口不言,导致商朝灭亡。您倘使不反对周武王那种做法的话,小人请求整天在您面前直言而不受责怪,可以吗?”商君说:“有这么一句老话说,表面好听的话如同花朵,中肯切理的话如同果实,使人听了感到痛苦的批评是治病的良药,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疾病,先生果真愿意为我终日直言,那真是救我商鞅的良药,商鞅将拜您为师,先生又何必客气呢?”
赵良说:“五羊大夫百里奚原来是楚国的下等人,听说秦穆公贤明而希望去秦国拜见秦穆公,由于路上没有钱资,就把自己卖给到楚国旅行的秦人,百里奚穿着粗布短衣替人家喂牛。过了整整一年,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个能人,就把他从一个喂牛的贱人提拔起来,安置在高于百姓的相位上,秦国人没有敢怨恨的。百里奚在秦国做了六七年相国,秦国向东攻打郑国,帮助了三位晋的国君回国即位,又有一次解除了楚国造成的祸患。百里奚在国内实行教化,使得邻近的小邦巴国也自动向秦国纳贡;在国外对诸侯施行仁德,使得西部各戎狄之国都归服了秦国。由余听说百里奚的贤能,叩关求见。百里奚在秦国做相国的时候,虽然辛劳,但却不肯乘坐车子,暑天暴晒,也不肯张开车盖,他在国内巡行,不用车辆随从,也不带防身的武器,他的功业记载在丝帛上,收藏于府库中;他的德行延续流传到后世,百里奚死后,秦国的男女百姓都痛哭流涕,儿童也知道伤悲而不唱歌游戏,舂米的人不愿哼唱号子。
这都是因为百里奚的德行(才使人们对他这么怀念)。如今您求见泰王,是依靠了秦孝公的贴身宠幸景监的推荐,爱名誉的人是不这样做的,您做秦国的丞相不去为为百姓做些实事,却大建城阙宫庭,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是不这样做的。在太子的师傅的身上加刑、刺字,用严峻的刑罚伤残人民,这就积聚了怨恨埋下了祸根,以身作则的教化比法令更为深切,人民遵仿君王所为,也比听从法令要快得多。如今您所做的事、所变的法又都违背了道理,教化百姓可不是像您这样做的。您又封有於商之地,可以面南背北自称寡人,天天以新定的法令来约束秦国的贵族。《诗经》说:‘老鼠都还有个完整的肢体,做人怎么能不讲究礼呢,人既然不讲礼仪,为什么还不快点死呢?’照《诗经》这些话看来,您要想长寿是不能这么做下去的。公子虔受割鼻之刑,因羞愧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了祝欢,而且在公孙贾的脸上也刺过字。《诗经》说:‘得人心的人兴盛,失人心的人崩坏。’您处罚别人的几件事,可不是得人心的做法。您出巡时,随从的车辆数以十计,车上载满武士,用力大而健壮的汉子为左右护士,执长枪和短矛的士兵夹护着您的车子奔跑。这些保护措施少了一件,您就不肯出门。《尚书》说:‘依靠仁德的人昌盛,凭借武力的人死亡。’您很危险,就像早晨的露珠,很快就要消亡,哪里还谈得上延年益寿呢?您不如将於商十五邑归还奏孝公,找个僻静地方种些瓜果菜蔬,再劝说秦孝公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人,收养无依靠的老人,抚恤无父兄的孤儿,敬重父老兄长,褒奖对国有功的臣民,尊崇有德行的人物,这么做了或许可以减轻一些祸难,得些安宁。
您如果仍然贪恋商於的富庶,以独揽秦国的政令为自己的荣耀,让百姓积蓄更多的怨恨,说不上哪一天秦孝公抛下人世不能再上朝了,秦国想捕杀你的人还会少吗?您的灭亡真是举足之间就可来到的。”如此精辟地分析,竟然没能让商鞅接受,所以商鞅不以为然,仍旧故我,而不为自己早做打算。商鞅地自以为是为其被诛埋下了祸根。
五、车裂而死
五个月以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这时,商鞅所依靠的后台倒下了,他的仇人们便开始报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君将要造反,派出兵吏去逮捕商君,商君逃到秦国的边关,想要住进客店,客店的主人不知他就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客人犯罪,主人要连坐。”商君叹了一口气,悲伤地说:“唉!变法的弊害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他离开秦国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任而打败了魏军,不肯接收他。商君想跑到别的诸侯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如此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回秦国是不行的。”于是把商君送入秦境。商君重新回到秦国后,跑到他的封地商邑,与部属一起发动邑兵,向北攻打郑邑。秦国出兵攻打商君,在郑的黾池把他杀死了。秦惠玉用车裂的酷刑,将商君惩处示众说:“大家不要像商鞅这样反叛国家!”后来又将商君一家全部杀了。
完璧归赵渑池叱秦——蔺相如传
蔺相如,赵国人。生年不详。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时,他已病笃,大约就死在这一两年内。
一、临危授命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去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取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他以勇气过人闻名于诸侯。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赵王和大将军廉颇等诸位大臣商议:想把和氏璧给秦国,又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十五座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怕秦兵前来进犯。计议未定,连寻找可以去泰国回复秦王的人,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赵王问道:“你怎么知道他行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想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制止了我,他说:‘您怎么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经陪同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见,’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从这件事了解燕王,因此想去燕国。相如对我说:‘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如今您要逃离赵国到燕国去,燕国畏惧赵国,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将您捆住交还赵国。您不如袒露着臂膊伏在刀斧旁向赵王请罪,则可侥幸获得宽免。’我采纳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也宽赦了我。我个人认为此人是个勇士,足智多谋,可以担任使者。”当时赵王召见蔺相如,他问蔺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十五座城交换寡人的和氏璧,可以和他交换吗?”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玉说:“如果秦王拿去了我的和氏璧,却不把城邑给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邑换取和氏璧而赵国不同意,是赵国理屈。赵国把和氏璧给了秦国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则是秦国理亏。衡量这两种情况,宁可答应秦国,让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赵王问:“那么谁可以出使秦国?”相如说:“大王一定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邑交给了赵国,和氏璧就留给泰国;秦国不把十五座城邑交给赵国,我一定将和氏璧完好的归还赵国。”于是,赵王便派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使秦国。
二、不辱使命
秦王很得意地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和左右近臣观赏,左右的人们都高喊“万岁”。相如见泰王没有把城交换给赵国的意思,便心生一计走上前说:“和氏璧虽好,但是璧上也有些斑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壁给相如,相如捧璧后退、靠着一根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一起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十分贪婪,倚仗自己的强大,用空话来骗取和氏璧,交换和氏璧的城已恐怕得不到。’议论的意见是不能把和氏璧给秦国。而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往来尚且不能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而且因一块玉璧而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这样不行,于是赵王斋戒五天,派我带着和氏璧,举行了叩拜礼,交给了我国书,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尊重大国的威严,表示敬意,今天我来到这里,大王在偏殿行宫接见我,礼节十分简慢;拿到和氏璧,又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给赵王城邑的意思,所以我再拿回玉壁,大王如果要强迫我,我的头今天就和玉壁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相如捧着玉壁,眼睛斜视着柱子,准备撞到柱子上去,秦王怕他撞坏玉壁,连忙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叫来负责的官员,在地图上查看,指着地图说从这里起的十五座城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不过是假装要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得不到的,便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珍宝,赵王畏惧秦国,不敢不把它献出来,赵王在送出玉璧时,曾斋戒五天,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王宫正殿安排九宾迎接的礼仪,我才能献上玉壁。”秦王估计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强行夺取和氏璧,便答应斋戒五天,让相如在在广成宾馆住下,相如盘算秦王虽然同意斋戒,但肯定会背弃约定,不给赵国城邑,便让他的随从扮成普通百姓,把玉璧藏在怀中,从小路逃走,把玉璧还给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王宫设置了九宾迎接的隆重典礼,派人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前来献璧。相如到达后,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国君里,没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已经派人带着玉璧回赵国了,他走小路已经到了赵国。再说众所周知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先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岂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大王派一个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即将玉璧送来。我知道欺骗大王是杀头的罪过,我请求受下汤锅接受‘烹刑’,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商量计议。”秦王和各位大臣面面相觑,哭笑不得。侍臣想把相如拉下去杀头,秦王说:“现在杀了相如,不但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有损秦、赵之间的关系,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待相如,让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敢因为一块玉壁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按照隆重的外交礼节在正殿上接见了蔺相如,然后打发他回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贤能的大夫,使赵国在诸侯面前不受欺辱,便任命相如为上大夫、秦王没有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最终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三、成武慑敌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