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4400000035

第35章 明代(5)

黄道周的传说

黄道周(1586—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是明代书画家。善长书法,峭厉方劲、别具风格,而且还能能画山水、松石。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道周题匾额

漳州公府街,从前叫做“探花街”,原是明朝探花谢琏的故居。明末清初时,黄梧因为献海澄城去投降清廷,清廷便封他为“海澄公”。传说这黄梧,原名并不叫“梧”,当时他献海澄城投降清廷,是和一个姓吴的同去的。清朝的帝王问他俩的姓名,一个答:黄某,一个答道:吴某。等到这个皇帝回京都下诰封时,只记得他俩的姓,却记不得他俩的名字了。于是,就让把“黄吴”

写在浩封上。写诰封的人又把“黄吴”二音写为“黄梧”。

在当时,黄梧的权势盛极一时,强占了探花府为黄公府,改探花街为公府街。但是,民间说习惯了,仍然叫探花街,不叫公府街。黄梧就命令家丁,每天在街头街尾,将许多铜钱投入一只瓮中,凡是要走过这条街的人们,就盘问他道:“这条街,叫什么街名?”

行人若答“公府街”,就赏他用手伸入瓮中,尽其所能,拿出一把铜钱来,放他过去。只是,那酒瓮子,瓮口很小,要想多拿,拳头太大也拿不出来。

如果过路人回答是“探花街”,就用皮鞭打他,不让他通过。人们都畏惧黄梧的权势,便逐渐不敢再叫“探花街”了。

黄梧在他的住宅右侧,建造一座祖庙,想要请著名书画家黄道周题“上公祖庙”四字为匾额。黄道周鄙视他,不肯替他题字。黄梧左右的人,就去贿赂黄道周家中的婢女,对她们说道:“若得一字,酬之千金。”

黄道周家里的婢女,都是学习写字的。有一婢女,想出计策来,就天天学习写“公”字。黄道周看见这婢女很用功,只是写得不得其法,笑嘻嘻地向婢女说道:“我写给你看看吧!”黄道周便执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个“公”字。这婢女得到黄道周亲手写的“公”字,欢喜极了,暗中送到黄公府去,换取了一千金。

过几天,这婢女又天天学习写“庙”字。黄道周看见了,又对她说道:“庙字,不是这样写的。我写一字给你看看吧!”

黄道周又提起笔来,写了个“庙”字,给这婢女仿效。这婢女又暗中送去黄公府,再换了一千金。

再过好几天,黄道周又看见这婢女正在学习写“祖”

字,写得不像样子,便说道:“这样笨,我写给你看吧!”

说完,他又执笔写个“祖”字。婢女心中想道:黄公府只要四个字,现在,已经到手三个字了,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便向黄道周请求再写一个“上”字,给她看看。

到这时,黄道周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了这婢女的当了,便不肯再写,愤愤然拂袖而去。

这婢女没法子,只好自己写了一个“上”字冒充,说是黄道周亲手写的,拿到黄公府去,一共换取了四千金。

这“上公祖庙”的匾额,迄今尚在。只要认真地细察,便可看出“上”字没有“公祖庙”那三字写得苍古有劲。

无数后人曾经去参观过。

一言心语

黄道公不为权贵所使。反映了他对当时以权压势的憎恶和蔑视。展现了极强的个性。以至于传说中的“四字缺一”。既遗憾又神奇吧。

徐霞客的传说

徐霞客像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令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所著《徐霞客游记》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桂林戏虎

传说徐霞客从湘江到了桂林七星岩。此时正是傍晚时分,他要奔山路而行。当地农民看他走过去,就着急地喊:“喂,相公,别走了!那里有虎,老虎快要出洞了。”

徐霞客对招呼他的农民点头笑笑,还是要走。那个农民更急了,气愤地说:“你准备给老虎当点心吗?看你长得又高又大,老虎可以吃个够。”徐霞客见这个农民一片好心,就安慰他说:“请放心,不会吃掉的。”那个农民说:“你又不是仙人,我也不是和你扦玩笑。要知道,我们这里门关得稍晚一点,坐在门槛上的孩子就会被老虎衔去。今天你别走,就住在我家里吧。”徐霞客说:“我倒想看看老虎哩。”结果,他谢过这个农民还是走了。

再说,那山前有一棵两抱粗的大树,徐霞客见了,就爬在树上,在树枝上铺上柴草住下了。

老虎出洞时可怕哩,先是“呜——呜——呜”叫得人汗毛直竖,地皮都抖动哩!老虎出了洞,徐霞客故意咳嗽起来,去引老虎。这老虎本来饿着肚皮,闻到一股生人气,又听到人的咳嗽声就要爬树,可是老虎身体笨重爬不上去。徐霞客乘老虎抬头睁着两只眼睛看时,从口袋里把带的石沙轻轻地撒下去。他一次又一次撒沙,老虎一次又一次揩眼,老虎被弄得发火了,又叫又跳,张牙舞爪,拼命用牙齿咬树,可这树又咬不动,发火也没有用。后来老虎弄得精疲力竭,就躺在树下休息。直到东方快要发白时,老虎怕白天猎人打猎,就又跑回到洞里去了。

第二天,徐霞客带了一点吃的东两又爬上树。太阳怏落山时,老虎又出洞了。这次,徐霞客不再撒沙子,而是把吃的东西丢下去。老虎见树上撒下来的是又香又甜的糕饼,吃得摇头晃脑的,非常高兴。就这样,一连四五天,他都给老虎吃东西,老虎当然非常开心。趁这时,徐霞客便爬下去,轻轻地摇摇老虎尾巴。老虎呢,不叫也不跳,身子还在树干上轻轻地擦痒。

徐霞客回到村里,把这事讲给人们听。村上的人不分穷富老小都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大家就把这事传开来了,说徐霞客待人好,连老虎也和他交了朋友。

这个传说很神奇吧!

一言心语

这个传说不仅道出了艺高人胆大的道理,还说明了掌握对方的习性,便可以适应对方和改变对方。

徐渭的传说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

难倒窦太师

传说徐文长从小天资聪明,十几岁时学问已很渊博。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筹备考务,提前到了绍兴。

窦太师游街过市时,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

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非常傲慢。

这一天,正是盛夏,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他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正当中。

“当……当……”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老太师说:“有个小孩子挡拦官道。”窦光鼐听得拦道的是个小孩,也不以为然,吩咐住轿,要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窦光鼐便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做什么,难道不怕把皮肤晒焦?”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做什么,晒晒肚子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会对对。我有个对子给你对,对不出来,你就要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反问道:“如果对得出,那又要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小孩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就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出题:

“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

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两个军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声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您那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因此御赐这块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您总该熟读了‘时建书’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说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了出来,递给窦太师说:

“太师没读过,学生倒是会背。”说着,就喃喃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过目不忘,等徐文长背完了,他也能背了。但是,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了。

徐文长就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当然不适合我了!”

窦光鼐只好践约,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说:“启禀太师爷,自古中国才子数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爷要小心提防啊!”

窦太师冷笑一声,转身离去。

等到开考的那一天,大家都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拍卷阅读,好文章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挥笔落批:“文章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开口念了一对:“宝塔圆圆,六角八面四方。”然后叫大家来对。全场默默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子来对。窦太师连声催促,全场只好都举起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对子来都变呆痴!”窦太师刚要退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您弄错了,我们都已对出,且都对得很好。”窦太师愕然。

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对子我们人人从小都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得到鸣锣开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一言心语

有些人有了点学识。就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动辄以文章压倒天下自居。孰不知人夕卜有人,天夕卜有天。

而且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