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3524600000020

第20章 莲花盛开的水瓶(6)

感悟

心态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它能影响人的生活,能影响生命的质量。殊不知知足常乐方为人生大乐。若始终让获得太少的绳索羁绊着我们,缺少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我们就永远体会不到原来自己拥有很多,这样的人生定会索然无味。反之,好好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享受现在已经拥有的,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这么幸福的!

失去四肢的泳者

毕淑敏

一位外国女孩,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报名的时候,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腿的人,说他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很小心地问他在水里将怎样游,失却双腿的人说他会用双臂游泳。又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臂的人,也要报名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问他将如何游,失却双臂的人说他会用双腿游泳。

小姐刚给他们登记完了,来了一个既没有双腿也没有双臂,也就是说,整个失却了四肢的人,也要报名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竭力镇静自己,小声问他将怎样游泳,那人笑嘻嘻地答道:“我将用耳朵游泳。”

他失却四肢的躯体好似圆滚滚的梭。由于长久的努力,他的耳朵大而强健,能十分灵活地扑动向前。下水试游,他如同一枚鱼雷出膛,速度比常人还快。于是,知道底细的人们暗暗传说,一个伟大的世界纪录即将诞生。

正式比赛那一天,人山人海。当失却四肢的人出现在跳台的时候,简直山呼海啸。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嘭嘭”入水。一道道白箭推进,浪花迸溅,竟令人一时看不清英雄的所在。比赛的结果出来了,冠军是失却双腿的人。季军是……英雄呢?没有人看到英雄在哪里,起码是在终点线的附近,找不着英雄独特的身姿。真奇怪,大家分明看到失却四肢的游泳者,跳进水里了啊!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寻找,终于在起点附近摸到了英雄。他沉入水底,已经淹死了。在他的头上,戴着一顶鲜艳的游泳帽,遮住了耳朵。那是根据泳场规则,在比赛前由一位美丽的姑娘给他戴上的。

我曾将这个故事讲给旁人听。人们听完后的反应,形形色色。

有人说,那是一个阴谋。可能是哪个想夺冠军的人出的损招——扼杀了别人才能保住自己。

有人说,那个来送泳帽的人,如果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就好了,泳者就不会神魂颠倒。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忘记了他的耳朵的功能,他也会保持清醒,拒绝戴那顶美丽杀人的帽子。有人说,既然没了手和脚,就该守本分,游什么泳呢?要知道水火无情,孤注一掷的时候,风险随时会将你吞没。

有人说,为什么要有这么混账的规则,游泳帽有什么作用?各行各业都有这种教条的规矩,不知害了多少人才,重重陋习何时才会终结?

我把这些议论告诉女孩。她说,干吗都是负面?这是一个笑话啊,虽然有一点深沉。当我们没有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奋斗。当我们手和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耳朵奋斗。

但是,即使在这时,我们依然有失败甚至完全毁灭的可能。很多英雄,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之后,并没有得到最后的成功。

凶手正是自己的耳朵——你的值得骄傲的本领!感悟毕淑敏的这篇《失去四肢的泳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功到来之前,切记“满招损,谦受益”。毕淑敏笔下的这位泳者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优势、缺点,不知道当前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对自己的限制,自恃本领高强,落得个溺水而亡的下场。在成功到来之前,切忌得意忘形,脑子里想的不应该是美丽的未来,而是让另一个自我提醒自己:要冷静,成功之前最容易摔跤!

不要让篮子空着

赵云

沙滩上撒满了闪光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那孩子拾起一个贝壳看看,随手就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美丽、最稀罕的贝壳。夕阳把海和天渲染成一片深深的紫。他的友伴们快乐地哼着歌儿,提着满满一篮子贝壳。只有他仍孤独地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找寻。海浪喧哗着卷上来,洗去了印在沙上的小小足迹,他手中的篮子仍然空着。

这是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已记不清孩子们捡拾的到底是贝壳还是别的。但这故事蕴涵的哲理却常常使我深思,那孩子心目中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象征着人们心中一个悬空的目标。在人生的海滩上,为晶莹璀璨的贝壳所迷惑,我们将如那孩子一样,无视海滩上闪亮如繁星的贝壳,也失去了捡拾贝壳过程中的乐趣。

当别人快乐地哼着生命之歌,提着充实的篮子走向归途时,那一心向往着要去找到最完美贝壳的人,将怅惘地提着空的篮子,拖着长长的身影,在夕阳中孤独地寻找。

心理学家埃里克松在他的人格发展学说中认为,人们在五十岁左右,将会回首检视已走过的人生,如果在过去的发展阶段得不到满足,他将对这一生感到失望,往前看去,已经时不我予,颇有不堪回首的意味了。从其他方面来看也是如此,散布在我们四周的贝壳也许不是最完美、最珍贵的,但它们是实在的。经过了细细的挑选,捡起来,在海水中把它洗得闪闪发亮,然后轻轻地放进篮子,一点一点地装满,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也随着一点一点地升起。

假如一心一意,只想着要找到“最完美”的贝壳,等到夕阳西下,海浪冲去了印在沙滩上的足迹,回首再视手中的篮子,也许会失望地发现,篮子仍然空着。

感悟

作者通过捡贝壳这一事例的阐述,形象地告诫我们社会是现实的,千万不能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千万不能因为心目中的理想的、虚幻的影像而对散布在我们四周的真实的存在置之不理。正如作者所述,它们“也许不是最完美、最珍贵的,但它们是实在的”,是可以获得的。

对自己说“不要紧”

安娅·贝特曼

有一次,一位高明的教育学教授在我们班上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是可使人心境平和的灵方,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我领会到他那三字箴言所蕴涵的智慧,由于我容易感到受挫折,于是我便在笔记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不要紧”三个大字。我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我的平和心情。

后来,我的新态度遭受了考验。我爱上了英俊潇洒的杰克生。他对我很要紧,我确信他是我的白马王子。可是有一天晚上,他温柔婉转地对我说,他只把我当做普通朋友。我以他为中心的构想世界当下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我在卧室里哭泣时,觉得笔记簿上的“不要紧”那三个字看来简直荒唐。“要紧得很,”我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翌日早上我醒来再看到这三个字之后,我就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杰克生很要紧,我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我会希望和一个不爱我的人结婚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没有杰克生我也可以过活。我仍然能快乐,将来肯定有另一个人进入我的生活。即使没有,我也仍然能快乐。我能控制我的情绪。

几年后,一个更适合我的人真的来了。在兴奋地筹备结婚的时候,我把“不要紧”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我不再需要这三个字了,我以后将永远快乐。我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失望。

年轻人多天真啊!结婚生活和生儿育女不会有挫折失望?这当然不可能。有一天,我的丈夫和我得到一个坏消息:我们曾把我们的积蓄投资做生意,但这笔钱赔掉了。

丈夫把信念给我听之后,我看到他双手捧着额头。我感到一阵凄酸,胃像扭作一团似的难受。我想起那三字箴言:“不要紧”。我心里想:“真的,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他的积木的声音转移了我的注意力。他看见我看着他,就停止了敲击,对我笑着,那副笑容真是无价之宝。我把视线越过他的头望出窗外,两个女儿正在兴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她们的后面,在我家院子外面,几株槭树映衬着无边无际的晴朗碧空。我觉得我的胃顿时舒展,心情恢复平和。

不久,我还感到自己的微笑。于是我对丈夫说:“一切都会好转的,损失的只是金钱,实在并不要紧。”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是要紧的。我们的价值和我们的荣誉是要紧的。可是也有许多使我们的平和心情和快乐受到威胁的事情,实际上是不要紧的,或者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要紧。要是我能永远记住这一点,多好!

感悟

作者的“不要紧”阐述的是一种面对挫折从容不迫的心态,是一种很可贵的美德。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布满荆棘,但我们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挫折只是给自己上了一堂课而已,它是上天给我们的人生转折点,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灰暗的心灵。对自己说不要紧,失败了更要昂首挺胸。毕竟,我们还有明天;毕竟,我们在明天会更努力!

面临选择

J.Coudert

当我告诉我在绘画讲习班的老师,秋天我可能要去上艺术学校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管怎么样,下一个五年都要过去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不解地思索着,觉得我希望得到的鼓励成了泡影。那天晚上,灵感突然在我脑子里闪现,我顿时明白了。不管怎么样,下一个五年都要过去的——不管我做了什么,或什么也没做。在这五年结束的时候,我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可能说:“我上了艺术学校,现在我比那时长进了五年。”也可能说:“因为我当时没上艺术学校,现在我还是原来的样子,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呢?”

现在,每当我面临做或不做的选择时,我就对自己说:“不管怎么样,下一个五年都要过去的。”这句话以神奇的方式使我作出明智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是在做或不做之间,而是在做这些还是做那些之间作出选择,那该怎么办呢?当我意识到要付上艺术学校的学费,我就得花掉我长期存下来买睡椅的钱时,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与当地一个工匠达成了协议:我替他妻子画一幅肖像;与此相交换,他给我提供一份修整室内装潢的工作。

“当二者都定不下时,二者都干。”一个熟人对这种情况说了一句似非而是的妙语。当我问她是去新英格兰还是去宾夕法尼亚去看秋色时,她就用这句话回答了我,当时使我莫名其妙。但我们拿出地图一看,发现从纽约往北去新英格兰,然后经宾夕法尼亚绕回来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一路都旅行在万紫千红的叶丛中。

不久,我发现自己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使用这句话。

我是去乡下度周末还是应邀参加城里的一个星期日午餐会呢?当二者都定不下时,二者都干。去乡下,但早些回来。我是把书念完还是去找一份工作呢?继续上学,同时也工作。这句格言的深刻含义在于:它提醒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两种选择都付诸实践,这样远比只选择一种而放弃另一种要好。

你是否有时觉得什么选择也没有?无稽之谈!你总会有选择的。你不过认为你可以做的只有一件事——这件事也几乎总是别人想做的。当你觉得束手无策时,换一个地方挖一个洞,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一个年轻女人和她丈夫有一个小孩,她新寡的母亲想来跟他们一起生活。开始,女儿觉得自己不能不同意,否则太冷酷了。女儿是以旧的、惯常的方式思考的——即作为她母亲的孩子来思考的——这样就得出了旧的、惯常的答案,也就是说她不得不顺从她母亲的意愿。墨守成规往往要比铤而走险更方便。

但女儿后来又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她现在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估计她和母亲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一定会有分歧。她知道她丈夫会因为岳母总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愉快。于是她说了“不”,亲切但坚定地告诉母亲,对她来说,加入一个新家庭是不明智的。

在这个年轻女人的头脑深处隐藏着一种担忧,她害怕母亲会死去。她对自己的选择没有把握。但最后她母亲搬到了佛罗里达,在那儿交上了新朋友,并且又结了婚。你可以思考了又思考,权衡了再权衡,但你很少能精确地预测到你所作出的任何决定的结局。发生的一切通常都是不可预料的。

你必须自己思考,并付诸行动。即便作出的决定未能如愿以偿,但采取行动能够增加采取更多行动的可能性;而什么也不做只能增加下一次有所选择的可能性,到时候你肯定又会随波逐流的。

随波逐流是轻松的,尤其在面临的选择是转入逆水行舟时,它可能是很有诱惑力的。可爱的斯堪的那维亚作家依莎卡·迪尼森动了手术在康复中,她会坚持写完她当时正在写的书吗?她只能平直地仰卧在地板上,通过向秘书口授写作。迪尼森真的完成了她的著作,在那之后她又写了一本。她说,经验告诉她:“当你从事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时,有些事情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每次干一点,每天干一点,突然这项工作自己就完成了。”

那些成功者,那些作出充满艰险的决定而又持之以恒的人是怎么干的呢?最有说服力的是他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