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3524600000069

第69章 生命永恒的香味(11)

如果说孔孟荀韩的著作中多的是社会意象或概念,充斥着令人生厌的礼呀、仁呀、忠恕呀、战争呀、君臣呀的话,那么他的著作中却是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一派自然的天籁。这里生活着的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的挡车的螳螂,以及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

三十年不变的“年饭”

李彤君

父亲和两个姑妈从天津搬到吉林白城,各自成家后,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年过了年三十,都欢聚一堂到各家吃年饭。于是每年的初二、初三、初四的伙食也是这一年中最好的,甚至好过年三十的年夜饭,落户异乡的三家人是希望新的一年里亲情更浓、生活更富裕!

70年代,童年的我就知道这三天的重要性,知道这三天是三个家庭主妇最头痛的日子,怎么把这顿年饭做得更好呢?那年代不敢奢望最好,于是盐拌花生米、摊鸡蛋、炖豆腐便成了当时餐桌上的主角。有一年农村亲戚给了一块板油,也就是猪的肥肉,被妈妈做成酥白肉,引来了三家齐声的惊叹,以至许多年后还会有人提到并回味。

80年代,少年的我没在意我们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年饭照旧,我们三家已经开始比赛似的看谁家的鸡做得好吃,鱼炖得有特色,你家清炖我家就红烧,你家一鱼两吃,她家就两鱼一吃。我家的小炕桌早换成了大圆桌,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过年的糖少分一块而纠缠不清。为此我的作文《妈妈再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参加征文大赛还获了奖,改革开放让主妇们露出了笑容。

90年代,青年的我和姑妈家的弟妹们相继成家,但家规不改,年饭照旧,只是年饭又成了家家过年的一大愁事,菜市场主副食品种比采购的人还多,但想“新、奇、特”也不容易,用我妈的话来说:“挑花眼了。”那时我妈的菜单改了一遍又一遍,姑妈和我妈也一样,后来姑妈家端上桌一盘子大螃蟹,让我们另外两家大开眼界,一顿狂啃之后,都发出了感慨:“草原人连海鲜都吃上了,这社会,变了!”在一年年充满亲情的年饭中,我们两代人走过了艰苦的岁月,三个家庭的人虽然身处异乡缺少亲朋,但两代人却如同一个大家庭,在亲情的温暖下,我们满怀生活的信心和乐观的信念,自信在这份厚重的亲情中我们会越来越好!新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步入中年的我和弟妹们也成了家中的顶梁柱,我们没有像父辈一样费尽心机研究菜谱,姐几个一合计,家家安排上饭店。省得洗盘子涮碗,不用煎炒烹炸,不用挤菜市场,于是我们姐几个各自选择够档次、合口味的饭店,以求省时、省心、省事,以“多、快、好、省”的方式完成年饭的艰巨任务,而各个饭店、酒店也迎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即使过年也开门迎客,不像过去初八开门,十五才正常营业,若不是老人们遵循旧规矩大年三十必须在家守夜,我们几个小的年三十都想在饭店吃。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三十年的新春佳节,爆竹声一年比一年响亮;怒放的烟花一年比一年夺目;电视的联欢一年比一年隆重;祝福的方式一年比一年多样,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三十年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家集体吃年饭,只是这三十年,年饭有了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形式的变化。再过三十年,我家的年饭习俗会依然不变,变化的应该是我们比蜜还甜的生活。

感悟

如叙家常的讲述。生活的满足、亲情的喜悦、愈久愈深的感动,让文章有一种醇厚的生活味道。

我们行走在时光里,行走在生活的变迁中。我们时常转身回首,可以无悔,可以优雅,但记住不要轻易感伤。不必感伤年轻的时光已成记忆,记忆能发酵出成长的感动;不必感伤朝阳变成落日,其实落日更富爱心,它让人想到死亡的同时,也想到爱与珍重。珍惜曾有过的生活,会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

不完满才是人生

佚名

近日从《人生》杂志读到一篇媒体记者对大师级学者季羡林的一篇专访。季老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季老的话给了我很大震撼。季老一生以“不养生”为养生,信仰“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居然年近百岁还如此矫健,他的高寿不正是源于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吗?

月亮是美丽的,但它绝大多数时间是不完满的,它总是在努力,一点一点填充残缺的部分,好不容易填满了,圆了,很快又一点一点失去,根本无法维持圆满的状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们的人生恰恰宛如弯月,从懂事起就一直梦想着完满,希望每一时都快快乐乐,每一天都健健康康,每一事都顺顺利利,功课门门百分,交友个个真诚,爱情美满,事业成功……愿望都是好的,却往往难以达到。身体总有生病的时候,生活总有苦恼的时候,做事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成绩总有不佳的时候,交友总有不慎的时候,爱情总有失意的时候,事业总有受挫的时候……于是,你埋怨命运的不公,常常唉声叹气,常常苦恼不已,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人。其实,快乐幸福就躲在你背后,关键是你感觉不到它,因为你忘记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们历来推崇“一寸光阴一寸金”,拼命把人生的分分秒秒填满,生怕一天的“空白”会浪费宝贵时间,拖累了事业。这种人的人生像极了一个被塞满东西又被扎紧了口的袋子,又像极了一间四面都是墙而没有安装门窗的房子,尽管密实,找不到一点缺口,但毫无生机。请抬头看看窗外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吧,它再繁茂,枝叶间也留有空白,让风穿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我们的人生注定是不会完满的,何不放宽心胸退后一步,给人生适当留下一些空白呢?这样,也给自己留下一些回转的余地,在曲折人生路上潇洒自如。生命的本质是残缺的,人生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活着,不必强求什么,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留一些空白,反而会在这种空白里体会到一份知足常乐的幸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而这,恰恰是智者的人生。

给人生留一些空白,但这空白也要留得适度。如果一个人一生中的空白太多,那就成了苍白,失去了生命意义的本真,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填充,在不可能完满的情况下尽量接近自己满意的程度,这叫人生的加法;如果一个人一生中的空白留得太少,就会失去自由发展空间,加重负累,会活得不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舍弃,舍弃一些多余的东西,这叫人生的减法。人生幸福的分值,正是不断加减的结果。倘若让我对幸福做一个合适的评分,我认为八十分是最好的,余下二十分是适度的空白。高了达不到,会徒增烦恼,低了说明失意太多,也是不幸。随便举个例子,就说赚钱吧,我们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但也不能穷得成天为吃饭犯愁。金钱买不来幸福,没有钱也不会幸福。你只要努力在赚,也不要和别人去攀比谁赚得多谁赚得少,收敛欲望,懂得适度,这样你才会感到轻松快乐。

不完满才是人生,请记住这句话,记住这个“平凡的真理”。

感悟

一个人走进阳光,尽管他的身后是阴影,但他的正面反射阳光。他是坦然还是耿耿于怀呢?

残缺有一种真实的美,不完满是人生的真实,有的遗憾我们会不遗余力弥补,有些遗憾我们则要勇敢放弃。

论谦卑

迟子建

读师专二年级时,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有位男生突然发疯了。他手执一根铁条,先是把三楼走廊的玻璃砸得稀里哗啦,然后他又跳到二楼,依然噼啪噼啪地用铁条砸走廊的玻璃。同学们从教室如惊弓之鸟般望风而逃,他像孙悟空提着无往而不胜的棒子一样神气活现地在整座楼里痛快淋漓地造反,所向披靡。我们站在楼外面,听着惊心动魄的玻璃的破碎声,紧张地盯着教学楼的大门。一旦他出来,我们就准备狂奔撤退。既然他疯了,没准也会把我们的脸当做玻璃顺路砸下去。校领导、老师和保卫处的干事一筹莫展,因为他手中有根杀伤力极强的铁条,所以没人敢进楼去制止他。他也就一路凯歌高奏地把所有的玻璃砸了个片甲不留,然后十分亢奋地英雄气十足地走出教学楼。他一出来,便被隐藏在门口的保卫干事给奋力擒住。

原来他是数学系的一名男生,模样斯文,平时从不大声说话,学习很用功,逢人便露出谦卑的笑容。虽然我与他从未说过话,但偶然与他相遇时,也领略过他点头之后的谦卑一笑。他的突然发疯在校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是因为爱情,有人说是因为功课的压力,还有人说是对社会的不满,总之莫衷一是。我觉得若是因为爱情发疯还让人同情,如果因为功课的压力则太荒唐可笑了。因为我们那所师专随便你怎么混都会安然毕业,何必自讨苦吃呢。至于对社会的不满,我不知道他受过怎样的挫折,在我看来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是真正的天堂和净土,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抱有不满是正常的,但如果正义到使自己发疯,是否真的就能说明你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真理捍卫者?在我看来,真理捍卫者首先应该是坚强者。

那位同学被家长接走送入了疯人院。学校不得不运来一汽车玻璃,由玻璃匠把它们一一切割再安装上,足足镶了两天的时间。新玻璃给人一种水洗般的明亮感觉,走廊也为此豁然明朗了。我们在这走廊里说笑和眺望窗外的原野和小河,全然把这位发疯的同学给忘记了。只是到了快毕业的时候,突然又有人说起他,他不明真相的发疯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人们都惋惜他,说他若是不发疯,也会像我们一样走上工作岗位了。凡是与他有过交往的同学都对他口碑极佳,认为他最大的优点便是谦卑,是个好人。他们共同强调“谦卑”的时候我的心头忽然一亮:没准是“谦卑”使他发疯的呢。试想想一个人整天都压抑着自己的好恶而在意别人的脸色,他的天性和本能必然要受到层层阻挠,早晚有一天他会承受不了这些而发疯。“谦卑”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注解的:

谦虚,不自高自大(多用于晚辈对长辈)。我以为括号里的提示尤为重要。既然谦卑多用于晚辈对长辈,那么在同龄者的交往中表现“谦卑”是不是就不正常?谦卑过分让人感觉到夹着尾巴做人的低贱,同龄者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坦诚相对地嬉笑怒骂。我想那男生发疯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他把可怕的谦卑广泛展览给了同龄人,他就仿佛把自己吊在半空中一样上不去也下不来,处境尴尬,久而久之他就灵魂崩溃了,所以他最后才会对待玻璃毫不谦卑地奋勇砸下去。

谦卑其实是一种经过掩饰后出现的品格。它含有讨巧的意味。它是压制个性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在现代生活中,由于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形形色色的利益之争,谦卑有时还成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便是伪装谦卑、装孙子,从中获得好处。因为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视谦卑为美德。看到一个人在你面前战战兢兢、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点头哈腰地与你交谈,总比看一个人居高临下、眉飞色舞、颐指气使甚至飞扬跋扈地与你交谈要舒服得多。所以假谦卑在社会上风头极健,大行其道,明知它是一种伪善,偏偏还是一倡百和。

真正的谦卑是伤害自己(如我那位发疯的同学),因而令人同情;而伪装的谦卑则会伤害别人,它想做的事就是逼你发疯。这是我最近才深深感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