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3524900000107

第107章 大千世界篇(22)

雷达的由来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时,发现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金属物会被反射回来,就如同用镜子可以反射光一样。不过,当时赫兹并没有想到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无线电通信试验时,通信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又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连续几次出现,起初他以为是机器出现了故障,经检查,一切正常。于是,他观察了外部的情况,发现一艘轮船正通过两艘军舰之间,等船驶过后,两舰之间的通信又恢复了正常。

赫兹凭着自己敏锐的感觉,立刻意识到,就是这只船在经过两舰之间时挡住了无线电波。他由此想到,如果在海上航线上设置无线电通信设备,就可以利用电波探测到海上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将此想法付诸实践。

直到1922年,美国科学家根据赫兹的设想,在海上航道两侧安装了电磁波发射机和接收机,当有船只经过时,通过电波马上就可以测出。这就等于在海上设置了一道看不见的警戒线。不过这种装置仍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雷达。193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雷达。

头盔的由来

1914年的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为争夺一处战略要地展开浴血拼杀。德军向法军发动了超饱和的炮火轰击,法军的阵地瞬间被摧毁了。就在这灾难临头之际,有一个法军士兵正在厨房值班,忽见炮弹铺天盖地而来,惊慌失措的他竟顺手抄起一口炒菜锅扣在头上,冒着纷飞的弹片冲了出去。

战斗结束后,与他在同一阵地上的官兵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下无一幸免,唯独这个士兵因为有菜锅的保护,虽然多处负伤,但却奇迹般的死里逃生。当法军指挥官亚德里安将军到医院慰问伤员时,听说有个阵地上只有一个人幸存,将军饶有兴趣地问这个士兵何以如此幸运,士兵据实回答:“将军,是一口炒菜锅保护了我的头部。”

亚德里安将军听了这位士兵的讲述,灵光一闪,有了一个主意。第二年,法国军队全部增发了一种新装备,即给每个士兵的头上按了一口“小铁锅”。由于这种装备源于亚德里安将军的设想,所以取名为“亚德里安头盔”。从此世界各国纷纷效仿,逐步演化成为军用头盔。

航空母舰的由来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概念。

然而,当时法国军方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水上飞机,似乎没有多少心思去关心这种“异想天开”的航母。阿德的创意却在英伦三岛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为英国人实现航母之梦带来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形,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

倒数记时发射火箭的由来

1926年3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在美国的麻萨诸塞州发射成功,激起人们对航天技术的兴趣。第二年,航天科技的爱好者们会聚德国,成立了“太空航行协会”。还出版了《宇宙飞船》杂志,在杂志的创刊号上,画有一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船,并题名“一小时半绕地球一周”。34年后,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1号”由苏联发射成功。德国的乌发电影公司拍摄了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片——《月球少女》。该片导演弗里兹·朗格在火箭发射的镜头中设计了“……3、2、1、发射!”的倒数发射程序。这一程序引起火箭专家们的兴趣,他们认为该程序十分科学。它简单明了,清楚准确,突出地表示了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逐渐减少,使人们思想集中,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毕、发射就要开始的紧迫感。此后,倒数计时发射程序就被普遍采用了。

火箭的由来

中国早在公元12世纪,就产生了喷气推进火箭。中国古代的火箭虽然结构简单,但制造工艺已十分讲究,解决了火箭的安全贮存、运输、防潮等问题,同时避免炸伤自己人。另外,中国古代的火箭已具备现代火箭的基本结构,即箭头、箭体(箭杆)、动力系统(火药筒及引线)和控制系统(羽尾),有些火箭还有了现代反推火箭、飞航式火箭和二级火箭的影子。

作为兵器的古代火箭,在宋、元、明代有过几百年的辉煌历史。有一种叫“一窝蜂”的军用火箭,是在木制的桶状发射器里,安放32支绑有火药筒的箭矢,火药筒由总药线连在一起。作战时,将它埋在地下,点燃总药线,箭矢就会如蜂群一样飞出来,杀伤敌人。中国还拥有人类最早利用火箭进行的飞行壮举。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一书中记述说:“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大风筝。然后让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1959年,科学家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密码的由来

密码最早产生于希腊。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今希腊)北路军司令莱山得在征服雅典之后,本国的信使赶到,献上了一条皮带,上面有文字,通报了敌将断其归路的企图。莱山得当机立断,率师轻装脱离了险境。到了4世纪,希腊出现了隐蔽书信内容的初级密码。8世纪古罗马教徒为传播新教,创造了“圣经密码”。中世纪末叶,西班牙的平民百姓与贵族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为了冲破封建制度对自由恋爱的束缚,不得不采取种种秘密通信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各种原始密码的产生。

1200年,罗马教皇政府和意大利世俗政府开始有系统地使用密码术。至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相互斗争的需要,出现了无线电密码通信。

“入伍”一词的由来

参军叫入伍,与我国古代军阶编制有关。据《周礼》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俩,五俩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从西周时代起,军队就是按伍、俩、卒、旅、师、军编制的。那时,社会基层单位叫“比”,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住在一起,五户为一比。当兵时,五户各送一名男丁,一比共送五人,组成一个伍,不管干什么,五人总是在一起。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至今。近代的班、排、连代替了古老的伍、俩、卒,人们仍习惯把参军叫做“入伍”。“伍”字在部队广为使用,如“队伍”、“入伍”、“退伍”等等。

军礼的由来

军礼最早开始于英国。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政府为凯旋的将士们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祝捷大会,在大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定将士们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平视女王。这种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了。

军衔的由来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

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断了23年之后,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海军的由来

海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当时建造的兵船是桡桨船,以撞击战作为战斗的基本战法。到17世纪中叶,帆船舰队逐渐取代了桨船舰队,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开始建立常备海军。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都加速了海军的发展。20世纪初叶,一些大国海军开始建造潜艇和水上飞机,从此结束了水面舰艇是海军唯一兵种的时代,海军开始成为多兵种合成军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海军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485年,我国就出现了舟师,用于水战。明朝,我国舟师相当强大,在抵御外来侵略,宣扬国威,开拓海疆,捍卫民族利益的斗争中,曾写下过光辉的篇章。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由于历界政府腐败,屈从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虽曾经数度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海军,但均在海战中遭受惨败,使我国海军发展日趋落后。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宣告成立。

空军的由来

1793年,法国首次组织了一支空军,飞行装备是系绳气球,气球中充入燃烧木炭产生的烟和热空气,依赖热空气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制和返回地面都依赖绳索牵引。大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蹲于其中进行观察,这支部队称为气球兵团。当时荷兰和奥地利联军包围曼堡时,法军首次派出了空军支援地面作战,在阵地上升起了双人气球观察敌情。联军因自己的举动无法逃避法军的观测,只好立即撤退,曼堡之围迅速被解除。接着法军又把气球送到沙勒罗瓦。

当时,法军正在该地发动攻势,法军空军的气球突然升起时,对方吓得立即弃械投降,法军大获全胜。从此,许多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用绳子系在地面上的气球空军。人类发明飞机后,空军不断发展壮大。

1908年2月,湖北陆军第八镇首先在中国成立气球队,以工程营管带王永泉兼队长,装备日本山田式气球一只,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支空中部队。同年5月和6月,江苏陆军第九镇和直隶陆军第四镇亦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气球队,并分别以其工程管带邓质彝和高凝震为队长,装备日本山田式气球各一只。

1918年初,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进行护法运动,在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处,留美机械专家李一愕任处长,张惠长任副处长。又组建了援闽粤军飞机队,陈应机任队长,杨仙迫任总指挥。孙中山先生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成立航空局,下辖两个航空队:第一航空队队长张惠长,第二航空队队长陈应机。国民政府后来建立了真正的空军。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部队在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