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他们回店同床夜话,不知何时入睡。次日早晨,秀才醒来后不见了客人,甚是奇怪:昨晚如此投机,今晨为何不辞而别?这时,忽见一位公差牵一匹马来,对秀才说:“请先生上马,巡按大人有请!”见面后,方知那位客人即是私访的八府巡按;秀才被授命当了州督学。
思念妹妹
清时某年科举考试,卷中有“昧昧我思之”一句。一位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误看作“妹妹”,答卷上写成:
妹妹我思之;批卷者看了,觉得非常好笑,即有意调侃地挥笔写道:哥哥你错了。
牧人对句
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政恶民苦,不少志士贤达隐退耕樵。某地,有诗友二人放牧牛羊避居山水。每遇到一起,就谈诗酬韵畅怀一乐。一日,牧羊人戏出一句道: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啪!牧牛人想了想对道:水牛喝水,水淹水牛嘴,噗!
此联句取意形象自然,用词明快别致,使人读来,情趣盎然。
联语嵌画
从前有一位秀才。有一天,他正坐在绿纱窗前读书。忽然猛地抬头,看见窗纱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牡丹花。他以为是小妹在戏逗,就蹑步出门想抓住她。不想竟扑了个空,惊飞了栖在台前的黄莺和蝴蝶。秀才这才想起纱窗上那幅美好的画面——芙蓉、牡丹花,却是黄莺、蝴蝶投映到窗纱上的影子。他即兴在墙上题了一联: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又一日,秀才雪后外出,走过板桥,看到狗和鸡踏在雪上的足迹,大笑不止,立即回家,挥笔写出了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走过,踏成竹叶梅花。
寓意妙对
有一位秀才,给他的朋友贺喜时,赠送了礼银三分,他的朋友略嫌礼轻。于是,就出了一句联语戏之道: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这位秀才闻声察意,谐句对道: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二人会心大笑。
妙手改联
清朝时期,贵州黎平府有个叫胡子和的人,他和儿子都是进士。一年春节。胡子和为了炫耀门庭,就写了一副这样的对联贴在大门两边: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横额是:双进士宅第。
对联刚一贴出,人们便议论纷纷。因为乡里远近都知道胡家父子是有名的贪官。当天夜里,就有人给他家改了对联。次日,人们见了无不捧腹大笑。只见上面写的是: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横额也变成了:双进土宅第。
胡子和气得大骂了一通,最后只得把对联撕去了。
老财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财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这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他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账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账房先生正写时,老财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账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老财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稳。他又叫账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财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鸟!‘爹’对‘妈’才是十分工整哩!”
巧联咒老财
从前,有一位令人生厌的财主,请当地一位很有才气的秀才帮他写副对联。秀才写了这样两副: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条条大老鼠只只瘟。
这个财主不识字,写完后,就让秀才念给他听:今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条条大,老鼠只只瘟。
财主听罢大喜,连呼:“吉利!吉利!好对联!这就贴到大门上去!”一天,有个和尚登门化缘,看到门上这两副对联后,禁不住笑道:“这准是个倒霉人家!”财主听了很不高兴,怒问为什么?和尚指着对联念道: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条条大老鼠,只只瘟。财主听后,大呼上当。
嘲奴才
清代,有个在官府当差的人,觉得当差被人视为奴才,没有多大出息。就决心让儿子好好读书,以期日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改换门庭。谁知,儿子自幼受到父亲熏陶,对当差的那一套颇为熟悉,而对四书五经却一点也学不进去。
一天,先生考学生对对子。正好望见一差人手持羽毛扇进来,先生以此出联: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心想,大伯算啥能耐,我老子在官府当差,头插鹅毛,比他威风多了。于是对道:家君头上戴鹅毛。先生接着出了一个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学生对道:传呈放告排衙。先生又出一五字时:读书宜朗诵;学生应声对道:喝道要高声。先生又出一四字对:七篇古文;学生对道:四十大板。
先生听了,全是衙门公差的那一套,气得两眼直瞪,大喝一声:
打胡说!学生还以为是先生让他对三字对呢?于是回答:往下站!
先生更是火冒三丈,骂道:放屁!
学生不知是在骂他,于是又对道:
退堂!
先生气得再也说不出话,干喝一声:哼!
学生也照着公差的办法,喊一声:喝!——
学生走后,先生指着他的背影说:“真乃朽木不可雕也!”
潘县官巧对众秀才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到江南某地当县官,人称潘官。这位县官又瘦又矮,其貌不扬,当地的秀才根本瞧不起他。秀才们便想在一次宴会上出他的洋相,要求和他对对联。
一位秀才以江南才子为题出了一句上联:多山多水多才子;潘官见他们如此自骄,心想:如果真是才子,当不会不知道古代的孔圣人。于是,他以家乡山东为题对出了下联:
一泰一岱一圣人。泰山是五岳之首。岱,即岱庙。
秀才们听后大惊失色,但不认输。重又出了一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潘官当即对出下联:
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秀才们惊叹潘官学识深广,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小看他了。
“凤”和“驴”
古时,有一位名叫芦柟的人,总觉得自己才华出众,经常喜欢显露自己。一天,同科进士们聚会,他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乘着酒兴口占一联:
鸟入风中,啄出蟲而作凤;进士中有位叫王云凤的,他对芦柟的狂妄自大颇为反感,决定回敬一联教训教训他。于是,开口对道: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此联一出,即把芦柟弄了个大红脸。
应对解屈
有一个庶民杀了人,而误传凶手是某秀才。差役就把那秀才抓到了公堂审问,秀才大声喊冤,太守却充耳不闻。秀才愤怒极了,连声叫屈不止。太守说:“当秀才难道就不能受一点委屈吗?来,我先出个对子,看你能否对上。若对不上,再跟你算账。”上联是:
投水屈原真是屈;
屈原,名平,战国楚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遭谗言陷害被朝廷疏远流放,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在今湖南)而死。太守的上联,用的就是这一史实。秀才听后,稍加思索,对道:
杀人曾子又何曾?曾子,名参,春秋鲁国人。据记载,有3个人先后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在外杀了人。曾母虽贤,也不得不信。后人遂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秀才的这副下联,恰切地运用了这个典故。太守听了,暗中称妙,嘴上却说:“我的出句有两个都是‘区’的读音,而你的对句第一个‘曾’字读‘增’,第二个‘曾’字读为‘层’,对得不工整;你不学无术,不是明摆着吗?”秀才笑了笑,说:“这是使君学欠周到,屈姓虽然习惯读‘区’,但古音应读为‘掘’,不信,请使君去查考查考。”机灵的太守自我解嘲地说:“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只因这一笑,秀才才得以获释。
巧续县衙门联
清代有一个县令,以贪婪残酷闻名。一年正月初一,他在县衙门口贴了一副春联: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人们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有人在每句下面各添几个字,成为: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这样一改,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这位贪官的丑恶嘴脸。
石榴和李子
清代,有一位老财主用钱捐了一个举人,并补了个知县的缺,接着又用行贿手段,由知县爬到了御史的高位。于是,他耀武扬威,有点忘乎所以。一次,他回乡省亲,县令照例带领秀才、举人前去迎接。人们看到他目空一切的神态。心里特别不舒服,这位大人见迎接他的人一个个面无笑容,很是不快。于是,对县令念了一句刚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联语:
掰开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意思是说:你们县里的秀才、举人目无官长,未免太酸气了。县令听后,无词答对;有一位秀才则反唇相讥:
咬破李子,紫袍里一个大仁(人)。此联讥讽了这位御史是个不学无术、用钱买来紫袍加身的“大人”。御史听后,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京官对学士
相传,有一位学士,除夕之夜正在拟作春联,他先想了上联:
座上无毡,且喜身安心内乐;当他正想下联时,恰好一京官来访,他看了一眼上联便说:“我来为你对下联吧!”于是念道: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腹中饥?原来,这位京官一生廉洁,两袖清风,虽是面对粮仓,但家中正在缺粮。学士一听,连忙派差人把粮食送到了他的家里。
南楼北斗筑妙联
张、王二人是好朋友,于中秋之夜同登临江楼赏月,但见月明如水,水清似镜,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张仰望北斗,俯瞰江波,即景出一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14点;王听了张的出句,大加称赞,但一时对不出下联来。
不一会,忽见歇在楼上的失群孤雁腾空而起,带着月影飞向远方。于是触动巧思,对张念道: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上下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佳联。张、王二人玩得十分开心,直畅谈到东方发亮才和衣而睡。
又“扒”又“唱”成妙句
清末民初。有一年,广东高圹墟(今高江镇)举行扒龙船比赛,河边照例搭台唱戏,甚是热闹。有人来请当地通俗文学家何淡如撰写楹联,何当即答应,问:“写几言的?”来者说:“悉听尊便!”何笑着说:“好!那就把联纸接长一些!”只见他挥笔如飞,一气写下了: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旁边看热闹的人不由得笑了,说:“怎么总是‘扒’呢?”何淡如也笑着说:“诸位‘扒’够了没有?”大家一齐回应道:“够了够了!”于是,何淡如又续写上:
扒到龙门三级浪。说也凑巧,这时戏开演了,抑扬顿挫的曲调十分悦耳,何淡如接着奋笔写下: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这一奇特的联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水中赛龙舟和台上唱戏的动人情景。众人看了,无不称绝。
王尔烈巧对樵翁
清朝时,辽宁省辽阳才子王尔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老翁,两人一起在一棵古树下休息。
老翁看到王尔烈挑着一担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彬彬有礼地点头答道:“是!”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说着,便指向自己刚砍来的一捆树枝,出了句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这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合字对,下联也必须与之相应。
王尔烈稍加思索,对道:因火成烟夕夕多。
樵翁听了,赞不绝口:“对得妙,对得妙!”
船夫“绝对”今有对
明代嘉靖8年(1529年),江西吉水县出了个状元,姓罗名洪先,号念庵,被人们誉为“才高八斗”。他自己也非常自负,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有一次,罗念庵和几个士大夫出游九江。一路上,船行得很快,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个船夫走进罗念庵的船舱,求他对个下联。罗念庵看来者是个船夫,开始不屑与他一谈。及至船夫写出上联,罗念庵却久久对不上来;同船的几个士大夫更是目瞪口呆。船夫所写的上联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这副上联,历经了几百年,始终没人能对得出。一直到了1959年6月,广东佛山市有一装修老工人,因为制作材料的需要,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一段名为“九里香”的木料,只用两天时间就运到了。据说,在1943年,也曾有人找过“九里香”,但却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二日与一年,相差何其远。一位姓李的人听到这件有趣之事,忽生灵感,终于对出了船夫的这一“绝对”: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夏牛飞乎
某塾师教了十名学生,其中一人秉性愚笨,但学习非常刻苦。有一天,先生出联让他应对。上联是:
春燕舞;愚生对道:夏牛飞。
先生听后,十分不满,说:“简直是胡言乱语,这怎么能对得上!”愚生辩解说:“‘春’和‘夏’都是时令;‘燕’为禽‘牛’为畜,都是动物;‘舞’和‘飞’同为形容动态。虚实相称怎么不能对呢?”先生气愤地说:“‘牛’是走畜,它怎么会‘飞’呢!”说罢,将愚生打了一顿。
从此,愚生知耻而勇,更加发愤读书。后来,应试中举,位尊相公。在一次宴会上,他特地为塾师先生题了一副对联:
夫子应毋忘,曾记当年春燕舞;相公原不易,哪知今日夏牛飞。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知道“夏牛飞”的典故,所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是在塾师先生说明原委之后,大家相向大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