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14

第14章 换个角度看杯子

《马太福音》里有一个故事,叫“只见别人眼中有刺,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在这个故事中,耶稣批评一个不懂道理的人说:“为什么只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兄弟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才能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耶稣认为:欲正人必先正己。

后人以“眼中的刺”比喻“小毛病”,以“眼中的梁木”比喻“大缺点”,以“只见别人眼中有刺,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比喻“待人苛刻,律己宽松”。

证严法师说:“人都有可爱的一面,即使有一点缺点,也像杯子的缺角一样,若换个角度去看它,杯子还是完好无缺的。”

她拿慈警会的警察举例,说有个别警察由于工作的关系,必须接触黑白两道,置身染缸,难免受到污染。但因为有一个相互激励的环境,有一个彼此勉励、相互影响的慈警会,所以个个警察都那么出色!

人,都有缺点。但人应该尽量展示自己光明的一面,把自己黑暗的一面藏起来,力争做到最大限度的尽善尽美。

对人,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尽量去包容别人的短处甚至缺点。

这就如同看杯子,如果发现杯子缺了一个小口,你就换个角度看,其实它依然是一个完好无缺的杯子。

用杯子喝水时,用它完好的一面,就不会剐嘴。

《圣经》里有这样的珍言:“宽恕别人过错的,得人喜爱;不忘旧恨的,破坏友谊。”

《志工笔记》里有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吸毒的青年人,不得不到加护病房进行治疗。他的脚部因为注射毒品过量,现在要开刀治疗。他不配合,还同母亲吵架。如果用杯子作比喻的话,这位年轻人就是有瑕疵的杯子。但志工陈玲黛师姐换了角度去看他,亲近他、帮助他,最终青年人成了好杯子。

当然,这需要一个爱心付出的过程。

当陈玲黛师姐看到这位青年的时候,他正在发毒瘾,东张西望,不肯配合医生的治疗。师姐没有厌恶他,反而走过去与他聊天。

青年告诉她说:“你都不知道,我的全身好像都被蚂蚁在咬,晚上睡觉还发抖。”

她就告诉青年说:“那就恭喜你啦!你大功即将告成。你体内不好的东西快要退尽了,难熬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第二天,母亲来看儿子,但没说几句话儿子就对母亲吼起来了。

陈师姐对那个青年人说,世界上有一件事情不能选择,那就是父母亲。并问他知不知道。

那位青年睁大眼睛看着她,恍然大悟道:“是噢!”

陈师姐又说:“世间有一件事是不能等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青年人知道是“孝顺”二字。

陈师姐说:“那你知道什么叫孝顺吗?”

青年人就糊涂了,说帮妈妈摘番茄、茄子。

陈师姐说:“那是孝顺,但那是你的本分啊!孝顺还得顺妈妈的意,与长辈说话不能高声大气,要细声细语。”

青年人觉得那也很简单,好做呀!

陈师姐就带着他到母亲跟前发愿,表示从今以后不再学坏,要彻底戒毒。

第三天,陈师姐又去看他,怕他有决心没恒心。她又鼓励他说:“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知道了吗?”

青年人说:“做妈妈的好儿子。”

陈师姐还对他说了许多道理。比如: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台上有人唱戏,台下有人看戏。人人都在看,人人都在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的一生,关键是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证严法师十分赞赏这位师姐,说这是“菩萨用智慧在做心灵辅导”;还说,“的确,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过好人生,就要认真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中国人历来重视一个“和”字。

对于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对于生意人来说,“和气生财”!

但怎么样才算“和”呢?这个问题,也许我们都没有过多地想过。

证严法师在谈到医疗人文的时候说过:“不论什么单位,总是要‘和’的,而且必须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才算真正的‘和’;态度不好、说话尖酸就不算和。”

证严法师还说:“彼此爱护,力量合一,才算是心合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