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03

第3章 乐在助人

人的快乐在哪?

不在财富,不在成就,而在于助人。

助人,祝福别人,才能使一个人拥有前所未有的真正的愉快!

中国最古老的六经之首——《周易》一书说,兑卦为什么解释为喜悦呢?因为泽中的水,滋润了万物,因而使万物喜悦。喜悦何来?因为给予,所以喜悦;因为得到,所以喜悦。

恩赐与受用,有了来回,就叫亨通。

社会亨通,自然其乐融融。

上人证严法师褒扬了慈济志工的说法。志工们说:“感谢慈济让我们有机会付出,助人的感觉真好,好快乐!”

上人证严法师听了很高兴,说:“施比受更欢喜,更有福!”

而这种“施恩”的普及,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上人证严法师在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开示的时候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老先生,在加入志工行列之前,是一位军人。那时,他在营区的大门口,经常看到慈济的一位影视志工兼慈济委员欧居士在营区外做生意。这位元老军人翟荣先生认识了他,慢慢又成了朋友。翟荣先生从欧居士口中得知许多有关慈济的资讯,自己又亲眼目睹了许多慈济人为社会付出、为环保工作的场面,他非常感动,并发愿退休后一定加入慈济。

一九九二年翟荣老人退休后,就成为慈济志工。翟老与欧居士志同道合,欧居士又看到翟老对志工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感到相当佩服。随着日子的流逝,两人的感情也日益弥坚。

当欧居士从高雄搬到五甲居住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独生子说:“翟老伯伯一个人生活,现在年纪大了,你应该认他做干爹。有朝一日翟老伯伯的身体若有病痛,你就必须好好地照顾他。”

证严法师给我们选了这么一个感人至深又让人深思的志工例子。

翟荣老人首先被慈济志工所感动,决心像慈济志工那样活着,为大众付出,为社会付出。然后他的志工行为又感动了老志工欧居士。就这样,从无缘到有缘,由浅福到厚福。

施和受,有一个转回。原先翟老只想一心一意为街坊邻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想不到自己因此得到了更大的福。

这一切,都被证严法师言中:施比受更欢喜,更有福。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出于心愿,喜欢做。喜欢做,这种感受才叫“乐于助人”。

如果帮助了别人后患得患失,有吃亏的心理,没有快乐的感觉,那就不叫“乐于助人”了。

乐于助人,是我喜欢帮助别人。出自心愿。

助人为乐,是我想得到快乐,所以去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我乐。

这两者是有微妙之别的。

乐于助人,更符合佛的慈悲。

一个人助人,由不明确到明确,由不喜欢到喜欢,这就叫“精进”。

你所做的一切,都发自你的内心,都是自己的心愿,而不是师傅叫你去做的。只有到了这种境界,你才是“乐于助人”,你才是菩萨。

杨玉梅师姐第一次当志工就是一次“精进”的过程,是一次乐于助人的过程。

家里的师兄对这位师姐说:“你上了一年的课,光听不做,好像不够踏实啊。”

师兄就主动替她报了名。另外的师姐又给她安排了日期。

未去之前,玉梅师姐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害怕自己做不好,不懂得怎么做。但在师兄师姐的关照下她还是去了。

她第一个关心的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患者不想治了,家属也很难过,她做了工作,后来患者就很配合治疗了。

第二个是一位七十二岁的患者。他早上走了一个小时才来到医院,又找不到x放射室,是她带着他去,又送给他午餐。

他说他不饿,不需要的,但他接过午餐时流下了眼泪。患者一直声称儿子忙,不能送他来,其实他是家丑不外扬。到取药时,碰上了邻居,人家说:“哟,你来了。你儿子在家怎么不送你来啊?”

玉梅师姐装着没有听见,就把话题引开了。

后来,她还找到一位“大德”把他顺路送回家,不需要他再走路了。

这位七十二岁的大伯离开医院时,对玉梅师姐说:“慈济真是一个有温暖的地方。”

而玉梅师姐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慈济这个团体里,有你真好!”

她把第一天做志工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她说:“希望各位师兄、师姐,同去鼓励那些还没有来医院做过志工的家人,走出来做医院志工,这样真的可以收获很多。”

这就叫“乐于助人”。

社会需要真爱,大众需要温暖。人人都奉献出热心,我们的生活环境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