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60

第60章 唐代曲江及其附近地区的休闲娱乐文化(2)

乐游原因位于京城最高处,视野开阔,城中景色,可尽收眼底,所以每年农历的正月晦日(正月的最后一天)、三月三日(即上巳节)、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长安城中的男男女女大都要到此登高赏景,祓除不祥。节日游赏虽盛,但并不是说其他时间没有人来。

唐代诗人刘得仁在《乐游原春望》中就写到:

乐游原上望,望尽帝城春。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

云开双阙丽,柳映九衢新。爱此偏高野,闲来竟日频。

说明长安市民还是非常喜欢经常来此登高赏景的。长安年间(701~704),太平公主也曾在原上置亭游赏。至于原上的青龙寺,自然也是一处有登眺之美的寺庙园林。据宋代王谠的《唐语林》记载,唐宪宗和唐宣宗就经常登临此地观赏美景。

除了观景赏花、休闲避暑、新进士的各种宴游活动以及诸多的节令游乐之外,曲江及其附近地区的乐舞百戏表演(含打马球)也是比较兴盛的。

前文在谈及上巳节曲江的游乐活动时,我们曾经提及有太常寺和教坊等皇家乐队的乐舞表演,还有长安、万年两县的百戏表演。而一些文人雅士和豪门贵戚在游赏或宴饮之时,一般也多有歌乐或乐舞助兴。除此之外,这一地区还有一些专门表演歌舞和百戏的戏场。据宋初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其中位于曲江附近的就有两处,即慈恩寺戏场和青龙寺戏场。唐代长安的戏场之所以多集中于寺院之中,就是因为这些寺庙园林风景优美,游人众多。尤其是慈恩、青龙两寺,游人最多,所以成为戏场集中之地。当时,这些戏场对长安市民很有吸引力。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十一月,万寿公主的驸马起居郎郑颢的弟弟郑顗得了重病,宣宗派人前去探望,回来时就问: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答说:在慈恩寺戏场看戏。宣宗还为此责怪公主不该在小叔子重病之时外出看戏,而不在家探视[7]。由此可见慈恩寺戏场的吸引力之大。

既然有乐舞百戏的表演,那么表演的节目又都有哪些呢?关于这一点,当时的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其他大量有关的历史文献和现代学者的研究来看,有关唐代长安乐舞与百戏表演的内容,我们大概还是清楚的。由此,我们当可对曲江及其附近地区乐舞与百戏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唐代长安的音乐舞蹈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两大类。宫延乐舞中又分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健舞和软舞,以及法曲、道调、胡部新声等。其中,十部乐包括《燕乐》、《清商乐》、传自西凉(今甘肃西北部地区)的《西凉乐》、传自天竺(今印度)的《天竺乐》、传自高丽(今朝鲜境内)的《高丽乐》、传自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的《龟兹乐》、传自西域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的《安国乐》、传自疏勒(今新疆喀什、疏勒一带)的《疏勒乐》、传自西域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的《康国乐》和传自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的《高昌乐》。立部伎乐舞共有八部,即《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和《光圣乐》。坐部伎乐舞共有六部,即《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兵》、《龙池乐》和《小破阵乐》。健舞则包括《剑器舞》和传自西域康国的《胡旋舞》、传自西域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一带)的《胡腾舞》和《柘枝舞》,还有《黄獐》、《杨柳枝》、《阿辽》、《拂林》、《大渭州》、《达摩支》、《棱大》、《阿连》等。软舞包括《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莺啭》、《半社渠》、《借席》、《乌夜啼》、《凉州》、《绿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和《甘州》。着名的《霓裳羽衣曲》则属于法曲的代表作。而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民间乐舞是宫廷舞发展的基础,同时又通过宫廷乐舞得以发展提高。宫廷乐舞中的《清商乐》和《胡腾舞》、《胡旋舞》、《剑器舞》以及《杨柳枝》等大量的节目,同时在民间也较为流行。而当时长安最为流行的,还是一种在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并填入新词而形成的新的艺术歌曲,也就是所谓的“曲子”。

除乐舞外,长安城中还有一种以讲故事为内容的说唱艺术,主要由歌唱和说白交替进行,互为补充。其中,寺院僧尼的说唱,称之为“俗讲”;世俗艺人们的说唱,称之为“说话”。而俗讲所用的文学底本,叫作“变文”;说话所用的文学底本,则叫作“话本”。

唐代长安的戏剧表演开始初兴,其节目有《大面》、《拨头》、《踏摇娘》、《苏中郎》、《三教论衡》、《旱税》、《系狱出魃》、《弄贾大腊儿》、《羊头浑脱》、《九头狮子》、《弄白马》、《益钱》、《弄婆罗门》、《弄假妇人》、《弄孔子》和《攀哙排君难》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参军戏”、“傀儡戏”和“合生”。

唐代长安的魔术杂技节目繁多,精彩纷呈,计有竿木、走绳、弄丸跳剑、夏育扛鼎(一种力技)、叠置伎、透剑门伎、踩球、倒立、翻筋斗、过刀山、柔术、旋盘、长跷伎(踩高跷)、舞马、驯象、驯犀、猴戏、驯刺猬、驯鸟、驯蝇虎子(一种昆虫)、舞狮子、鱼龙曼延、吞刀吐火、自断手足、刳剔肠胃、剑刺肚、刀割舌、缸遁、分身术以及各种变戏法等,达数十种之多[8]。

唐代长安的乐舞百戏虽然内容丰富,节目繁多,但能够在上巳曲江和两处戏场中展演的,应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此外,在唐代新进士及第的一系列庆祝活动中,还有一个固定的项目,那就是“月灯阁打球之会”。这个月灯阁位于今天西安市东南的月登阁村,唐代在这里建有一个马球场。据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一书记载:乾符四年(877),新进士们按照惯例来到月灯阁举行打球之会,但球场却为几名打球军将所占。为了挫其锐气并将他们赶走,新进士刘覃遂跨马执杖上场与之比试。比赛中,刘覃飞马疾驶,击球连连,动作快捷灵巧,打得几个打球军将不知所以,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可见其水平之高。

综上看来,唐代曲江及其附近地区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与之相关的休闲娱乐文化也是繁荣发达的,影响和作用自然是非常显着:其一,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大家的身体,活跃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其二,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当与此不无关系;其三,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还增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而乐舞百戏中众多的外来节目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成果;其四,曲江及其附近地区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安地区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1]《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七《居处部·园圃》。

[2]《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胡三省注。

[3]《长安志》卷八。

[4]《新唐书》卷八十三《太平公主传》。

[5](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6]《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

[7](唐)张固《幽闲鼓吹》。

[8]详见拙着《唐代长安的休闲娱乐文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