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子长县军事志(公元前627年~公元2005年)
3537900000039

第39章 国防动员(2)

(四)群众国防教育

群众国防教育对象包括工人、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用横幅、标语、广播电视等不同形式在县城繁华地段、黄金时间宣传《国防教育法》,并开展国防教育“双十佳”评选活动和一些签名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支前稳后、谋打赢保打赢的信念和热情,加深了群众国防意识。每年征兵前后,县、乡广播台(站)广泛宣传《宪法》《兵役法》以及征兵宣传提纲,对广大群众进行国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群众的国防观念。1991年后,县上编印了大量的“双拥”

和国防教育材料,散发给群众,并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办国防教育讲座和“双拥”工作专题,宣传《兵役法》《退伍军人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爱党爱国爱武装”的国防知识竞赛。

四、国防教育基地

子长陵位于子长县城瓦窑堡北齐家湾坪,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而建。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南北120米,东西宽70米。始建于1946年,1947年,胡宗南部队进犯时被毁。1952年重新修建。陵园先后进行了多次维修。园内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上刻子长籍革命烈士姓名1198名。1988年,子长陵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和陕西省省委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东故居瓦窑堡毛泽东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瓦窑堡中心街南段西侧孙家院,为毛泽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居住地。院落坐西向东,一进两院,大门临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前院、后院各有窑洞四孔,南起第一孔为办公休息室,第二孔为会客室。院内掘有防空洞。室内陈设毛毡、被褥、脸盆、铁壶、水杯、牙刷、茶缸等物,均系1967年依原样仿制而成。1996年,被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处位于瓦窑堡前河滩田家院,为毛泽东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窑堡的居住地。院落坐西向东,一排五孔砖窑,毛泽东在北起第二孔办公,第三孔为会客休息室,室内陈设品均以原样仿制而成,现保存完好。1996年,被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旧居位于瓦窑堡(今子长县城)前河滩,为周恩来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二月十三日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窑堡的居住地。院落坐东向西,一排11孔窑洞。大门面临巷道,紧挨大门南侧有枕头窑一孔,北侧有平房二间。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窑洞为周恩来办公休息和会客室,该院也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枕头窑为军委会议室,其他窑为军委工作人员住室。现保存完好。1996年,被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少奇故居位于今子长县铁狮巷,为刘少奇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

十一月七日至二十五年(1936)一月十七日在瓦窑堡居住地。院落坐北向南,四合院,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刘少奇居中窑。故居现保存完好。

张闻天故居位于子长县城下河滩,为张闻天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

十一月七日至二十五年(1936)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窑堡居住地。院落坐西向东,共五孔窑洞,占地面积441平方米,南起第二孔窑洞为其居室。故居现保存完好。

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瓦窑堡下河滩,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二月十七至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会议旧址。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博古、王稼祥等,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院落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41平方米,一排五孔窑洞,北起第三孔窑洞为会议室,现陈设的长条木凳、四方木桌等物件均为1967年依原样仿制而成。1996年,被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子长县城瓦窑堡西南部新庄库、阎家沟以西山地,距县城10公里。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四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和新编第4旅在此全歼胡宗南军队第15师135旅4700余人,代旅长麦宗禹、第404团团长成耀煌、第405团团长陈简钧被生俘。

1991年,战役遗址被国防大学确立为国防教育基地,每年进行现场教学。

第三节人民防空

一、组织机构

1965年,子长县县委整顿全县战备办公室成立防空委员会,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各公社成立3~5个战备、防空指挥小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瘫痪。1969年9月恢复,改称“子长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71年1月,子长县革命委员会撤销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子长县战备训练办公室。1972年7月,改为子长县战备办公室。同年,成立子长县民兵、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下设民兵指挥部及人防办公室。1979年3月,子长县将民兵、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改为子长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1年,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撤销,改称为子长县人民防空委员会。1982年3月,根据省政府、省军区通知,人民防空业务交由县人民武装部办理。1985年,人民防空工作由县人民武装部交县政府办公室办理。

二、人防宣传

1969年,毛泽东提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和“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思想,子长县成立了战备办公室,在全民普及防空知识。举办防空和“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知识挂图展览,防空知识战备幻灯教育,在全县居民中普及“三防”知识。县社两级举办“三防”救护战备卫生会议训练班,社队组织农建军训,接受“三防”“四会”

(会包扎、会止血、会固定、会搬运)知识教育。同时,组建“三抢三防”

队伍(抢救伤员、抢修工事、抢运物资,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通讯报警分队、治安纠察分队、对空射击分队。对民兵进行防空、疏散、隐蔽、抢救和守护反击演习训练,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基干民兵实行分类训练。

1978年,民兵训练把“三防”知识训练作为专业技术纳入重点训练,1980年归入步兵训练主要科目。1983年,民兵步兵训练代替了“三防”训练。

三、人防工程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适应战争需要,城乡普遍修筑防空工事。城关修筑地道14条,长度863米;坑道71条,长度2755米;防空壕(洞)7处,长度553米;地下室6处,面积140平方米;加固原有工事8处,面积400平方米。各公社和生产大队挖防空洞1~2处。由于质量低劣和年久失修,今多报废。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子长县人防工程建设采取平战结合的方针,主要利用民用建筑,积极修建防空地下室。

四、防空纪实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国民党飞机轰炸瓦窑堡,先后投掷炸弹12枚,城内40余孔窑被炸毁。

第四节国防动员潜力

一、国民经济

2005年,子长新修基本农田2.46万亩,新建补修淤地坝11座,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完成退耕还林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使粮食总产达到77300吨,粮食储存总量为13968吨,12个储粮单位共有仓容25360吨。大棚蔬菜累计达到10283座,蔬菜总产6800吨,实现产值5440万元。梨果总产达16000吨,薯类总产30万吨,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4.7%。全县羊子存栏134663只,生猪存栏85750头,大家畜存栏24155头(匹),家禽存笼214000只。出栏羊子85770只,出栏生猪81742头,出栏大家畜1778头(匹),出笼家禽102000只。肉类产量7379吨,禽蛋产量1022吨。农业总产值达到43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

二、运输能力

子长县地处山区,山高路陡,交通闭塞,至1953年,运输尚赖人背畜驮。1954年,西包公路子长段修通,沟通了与域外公路运输。20世纪60~70年代初,始筑地方公路,至1990年,共修筑县乡公路16条,通车里程504.9公里,16个乡镇均通汽车,其中9个乡镇通行客车,交通闭塞状况得到改善。1990年,全县有汽车468辆,其中载重汽车325辆,其他汽车(包括小车等)143辆。全年货运量12.05万吨,货运周转量1412万吨,客运量在10万人左右。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787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车率达100%。全县有载货车471辆,大中型客车159辆,油罐车179辆,驾驶员2000多人,全年完成货运量116.4万吨,货运周转量710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4.4万人,客运周转量5004万人公里。

三、卫生救护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和人民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子长县医疗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机构、人员、设备都增长很快,特别是在战时救治伤病员、应付突发性事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救护保障能力。2005年底,全县有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7个,各类医护人员658名,后勤人员83名,病床417张。全县有村级医疗卫生室103个,乡村医生103名。这些人员临战稍加训练即可成为战时救治伤员的力量。全县各级医院拥有东芝-300型全身CT扫描机一台、多功能牙科治疗机一台、同步呼吸机一台、麻醉仪一台、12联同步心电图机一台、多参数心电图护仪机一台、双光治疗仪一台、东大阿尔派500MA数字化遥控X光机一台,其他设备也基本齐全,具有一般伤病的治疗和手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