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3545100000013

第13章 给心灵减减肥——绿色排毒,健康轻灵的人生(2)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待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是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别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独……

在肖菲丝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是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肖菲丝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位牧师,从此改变了肖菲丝的一生。

肖菲丝听母亲说,这位牧师待人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就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地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里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那高兴的神情去想象教堂里的神奇。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等着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她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静心地倾听着。

牧师说: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只能靠现在来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都要重视现在。我们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人生之中的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肖菲丝是一个悟性很强的女孩,她被牧师的话深深地感动了,好像是一股暖流正在冲击着她那冷漠、孤寂的心灵。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在她的心灵深处,这就是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每次她都是去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很难阻止别人对她的冷眼: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走进教堂。有一次,她竟然听得入了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她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教堂的人们挡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好低着头尾随着人群,慢慢地向门外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此人正是牧师。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10多年来,这是她最不喜欢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好像一只烧得通红的烙铁,直戳在肖菲丝那流着血的幼小的心坎上。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肖菲丝,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肖菲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睛里噙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

这时,牧师的脸上立即浮现出慈祥的笑容,说道:“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抚摸着肖菲丝的头,语重心长地对肖菲丝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的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么请你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的。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好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一定是属于你的。”

牧师的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就爆出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鼓励!

整整13年了,压在肖菲丝心灵上的那块陈年冰封被爱瞬间融化了,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眼泪夺眶而出。从此,肖菲丝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为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强龙头企业的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她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生存是需要拼搏、奋斗的,想要达到至高的境界,必须让心灵冲破阻隔,不冲破这层阻隔,境界永远都无法提升。

4.刚柔并济是求胜法则之一

在自然界里有一种叫做尺蠖的昆虫,它的生存之道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启示:不为人注意,避免遭到攻击,能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至于被强手消灭幼小的状态;这种积累式的跬步发展,其实速度很快,等对手注意到了,你的拳头也该伸到他的面前了;尺蠖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它的移动是随遇而安的,跌倒了爬起来再重来。做像尺蠖一样的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能过苦日子。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人生处世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应该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在顺境中,在幸运和环境都有利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把握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地更上一层楼。

何谓屈?何谓伸?何谓能屈能伸?善屈善伸,大屈大伸!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是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逊;“屈”,是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耐”,在负重辱忍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是与世无争中的智慧。“伸”,则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伸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而从做人的角度上讲,能屈能伸就是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逆势而上,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人生苦短,能忍受几多挫折?

反之,如果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所以,做人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刚强”对于一个人来讲很重要,是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但刚强要有限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宁折不弯是对的,但却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刚强到底。何况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的,遇到困难耗尽心血,硬撑死撑,直到筋疲力尽,支撑不住,而一旦折服则很难再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柔弱”却可得长久,柔者似水,有包容力,海纳百川,就是靠兼柔并蓄的力量吞吐含纳。但是如果一味地柔弱,就会遭到欺凌。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只有软弱,不懂得刚强,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无志空活百岁,柔弱纵能长久,也是白白消耗岁月。

西汉时期,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刚开始时并非势均力敌,而是楚霸王项羽强于刘邦。然而刘邦借助大将韩信一统天下,韩信也因此被封王封侯。就是这个被封王封侯的韩信却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的时候,曾经接受过乞丐婆的喂养,受到了当地人的嘲笑。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从对面走过来几个当地游手好闲的小无赖。他们截住韩信嘲笑他“漂母食”,并且无理地要求韩信从他们的胯下爬过去,要不然就会打死他。

韩信思考了一会儿,便趴下身去从他们的胯下爬过去,然后拍拍衣服上的尘灰扬长而去。那些小无赖哈哈大笑,说韩信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将来不会成就什么大事业。

后来韩信发奋,学得一身兵法,军事才能无人能及,被萧何引见到刘邦帐下,很快就做了大将军,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如果当初韩信一气之下,宁折不弯地和那些小无赖打起来,恐怕历史将要改写,历史上可能就不会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什么假设,但是历史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思考。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是让人不堪忍受的,简直是奇耻大辱,然而韩信却忍受了,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大丈夫不能只顾眼前的得失,也不能贪图一己的物欲,更不应抢一时的风头,那是匹夫之勇,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之勇。逞雄才于一隅,作威福于一方,显得意于外表,是那种“先当老子、后做儿子”的狂妄之徒。

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就得忍辱负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史将赋予你大任,你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这不仅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耻辱,要冷静地对待,勇敢地面对,妥善地处置,否则,会不会出现生命的劫难,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当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鲁莽地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人在遭遇困难和耻辱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之抗衡,那么就要保存实力,以便东山再起,而不是拿自己的命运做赌注,做无谓的牺牲。

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伸展。倘若忍不得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使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屈腿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一跃而起,在空中舒展身体以达到最远的目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狭路相逢,要留一点余地给他人行走。羊肠小道上两个人通过,如果互不相让,两个人都有坠入深渊的危险,与其这样相争倒不如相让,或许既能快速而又不伤和气地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为人处事难免有过错,责备他人的过错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对方能否承受得住,能否接受你的批评;教训别人的同时,要顾及他的能力是否能达到你所期望的,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因为尺有长短之距,人必有差距之分。

其实,做人还真应该有那么一种“受辱”的心态,当受到他人的侮辱时,能够做到淡然处之吗?这就要看他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个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人,一个有着宁可吃亏、忍辱,息事宁人胸襟的人,是会坦然地对待的,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就一定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前途当然不可限量。

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一种心态,这就是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常要有胸怀宽厚的心态,因为给他人方便也就是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门。

5.着力培养自我的品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讲得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从小就在6:1的重重关怀之下成长,过度的宠爱往往导致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严重依赖性,使之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曾有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然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去壳后送到嘴边的,这正是溺爱导致过度依赖的典型例子。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由于家人过分的宠爱,现在还有连鞋带还不会系的青少年。青少年不能做生活中的“残疾人”,什么事都要依靠家长。一个人最终会长大,早晚要独立,这是不争的事实。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一个人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就应该树立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一方面,想要独立;另一方面,又觉得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让自己感到很不自在。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在长大后自己学会独立,但是独立不是让你我行我素地去做事情,独立不是让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告诉大人。在这里,想提醒广大年轻朋友的是:要找好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平衡点。独立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在接受家人的意见之后,再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

当一个人跨进青春的大门之后,就开始确立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认识。随着年龄的自然成长,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的物质世界的形态日益复杂。自然科学知识的灌输,生活经验的积累,既可使原先认为是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同样,也可以使原先以为是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起来。这种主观体验上的演变,增加了一些人的焦虑,知识的积累反而给思维造成了空前的混乱,原先清晰透明的世界,现在却变得“混沌不堪”了,于是,便感到了茫然或无所适从。

如果说儿童的自我意识近乎于一张白纸,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则是一幅布局有序的彩图,那么,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就像是已经涂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或是一幅无法辨认的水彩画草图。因此,这个时期应该给予青少年关心与引导。那么,青少年也应该注意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过程,不要惧怕成长,不要拒绝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地独立自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