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世界无法改变时,你再不变就晚了
3545300000012

第12章 突破惯性才能走得更远(3)

周围的观众们,以为这是恩佐·法拉利对自己车手的一种鼓励方式,于是跟着法拉利一起大喊:“加油、加油!……”

从此以后,“加油”便成了在赛车场上对赛车手一种独特的鼓励方式!

随着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为赛车手“加油”的这种方式渐渐应用到了比赛场之外,成为我们对其他人表示鼓励的一种通用语言。

这种说法虽然无法考证,但与“加油”在人们心目中最初的意思不谋而合:把自己的支持者比喻为汽车,为他们加满油,使其跑得更快。

那么,我们的身上究竟哪部分是轮子,哪部分是车窗,我们身上的油箱究竟在哪里呢?

在《你的油箱有多满》(史迪文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作者是这样说的:

在人脑中存在着140亿~150亿个脑细胞,它们就是人体中“油箱”的所在地。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需要动用这些脑细胞进行思考。别人的鼓励和支持,通过我们的感知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从而加速了这些脑细胞的运行和整合,从而使被鼓励者表现出积极地行动,从而达到了“加油”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些人每天上班后都无精打采、松散懒惰,做事应付拖延、悲观消极。他们无疑是陷入了舒适区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油箱不满,或者是没有人给他们加油所致。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比赛,因为我们都希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我们因为体内的油量不足或者耗油量太多,而导致自己缓慢地前进,或者是半途而废、甘心情愿呆舒适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不断地主动为自己加油!

为自己加油,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内心的愉快。

快乐,能够使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奇妙的化学变化,使我们获得新的动力和能量。很多人经常会不开心,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给自己加油。“寻开心”“找乐子”,其实都不是准确的,真正令我们开心的事情,就存在我们自己身上。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激励自己。

如果我们达到了目标,自然就会感到身心舒畅。但问题是大多数时候,你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以,首先就要在这一阶段产生良好的感觉,让自己在完善自我、追求目标的旅途中充满快乐,而不要只等到成功的那一刻,才去感受属于自己的迟来的欢乐。

其次,要在逆境中给自己加油。

说白了,我们都是出来“混”社会、讨生活,在职场上打拼的!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是难免都会经历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不管你是皇亲国戚也好、金枝玉叶也罢,这是谁也不可避免的规律。同时,人生的变奏、命运的多舛也会突然之间不期而遇,这种灾难性时刻,往往更需要我们为自己加油。

遭遇失败和打击,并不见得是件坏事。虽然严重时它会令我们痛不欲生(比如亲人的离去、身体的突然残疾等),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我们能够因此而换来更多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完成思想的蜕变,步入成熟。

未经大事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波折,便会如同死水一潭;人生如果没有坎坷,那将淡如白开水;经过磨炼,得到的东西才最为宝贵。

而只有努力地为自己加油,才会把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才能在岁月和环境的不断交替中,显示出我们存在的价值。

在人生路上短暂小憩,然后以更高涨的斗志重新开始,追逐目标。无疑这才是人生的真正含义。

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些因素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有些因素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动力十足地迎接漫长旅途的挑战!

做天生的破坏者

对于“惯性”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

惯性一词最早出现在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中。而后牛顿又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在不受任何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状态下,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用惯性来表示我们的习惯的一种延续性。而这种对于惯性的引用这是源自于我们对于自我的控制度的降低。新一代地科技产品,新一代的生活理念,总是让我们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生活设施、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但是在我们自身享受到这种愉悦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慢慢了放松了这种习惯对自我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损害。

汽车代替了步行,人类每天的运动量远远低于了正常的标准值,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身体是否出现了某些变化,的确,肥胖症成为了近些年来醒目的大众病症。林林总总的减肥药、健身馆都让我们在做选择时目不暇接。可是,当我们冷静想想,这些刻意的运动健身其实就是我们减少了正常的步行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副产品。

现如今,这些产业依旧红红火火,各种名目的减肥药、瑜伽、减肥操都能吸引我们的目光,我们的惯性依旧让我们只是办了张年卡,然后象征性地去完成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练习,殊不知,这些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归根结底还是要改变这种以车代步的惯性。

让自己改变吧,打破自己以前所形成的固有习性吧。

美国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曾经进行过这样的一项实验:

试验人员把几只黑猩猩,关进了一个特殊的大笼子里。笼子的顶端放了一串香蕉。香蕉用绳子与笼子外面的喷水装置捆绑起来。

猩猩们一进入笼子,看到香蕉,自然争先恐后地去抢夺。结果,它们一碰到香蕉,喷水装置就开始喷水,把它们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猩”。

几天下来。在猩猩们被淋湿了N次以后,它们都发觉这个游戏不好玩,于是谁也不敢再去碰那串香蕉。

10天后。工作人员把其中一只猩猩拎出去,放进一只外号叫做“博士”的猩猩(因为它看起来似乎IQ很高),同时将喷水装置偷偷地取走。“博士”看到香蕉,也猴急地去抢,结果不仅“未遂”,还被其他猩猩痛扁了一顿。第二天,当“博士”又想蠢蠢欲动的时候,同伴们再次发现了它的企图,家法伺候,将“博士”打得满地找毛,哀嚎连连。

于是,“博士”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只有天天望“蕉”兴叹、暗自垂涎。

又过了10天,工作人员把另一只叫做“阿甘”的猩猩放进笼子里(显而易见,这只猩猩傻傻的)。阿甘刚一进笼子,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其他猩猩们痛扁了一顿。之后,“博士”以“过来猩”的身份,告诫阿甘不要打那串香蕉的主意,否则“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是,阿甘果然“傻”得可以,硬是冒着再次挨打的危险。抢下了一支香蕉。当阿甘吃得津津有味时候,其他猩猩们才发现,这次并没有喷水。

于是,它们也争先恐后地瓜分香蕉,大饱口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猩猩其实是中了“惯性”的圈套。

最初被水淋湿的经历,使它们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一旦碰到香蕉,就会被水淋。当环境发生变化后,由于思维上惯性,它们不但没有觉察,反而阻止新来的同伴去改变这种情况。直到一个“天生破坏者”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

其实,人类虽然是一种高等动物,但也免不了犯下同样的错误。比如说,我们总是按照常规的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很多人往往因此而受骗上当。再比如,现在给你一张纸,上面画上一横,你会想到什么?

相信90%以上的成年人,都会说,这是数字“一”——可悲呀,我们的创造力究竟哪里去了?

说白了,都是惯性惹的祸!更准确的说,是禁锢我们每个人的“惯性思维”在起作用。

惯性思维是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套用的固定思路或模式。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受到过去习惯性经验的影响,行动在无形中受到束缚。惯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局限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教条或者错误的习惯,造成行动上的僵化和盲从。

从这个意义上说,惯性思维,其实就是一种舒适区!它在无声无息之中。侵蚀着我们的创造力。如同毒蛇,温柔地缠绕着你,直至你行将就木,沿着惯性的双轨,滑向平庸和保守。习惯性的思维早已使头脑僵化,所以,你只有改变这种思维定式,才能激活自己的潜力。

哥白尼敢于向教会禁锢在人们头脑中的惯性思维挑战,著书立说大胆坦言。大地是球体,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在的星球的真实模样;

达尔文更是写出《物种起源》,大胆地说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的事实,驳斥了上帝造人说;

还有摇滚乐的先驱们。他们打破传统音乐的禁锢,将重音的位置颠覆性的反其道行之,终于创造出风靡全球的摇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