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小困境是训练,大困境是历练
上中学的时候,他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局举办的乒乓球比赛,结果第一场就输了,被淘汰出局,年轻气盛的他,恼得把拍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觉得还不解气,又重重地在上面踏了几脚,并且发誓说:“一辈子再也不打乒乓球了!”
当时,带队的老师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什么也没说。回校的路上,在经过一座桥时,老师停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知道吗?你今天就拆了一座像这样能贯通两岸的桥。”
“嗯?”他心里一惊,“我拆什么桥了?”
老师扶着桥栏杆严肃地说:“是一座关乎你人生命运的桥,或者说是一座能够通达你人生梦想的桥。打乒乓球应该说是你生活里的一个非常有益于身心的爱好,也许正是因为平时那每一场球中输输赢赢的较量,才让你激情燃烧,如醉如痴,兴奋异常;那每一次的挥拍无不体现着你年轻生命的鲜活和力量,而生命之美、追求之美也正是展现在这样的跃动之中。当然,你今天不是像平时一样打着玩的,是代表学校参加的比赛,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那么,输了球就真值得你那么气恼吗?你看看自己,又是摔拍子,又是发毒誓,男子汉大丈夫,为啥这么小心眼啊?本来通过今天的比赛,你应该对自己的球技有一个新的评价和认识,从而找到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道路。而‘输’就是架在这条路上的一座桥梁,通过它,你就可以到达一个新的天地,找到一个更适合于发展自我的空间。呵呵,你倒好,竟然把这样一座美好的桥梁给拆了,堵死了自己以后的发展之路。”
说到这里,老师看着他笑了笑说:“打乒乓球虽说只是一个特例,但这个理却是贯穿你整个生命岁月的一个真理。你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不管你将来胸怀多么伟大的梦想,也不管你渴望成就多么了不起的功业,前进的路上,你就避不开这样的一座座‘输’的桥梁,是踏着这座桥一次次地走过去,不断塑造全新的自我,还是像今天这样把这座桥给拆掉,永远地龟缩在失败的这一岸,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智慧的重大考验,你说它是不是一座关系到你未来人生命运的桥啊?”
老师的话让他的心里豁然开朗,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都像一盏明灯一样照耀着他前进的道路。
小困境是训练,大困境是历练,经过这些训练与历练我们就能一次次地欣赏到生命中不一样的美妙风景。但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如何从人生的困境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本身已铸成大错。还有一些人犯了错误却没能从中汲取教训,因而他们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
那年她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七时,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寒冷的清晨,她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稍赖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光,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那天她比平时晚了十分钟起床,可就是这十分钟让她付出了代价。
那天当她匆忙奔到专车等候的地点时,时间已是七点十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天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向那车走去,在稍稍犹豫后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
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他已从后视镜里看她多时了。这时,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的运气真不错。”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她的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坐定后,她才告诉他说,班车开走了,想搭他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一切后,他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请你下去。”
她近乎用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我会迟到的。”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座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颊流淌下来。
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严厉的人。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了。他其实也是为你好。”
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那还是在公司的创业阶段。
“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迟到过。”他说。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悄悄地拭去泪水,下了车。
那天她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上班的铃声正好响起。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心里第一次为自己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感动。从这一天开始,她长大了许多。
现在,她已经跳到另一家更大的公司上班。可是她一直非常感谢那位上司,是他给了她一帆风顺的人生以当头棒喝的警醒。
人的一生顺境和逆境的数量、重量也是大体相等的。这如同昼夜轮转,形影相随一样,它是没办法分得开的。人不可能一生只顺不逆,同样,也不可能一辈子只逆不顺。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和经历过的坎坷、逆境成正比。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无代价的成功,没有不经失败的智者。
欣然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有一个电台的节目,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有位老年听众打来热线电话,诉说自入夏以来,周围总有些邻居在夜里很晚还在玩闹喧哗,害得本来就易失眠的她总睡不好觉。因为电台节目着重在心理上的调节,所以主持人在简单地讲了些非心理学的“交涉手段”后,重点讲了些怎样运用心理上的调节述来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
这位老年听众刚放下电话,又有一位知识界的老年妇女打来电话,她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主持人刚才的看法。她接着一连串地谴责了社会上种种看不惯的现象,什么邻居缺乏公德啦,小青年没有礼貌不让座之类的事情。主持人提醒她这个节目谈的是心理问题,可这位老年妇女马上回了句:“心理问题是和社会问题密不可分的。”
很多人都同意这位老年知识妇女的看法,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与当事人不能明晰地“洞察世事”有关。这些人总爱从主观上认定现实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可现实却偏偏不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完美”,于是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让他们耿耿于怀,气郁结心。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总在那里希望和要求,要求生活应该怎样怎样,希望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可他们偏偏忽视了要求自己,没有要求自己认清现实社会的时代规定性并做好积极的适应。
他们中有的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总爱感叹“生不逢时”,其实他们更应了解这一事实,即在任何地代任何地点都会有人感叹“生不逢时”。生活一定要是花好月圆的才能使自己称心如意,这种观念对人生是十分犯忌的事,因为这一观念必定会削弱坚强、智慧、奋发等许多宝贵品质的培养。
人生从总体上来说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所以生活的人们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既怀着希望,又敢于接受残缺,重要的是永远不被生活的挫折所打垮!同时,当我们放弃以“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而换之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目光时,我们就会在一种平稳的心态下生出许多适应并改造社会的智慧来。比如就拿遭受邻居干扰这件事来说吧,我们也许能想出许多影响的方式来,比如找一个他们最听得进去意见的时候说,或攻破他们中的某个“薄弱环节”,或找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出面等等,于是就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了现实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后者又反过来恐固了良好的心态。这时也许我们仍弄不清楚“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这种双重改变的趋势是我们大家都欢迎的。
比尔·盖茨曾经给年轻人的忠告: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是无法逃避和无所选择的,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人在无法改变不幸或不公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惟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人生有时很残酷,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美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欣然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惠特曼这样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这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已故的布斯·塔金顿总是说:“人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除了一样,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然而,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的视力减退,一只眼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也快瞎了,他最害怕的事终予发生了。塔金顿对此有什么反应呢?他自己也没想到他还能觉得非常开心。甚至还能运用他的幽默感。当那些最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时,他却说:“嘿,又是老黑斑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我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个感官全丧失了。我也知道我还能继续生活在我的思想里。”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为他动手术的就是当地的眼科医生。他知道他无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他受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绝住在单人病房,而住进大病房,和其他病人在一起,他努力让大家开心。动手术时他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运:多好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为象人眼这么纤细的东西做手术了。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术。和不见天日的生活,恐怕都会变成神经病了。可是这件事教会塔金顿如何忍受,这件事使他了解,生命所能带给他的,没有一样是他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
威廉·詹姆士曾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小时候,汉斯和几个朋友在密苏里州的老木屋顶上玩,汉斯爬下屋顶时,在窗沿上歇了一会,然后跳下来,他的左食指戴着一枚戒指,往下跳时,戒指钩在钉子上,扯断了他的手指。汉斯尖声大叫,非常惊恐,他想他可能会死掉。但等到手指的伤好,汉斯就再也没有为它操过一点儿心,他已经接受了不可改变的事实。
接受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我们每个人迟早要学会这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只有接受并配合不可改变的事实。
学会在各种压力下生活
生活中总有一些压力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而所谓“忧郁症”患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层、及任何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罢了!年轻人大多因为课业压力太重;中年人多与事业、家庭,以及人际压力有关,而老年人呢,则可能面临健康状况愈来愈差,以及老友生病或逝世的压力,而感到空虚、苦闷,甚至害怕!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菲利普·戈尔德博士说。大多数的人认为压力乃是一种消极因素,殊不知压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行走,或如同在没有路面支撑力的情况下骑自行车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
事实上,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忧郁“的时候,在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如何适当的放松自己、并对抗压力,已俨然成为现代人必修的功课!在面对不同压力之时,每个人的反应也会不一样。一个个性开朗、调适能力较强的人,比较可以顺利地排除压力;反之,如果个性较闷,调适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会情绪低落、吃不下、睡不着、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对未来感到悲观、信心丧失,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杀念头,需要接受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