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为表彰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员工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领导者宴请属下是一件常事,但是酒极则乱,言多必失。作为领导,应该让属下饮得既要尽兴,又要适度,让酒宴上的气氛始终欢快融洽,这就要看你在酒宴上的口才发挥。在宴席上侃侃而谈,运用语言的功能来驾驭酒宴的众人,才是令大家佩服的真本事。
(1)适度为好。不要认为一醉方休才到位,应当以真诚相待为前提。不知对方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一味劝人多喝,就有失待客之道。喝酒应遵循“喝足不要喝吐,喝好不要喝倒”的指导思想,让客人乘兴而来,尽欢而去。
(2)开宗明义。在酒席上宾主欢聚一堂之时,应戒感情用事、胡乱吹捧、滥用颂辞;反过来,应戒对别人抱有成见,平时无表达机会,酒席上来个借酒发挥,尽情宣泄,出口成“脏”,恶语中伤。如此恶行,是为众人所不齿的。
(3)注意酒德。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头脑发热,嘴巴像打翻了的脏水桶,胡言乱语,甚至对人动手动脚,丑态百现,借酒装疯。此类领导的酒后恶行,有伤风化,应当戒之。
别忘了饮酒也是文化,酒宴应当成为文明、礼貌的交际场所。大家叙叙旧,谈谈生活,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这才是酒宴的宗旨,因此它应该是显现融洽亲切、高雅欢快的场面。
六、调和话
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不管这些矛盾发生在哪个部门之间,都需要领导出面调解,面对那些激愤的争吵者,怎样劝阻才有效,这是要动些脑筋的。
(1)了解情况。盲目地劝架,劝不到点子上,非但收不到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些什么?”因此,劝架前应先侧耳倾听,弄清情况后再进行劝说,效果就好多了。对原因复杂的吵架,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劝架的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2)分清主次。吵架双方总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达到劝架的目的。
(3)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笼统地对双方都作批评,肯定不能使人心服口服。
(4)风趣幽默。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唇枪舌剑,气氛紧张。这时,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和“放松”。
(5)婉转批评。人在吵架时火气特别大,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辞,要多用委婉的语言,注意不触及当事人的忌讳。
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力求避免火上浇油。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吵架双方的矛盾白热化,双方动起武来时,就要高声断喝,使当事人清醒,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七、调解话
调解语言是指劝说矛盾双方,使之消除误解所使用的语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经济纠纷的数量和种类日渐增多,而且由于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过去劝一劝、压一压就可平息的纠纷,现在却不那么简单了,这就对调解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所共知,调解意在向当事人晓以法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是非,促使负有责任的一方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享有权利的一方谅解对方的过错,在疏通思想、提高觉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握手言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调解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代表严明的法律,不得带有倾向性,这是调解语言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在具体的民事调解实践中,要使调解语言顺利地为调解对象所接受,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言辞恳切,合法合情。既然是调解,那么调解的双方均属于没有什么严重冲突的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和平解决为最佳途径。这就要求调解语言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要符合调解对象的特定心理。有时调解语言虽然合理、合法,却不合“情”,调解同样无法成功。可见,调解语言不可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调解对象不同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调解语言。
(2)因人而语,忠言不逆。世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良药也裹上了糖衣,变得可口了。既然良药未必苦口,那么忠言也未必逆耳,这就取决于说话的方式方法了。调解人员只要抓住了调解对象自尊的心理、爱面子的心理,从维护双方名誉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忠言的表达深刻得体,那么,忠言也变得顺耳利行了。
(3)先表“赞同”,后诉歧异。领导者在进行矛盾调解时,由于其特定的身份,往往使调解对象持有紧张、戒备乃至对立的情绪。要使自己的意见易于被调解对象接受,不妨适当采用“赞同”的方法,即强调谈话双方在某一方面的“一致性”,如强调共同愿望,肯定对方某一点意见的正确等。
这种寻找“一致性”的方法,有助于打消调解对象的对立心理,平定激动情绪,从而理智地、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这种找共鸣点,先赞同长处,后驳斥短处的调解语言,既使调解对象的委屈、愤怒心理得到了平衡,又使其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因人制宜,刚柔并用。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参差不齐,决定了调解语言不能千篇一律。既不能一味强硬,也不可一味软弱,而应针对调解对象的言行给予有的放矢的驳斥和回击。
即席发言、即兴发言、即时发言、即事发言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指在一定场合,没有充分准备、没有现成稿子的情况下,由他人提议或自认为有必要而当众临场发表的讲话。
即席讲话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工作。领导出席座谈会、讨论会、协调会、工作会,参加一些礼仪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接待群众来访等诸多场合,经常需要作即席讲话。即席讲话的机会要比有准备的正式讲话多。即席讲话通常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会议主持人邀请或群众推荐,不好推辞而讲话;一种是受临场情景所感染,情绪激昂,有感而发;还有一种是出现非常情况,作为领导不得不站出来讲话。不管哪种情况,都决定了即席讲话具有突然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
实事求是地讲,即席讲话要比一般的讲话、写文章困难。一般讲话、写文章可以认真准备,精心构思,反复推敲,仔细修改,定稿后才发表。即席讲话不行,没有现成的稿子,来不及认真准备,容不得深思熟虑,全靠现场思索和临场发挥。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容修改和掩饰。因此,即席讲话是对一个领导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说话水平、文化修养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即席讲话是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是群众评价领导能力和水平的一把尺子。领导即席讲话若能讲得生动精彩,引人入胜,打动人心,无疑会给听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很显然,成功的即席讲话,可以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领导,不管在什么会议上,也不管面对多少听众,都能根据会议主题,针对会场气氛,围绕某个问题,迅速组织一次精彩的即席讲话,运用大量的事实和例证,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还能做到观点鲜明,声情并茂,逻辑严密。听众会从内心佩服这样的领导。当然,也有的领导,面对众多听众即席讲话时,不知讲什么,不知从何讲起。即便勉强讲几句,也是乱讲一通,抓不住要领,没有条理,没有章法,头上一句,脚上一句,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讲完后听众不知他到底讲了些什么,就连他自己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也有的领导,尤其是缺乏讲话经验的领导,在大型场合即席讲话,心慌意乱、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张口结舌,话不成句,讲不下去,陷入尴尬的境地,严重损害了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即席讲话,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就必须成为一名即席讲话的能手。
即席讲话作为一个紧张而又复杂的语言表达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它与一个人的思想、思维、生活、阅历、知识、口才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但是,即席讲话作为领导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讲话形式,并不是高深莫测,无法掌握的,它也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只要认真学习,勤奋锻炼,即席讲话水平肯定会有较大提高。
在此简要介绍一些即席讲话的规律和技巧,希望对提高领导的即席讲话水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