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领导者,你的领导方式对你的领导能力的发挥将会起着重要作用。在单位内,不一定每个人都讨厌喋喋不休的领导,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表面看来平易近人的领导。有人喜欢专制一些的领导,也有人讨厌大而化之的领导。在下属的心目中,领导方式不同,其能力水平也自然大不相同。对于领导者来说,通过领导方式可以施展领导能力。
一个本来很有能力的人,若采取低姿态对人,不免令人怀疑并投以不相信的目光;原先看来羞涩的家伙,若拼命以高姿态对人,人家会以为你是虚张声势,反而会让人瞧不起。任何人不论如何尽力隐藏自己的性格,在日常言行举止间总会出一点纰漏,也许藏头却露出了尾巴,故与其隐藏自己的性格使下属不相信你,不如顺着本来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待人好些,下属也就会依领导方式来配合行动。他们都关心领导方式,一旦调换领导者时,大家内心总会有“新任领导到底是怎样的领导?”的不安心理。因为不了解领导方式,下属就无从得知应如何着手做事,到底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事,还是要绝对遵从领导者的指示呢?结果导致下属做事犹豫不决、无从下手,非要领导者一件件指示,否则下属不敢造次决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无法突破瓶颈。反之,若了解领导方式,下属就知道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能进行,也能知道领导希望自己如何做,遇到艰难之事更能果敢行动,这样,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必要工作外就可自行解决。领导者在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和发展工作时就能顺畅、顺利、顺手,使工作效果大大增加。因此,在工作实践中领导者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有效改善领导方式。
1.做经验型领导者
这种类型的领导者都有接受下属意见、建议、诉苦的胸襟。如果心胸狭窄,非但不能运用领导能力,也不能使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现。领导者还要有接受变化的能力,如今的世界是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对于企业作业方式与管理手法应随时引进新技术。年轻人的思想随时在变,价值观也时有转变,若无法接受这种变化,非但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也无法指导下属。
有些资深领导者总喜欢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岁数大了,阅历丰富,因此与下属时常意见不合,对于任何事情考虑时都缺乏弹性,变成一个顽固分子。这种人永远跟不上时代。领导者要容忍各类性格的下属,如果光找自己所喜欢的人来做事,就会发生偏差,绝对无法使事业正常发展。只有集合各种性格的人,彼此贡献智慧,才能求得事业之发展与进步,因此,领导者无论何时都应有包容的雅量,要能宽容别人。
2.做导师型领导者
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具有优秀的工作技能和专门知识,具有全面策划能力和高超的判断能力,审时度势,适当教导他人,对任何工作具有通才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团结下属,保持士气,带领团队面向未来。
3.做平易近人型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大多富有魅力,富有责任感,能经常关怀下属,真诚与下属商量,考虑下属成长,当面纠正下属的过失,不轻易说下属的坏话;公私分明,有决策力与执行力,能比下属深思远虑;能经常自我启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工作有热忱、诚实、守信、有信念。这种领导者能够让下属中的每个人感受到轻松愉快。
4.做善解人意型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能预先察觉下属的失误,并积极加以指导;下属内心着急时,领导者能设法为他解除不安;责备下属时能因人而异,他会由谈话中得知下属的希望,且帮下属完成心愿。领导者要能发现下属的烦恼,从下属心中蕴藏着的各式各样的烦恼中,知道下属希望做什么、不愿做什么。领导者一定要具备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有许多领导者对下属的情绪毫不关心,这种迟钝的领导者或许会受人尊敬,但应感受之事却没有关注,总会使下属对其寒心的。
5.做善借势、借力的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善于借势发挥。那么,他借助了哪些势力?他又是如何借助的呢?具体地说,一是“借势”,二是“借力”。而且严格地说,借势与借力的先后顺序也是不能随便更动的。对于领导者来说,应该是先有借势,然后才有在此基础上的借力。
借势,即借助事态转变与发展的趋势。
所谓“势”,是一种正在生成的,也是十分微妙的趋势和苗头。领导活动中的所谓借势,也就是借助、培植和鼓励那些新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思想关系,抑制和消除那些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思想关系,通过对方方面面关系的调整,促进事态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和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借一种“势”去压另一种“势”,并且通过这种对方方面面关系的调整,最终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借力,即借助群众的力量。
力量深藏在群众中,潜伏在群众中,孕育于群众中。群众的拥护是领导者有力量的根源。另一方面,领导者的力量也就是群众的拥护。但是,群众为什么拥护某些领导者而反对另外一些领导者呢?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因为前者符合他们的利益,后者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归根结底,领导者只是群众利益的代理。
因此,引导变革也就要求领导者对力量的源泉——群众的利益、他们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群众的利益,既是物质利益,又是心理利益。领导者只有兼顾和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利益,在这两个方面都服好务,才可能有最大的力量。
借势、借力,需要注意适时、适度两个问题。
首先,借势要注意适时。
所谓“时”,也就是事态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刻。事态性质的变化,发生于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的地位发生转变的时刻。这要求领导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趋势时刻保持一种深度的觉察和敏锐的判断。否则,超前或者落后于事态的转变,势头还没有生成或者已经过时,领导者就无从借势。这里,借势有一个对时机的把握问题。
其次,借势要注意适度。
事物性质的改变有一个程度、规模和范围等数量的问题。因此,调整和改变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或者思想关系等,可能超越或者滞后于群众实际上所可能接受的程度。无论是超越还是滞后,不但不可能获得群众的拥护,不可能获得支持和力量,相反,领导者甚至可能被群众抛弃。因此,把握借势中适宜的度——适宜的火候、分寸等,是至关重要的。借势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借势和借力,实际上是借助事态本身的力量,又对这种力量实现转化和整合的过程,也是一种巧妙地实现转化和整合的功夫。借势和借力借得好、借得巧、借得妙,借得适宜、借得适时、借得适度,就可以真正做到“举重若轻”。另一方面,所谓“举重若轻”,也只能是借助事态本身的力量,引导社会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志。
总之,领导能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领导方式以及对领导者个人是否有利的情境。要提高领导能力,必须彻底改进领导方式,使之适应特定的领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