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3546800000025

第25章 处理危机能力(2)

对于自然性的突发事件,组织控制的含义是:马上组织抢险救灾,既要防止灾害扩大,波及更多地区,又要控制受灾地区,不使灾情加深。要使整个抢险救灾工作处于严密的组织控制之下,避免无人负责或多人负责、打乱仗的现象。

控制事态要快、稳、准,并富有理性。因为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质和量,解决事件的难度和损失也是不同的,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早、越快就越好。

2.准确找到症结

控制事态并限制其发展仅仅是一个开端,重要的是利用控制事态后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地掌握事件的各种情况,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办法,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事件的症结。

(1)收集事实资料

事件的原因和本质,特别是对社会性的突发事件来说,由于其隐藏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中,所以隐蔽性较强,一般的人是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的。只有大量地收集事件的各种现象,才能从中分析出事件的原因及实质。因此,领导者必须在超常的情况下进行超常的思维和运作,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从而有效地把握大量的现象与事实材料。

①公开调查法

公开调查法是常用的获得材料的主要方法,对各类突发事件都适用。公开调查就是查明事件过程的全部情况;广泛收集和听取事件参与者、目睹者的意见和要求,从中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原因;想办法与事件的参与者,特别是重要人物正面接触,摸清对方的心理和目的;抓住事件中的薄弱环节和暴露之处进行调查。这样既方便又隐蔽。

②隐蔽调查法

隐蔽调查法一般派素质比较好的工作人员以群众或积极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肇事组织的内部,获取真实的情况和材料。这就要求领导者有预防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事发前就必须安排布置好,不能事发后才进行,这时也很难打进去。二是拉出来。事发后,根据掌握的情况,选择那些易争取过来的人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其转变态度和立场。三是暗中观察,对于一些必须掌握而又不宜公开行动的情况,可以暗中观察,在不引起对方知道或者知道了不会使矛盾加深的情况下,收集与事件相关的情况和踪迹。当然,这种行为必须合法。

③间接调查法

间接调查法介于前两种方法中间,适用性比较宽,可适用于任何调查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一般来说,第三者观察和提供的情况,是较为客观和准确的,因为他们与事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反映情况。同时,中间力量是斗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在争取他们的过程中,会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表露出他们的目的和主张。因此,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通过间接的渠道获取很多有价值的材料,而且还能了解到中间力量的思想倾向和活动情况,为我们作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确定事件的性质

这是处理危机事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处理整个事件的关键性工作,必须下大功夫。首先,决策者要组织有关人员全面地认识事件的各种现象,不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要全面掌握,全面认识。其次,在全面掌握和认识事件各种现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认识各种现象间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通过这个过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件的本质。再次,在把握各种联系和关键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比较和筛选,认准制约整个事件的根本矛盾,找到整个事件的“总闸门”,确认事件的性质。找到矛盾产生的核心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3)制定总体措施

在弄清楚事件经过和确定事件性质后,最重要的是要作出处理事件的总体方案。提出决策方案,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对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决策再出现失误和漏洞,也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软弱无力。二是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抑彼起,零敲碎打。三是要进行多种方案选择,做多种准备,不能简单从事。

3.果断解决问题

实施决策方案,采取具体措施处理事件,是战役的决战阶段。领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决果断地指挥运筹,从根本上全面解决好危机。在这个阶段的操作指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周密组织

组织指挥关系着整个战役的协调运作和效果的显现。组织指挥失利,不但不能很理想地解决问题,而且容易引起新的事端,决不能掉以轻心。

①领导班子的思想要高度统一,同心协力,一致对付突发事件。领导者首先要协调好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保持高度统一,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指挥部。

②要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承担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要都行动起来,认真负责地工作,防止漏岗漏项,又必须协调统一,不打乱仗。每个层次、岗位和人员的责任,都必须全部承担起来,坚决完成任务,不许有渎职和失误发生。

③领导者一定要总揽全局,头脑清醒,坚定有力,既不因局部的优势和胜利而忘乎所以,也不因局部的失利而焦躁冲动。要稳住阵脚,指挥若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一种必胜的气势,以取得决战的胜利。同时,正职领导还要善于审时度势,及时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改变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更换新的作战方案,以保证整个战局大获全胜。

(2)抓住关键

抓关键和抓主要矛盾是处理问题的根本。抓住关键,处理危机和紧急事件就有了主动权和获得全胜的要件。因此,领导者指挥处理事件的关键,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部位。首先,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周密研究实施方案,集中优势力量去攻克难关。其次,对于社会政治性事件,首先必须全力解决,控制其首要人物。自然灾害类事件,要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保护重要资财。最后,找准突破口。抓关键环节,有时需从关键部位入手,单刀直入;有时则要从其他部位入手,迂回作战。突破口找得准,首要问题解决了,便可向纵深发展,获得更大成果。

(3)圆满善后

善后工作也是处理危机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后工作做好了,才能说事件圆满地解决了。否则,不仅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而且可能会再度发生新的危机。

处理善后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①认真找出工作中的缺点,并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认真改进。由于条件不具备而一时难以改进的,一方面应向群众说清楚,另一方面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公布于众,在各方监督下逐渐实施。

②深入群众做好思想工作,既要团结、稳定大多数,又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③总结突发事件的教训,堵塞漏洞,查找原因,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认识,分清是非,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从而使以后不再犯同类错误。

第四节怎样培养危机处理能力

“临事应变,因而能通,智者之虑也。”身居第一线的领导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需要迅速作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置。这是领导实践中难以回避的重要的课题,也是检验领导者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常见的危机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意外灾害,像山洪、地震、瓦斯爆炸、火灾、水灾、瘟疫等。

②重大事故,如撞车、翻船、飞机失事、建筑物倒塌等。

③聚众闹事,包括集体罢工上访、静坐请愿、示威游行,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动乱。面对突发性事件,领导者如果当断不断,或者处置失当,不仅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因此,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危机处理问题,在实践中锻炼并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1.抓住实质,准备充分

领导者要研究和把握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保持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危机事件尽管表现形态各异,但其基本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①突如其来,而且来势比较迅猛。

②情况复杂多变,局面不易控制。

③具有一定的无序性和紧迫性,往往需要采取特殊的非程序化的办法及时予以处置。

特别是群体事件,由于聚集在一起的人们指向单一,情境相近,在相互感染中极易冲动,一哄而起,甚至导致违反社会规范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这种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对领导者的思想修养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平时保持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凡事不忘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临阵惊慌,措手不及。如“5·19”球迷闹事时,由于组织者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唯一的预案是防止中国队赢球后狂欢时出现混乱,根本没有想到面临的会是因中国队意外输掉这场关键性比赛而造成球迷狂怒的浪潮,所以出现骚乱后显得手忙脚乱,情急之下又采用了简单的硬性措施,结果更加激化矛盾,终于酿成一场建国以来罕见的恶性事件。

2.打破常规,迅速指挥

要打破处理程序和工作层次,迅速直赴现场直接进行组织指挥。有些领导者在遇到危机性事件时按常规办事,遵循通常的工作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处理,结果坐失良机,以致事态扩大,灾祸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在应急处理这一特定的情境之下,领导者可以而且应当超越层次,亲临第一线直接指挥。这样不仅可以直接了解现场情况,及时作出处理,而且便于迅速组织足够的有效力量实施决策。由于危机处理的风险性较大,领导者亲临现场还有利于及时修正处理过程中的偏差。

3.讲求方法,减少损失

领导者要讲究危机处理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负面影响。对于突发性事件,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贸然行事,其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一般说来,危机处理多为治标之举,着眼点往往放在防止局面的恶化上,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当务之急,而且宜粗不宜细。但在事态趋于平息之后,则应求因溯源,深刻反思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在治本上下功夫,以免重蹈覆辙。

(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领导者应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但应急处理中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这就有可能以影响甚至牺牲某些长远利益为代价。这看起来是一种妥协甚至退让,其实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倒可能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只不过是采取一种曲折的形式罢了。另一方面,领导者也要防止一味迁就眼前的事变,就事论事,不讲原则,无限制地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只顾眼前平息快,不顾长远留后患。

(3)思想教育与强制措施的关系

面对一些闹事行为,如发生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等事件时,领导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摆事实、讲道理,做好疏导和规劝工作。当群众要求主要领导接待时,领导者不应躲闪回避,要敢于挺身而出。接待群众时,领导者要站在公正立场,礼貌周全,机智灵活,力戒言行失当和简单粗暴,以免让人抓住口实,激化矛盾;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善于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抓住群众的心理脉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尽力平息群众的怨愤情绪,尽快缓解或解决矛盾。同时,要坚决孤立和打击个别挑起事端的顽固分子,惩治少数别有用心的违法分子,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真理,维护团结,确保稳定,必要时对事态作出断然处置,力求使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时便得到良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