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3547300000017

第17章 有条不紊的组织力(1)

组织是一个系统,一种配合关系。而组织力则是将应属于同一个系统,同一种配合关系的各要素按照合理、高效的原则完成各自组合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不完整的系统和配合都是完不成它们所承担的任务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需要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等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联动,这种协同力或协调力也往往来自于领导者的组织力。

第一节在非常态下要保证上下意志的高度统一

这里指的非常态是指一个组织在遭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所处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保证组织完成在正常状态下需要完成的工作,离开了领导和下属的思想统一是不可能做到的。

1.抱成“团”的组织才具有战斗力

众所周知,人心不齐历来是导致组织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在描写曹操和马超的潼关大战时,注意突出这样一个情节:每当马超增兵,曹操便为之高兴,后来竟“设宴作贺”。诸将开始表示不可理解,甚至暗中发笑。

其实,曹操看得更远一些。他后来解释道:“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可见,人心不齐就好比是一盘散沙,不管你拥有多少“强兵猛将”,在别人的离间或是攻击之下,也将一触即破。这便是曹操每闻马超添兵则喜的原因。结果也正如曹操所意料的那样,最后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最后击败了马超。

几十年前,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百年来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当时的中国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不仅没有使中国亡国,而且为中国赢得了尊严和荣誉,使得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践证明,对组织破坏力最大,或是最能使组织丧失战斗力的毒疮就是内讧、自立山头、自相攻击、内耗不断。孔子说:“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这话说的也就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在一个上千人的机器装配线上,只要其中一个环节的人不工作,其产品就无法出厂。这就是团队统一意志力的概念。这种意志力高度统一的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有很强的凝聚力”已成为公司在聘用员工时,衡量其工作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人能以团队利益至上,并与其他同事共同合作,就能把自己的工作能力尽情地发挥出来,也就自然有吸引力,从而为自己今后担当重任打下基础。

在高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应付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的。虽然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能力结合起来,那么结果就不会是“1+1=2”,而很可能是“1+1>2”。团结的力量无坚不摧,这是一个浅显而又易懂的道理。如果你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无形之中就会大大提高你的工作业绩。下面这个例子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家公司陷入了管理颓势、销售业绩滑坡的困境,市场占有率下降,公司上下人心涣散,员工流动频繁。为了摆脱这种僵局,公司请来了一位管理顾问进行诊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取证分析后,这位顾问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之后,他将公司的决策层请到了一个工作面现场,顾问并没有先抛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和对策,而是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副扑克牌,这副牌的牌面上有各种漂亮的图案,他将在场的公司员工分成两组,请A组每人从中选取自认为最好看的两张牌;又请B组每人选取两张红桃,并对点数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他请两组人员把牌亮出来。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A组:黑桃2、方块A、黑桃8、梅花Q、红桃3;

B组:红桃A、红桃K、红桃Q、红桃J、红桃10。

这位顾问向站在一旁的总经理问道:“你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总经理摇摇头,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

于是,顾问说道:“两组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A组是一副杂牌,B组却是一手红桃同花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A组并不明确他们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只是按照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和喜好选牌。很显然,他们每个人的做法都是一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与个人行为的混合,便是‘乌合之众’,这样的组合是一支涣散、没有力量的队伍。B组则不然,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乐于达成这个目标。清一色的同花顺,构成了有一定杀伤力的牌局。如若拿着一副杂牌去打对手的同花顺,行吗?当然不行。”

说到这儿,顾问对总经理进一步解释说,目前贵公司恰似A组手中的那副杂牌,人心不一,大家自行其是,任意所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如果贵公司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啊!至此,总经理才顿有所悟。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那种人心不齐的团队,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团队,充其量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要说遇到突发事件,就是一片平和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业绩来。

2.人心齐泰山移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故事中的愚公就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他的组织下,全家几代人统一了意志,最终感动了神,搬走了王屋二山,这虽说是一个神话,但在现实中,要渡过危机也需要这种意志的统一。

比如,在公司经营出现危机时,很多企业高层领导只看到自身的能力,缺少与员工的沟通,无法形成合力,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员工是具有力量和创造力的群体。员工们也坚信,自己是能够克服一切摆在自己面前的困难的。

员工通常会把公司中发生的事情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他们会关注工作稳定性、公司士气和团队配合。如果一个公司真的遭遇到了危机,能否渡过危机,关键不在物力上而是在此时的领导者能否把自己同全体员工的意志统一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上。

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怎样做才能形成这种共识呢?

首先,鼓励每个员工都忠实地贡献出智慧。

在松下电气公司发展的阶段,曾经有一个对手,想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打击他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和他们同型的产品。那时,松下销售部的人员,耳朵里塞满了顾客抱怨他们的定价太高的声音,甚至于有些顾客直接告诉松下的销售人员说:“如果你们再不降低售价,我们就不再购买松下公司的产品了。”

坚持不降价等于拒绝解决问题;降价太少,顾客不见得会满意,降价过多,等于自己割自己的肉,长久下来,往往会把企业拖垮。

松下认为,一个真正有智慧、有魄力的经营管理者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该召集业务部的人员,借助集团的力量,他告诫他们:“你们应该婉转地向顾客解释,我们每种产品的定价都是合理的,除了成本之外,只加上合理的利润。而这些利润,我们必须支持企业本身的发展,如缴纳税金,分配给股东应得的投资报酬,拨付研究经费,以改良产品来增加对大众的服务。只有像我们这样正派的经营方针,才能促使社会繁荣富裕。我们不会以违反常理的贱价抛售产品,这样不仅危害到企业的根基,对整个社会也都将造成伤害。”

当销售人员听完这一番诚恳的解说之后,了解了公司的立场,于是鼓起勇气对顾客据理解说;许多明了事理的顾客,经过解说后都给予了同情和谅解,使得松下渡过了这道难关。

其次,让每一名职员都参与意见和建议。

雷诺公司是专为核动力潜艇生产降低噪声设备的,公司的信誉有口皆碑。但在一次的订货合同中,由于各种原因,工程进度大大慢于预想的速度要求。公司领导亲自莅临施工现场,督促全公司上万名员工加快施工进程,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终于按期交送买方第一批订货,到手的3亿美元贷款缓解了公司紧张的财政窘况,公司上下都为之松了口气。当完成第二批订货的时候,公司技术部对仓库中即将装运的设备进行了最后一次预检,结果让人大出意料。技术人员发现有一件设备的主机动力线被剪断了,技术部立即封存了这批订货,并将情况详报了公司高层领导。

高层领导决定召集全公司职员,把问题全部公之于众,谋求最完善的解决办法,并且时间只有2天。上万名员工来到装配车间,高层领导向他们说明了公司面临的危机,“伙计们,如果我们不能顺利渡过这场劫难,不只你们,还包括我,全都会流落街头,到贫民窟去寻找我们的立足点。这个棘手的问题关系到公司上下万名员工的共同利益,我没有权利独自作出决定,所以把你们召集来,就是要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保住公司的荣誉,保住你我的饭碗。好了,大家努力吧,上帝赐福我们。”

公司立即成立了几个机动小组,分别就问题的关键环节寻找答案。他们花去5个小时,明确了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这涉及具体任务执行人员和他们的直接授权人,又花去3个小时,找出了每个环节带来麻烦的责任人……

在这次危机事件的处理的关键点上是,管理者首先把自己和员工绑在了一辆战车上,让每一名职员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据事后统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关于各环节问题由员工提出的成功行动计划超过了15000个,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体协作的积极效果,而这也直接促成了雷诺公司此次危机的迅速解决。

可见危机来临时,作为领导者不要自以为是,只强调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也不要把处理危机的责任推给下属,而是要强调上下全体的意志,并把其组织动员起来,才是保证渡过危机的最有效的办法。

3.统一意志就是统一方向

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之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逃避和退缩,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出于本能逃生保命,二是由于人们感到自己无力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进行抗争,并不是人们在信念上的完全意义上的逃避,对此,如果有人出面将重要的关系讲清楚,统一大家的意志,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般初起时轰轰烈烈,最终都免不了走向失败,其原因有很多,但农民本身的落后性是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避免失败的命运?如何使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呢?答案只有一个:改造这支军队,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军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队伍实行了三湾改编,率先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系统的组织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重要原则,初步改造了军队的政治面貌,为红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队是毛泽东的一大创造。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带了一支部队向井冈山前进。可是他怎么也稳定不了部队,开小差逃跑的越来越多,有的人公开地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到哪儿去?”还出现整个排利用放哨的机会带了枪集体逃走的现象。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意味着什么,毛泽东很清楚。他成天出没在连队战士中,了解情况,思量对策。他设想,如果有一支坚强的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并通过这个组织去密切联系战士群众,那么部队肯定会巩固下来,并且会得到发展壮大。于是他采取果断措施,在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大力发展新党员,同时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

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支部按照毛泽东的提示布置党员们做好三件事:一是学习当前形势,明确理想和目标;二是了解战士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坚定革命的信心;三是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

支部下面有党小组。党小组差不多每天都要研究一下当天的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就及时做工作,或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对意志坚定、工作积极、遵守纪律的好同志,及时帮助鼓励,介绍他们入党。

支部建在连队上,最大的优点是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每个普通战士都可以直接同党见面。党生活在群众中,群众也生活在党中,一言一行,一个思想动向,都逃不出党的眼睛。支部通过培养积极分子和吸收新党员的形式,把每一个希望上进的战士都团结在党的周围。已经入了党的就更不用说。他一旦成了党员,不仅自己要服从党的纪律,而且有责任向党外同志做工作。

毛泽东的党指挥枪的旗帜,使得军队真正成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杜绝了军队内部高级指挥员拥兵自重、不听指挥的现象,保持了军队高度的集中统一,切实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此毛泽东才能在以后的各次战役战斗中调兵遣将,运用自如。

4.统一意志就是统一力量

实践证明,凡是由群体参与的竞争或活动,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意志力和行动力高度统一的一方。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当然也需要这种高度统一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1929年9月,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日本。日本经济一片肃杀。

11月底,滨日内阁采取应急措施,由财政大臣井上准之助拟定并颁布“黄金解禁”政策。结果适得其反,引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大风暴,银行遭挤兑而破产,工厂因产品滞销而倒闭,勉强维持的企业,不是停工、裁员,就是减薪。

几乎所有的日本国民都迁怒于财政大臣,结果发生了极端分子暗杀井上准之助的恐怖事件。财政大臣的死,并没有平息经济大风暴,反而使得整个日本经济界愈加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