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终将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3547500000017

第17章 正视自己的不完美(5)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儿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时,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啊!”男孩儿的父亲一脸惊愕,而一旁的护士早已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是感人的,同时也是发人深省的。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要看到两点:其一,男孩儿的父亲完全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意指责他人,抱怨他人;其二,医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自己的孩子刚刚离世,但他还是随时保持理智与清醒。两个父亲,两种态度,不同的是一个迈向死亡,一个脱离死亡。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会别人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地随意去指责批评,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诚然,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和不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就去随意指责他人,抱怨他人。而应保持理智,如果憋在心里难受,就应当寻找适当的方式方法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才不会将事情弄得更糟。

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能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一旦看问题的角度有所改变,纵然遇到最倒霉的事情,也能轻松应对。纵观人类历史,有很多杰出的伟人,与其说他们改变了世界,不如说他们改变了自己。学会思考和领悟,并把思考转化为行动,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走向成功。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的倒霉事并不足以阻碍梦想的实现,只要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心情就会愉悦。乐观开朗的人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而不会去抱怨消极的一面。学会从容面对生活,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抱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心态。

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应该坦然接受。对于不可更改的事实,要勇敢地面对,而不应抱怨或沮丧,这样可以节省抱怨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倘若你每天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因为你的改变而变了模样。

生活由自己创造。若无法改变世界,不要抱怨,要主动地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在当今社会,的确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但是,这个社会充满机遇,只要肯付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少一些抱怨,会更准确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看清自身的缺点,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不如意时,有些人只会一味抱怨,怨天尤人,因此终日郁郁寡欢、满腹牢骚。但是,有些人就能从容面对,不急不躁,冷静处理,而后努力去改变自己,因此,乐观开朗的人心中时时充满希望。一味抱怨只不过是让自己在原地徘徊,浪费时间和精力,不会改变什么,不能解决问题。善于在遇到挫折以后努力改变的人,总是可以发现机会,并努力把握。与其抱怨,不如找出自己的缺点,努力改变自己,这样才可以为自己寻求更好的机会。

通过抱怨来逃避现实的人,常常会在出现困难以后,努力寻找外界的不利因素,认为困难完全是由外界的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常常抱怨的人,从不愿意去想办法改变现状,这种习惯性的自我保护会令他们失去责任感与行动力。习惯抱怨的人总是过度关注负面的事物与感受,逐渐放大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就会强化自己的负面心态,使自己处于消极的状态,无法挣脱痛苦。

怨天尤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当出现困难时,避免抱怨。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时,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做一些改变。化抱怨为改变,才能拥有轻松愉快的生活。

自信自强,不做依赖的俘虏

信念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如果人没有了信念,就像汽车缺少了发动机,不能前进一步。在人生的追求中,必须要有信念做引导,它们让你朝着目标不断地追求,创造出你想要的人生,使你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信念能改变恶劣的现状,创造美好的未来,让充满信心的人永远都不会被击倒。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所以对于成功者来说,信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人一旦有成功的欲望,就拥有一种自信,这就是相信自己成功的信念。当这种信念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时,就会帮助人们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智慧和精力,继而让人们取得财富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自信是成功办事的一种保证,缺乏自信的人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人格心理学的创造者阿德勒医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当我们还是孩提时,因为自己小,所以就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要依靠父母、仰赖父母,父母也会在无意识中对这种感情进行加强,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自动减少,也是因为这种自卑感,每个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以及对优越感的追求。而这些都在无形中成为人的弱点。自信却是战胜人性弱点的法宝。当遇到困境时,只有生命中的热忱和永不服输的意志,才会使我们一次次地尝试不气馁,通过不断努力地工作而取得成功。

旅店大王希尔顿的话让我们深思,他说成功是诱人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在数以百计的挫折失败面前,是勇往直前,还是一蹶不振?

对希尔顿来说,得意时会让他更具有远见和信心,而失意时却体会到真正的谦卑。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希尔顿负债累累、一筹莫展。朋友把他拉进了一项价值11万元的赌博投资项目,希尔顿借到5.5万元,成功就会数目翻倍,但如果失败了就会再次变得一无所有。而此时的希尔顿口袋里除了用于投资的资金,仅有8角8分,而他仍然孤注一掷地在借据上签字。

希尔顿希望自己成功,他知道,如果不给自己信心就做不出决断,也许就再也不会拥有机会。而在以后的三年中,他对油矿的投资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

当面临失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怀疑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调整。要尽快地从自卑感笼罩的失败中走出来,还要把握好下面的机会。正如人们所说,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还会错过月亮。

海伦·凯勒是著名人士,她的一生就是信心的写照。海伦19个月大时得了一场疾病,让她变成了一个又瞎又聋的小哑巴,疾病让小海伦变得孤僻、暴躁,她的父母在绝望之余,为她聘请了安妮·苏利文女士,她成了海伦的光明天使,在导师安妮·苏利文女士的悉心培养下,她克服多重残障,学会阅读、写作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她的毅力震撼了世上所有的人。

苏利文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跟完全生活在黑暗中、绝对沉默不语的海伦取得了沟通,她教给海伦信心和爱心是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个年轻的复明者(苏利文曾在14岁时差点失明,后被医院治好)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全凭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到一个全聋全盲的小女孩儿身上。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彼此的心灵架起一座桥,就可以通过心灵相互沟通。

当海伦在自传中描述一个既瞎又聋的少女,初次领略语言的喜悦时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赶快天亮,我想让其他人也感受到我的喜悦。”虽然是失聪、耳聋、眼瞎,但她凭着触觉学会与外界的沟通,以自信作为人生的向导,使她10多岁就闻名全美国,成为残障人士的模范。

海伦并没有因为引起国内的关注而自满,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20岁那年,终于进入大学就读,苏利文老师和她同行。此时她已经可以通过盲人触摸点的方法“看”书、写字和说话,接着她又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写稿,她还喜欢游泳、下棋、划船、纺织、用扑克牌算命以及在森林中骑马。海伦克服了许多困难,她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

大学毕业后,她的演讲、著书和公众活动频繁,推动了保障肢体者的福利工作。海伦虽然是位盲人,她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得多。而且她还写了7本书,虽然她的耳朵全聋,但她却比正常人更懂得鉴赏音乐。她有9年时间完全不会说话,但她后来却能巡回全国各州发表演讲,甚至有4年的时间致力于戏剧的演出。

海伦的一生是成功的,她用信心和毅力克服了肢体的残障,创造了心灵的财富。拿破仑·希尔曾说,信心就是“不可能”这种毒素的解药,海伦·凯勒的一生,就阐明了这句话的真理。

一个人的自信心,总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总会影响着我们的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等等,自信可以让人减少忧虑,而且还会不断地找到奋斗的乐趣。自信心也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支撑,而不能因为自信,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但又接受不了失败的结果时,就会出现自暴自弃,因此,很多时候不能忽略了过程,只看结果。在我们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段奋斗的过程都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自信心会在人生的经验里不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