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26

第26章 飞进唐代墓室中的戴胜鸟

侯晓斌

戴胜鸟,又名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臭姑鸪、臭姑姑、发伞鸟、发伞头鸟等。

属佛法僧目,为戴胜科。以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能大量消灭森林中的害虫,是森林的保护神,属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戴胜鸟在我国长江以北属于夏候鸟,一般夏季才会见到;在长江以南属于留鸟,多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平常难得一见。

据《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繧筐。”《尔雅》解释:“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戴胜走路,一步一啄,有若耕地,故而戴胜有劝人农耕之意。戴胜鸟,长约30厘米,体重约60-80克,嘴细长而弯曲,头上有棕栗色的羽冠,展开时犹如羽扇,素日平伏,鸣叫时耸立展开,特别显着、美丽,在北方昵称华蒲扇。

其体羽主要以棕色为主,全身错落有致地长有黑色或白色横斑,雌雄相似。戴胜纵头展翅时非常漂亮,但叫声并不好听。鸣叫时三声一度,边叫边上下点头,同时羽冠也会随着节奏一张一合,非常有趣。雄鸟在繁殖季节却会发出银铃般的叫声,可能为了向雌鸟表达求爱的信息并吸引其注意力。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听莺曲》中曾有对戴胜描写的诗句:“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1]诗人王建又写《戴胜词》:“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2]戴胜鸟每年五至六月间为繁殖期,产卵5-9枚,色泽为乳白略灰或淡绿色,呈椭圆形,大小约为1.7~2.7厘米,孵化期为22-24天。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雌鸟从不离窝,由雄鸟负责捕食、喂食。因戴胜嘴细而尖,能插入泥土、石缝间搜寻蠕虫、蜘蛛、蚯蚓、螺类以及其他食物,所以戴胜的生活适应能力很强。在树洞、枯树、墙洞、石崖、石堆、崖隙、堤岸、柴堆以及断瓦颓垣的窟窿里都能筑巢生活,还可以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崖生活。

戴胜最大的特点就是机警而耿直,美丽而懒惰。当你在开阔的园地或稀疏的林间看到它时,它会颇有风度地在地上行走,头随着步伐一点一点的,很有节奏感,活像一个头戴礼帽、体态潇洒、彬彬有礼、衣冠楚楚的绅士。戴胜飞翔时,身体呈波浪状,翅膀不慌不忙地慢慢扇动,好像一只大蝴蝶在空中飞舞,体态轻盈,颇为壮观。若遇敌害,它有一手绝招,即从尾脂腺分泌出一种黑褐色油状液,气味极其恶臭,使来犯者掩鼻而逃。戴胜鸟虽然美丽,却懒得出奇。巢内秽物长期堆积,从不清理,且雌鸟尾脂腺能分泌一种恶臭的油液,因此得名臭姑鸪、臭姑姑等名。戴胜鸟看似悠闲,实则非常机警。因为它的美丽会引来不少麻烦和危险,所以它从不放松警惕。戴胜鸟还有着耿直和忠贞不渝的禀性,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

五代画家黄筌[3],以画花鸟闻名,其《幽篁戴胜图》就是对戴胜鸟的真实写生。该画为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1厘米,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精细地描绘了一只戴胜鸟,落在一棵挺拔劲健的竹枝上,细而尖长的嘴,眼睛圆睁,机警地回头张望。头上有棕栗色的羽冠,身上棕色的羽毛上长着排列有序的黑色横斑。背部上端接近脖子的地方长有黑色羽毛,上有银珠,显得格外漂亮。唐代诗人刘驾在其诗《秦娥》中也曾有对戴胜鸟的描写:“秦娥十四五,面白于指爪。羞人夜采桑,惊起戴胜鸟。”[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广阔的疆域,横跨亚欧,地括3200平方公里,打通了东西文明的通道,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传说成吉思汗1219年和1226年两次西征,目睹了这里的水草、花鹿和美丽的戴胜鸟,陶醉之际,失手将银马鞭掉在此地,部将正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了,感叹地说:“我死后可葬此地。”接着又吟诗一首:“金角花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吾翁享乐之邦。”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就埋在此地。由此产生了鄂尔多斯特殊的历史,鄂尔多斯人原是成吉思汗宫廷守卫者。

1996年意大利发行了一张有趣的邮票,画面为诗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5]的侧面头像与一只戴胜鸟相对而视。同时还刊登了蒙塔莱的一首名为《戴胜鸟》的诗。

戴胜鸟,你依然快活自在。

诚然遭到诗人们的诅咒,你在草垛的竖杆上,转动你的羽冠,多像一只雄鸡迎风闲步。

你是春天的使者,戴胜鸟,为了你,时间静止了,二月不再前进。

随着你的欢乐的羽冠的舞动,人们都伸长了脖颈,而你却不知晓。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戴胜鸟》彩色金银币,又称《中国珍禽》彩色金银币。币面上,一只美丽机警的有着尖长细窄小嘴的戴胜鸟,站在一支广玉兰上,兴致勃勃,乌黑亮丽的小眼睛折射出充满希望的光。背面风景,是我国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中国金币公司以“千年伊始,戴胜如意”为祝词。表现了对全社会保护益鸟意识提高的愿望,也寓意戴胜鸟会给新世纪钱币市场带来生机与祝福[6]。

关于戴胜鸟的传说和故事很多,最早呈现戴胜形象的传世资料,就是五代黄筌的《幽篁戴胜图》。但在70年代初,却在位于陕西乾县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前墓室中发现了一只美丽的戴胜鸟。该墓是唐乾陵的一座陪葬墓,位于乾陵东侧约3公里处。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字明允,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次子。咸亨三年(672)九月,封为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675)六月,封为皇太子,曾屡次奉诏监国。仪凤元年(676),曾聚集学者、贤士、名臣共注范晔《后汉书》,后因政治斗争被武则天废为庶人,囚于巴州。

文明元年(684)二月,死于巴州公馆,并葬于巴州城南化成山麓,时年31岁,后被追封为“雍王”。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七月,由巴州迁回长安,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追谥为“章怀太子”,并迁其妻清河房氏与之合葬。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经上级部门批准,由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组成唐墓发掘组,成功地发掘了该墓[7]。墓室构筑宏大,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特别是墓室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大型壁画,内容丰富,色泽如新,可谓美轮美奂。同时发掘的还有一座“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这两座墓室壁画的出土,是目前已发掘的唐代壁画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壁画墓。就在这琳琅满目的壁画之中,位于唐章怀太子墓前墓室西壁南侧的一幅《观鸟捕蝉图》,令人流连忘返,感人至深。

《观鸟捕蝉图》,高1.75米,宽1.80米。画中着重描绘了三位侍女在游园的情景。整个画面由三人、一鸟、一树、一石、一蝉组成。画面左边的一位侍女,头梳小圆髻,丰颊阔眉,朱砂点唇;内穿窄袖短襦,上着唐代妇女流行的半袖衫,外披红色长巾;下穿绿色曳地长裙,足蹬云头如意履;左手托长巾,右手执钗于脑后,仰观上方展翅飞翔的小鸟。她的动作看起来优雅而轻柔,高贵而典雅。但长期的宫廷生活使她的青春殆尽,从她的眼神和表情上,流露出一种羡慕、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和一种无奈与叹息的忧郁。右边的一位侍女,其装束与左边执钗观鸟的侍女相同。只是她双臂交锁,挽长巾于胸前,面无表情,平视前方,显得沉稳、平静。让人感到时间已消磨掉她的年轻与容颜,深宫幽怨的寂寥生活使她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只有无奈的等待和期盼。

中间的那一位侍女与两边的人物特征反差很大,她头梳丫髻,丰颊滋润,直鼻小口,眉目有神。上穿黄色圆领长袍,腰束带,下穿黄色裤子,足蹬尖头软鞋,左手微举,右手拂袖,莲步轻移,全神贯注地捕捉前面树干上那只吱吱鸣叫的小蝉。人物身着当时最为新潮的男装,形象显得天真烂漫,稚气可爱。使我们看到她还年轻,对生活还充满着热爱和向往。

画家笔下的人物,生动而传神。无论是观鸟者、伫立者,还是捕蝉者,仅仅通过其注视的眼神,就使我们感觉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画家笔下的小树,虽不是枝繁叶茂,却显得枝叶挺拔,充满强盛的生命力;画家笔下的石头,圆润而平滑,使人感到岁月的漫长和磨练;画家笔下的小蝉,小巧玲珑,了了几笔,就使人感到它在振翅鸣叫;画家笔下的飞鸟,就更为不同,长长的尖嘴,葵扇形的头羽,全身金黄,从头到尾长有黑色的横斑,美丽而自由。它伸展双翅,从执钗侍女的额头飞过,是要歇息在前面的小树上,还是要飞向远方。这只美丽的飞鸟就是在北方难以见到的戴胜鸟。唐代诗人贾岛在《题戴胜》诗中描绘道:“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此时的情景,不由使我想起了一首关于戴胜鸟的抒情诗,《到海拉尔西山森林公园去》(外一首)[8]。

戴胜鸟飞上额头的时候,你要我相信:等到秋天,山荆子的果实,是紫红的。

此时,在最高大的树冠上,蒙古百灵歌声干净,和夜晚的你一样动听。

西山的夏天,在清绿的风中流淌而过。

一只戴胜鸟飞过诗句,飞过贾岛——你转身时,葵扇形的羽冠,覆盖了你的额头。

《观鸟捕蝉图》是唐墓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在这幅画中,画家虽没有表现出一寸宫墙,却使我们感到了宫墙的高大和森严;虽没有时间的交代,但一只小小的夏蝉和这只美丽的戴胜鸟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在流火的七月;虽没有大的人物动作设计,却使我们感到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里,这三位侍女是没有太多自由的,那只小蝉也面临着被捉住的可能,只有这只戴胜鸟是自由的,也最能使美貌渐衰的宫女叹息。这幅画出色地描绘了唐代宫苑中宫女们与雀蝉为伍的闲散无聊的生活场景,为我们今天的观赏者定格了一段精彩的历史。由此,这幅最有意境的《观鸟捕蝉图》终究使艺术家的心灵有所感悟,有所震动,从而使艺术的真谛达到了高度共鸣。20世纪80年代中,一群文艺工作者面对着这幅画思绪万千,心潮涌动,创作出了一首美妙的《观鸟捕蝉曲》,复活了千年的梦想。在朝鲜首都平壤,举行的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和专题讨论会上,它被评为好作品,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如实地记录了辉煌的历史画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为世人瞩目。这幅深埋了一千余年的《观鸟捕蝉图》,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古人是如何把现实生活和艺术巧妙结合的。同时这只飞进唐代墓室的戴胜鸟,也曾引起了古人和今人的热切关注。

注释:

[1][2][4]《全唐诗》卷195、卷298、卷585。

[3]黄筌,五代花鸟画家,所画禽鸟用笔极为精细、工致、逼真,敷彩细腻,层次丰富,其《写生珍禽图》是黄筌晚年最有代表性的力作。

[5]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诗人。1967年,意大利总统授予他“终身参议员”称号。1975年,“由于他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以巨大的艺术敏感性和排除谬误与幻想的生活洞察力,阐明了人的价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1年秋,蒙塔莱病逝于米兰。代表作有《乌贼骨》、《守岸人的石屋》、《命运》、《费尼兹铁瑞》、《风暴及其他》、《莎杜拉》、《1972年的日记》、《我们的时代》等。

[6]《国际金融报》2001年2月21日,第八版。

[7]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第13页。

[8]青铜:《到海拉尔西山森林公园去》(外一首),2005年8月5日发表于网站。

[作者:侯晓斌,陕西乾陵博物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