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统府”一侧是北一女中,全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台湾TOP1的女校,因为她们的制服是绿衣黑裙,所以你一听到台湾人在说“小绿绿”就是指北一女中。在对角线另一侧,在仁爱路、信义路、中山南路及凯达格兰大道等数条道路交会路口的圆环上,有一城楼,是旧台北城的东门,又称景福门。东门建于清代,原本上面的城楼应是闽式的,后来20世纪60年代被改成北方宫殿式的城楼,所以变成现在这不伦不类的样子。因为该门正后在“总统府”的正前方,据说为便利早期站岗的宪兵卫哨,内部增设厕所,为唯一有厕所的台北府城城门。虽然是一级古迹,但东门的命运很坎坷,因为位处集会游行要冲,每次一游行,不管蓝绿什么阵营,群众一热血冲脑就会拿喷漆在上面乱喷字,所以现在也只好用栏杆围起来了。
东门后,中山南路11号的大楼是张荣发基金会及长荣海运博物馆,多年前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建在这位置,颇有遥望“总统府”的气派,据说连战当年的办公室,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已经被阿扁占领的“总统府”。他把“凯达格兰”念得快一点,旁人就觉得他常常在喊“改得更烂”,当然这是网络笑话啦!后来因为国民党精简化,把这栋大楼卖掉搬家。
“总统府”西面的桃源街及博爱路,则大多是军方机构单位,过去人家说被请喝茶,几乎都是到了这里。现在博爱路172号的“国防部”大楼,以前则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政治犯批发中心-警备总部,如果你了解一点台湾的历史,一定听过这个机构。但一说到桃源街,台北人绝对不会错过桃源街牛肉面,这小破店竟是号称台北第一名的牛肉面,当然,因为靠近政经中枢,以前各省大员带来的厨师退休后都爱在这几条街上开店,因此这儿也聚集了各省的餐厅与小吃店,桃源街南端,是所谓的牛肉面街;而北端,则是馄饨巷。
仅仅在十几年前,你在博爱特区一拿出相机拍照,马上就会听到哨子声哔哔叫,便衣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粗暴地把你的相机底片抽掉;而现在,你站在“总统府”前面拍照,警察还会跟你装熟,告诉你哪一个角度比较好看。以前,群众游行都被铁丝网挡在好远之外;现在,这里可以封路办演唱会及举办活动,博爱特区见证了台湾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牛肉面
台北市已经办了好几年的牛肉面节,年年评选出名店,仿佛牛肉面成了台北市的特有小吃,但如果对台湾的饮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牛肉面”这食物,其实跟空军有很大关系,台湾牛肉面店密度最高的地方,都是有空军机场的地方,像新竹、高雄冈山等地。
国民党空军来台时,最后几乎都是从四川直接飞来台湾,所以空军里四川人的比例很高,而四川人的饮食习惯和台湾相差最大,所以常常会自己想办法用台湾现有的食材生产“家乡味”。
没有人知道,第一碗“红烧牛肉面”是谁做出来的,一般认为,是从冈山机场的伙房里面发明出来的。早期台湾其实没有吃牛肉的习惯,尤其是农村,认为牛是工作伙伴,怎么能拿来吃呢?台湾渐渐开始吃牛肉,应该是始于美援来台,带来了大量牛肉罐头,相比陆军乞丐兵只能喝水配馒头,空军得到的美援多得不得了,所以有大量牛肉可以吃。
红烧牛肉面的另外一“味”就是豆瓣酱,台湾人都知道台湾最有名的豆瓣酱产自高雄冈山。原来当时军队人事膨胀、薪饷有限,下级军官搞副业其实是被默许的,所以有一位四川籍的穷士官刘明德,就在家里凑合着台湾的食材弄了一缸辣豆瓣酱出来卖,后来这牌子越搞越大,现在“明德豆瓣酱”几乎是台湾人的家常必备,地位差不多跟大陆的“老干妈”一样。
也就是这两个重要元素,汤浓、面Q、肉大块的台式“川味红烧牛肉面”就出现了。很多年前刚开始赴大陆旅游探亲,有些台湾人想去四川找“正宗的红烧牛肉面”,那当然是找不到了,因为那是台湾发明出来的吃法。一碗牛肉面,有多少大时代的缩影,有多少乡愁在其中啊!
台北市的路名逻辑
很多人知道,台北有很多路都是用大陆地名做路名。这要说到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上海请了一位名叫郑定邦的规划师来设计路名,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来分:陕西路、江西路、浙江路;东西则多按照城市来分: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他就照着上海的方法,用了大陆地名做台北的路名。
首先画出台北的主干道,孙中山很伟大,所以台北的南北主干道是中山南北路,将其分为南北的是忠孝东西路,两者在台北车站东边的十字路口交叉,这样就将南北分为四大区块了,而横向的路由北往南,先从三民主义开始,分民族、民权、民生,接下来是很重要的南京路,这几条路都被中山北路切成两半,以东是东路,以西是西路,一般来说,你在台北城区听到“西路”的地方,大多是台北的老城区。
接着,台北车站以南的几条横向主干道分别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只有“和平”又分东西路。主干道是这样分,至于用大陆地名做的路名,就是次干道,若是以“总统府”为“南京”,一路由远而近向西北方去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路名:徐州、济南、北平、长春、四平等路;向东南,有永康、青田、温州等街;往南,有厦门、韶安、同安等街;往西,有长沙、贵阳、武昌、汉口等街路;西北则有宁夏、大同、迪化等街路。你看你所在的路名,大概就能猜出在什么方位。
而全台湾各城市,几乎都有中山及中正两条路,是台湾最多的路名。据统计,全台湾的中山路总共有191条,而中正路有190条,看来中正还是要谦让点给中山先生,而且这统计还没算上同名的街巷呢!
当年用“中山”“中正”当路名还有许多忌讳,比如说,这两条路一定不会平行,一定都会交会,这就表示中山传承给中正。据说,当年忠孝东西路本来是“中正路”,可是这条路那么长一定要分东路西路,这就牵扯到,在台湾,你会看到中正东路或中正南路,但过去绝对不会出现中正西路与北路,要中正往西,那岂不是……要中正北,那不是败北?所以后来就不分东西,称为中正路,到了这几年才有少数几条路打破了这个禁忌。
在台北街头迷路,开口问路是个好方法。台北人喜欢被问路,能显得自己很友善。如果你是年轻可爱的妹子,经常还会有直接送达赠送餐点的意外B·nus。
军史馆
这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景点,虽然这里陈列了部队在各时代的文物、武器、战迹等,但比起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军史馆里面有三把刀,绝对是镇馆之宝,第一把,是在卢沟桥事变中,团长吉星文率领弟兄用大刀砍杀还击时用的配刀;第二把,是日本侵略中国时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刀五狮刀;第三把,也是传说最多的刀,是当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少尉军官野田毅杀人竞赛时所用的刀,这刀柄上还刻着“南京之役杀107人”的字样。
但台湾人一提到军史馆,想到的第一件事却是发生在1999年的军史馆命案,一女高中生走进军史馆查资料,却被里头看守的阿兵哥奸杀,当年这件命案轰动全台,很多人也才知道“国军”有这么一个超爽的单位,而这件命案,从此也为军史馆内从没停止过的灵异传闻再添上了一笔。
军史馆这几栋建筑都是军方所有,旁边的英雄馆本来是招待阿兵哥或退伍军人住宿的招待所,现在一般人也能以便宜的价格入住,而英雄馆的早餐也很有名,既便宜菜色又多,吸引很多民众来吃。
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
严格来说,这是一整个园区,包括中正纪念堂、音乐厅和戏剧院,还有外围的公园。这座纪念蒋介石的大型建筑物落成于1980年,设计充满了象征意义。纪念堂正面共有花岗石84阶、大厅阶梯5阶,合计89阶,表示蒋中正享寿89岁。现在纪念堂里正殿每到整点都有驻守的仪仗队交接仪式,一般来说,下午5点关殿前那一班会比较精彩。而一楼的常设展,则展出了各样与蒋介石有关的文物资料,有时会有些文艺展演。
整个广场两侧,仿古代宫殿式的音乐厅及戏剧院,是台湾一流的展演中心,整年都有海内外一流团体在这边演出。中正纪念堂最值得看的不是那座铜像与建筑,而是台湾最高级的演出场地——两厅院中随时更替、便宜而目不暇接的演艺活动。在两厅院中间这大片广场,则经常有人在这儿办免费演唱会,如果10月初来这边,会看到部队仪仗队在此排演、阿兵哥被长官骂到臭头的画面。几年前,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率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音乐厅演出,一票难求,主办单位遂在广场上搭起大屏幕户外直播,自由进场,当晚聚集了6万乐迷,演奏结束,小泽征尔还亲自走到户外向乐迷致谢,让人难忘。
因为中正纪念堂有充满宗教意义及语汇般的设计,所以20世纪80年代台湾反对运动人士就很喜欢称这为“中正庙”,各种集会活动也都在这儿集合,沿着仁爱路一路走到孙文纪念馆是经典游行路线。后来阿扁把这儿改名为“自由广场”及“民主纪念馆”,待阿扁下台后,改回中正纪念堂,为取折中,“自由广场”的名字还留着。
南门市场
南门市场从日据时代就是蔬果集散中心,也就成了传统贩卖外地南北货、各地家乡小吃的地方,对于喜欢北方食物的人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圣地。以前台北市的外省人都爱来这里采买年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被台北本地人认为是“外省人的市场”。有赖自治会的努力,这几年南门市场整修得很不错,俨然成为一个庶民生活的新景点。
牯岭街
很多人是因为同名电影而知道这条街的,早期这条街以旧书店闻名,那是因为日据时代这是一条完全为日本公务员阶层打造出来的街区。后来,这些旧书店有些1949年跟着蒋介石来台的大陆人因穷困而不得不忍痛割爱的古籍珍本。因为来源很杂,偶尔还会出现明清版本甚至宋版线装珍本,但时过境迁,现在也只剩下几间旧书店在苟延残喘了,想淘宝的这真的是个好地方。在这街口有一原日本宪兵队建筑,现在则改成了小剧场,这就是现在很有名的牯岭街小剧场,是台湾唯一规划定位为前卫剧场的表演公共场所,在剧场爱好者圈子中相当有名,满座也不过八十个位子,经常挤爆。部分演出因为舞台设计较复杂,座位数还会缩减,小剧场,离演员多么近,你仿佛可以感受到演员的气息、心跳,有时候观众自己都好像化身演员,成为剧中人。话说回来,你从博爱特区一路走过来,感受一下整体气氛,再看看牯岭街上的老房子,再回去看一次那部电影,便有助于你了解当年牯岭街的少年为什么最终杀了人。
历史博物馆-植物园
这座位于植物园内的博物馆,以原河南博物馆的藏品,加上日本归还的部分中日战争中掠夺的文物为主,共5万余件。藏品中多为早期商朝开始的河南一代的古代文物,包括河南新郑、辉县及安阳出土的铜器;洛阳地区出土的先秦绳纹陶、汉代绿釉陶、六朝舞乐俑与唐三彩。近几年每次有西洋艺术巨匠之作品来台,均在此展出,每次这儿只要一有特展,都是重量级。植物园也值得逛逛,这里最早是日据时代的热带园艺实验所,日本人为了试验南洋、印度一带的植物在台湾能不能生长,于是把2000多种不同植物通通栽植在这儿,林相各异。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故事背景都围绕着植物园。
博物馆正对面是建国中学,跟北一女中一样都是台湾TOP1的名校,不过建中是男校。建中正门口有一尊门神蒋公铜像,你只要在毕业季前到这里,每年建中毕业生都会精心地将蒋公打扮一番,往年蒋公曾穿上衣服变魔术师,或者变成宇航员等,这已经成了该校的传统。
西门町
严格说来,西门町应该算是万华区而不是中正区,只是从台北车站走着走着经常一不小心就逛到西门町去了。西门町早在日据时代就繁荣起来了,因为在台北西门外,所以称为西门町,有好几十年,这里都代表着台北最繁华的娱乐流行圣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北市区东移,东区及信义计划区的兴起,西门町才逐渐被比下去。但到现在为止,西门町仍然是台北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因为那种热闹及活力,美式文化与日式文化再加上一点点台客文化的结合,是其他商业区比不上的。
到西门町都是在捷运板南线西门站6号出口,基本上你顺着人流走就能走到这儿。出口面对的右侧是汉中街步行街,周末经常会有活动在这儿搭台举办,每次有什么歌星办专辑发表会或见面会,也经常在此搭台,甚至还经常有同时段街头街尾各一个场子的情况出现。
往左侧看,会看到一幢红砖八角楼,那是建于1908年的西门红楼,台北人都习惯叫红楼戏院,很长一段时间,它又破又旧,却又以专门放色情小电影而闻名,过去这里与新公园一样,都是“同志圈”的聚集地。重新整修后,现在变成专业剧场,经常有文艺表演在此举办。在台北,每个晚上,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演出,如果可以,请在你的台北行程中,增加“晚上看演出”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