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传
3576200000008

第8章 结党营私——广结天下恩威并重(2)

由于有如此独特的家庭背景和关系,福长安深受乾隆的喜爱。由于福长安年轻俊朗,他也似和一般做了蓝翎侍卫,并且由于乾隆的恩宠,福长安很快便升为正红旗副都统,并且兼管内务府事务。这几个职位已经令人十分羡慕了,但是福长安野心勃勃,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要乾隆对他刮目相看,并且想要证明自己比哥哥都要强。少年时期的福长安由于受到乾隆和皇后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心底里的那股自尊也膨胀到了无限大的地步,认为自己前途无量,封王封爵指日可待。但就在福长安沾沾自喜的时候,和出现了,与福长安相比,乾隆明显更宠爱和。福长安自然是极不服气,他认为和并非皇亲国戚,又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与自己是没有资格争宠的。

早在和来到上虞备用处时,就听闻了福长安的大名,和明白,对于福长安这种从小就被惯坏了的皇亲国戚,自己绝对不能以普通的方法对待,因此和心里决定务必要让福长安对自己心服口服。于是,和便经常有意无意地在福长安面前透露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如皇上赏赐自己一些珍奇古玩之类。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福长安的自尊心,让他知道皇上最宠信的是自己而不是他福长安。

心高气傲的福长安内心里哪能忍受得了这口恶气,他继续在乾隆面前与和争宠,但是每次福长安想好什么事情时,和已经在为乾隆去做了,每次都落在和后面,这让福长安内心里郁闷不已。他不知道,和为了讨好乾隆花了多少心思,早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时,和就开始研究乾隆的诗歌了。为了教训福长安,和借乾隆之手稍微处罚了一下福长安。后来,和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而福长安则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这样一来,和就成为了福长安的顶头上司,福长安这时才对和有所畏惧了。和在打击福长安的嚣张气焰后,也不再与他为难,更是主动找到福长安并告诉他,他们两人是同一阵线上的人,应该通力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对付阿桂、王杰等人,这样一来,军机处就是他们自己的天下了。为此,和还不时地给福长安一些小恩小惠,并在乾隆面前建议提拔福长安,以此告诉福长安,只有追随自己才会前途无量,否则毫无机会。

和对福长安恩威并施,对于收服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福长安经过慎重地考虑和分析,最终也明白与和争斗没有任何好处,于是他放弃了与和的争斗之心,开始为和死心塌地地卖命。此后,和和福长安两人便经常在乾隆面前打转,在军机处更是密切联合,一起对付以阿桂为首的军机大臣。后来,在和的奏请下,福长安顶替和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得到极大好处的福长安对和更是感激涕零、忠心耿耿了。

后来,嘉庆皇帝想要分化福长安与和的关系,并有意拉拢福长安,让他指出和的罪证,但是福长安就是不为所动。在福长安的心中,和是一个很重要的知己,好比再生父母,他宁愿诬陷别人也绝对不会出卖和。由此可见,和笼络人心、收异己为同党的灵活变通的手段和方法是很有效果的,这也为他在官场把握大权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5.罗织死党,形成“和家班底”

和很懂得为官之道,历史上的派系之争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深知,要想与政敌对抗,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他当上军机大臣后,就逐步地拉帮结派,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和家班底”。

封建社会,派系之争在所难免,要想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得到朝中势力阶层的帮助,要想在政坛中如鱼得水,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关系网。

和的关系网中,最让他信任的就是他的弟弟和琳。和父母去世得早,两人从小相依为命,因此和对弟弟最为信赖。并且,和琳极有才华,他与和一样出身于咸安宫官学,当时著名的诗人袁枚就曾夸奖过两兄弟,说他们两人一人“擎天”、一人“捧日”,都是可塑之才。刚开始和在朝廷打磨之时,由于年纪小,政治经验不足,又没有人可以信赖,唯有依靠自己的弟弟和琳一起来完成自己的计划。朝中之人皆不把他放在眼里,经常有人弹劾和借以试探他的底细,独自在朝中打拼的和感到孤立无援,因此他想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和琳。和巧妙安排,先让和琳当上杭州织造,凭借乾隆下江南游玩的时机,安排弟弟在那里接待。这样几次下去以后,乾隆就对和琳有了一些印象,于是和琳抓住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琳向乾隆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官船私运货物给福康安一事,在和地安排下,乾隆认为和琳乃一世才俊,并且予以重用。

因为有和在朝中照应,再加上和经常在乾隆皇帝面前说和琳的好话,因此和琳在军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不久,苗民起义给了和琳一个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在镇压苗民起义的战斗中,和琳身先士卒,不但多次击败义军,而且生擒了义军的首领吴半生、万三保等人。由于军功显赫,再加上和有意地与福康安修好关系,因此和琳在军中升职也相当迅速,被封为一等宣勇伯,加封太子太保。

嘉庆元年(1796年)四月,福康安积劳成疾,卒于军中。和琳的机会终于来了,加上和为弟弟四处奔走,不久,和琳便接替福康安督办军务。从此以后,和氏兄弟一文一武,在朝中好不风光。不过,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在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由于身受瘴气,和琳染病而亡。乾隆晋封和琳为一等宣勇公,其子丰绅宜锦袭爵,除此之外,乾隆还允许和琳家建专祠祭奠。

和琳死后,和悲痛不已,除了自小相依为命的记忆外,和琳更是自己的左右手,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为此,和专门写了十五首悼亡诗来纪念弟弟和琳。

此外,和最为重视的第二大亲信竟然是他的政敌福康安的亲弟弟福长安。福长安虽然是福康安的亲弟弟,但是他与哥哥明显不同。哥哥福康安性格耿直,而福长安却善于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两人都在乾隆身边溜须拍马,讨得乾隆的欢心,再加上福长安兄弟几个都在朝中为官,满朝文武对福长安不由得都退让几分。到了后期,嘉庆很想将福长安从和身边争取过来,但是福长安不为所动,他与嘉庆谈话时滴水不漏,没有提供和的任何罪行,这让嘉庆皇帝很恼火,由此对福长安痛恨万分。嘉庆亲政后,查办和,连福长安也一起治罪。

和琳以及福长安是和的左右手,有他们相助,和在官场更是如虎添翼,他能够肆无忌惮地打击异己、稳坐高位,这些都与其打造的“和家班底”是分不开的。

和深谙人性,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的品性,他了解得很清楚。由于和算得上文武全才,因此他知道读书人受礼教之害很深,思想守旧、固化。读书人最大的理想便是金榜题名,其实说到底就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也就是做皇帝的奴才。和并不讨厌这样一群甘当奴才的读书人,他所厌恶的乃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所以,当和主持科举考试之时,他录取的都是那些对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读书人。而对于那些不肯与自己合作的人,即使已经榜上有名,也会被和想尽办法革除,并找到各种借口阻挠这些人入仕,因此才有“天下士人,几出和门”的说法。“和家班底”形成后,再加上和对科举与官吏选拔的控制,和开始排除异己了。那些曾经给他难堪的人,他现在要一一报复,对于那些曾经与自己对抗的人他也准备予以打击,无论是阿桂还是永贵,无论是刘墉还是福康安,和都不放在眼里,其他的小官吏就更不必多说了。

6.征服异己狠为先,先发制人保安全

自古以来,想要成就大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办事要果断决绝,绝不能投鼠忌器、妇人之仁。像和这样的权臣,做起事来更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对于那些敢于与他作对的人,他更是置人于死地而后快。

和在乾隆的恩宠之下,只手遮天,权力炙手可热,但总有些真心为国为民之人不顾身家性命,选择与和斗争到底。而和也没有因为自己权倾一时而放松了对对手的警惕,当有人到乾隆面前状告自己时,和往往先发制人,抢在对手前面将不利于自己的证据销除或者将其职务罢黜,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

和当道时,很多人因为对他不敬而落得丢官弃职、家破人亡的下场,武虚谷就是其中一位。

山东博山县知县武虚谷,是河南偃师人,他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任博山县知县。而和身兼步军统领一职,京师一带的社会治安均由和负责。当时社会上一度盛传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率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伦还活在人世,于是在和的默许下,士兵们便以逮捕王伦以绝后患为借口,四处横行,骚扰百姓。这些士兵不仅在京师一带胡作非为,还来到了王伦的老家山东肆意闹事。此时的武虚谷就遇到了这些和派来搜捕叛匪的官兵,他们在乡间随意地殴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情急之下,武虚谷便派人将他们拘捕到县衙,谁知这些人仗着自己是和的手下,以官差自居,相当傲慢无礼,见了武虚谷也不下跪。武虚谷见他们如此嚣张,不仅滋扰百姓、胡作非为,没有任何悔改之意,而且还对朝廷命官如此不敬,于是便命众衙役将这群人痛打了一通,并将他们赶出了博山县。和知道这件事后,感到脸上无光,因此也对武虚谷怀恨在心,不久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其官职革除,并发配东北为奴。

对于武虚谷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和自是没有将其放在眼里,因此对其报复也不会处心积虑、赶尽杀绝。但是对于其他能够与他针锋相对的朝中大臣,和却是毫不留情的。

曹锡宝就是被和以先发制人的对策给整下台的。曹锡宝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进士,他生性坦率,刚直不阿,在军机处担任章京一职。由于不满和的贪污腐化,曹锡宝一心想要弹劾和。不过他知道如今的和已经权倾一时,再加上有乾隆这个大靠山,任谁也拿他无可奈何,就连永贵等人都不能扳倒和,自己想扳倒和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曹锡宝决定从和的手下着手,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最终他发现和的家奴刘全家的车马、衣物等都超过了清朝制度的规定。和他是没有办法扳倒,但是借助于弹劾和家奴刘全也一定势必会打击到和,令他有所收敛。

刘全是和家的世仆,和父母在世时他帮和的父母赶车。后来和父母早逝,和兄弟二人生活艰难之时,刘全也一直不离不弃,并与青年时期的和一起奋斗。由于早年的经历,当和飞黄腾达之后,刘全也一跃成为和家的大管家。与和一样,刘全不但会拉帮结派,还善于收受贿赂,每次帮和收受贿赂之时,刘全也不忘中饱私囊。这样下来,刘全的家产也有千万,因此家里也是相当阔绰,这也使得他所使用的马车、衣物等都超过了清朝的规定。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是非常强烈的,人的等级不同,享受的待遇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刘全作为和的家奴,在日常起居方面却超出了一个家奴基本的限制和规定,可想而知罪过有多大。

乾隆五十年(1785年),当曹锡宝经过周密地调查之后,他开始准备上奏刘全恃势营私,其衣服、马车、居室等都超过了当时清朝规定的奏折。奏折写好之后,曹锡宝没有立即呈给皇上,而是交由自己的同乡吴省钦看,想要吴省钦帮助修改润色之后再交给朝廷。他不知道吴省钦早已投靠和,因此吴省钦见到这份奏折,内心里是又惊又喜:他惊的是曹锡宝居然敢于上奏和的家奴刘全;喜的是自己预先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凭着这点,他又可以在和那里捞取好处了。于是,吴省钦在稳住曹锡宝的同时,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暗中通知了正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陪着乾隆消暑度假的和。和收到消息,不敢大意,立即指令刘全将一切逾制的房屋、衣物、车马等毁掉。将一切不利的证据销毁后,和的心里才稍微放松。当曹锡宝的奏折呈递给乾隆时,和表现得十分淡定。乾隆要求和给一个说法,和于是和刘全上演了一曲“苦肉计”。不久,和也给乾隆呈上了一道奏折,说他已经审讯过刘全,刘全否认逾制之事,不过为了表示清白,还是决定将刘全交由留京王大臣收审。在奏折中,和又言明刘全十分安分朴实,不过管束下人却过于严厉,或许是有下人携私报复,因此才诬告刘全,而自己陪在皇上身边,对于此事也是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和就将自身的责任推了个干干净净,而乾隆也不再怀疑他。

最终,乾隆下旨为刘全辩护,并指责曹锡宝动机不纯,还要求曹锡宝逐条指出和的罪过。曹锡宝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原本想借上奏刘全来弹劾和,却不想被倒打一耙,最终自己吞下苦果。这样,由于和早做准备,先发制人,曹锡宝非但没有撼动和,相反却被乾隆大声斥责,最终落下一个被革职留任的下场,和的手段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手下,丢卒保帅。

钱沣是监察御史,一次,他向乾隆启奏山东巡抚国泰滥杀无辜、贪赃枉法。乾隆听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和、刘墉、钱沣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国泰是和的党羽,和自是不会视而不管。由于知道钱沣和刘墉会查案银,因此和立刻送信给国泰,让他赶紧做好准备,说马上就有钦差来查收库银。国泰自是心领神会,立即做好持平库银的准备。于是,在国泰的安排下,山东各州县的官吏都纷纷从商家那里挪借银两来应付钦差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