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知道这个女人的厉害,于是就慢慢地陪她等她,就这样一直过了三天,她才允许提正事。胡雪岩是个情场老手,他所喜欢的女人大都是心甘情愿地为他办事,而吴宝玉也不例外,她答应几日后就让葛特立和胡雪岩签约。胡雪岩在上海替左宗棠借款的事情被唐玉枢和丁子昌知道之后,他们两人便合计,如果胡雪岩这次为了贷款把自己的家业都当做抵押,到时候仗打败了,胡雪岩自然也就倾家荡产了。他们一心只想着看胡雪岩的下场,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左宗棠和胡雪岩对这次战争所作出的努力和准备,并且有左宗棠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和战略,这场仗一定能胜利。其实,作为英国汇丰银行来说,他们把钱借给左宗棠去打仗,主要目的是赚钱。
他们本是生意人,虽然新疆一带的阿古柏由俄国和英国作为后盾,但是英国的银行还是要借钱给清兵打仗。如果阿古柏打赢了这场仗,那么胡雪岩的家业以及清廷的江海岸官税将是英国的利益;如果左宗棠胜利了,那么清政府就会还汇丰银行一笔巨大的银两和高额利息。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讲,英国人都能得到巨大的好处。这些胡雪岩早就想到了,但是为了维护民族大义和领土的主权完整,就算是向英国借高利贷也是值得的,事实证明,这么做也确实是值得的。唐玉枢和丁子昌借胡雪岩在上海掌管上海转运局一事而前往“道喜”,他们迫切地希望看到胡雪岩垮台,于是以怡和银行帮助借款一事而想拉拢胡雪岩。聪明睿智的胡雪岩早就看透了这两人想看自己垮台这一点,于是,就气愤地把两人骂跑了。
胡雪岩知道这些都是李鸿章的阴谋,与此同时他也很小心,以免透露具体的信息。上海汇丰银行的大班葛特立,自见到吴宝玉的第一面起就几乎天天待在“宝玉楼”里,整日沉浸在吴宝玉的温柔乡。葛特立对吴宝玉是极其的喜欢,吴宝玉在陪葛特立玩了几天以后提及了胡雪岩借款的事情,葛特立听了吴宝玉的分析,也渐渐地对此事感兴趣了,但一直没有同意签约。后来吴宝玉招数使尽才终于制伏了这个英国人,最终,三日后,葛特立和胡雪岩在“宝玉楼”签约。
三日后,葛特立先来到了“宝玉楼”,并对吴宝玉时有不雅之举,但是为了尽快地帮助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签约,吴宝玉在葛特立面前也是唯命是从。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胡雪岩并没有强求,而是吴宝玉自己心甘情愿的,胡雪岩的风流潇洒颇得女人的喜爱,这足以说明胡雪岩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大的。吴宝玉在家里亲自设宴招待这两位大人物,饭后,吴宝玉称自己有些不舒服,故托词上楼休息,而此时胡雪岩便开始和葛特立聊到生意上来。葛特立是英国汇丰银行的大班,固然不能大意了贷款这件事,不管是为了国家还是银行的利益他都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严谨操作。葛特立在听到借款一事之后,表现得骄横跋扈,并摆出一副英国人的傲慢姿态,声称自己并不能代表汇丰银行行使这个权力。胡雪岩听到之后也并没有急于再往下讲,此时,吴宝玉恰到好处地出来了。
葛特立被吴宝玉的美貌深深地吸引着,他忽然想起几天前吴宝玉和自己说的那个约定,于是葛特立也就显得不那么傲慢了。后来他说英国的大公使早就交代可以对清政府给予借款的关照,但胡雪岩的意思是要跟汇丰银行做长期的合作,葛特立听后更加感兴趣,于是很快就答应了胡雪岩的请求,但是在签合约的时候,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结果。胡雪岩这一次打算先借六百万两白银,利率问题是借贷中最重要的一点,葛特立一开始提出的利率是以伦敦金融市场折息加百分之五计算的。胡雪岩听后断然不许,于是大胆地提出按百分之一也就是利息高于四厘计算,葛特立觉得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认为胡雪岩的要求很是无理。但是接下来胡雪岩向他提出来的一个协议使葛特立顿时十分感兴趣,这个协议就是,书面上签合同的时候,利率是按照一分五厘来写,但是实际上成交的利率是四厘。
那么也就是说中间的一分多的利率由胡雪岩和葛特立平分,面对这样丰厚的诱惑,葛特立自然是抵挡不住的,另一边吴宝玉又浑身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葛特立立刻就答应签约,于是清廷向英国人借下的高利贷协议也就生效。在签约期间,葛特立一再强调,胡雪岩所借的数额不能超过抵押总资产的六成或七成,可见葛特立并没有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才提出了这个限额问题,胡雪岩知道这是洋人的把戏,也就附和着一起游戏了。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胡雪岩通过这种方式先后向汇丰银行借款六次,总额达到一千八百万两。清廷以江海岸的关税为抵押,所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慢慢地偿还这笔数额巨大的高利贷,而胡雪岩在中间却净赚了近三百万两白银。
作为一个商人,在中间吃回扣是很自然的,但是胡雪岩这笔钱确实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而且钱款巨大。但后来他也因为在这件事上所获数额巨大而被别人抓住把柄,从而成为他最后败落的原因之一。在上海,胡雪岩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身份做成了很多大买卖,成为当时在上海叱咤风云的人物,因此他能够两次向洋人借款成功,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个人魄力和商业能力。
2.大意留祸根
胡雪岩在向洋人借款时多吃利息一事终究是隐瞒不住的,朝廷中很多人尤其是李鸿章的帮派们都觉得此次朝廷的借款纯属高利贷,中间一定有阴谋。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当时就有很多人对胡雪岩这种中饱私囊的做法有很大的异议,胡雪岩却完全不予理会。胡雪岩早已经看出,朝廷这帮人其实是想拿这件事情为理由而弹劾左宗棠大人。因为这些朝廷大员大都是李鸿章的帮派,他们看到左宗棠屡次为朝廷立功,封功赏爵,并屡次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就一心想让左宗棠下台,于是借这个事情来挤对左宗棠。但是当时由于刚收复新疆,举国上下一片喜悦,朝廷又念在胡雪岩辅佐左宗棠立下汗马功劳因而把这件事情给压了下来,这些人也就不能再有异议了。但私底下还是异议众多,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扳倒左宗棠和胡雪岩。
左宗棠大人当然也听闻了此事并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于是便找机会询问胡雪岩,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很坦白,言明在借贷这件事情上,出一定的彩头回扣是按照规定走的路子,至于所得的钱财,胡雪岩称大都捐献出去用于其他公善事业,并无贪赃之意。他其实在这件事情并没有完全地说实话,左宗棠也深知胡雪岩的为人,就算是胡雪岩在中间中饱私囊也是情理之中的,因而左宗棠并没有刻意追究。况且他明白,当初在筹备西北征战军的军备物资一事上,胡雪岩也在很多重要的时刻自己掏腰包垫付饷银,并且还运送了大量的药材和必需品。还有西北地区闹饥荒的时候,胡雪岩也是积极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所以,左宗棠对于胡雪岩中饱私囊的事情也就没有再多询问。胡雪岩作为商人也好,官员也好,在处理事情上总能做到恰如其分,但是在借款这件事情上还是因为大意而留下了祸患。英国汇丰银行的大班葛特立也以为那件事可以瞒天过海,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人揭穿。
葛特立作为上海汇丰银行的大班有一次因公差回英国,在香港的时候,由于轮船停顿,所以停留了几日。当时汇丰银行香港那边的英国朋友准备了酒宴请葛特立吃饭,其中一个朋友就知道胡雪岩几次向汇丰银行借款的这件事情,于是就当场质问起葛特立关于借款合同上利率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清政府还的利息跟银行原则上的利息是相差甚远的。这位英国人虽然在香港,但是对于中国的事情却很了解。西方的银行是董事制度的,作为银行来说,向客户贷出的款只要能够得到基本的利息,银行就可以维持下去。但是对于当时跟清政府签订的合约来看,这项借款纯属高利贷,虽然这样能够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毕竟有关银行人员人品和信誉问题,这个英国朋友看来是一个比较有原则的人,所以才会对葛特立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当时的英国人却不是以这样的脸孔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的,他们就是以赚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利息越高,他们就赚得越多,所以,高利贷正是他们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最好证明。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真相,就连当时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对此事给予了深刻的评论。曾纪泽当初在《使西日记》里曾经记载:“十二月初二日,葛特立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里,而胡雪岩道报一分五厘。奸商谋利,病民囊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而复委任之,良可概已!”后来葛特立回到上海之后,就找到了胡雪岩并告知了这件事情。胡雪岩当时在上海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说他在国难之际跟洋人勾结,发国难财,他心里很是气愤,觉得很是荒谬。因为胡雪岩认为商人就是以赢利为目的,况且自己也是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怎么能说自己是发国难财呢?他觉得那些人的想法甚是荒谬。这件事情所隐藏的祸患不只是这些流言飞语,日后对胡雪岩在生意上也是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更是借机想来扳倒胡雪岩和左宗棠。
3.死钱变活钱
胡雪岩在获得了这一笔丰厚的利润之后,由于听到一些风声而心烦意乱,而胡雪岩的母亲也更加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于是她每日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儿子平安,为儿子积德行善,并时常对胡雪岩讲要常去庙上拜佛,以消灾去难。
有一日,胡雪岩去上海的一座寺庙上香时,遇到一位法师,而这位法师好像是一位神人一样,一眼便洞穿了胡雪岩的心事。胡雪岩很惊讶,就问法师该如何了却自己的心病,然而法师并没有告解他良方,只是让胡雪岩考虑如何花掉那些丰厚的财富。自古便是农民苦地,商人愁钱。胡雪岩确实为钱而烦恼,但是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自己赚取了那笔外人都觉得可耻的钱。其实胡雪岩并不在意外人的想法,只是自己心里总有芥蒂,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位法师的告知正是一语敲醒梦中人,让胡雪岩茅塞顿开。
往往人都是一样,在没钱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可是赚到钱了为什么还要去想一些其他烦恼的事情呢?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把这些钱合理、正确地花出去,花到有用的地方去。胡雪岩在回去之后,便开始筹划着用这笔钱来做善事,办私塾、开设善局等等。并且胡雪岩还有一个更为创新的想法,那就是要把这些钱变为活钱,胡雪岩并不是想把钱都分给那些穷人,因为有很多的穷人就算给他们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却只会把他们养懒了。但针对那些没有钱创业却很有想法和头脑的人来说,资助他们是一件好事情,只要他们用心,很快就能够发达。胡雪岩想到这些以后,决定很快实施计划,除了那些天灾人祸或者因为战争而带来的疾苦胡雪岩资助以外,他只把钱给那些需要资金创业并且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也正符合“天助自助之人”那句话。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开业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而胡庆余堂生产的药也都是有质量有保证的。胡庆余堂上上下下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医风医德,就连那些药农种药也是特别用心。因为胡雪岩事前都给他们接济,而那些药农又多数是贫苦百姓,所以对胡雪岩的接济更是感到莫大的恩惠,于是就会努力为胡雪岩做事。自己种的药只要成色有一点差,都不会送到胡庆余堂,所以,一直以来胡庆余堂的名声享誉中外。胡雪岩这样做,得到的不只是胡庆余堂良好的声誉,而且还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于是胡雪岩提出,只要是药农们要向自己的钱庄贷款时,首先给他们解决,这样一来,胡雪岩名利双收,药农们也得到了切身的好处,两全其美。
胡雪岩在想到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以同样的方式贷款给蚕农,让蚕农养的丝茧都卖给自己,这样蚕丝生意就不会受洋人的竞争和欺压了。早先胡雪岩的蚕丝生意做得虽然还不错,在市场上很有声誉,但是随着洋人的不断涌进,洋人们也看到了这个生意可观的利润,于是处处和胡雪岩竞争。他们以低价收买蚕农们的茧丝,高价卖给中国的老百姓,变着法的欺压中国人。胡雪岩早就想要在蚕丝生意上跟洋人打一场胜仗,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洋人也是做生意的,胡雪岩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不能阻止洋人收购蚕茧。但是现在胡雪岩想到了贷款给蚕农的办法,像对自己的药农们一样接济他们,贷款优先给蚕农们办,这样一来,蚕农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自己生产的蚕丝卖给自己了。就这样胡雪岩把手中的死钱变成了活钱,心中也没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胡雪岩不但做善事,帮助了很多的有志之人在商场上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他还抑制了洋人嚣张的气焰,他不愧为商人的代表,晚清的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