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传
3576400000009

第9章 风云际遇——结交左宗棠,名扬天下(1)

1.结交左宗棠

王有龄在任湖州知府的时候,由于有胡雪岩的帮助办了不少好事,这样不但赢得了湖州百姓的好评,就连朝廷也很器重他。于是王有龄的官也越做越大,没过多久,王有龄就从湖州知府升到了浙江巡抚。而胡雪岩,在王有龄的暗助之下不光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官场上的很多人也都跟胡雪岩结下了很深的情谊,这也为胡雪岩以后更广阔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雪岩和王有龄的这种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个官运亨通,一个商业坦荡。王有龄仅用了十几年便从一个小小的海运局坐办一路高升坐上浙江的巡抚的位置,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果没有胡雪岩,王有龄恐怕就没有这些官运。然而福祸相依,往往事情太顺利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大肆发展,加上浙江自身的有利条件,不管从粮食上还是从商业上来讲,浙江都是一个十分垂安的地方。太平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对浙江虎视眈眈,后来随着太平天国军队的不断发展壮大,战事节节有利,很快便攻到了杭州。身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誓死保卫杭州城,但是最终还是耐不住军粮的匮乏和士兵的不断伤亡,杭州城就要失守了。但是在杭州城最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王有龄依然不放弃,并且把最后的两个希望全部寄托在胡雪岩身上,那就是搬救兵和采购粮食,而这两个因素也正是杭州城即将失守的主要原因。

胡雪岩带着这两个重要的任务逃出杭州城,并且运用各种关系千方百计地买到了粮食,但是,这时候却传来了王有龄大人殉职的消息。他伤痛欲绝,泣不成声。毕竟他跟王有龄十几年交情,亲如兄弟,不想却一个早先离世,这让胡雪岩很受打击。但是胡雪岩想到了王有龄死前交代给自己的任务,于是,他就四处打听军队。后来他听说左宗棠率领的楚军要进军浙江,解救杭州,于是他便去拜访左宗棠。左宗棠生于1812年,并于1832年中举。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好友胡林翼保荐,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下,为抵抗太平军筹划。1856年,被命以兵部郎中。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其又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赶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而在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朝廷任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胡雪岩听说了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之后便来拜见,谁料左宗棠并不理会。因为之前左宗棠道听途说了很多关于胡雪岩的谣言,因而对胡雪岩并没有好感。胡雪岩却没有因此而灰心,他知道左宗棠在赣西一带带兵连连击退太平军,已经站稳了脚跟。但是来到浙江一带,由于战事连连,太平军又攻下了杭州,所以,左宗棠的军粮已经很是匮乏。所以,后来第二次拜见左宗棠时胡雪岩便带了当初受王有龄托付买的近二十船粮食送到了左宗棠的手中,因而获得了左宗棠的赏识和另眼相看。

这次胡雪岩凭借忧国之心、大义献粮一事立刻赢得了左宗棠的赏识,这也为胡雪岩和左宗棠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间的友好相处和互相合作铺下了前尘。

2.帮助左宗棠解决军用之需

左宗棠担任了浙江巡抚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击退太平军,收复杭州城。左宗棠的士兵都是一帮可用之才,骁勇善战,他深知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鼓舞士气。但是,这时候他发现朝廷发下来的军饷根本不能解决军用之需,而另一边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士兵的战斗力就会越来越弱,左宗棠需要的正是大量的军资粮饷。而这时的胡雪岩早就已经看到了左宗棠的这一弱势,于是,自上次献粮之后他又多次因为粮食问题找过左宗棠,并提议对逃亡的军官罚款,并将那些钱用来采购粮食。

左宗棠听了之后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可行,于是就按照胡雪岩的意思办,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还是不能满足所需的军资粮饷,左宗棠依然心事重重。胡雪岩这时候主动提出要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问题,并用自己钱庄的钱来采办粮食,资助官府。这令左宗棠出乎意料,当即便留胡雪岩在府中并摆设酒席,以感谢胡雪岩的得力相助。就这样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在上海等地购买了大批的粮食,并且杭州城内的百姓也得到了胡雪岩资助给政府的部分粮食,因而杭州城内的百姓也对左宗棠和胡雪岩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粮食问题上,胡雪岩雪中送炭并真真切切地给左宗棠带来了实际的效益,使左宗棠的军队大大地增加了士气,激励了军心,也使太平军不敢大意,因而左宗棠更好地控制了整个局面。但是太平天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由于太平军军队庞大,左宗棠依然是寡不敌众,形势也变得岌岌可危。有一次,胡雪岩受左宗棠的邀请一起就餐。席间,左宗棠一直表现出一种低落的状态,胡雪岩不难看出左宗棠低落是因为眼下太平军的猖狂。虽然粮食方面有胡雪岩帮助,一时不成问题,但是毕竟太平军人多,而驻守在江浙一带的政府军队确实寥寥无几。

大部分的军队和军资都在淮北李鸿章那里,李鸿章当时因是曾国藩的嫡系,通过曾国藩简办淮军,打了几次胜仗,战功确实不少,名声也好,而且后备充足,曾国藩当时又经常对李鸿章进行援助,而且当时淮北太平天国的实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而左宗棠,手下人才并不多,周围太平军的实力却很强大,而且赣东浙西地带地形复杂,不利于行军打仗,但是朝廷既然这么分配,左宗棠也只有迎敌上前。

胡雪岩对于这些利害关系早已经参悟透彻,于是向左宗棠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并不断对左宗棠的遭遇感到同情,对左宗棠的英勇感到敬佩。左宗棠在听到这一番话之后,顿时对胡雪岩刮目相看,他一直觉得胡雪岩只是一介商人,心中想的必定都是钱财利益之事,可没想到胡雪岩满腹韬略,对国家大事和时政局势分析得也是那么细致入微。但是左宗棠不免心中又冒出一个想法,胡雪岩可能是在敷衍他,以便日后为他在商业道路上铺奠基石。于是便询问他为何不为李鸿章做事,而胡雪岩很自然地讲出因为张当初和王有龄不和,故不能背友投靠,左宗棠为胡雪岩的重情重义之举感到钦佩。这时候的左宗棠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像胡雪岩这样的人才应该为他所用。而胡雪岩也正是看到了左宗棠将来不凡的前途,而愿意帮助此人,以便日后能够互相合作,走更广阔的路,胡雪岩很顺利地为自己找了一个更坚硬的靠山。

他们经常在一起商讨如何击败太平军的办法,这次也不例外,左宗棠依然为此事而感到忧心忡忡,没有想出良计,胡雪岩却有意地提了一句借用洋人的枪炮。左宗棠其实心中也早有此意,只是苦于并不真正了解洋人的技术,以及碍于当年洋人逼朝廷签下不平等条约和火烧圆明园等事。但是胡雪岩这时候却大胆提议,想利用洋人来制伏太平军,左宗棠立刻有了兴趣,让胡雪岩详细地说来。胡雪岩认为洋人既然是来中国赚钱的,那么就以生意人的身份和他们公平地谈生意,请他们出任军官和教官。

政府招募一些骁勇善战的士兵,让洋人的教官对其进行训练,并出钱购买他们的军械设备,这样一来,政府就有了一支是中国人的洋军队。而太平军真正怕的就是洋人的洋枪大炮,并且日后中国人掌握了那些洋人的本领还可以在洋人进攻的时候对付洋人。左宗棠听了之后,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很有可行之处。同时左宗棠对胡雪岩的想法更是感到惊讶,觉得胡雪岩是一位可用之才。胡雪岩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左宗棠的大力支持并准备立刻实行,于是就有了常捷军。胡雪岩在上海接触过洋人,自己手下的几个伙计也懂得洋文,跟洋人谈事情也比较方便。所以,关于常捷军的成立大部分都是由胡雪岩操办的,包括资金、士兵的选拔等等。

1862年,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乐、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合作,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派法国军官教练,用洋枪洋炮装备,在宁波组成“常捷军”。常捷军在外国人口中被称作“中法混合军”,后扩充至1500人,最多时达到3000人,次年二月,杭州、湖州等地被政府收复。

常捷军所需要的军械枪支的费用在当时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胡雪岩极力相助,但是依然不能支付得起,胡雪岩这时候想到了跟洋人贷款的办法。之前胡雪岩去上海的时候曾经接触过外国人的银行,况且自己在那边也有熟人打点,但是跟洋人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胡雪岩并没有放弃,决定跟洋人进一步打交道以便贷到钱款来解决这迫在眉睫的战事。

胡雪岩不负左宗棠所望,费尽周折,最后终于成功地向外国银行贷下款,以用来解决枪械费用。左宗棠的士兵本来就英勇善战,又通过洋人的严格训练,如果再有这些先进的武器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是精英部队,对付人多但是落后的太平军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没过多久,杭州就被收复了。在左宗棠收复杭州这件事情上,胡雪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日后的左宗棠和胡雪岩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胡雪岩的生意上,并肩作战,并达到了两人人生中事业的巅峰。

3.乐善好施——胡大善人美名扬

左宗棠在收复杭州之后,因功绩卓著被提拔为闽浙总督,因而,他离开浙江去了福建。而此时的胡雪岩经左宗棠的保荐被任命为浙江粮台,并且委任胡雪岩支持赈抚局,这个工作的重心就是战后赈济灾民,恢复工商。

左宗棠之所以能把这个重要的差事交给胡雪岩,是因为当初胡雪岩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初,王有龄因为杭州的失守而自缢身亡之后,胡雪岩回到杭州。左宗棠起初看不起胡雪岩这样的商人,于是没有理会胡雪岩,然而胡雪岩并不在意,一直以左大人解救杭州城的危难而感激和敬佩。后来左宗棠为胡雪岩的献粮举动而感动,因而与胡雪岩结下了交情,在问及胡雪岩杭州战后头等大事是何事时,胡雪岩义正词严地说道:“赈济灾民,恢复工商。”就为这一句话,左宗棠看得出胡雪岩是个人才,于是对他也是寄予厚望。而如今战事结束,杭州城也收复了,这个工作就非胡雪岩莫属,于是左宗棠就保荐胡雪岩为浙江粮台。这样一来,胡雪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官府的旗号来救济灾民。当然这也是左宗棠的一个计策,他借用胡雪岩的钱财来替官府救济灾民。然而胡雪岩也不是任由摆布的,这样一来,他之前捐的班就可以补实缺,从此进入了为官的仕途——亦商亦官对于他来说,做起生意来更是得心应手。

胡雪岩在杭州按照左宗棠的指示建立公善之所,收养难民,设置施粥厂等,这些善举引发了杭州市民对他的敬仰,但是光凭这些是不够的,胡雪岩还想开设很多善堂、私塾、医院等等,要更加深入地做好这项工作。之前,胡雪岩通过向洋人贷款,采购粮食等帮助左宗棠击退了太平军,从而收复了杭州城。而此时杭州城的收复也意味着胡雪岩之前投入的大量资金能得到回收,并且还能在中间赚不少的钱财。而这时候胡雪岩的母亲却觉得,在此时,这个刚刚经历了战事已经千疮百孔的杭州城更需要的是大量的救济和重建,胡雪岩不应该继续赚这些不义之财。于是,胡雪岩遵循了母亲的意愿,在杭州城大量地施发善意,修复名寺古刹、收捡暴骸。还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被终止的牛车,方便了广大的老百姓,同时向官绅大户“劝捐”等,争取从根本上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恢复原貌。因此胡雪岩获得了杭州人民对他的良好赞誉,被人们称为“胡大先生”、“胡大善人”等称号。

胡雪岩的这种行善行为不只是为了积德行善,在赢得名誉的同时,更为他日后在生意上积攒了良好的口碑,而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事业走下去,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是不可缺少的。胡雪岩在获得大量财富的同时,可以很恰当地做慈善之举是非常有智慧的,他这种灵活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是不可多得的。

4.师夷长技以制夷——打理福州船政局

在当年清廷兴办洋务时期,胡雪岩也没少出力,但是当时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获利并没有那么多。他出力洋务的目的并非谋利,而是为了报答左宗棠当初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以后的出路作准备。杭州城刚被朝廷收复不久,左宗棠就因立下功劳而晋升为闽浙总督,因而离开浙江去往福建。来到福建不久,左宗棠发现身边没有一个有才之士,于是他尤其想念远在杭州的胡雪岩。左宗棠意识到胡雪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最需要军粮的时候能够想出办法弄到粮食,并想出借用洋人来打击太平军的方法。